当前位置:作文网初中作文初二作文内容页

节日作文600字初二

2025-04-08 18:36:01初二作文访问手机版打开翻译

节日作文初二 篇1

马上要到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了。历史上的今天,屈原以身殉国,跳入了汨罗江。为了不让鱼虾们把屈原吃掉,人们就用粽叶包裹着糯米,投放到汨罗江里。并且人们也要吃粽子、在家门前挂菖蒲和艾草,有的地方还要赛龙舟。

在端午节,能让所有人都印响深刻的非包粽子莫属了。在奶奶的家乡,老人们总是用天然的泉水淘米,使米粒散发出它独有的清香,拿起一些粽叶,叠开列成一排,卷成锥形,先放入一整颗蜜枣,随后抓一把糯米、一撮绿豆放在中间,接着再放半颗蜜枣,然后把叠好的粽叶,压紧,按平,折叠,最后用红绳捆住,整齐地排放在高压锅里,一个美味的粽子就完成了。而那时,我则在旁边一边看着奶奶们的手中蹦出的一个个标致的粽子,一边手里把玩着盆中剩余的米粒。糯米的浓醇和粽叶的清香,和成了一股绝世的味道,令人闻之即醉,沉迷其中。

端午节还要在门上挂艾叶,蒿草和白芷。艾叶、蒿草、都是中药。煮两个鸡蛋,从中间剥开蛋白,取出蛋黄,并放入用艾草或蒿草包住的一件银饰品,合上鸡蛋,用纱布包裹,放在枕边,可以驱寒、治咳嗽,或用艾蒿编织成“艾虎”,挂在门楣中央或带在身上,能驱虫避邪,以保安康。

赛龙舟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救援。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为纪念屈原,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赛龙舟因此而闻名。

包粽子、挂艾草、赛龙舟,这些伴我一天天长大的朴素的乡间民俗,充满着和谐、温馨、关爱和期望,如同人们对新一辈那淳朴的心愿,一辈又一辈地流传着。

节日作文初二 篇2

随着时代的步伐,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也涌入了大量的西方文化。而节日,恰恰是文化的精髓所在和体现。节日,这个词大家并不陌生。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就有: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而西方传入的节日又有:情人节、父亲节、圣诞节等。可中国人最重视的还是春节。

春节又被称为“年”。据说是这样的:我国有一种动物,叫“年”。它凶猛残暴,常在大年三十的时候出来伤人。于是便派了一个威武的壮年去为民除害。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一天,便称之为“年”。同时,为了庆祝这一喜事,人们便放烟花炮竹、贴上新的春联,辞旧迎新。这一直流传到今天。终于到春节了,人们脸上都洋溢出喜悦。是啊,平常的时候,总是因为工作等原因而不能团聚,而春节刚好为人们提供了这么一个机会,岂能不悦?饭后,一家人坐在一起叙叙旧事,谈谈各方面的情况。平时总是忙碌的爷爷奶奶也坐下来,一起谈笑风生,露出了难得一见的轻松笑容。看着爷爷奶奶的笑脸,我不禁浮想联翩[注: 浮想:飘浮不定的想象;联翩:鸟飞的样子,比喻连续不断。指许许多多的想象不断涌现出来。]爷爷奶奶已年迈体衰,可儿女都不在身边,他们内心的空虚和寂寞是常人所无法体会的。虽然他们不愁吃、不愁穿,却少了一份天伦之乐[注: 天伦:旧指父子、兄弟等亲属关系。泛指家庭的乐趣。]他们渴望春节的到来,可他们真正所渴望的,难道真的只是春节吗?

节日,可以说是一个借口,一个父母让孩子回家的借口;也可以说是一份成全,对父母渴望团聚的成全,也是对孩子回家的成全。表面上,过的是节日;实质上,过的是心情!

节日作文初二 篇3

临近春节,家家户户都早已在准备迎接新年的美食。我们也不例外。到阿太家,我刚一跨进房门,就看到一群大人在忙活。有的人在倒面粉,有的人在蒸尺糕,还有的人则在点红点,好不热闹。

我抑制不住自己强烈的好奇心,凑到爸爸身旁,问:“老爸,你可以教我做尺糕吗?”“当然可以,反正我现在也不忙,教教你倒也挺好。”说着,爸爸便拿出一个用竹子编成的箩筐,让我把一盆米粉倒进去。我用力拿起沉甸甸的面盆,刚一倾斜,米粉就如瀑布般“哗哗哗”几下被倒进了箩筐。看着倒米粉这么简单,我不禁有点得意洋洋。接着,我又拿来一小碗糖和米粉搅拌均匀并用手刮平米粉,可是刮着刮着,我一不小心用力过猛,一大堆米粉洒落了一地。我心里就犯愁:“哎,这细活可真难做啊!”刮完了米粉,爸爸递给我一把刀,起初,我小心翼翼,怕再吃上一次的苦头,可是没过多久,我就发现这种顾虑是多余的,很快,箩筐里的米粉就已变成了一个个小方块。之后,我又将一个方模放到箩筐里,这样,米粉可就算成了规规整整的小正方体。虽然还未开始蒸,但那米粉的香味也已够诱人了。我迫不及待的把箩筐搁在大锅上,那自锅盖边沿升腾起的蒸汽,裹挟着缕缕诱人的清香,撩拨着味蕾,令人垂涎欲滴。

过了半晌,差不多就出锅了。尺糕出锅时一阵雾气笼罩了整个厨房,看不见人影,而尺糕已被提到了桌上。看那尺糕精致小巧,像极了艺术品。最后一步便是要在热腾腾的尺糕上点上红点,寓意着“新的一年,红红火火”。待尺糕凉了一阵,大家就开始争先恐后的抢着吃,扑鼻的香味使我们欲罢不能,吃得个个嘴巴粘乎乎的,仿佛满嘴都是幸福的味道。

吃过尺糕,年味就越来越浓,矗立在人们眼前的是四个喜庆吉祥的大字:“阖家团圆”。

节日作文初二 篇4

“唱山歌了,这边唱来那边和,山歌好比春江水,不怕浪险湾又多,湾又多……”悠扬的歌声在山间回荡,在涧边流连。这就是家乡的“三月三”,一年一度的山歌节。

家乡的“三月三”是“歌的海洋”。听,林中、涧边,山中、道旁,屋前、门后,圩市、荒郊,到处是嘹亮的山歌声,到处是唱歌的人们。憨厚的男人、水灵的女人,沧桑的老人、激情的年青人、朝气的少年人,大家都希望亮一嗓子。唱得好的,自然就展开了浑身解数,想技压群雄;只要能唱的,也不甘示弱,欲放手一搏。那唱的唱得带劲,那听的听得过瘾。到了这里的人,唱歌的、听歌的都自得其所,都毫不例外地沉入了山歌的海洋。

家乡的“三月三”是“智慧的天堂”。听:“你歌哪有我歌多,只因那年涨大水,山歌一唱,五湖四海都是歌……” “地主豪绅人歹毒,河里洗手鱼也死,路过青山树也枯……”多么形象!多么夸张!“嘿——什么水面打跟斗?嘿了了啰。什么水面起高楼?嘿了了啰。什么水面撑阳伞?什么水面共白头?” “嘿……鸭子水面打跟斗,嘿了了啰。大船水面起高楼,嘿了了啰。荷叶水面撑阳伞,鸳鸯水面共白头。”这问得多巧!这答得多妙!没点智慧,行吗?

家乡的“三月三”是“爱情的港湾”。花前树下,江畔岭旁,屋前院后,青年男女,男的潇洒,女的漂亮,成群结队,互对情歌。用歌表情,用情唱歌;在一唱一和中,爱情萌芽了,发展了,成熟了。一对对的年青情侣在山歌中走向了幸福,走入了爱情的天堂。

家乡的“三月三”是山里人的“三月三”,是唱歌者的“三月三”,是听歌者的“三月三”,是智慧者的“三月三”,是寻求爱情男女的“三月三”,更是每一个到这里的人的“三月三”。朋友,我家乡的节日“三月三”欢迎你。

节日作文初二 篇5

中国上下5000年的文化孕育出非常独特的文化节日,尤其是春节,对于中国人来说,这是一个团圆的节日,也是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开头。基本上到过年,每家每户都会团聚在一起庆祝新年的到来,也庆祝我们开春。所以从古至今这个节日都流传下来,尤其是在古代年味很浓重的时候,这个节日是非常隆重的,但是随着新社会的不断进步,我们的年味越来越缺失了。但是在我们村里面过春节还是非常重视的,有很多的项目是围绕的春节进行的。

春节前夕,大街小巷的店铺都挂满了红灯笼,贴上了闪闪发光的对联,有着一派辞旧迎新的气氛,商店里的墙壁都粉刷一新,玻璃也擦得晶莹透亮。这时候,庞大的人群带着迎春的喜悦涌进大商店购年货,商店里的年货琳琅满目,多得让你眼花缭乱,无法选择。来来往往的汽车的鸣叫声、小商贩的叫卖声、孩子们的嬉闹声为这热闹的大街谱上一曲欢快的交响曲。

在除夕的晚上就更热闹了!我家的桌子上摆着许多美味佳肴:淌着汁水的红烧羊肉,有香气扑鼻的火锅,还有很多美味水果,让人垂涎三尺!我们举杯祝福长辈们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长辈也希望我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餐桌上大家边吃边聊着这一年来的变化,聊到高兴之处,大家都开怀大笑。

这也是春节的魅力,我们在春节的时候可以跟亲朋好友聊聊一年中的变化,也能够聊一聊未来的畅想。春节是一个团圆的节日,能够让四处奔波的学子和孩子能够团聚在一起,聊一聊对人生的感悟。正是因为有了春节,我们才有了繁琐的春运行动,也才有了我们中国人的人情味。如今的春节并不只单纯于在中国进行,国外也不断的学习,我们的节日也在春节举办大量的活动,这就是文化输出的重要性。

节日作文初二 篇6

农历正月初一是中国的春节,这一天晚上,所有人都要和家人团聚在一起,吃年夜饭、放鞭炮。

这一天晚上,我和妈妈在小区里放炮。刚一下楼,感觉有点不对劲,楼下的汽车、自行车、摩托车全没了,可能是害怕被鞭炮炸伤,都躲起来了。仔细一看,小区的空地上点了一大团篝火,叔叔阿姨、爷爷奶奶、还有许多小朋友在篝火旁放炮。我忍不住了,赶紧跑过去玩起来。我拿起我的烟花,在篝火上一点,把口朝天一竖,只听“砰”的一声,一个火球冲上了天,它在空中分裂开来了,形成了一个五角星,比星星都亮!接下来的几个也在空中“开了花”。

我从兜里掏出了一个带炮的小汽车,这个小汽车可不简单:车尾有两个助推的小型炮。我拿打火机点燃了车尾的小炮,小汽车立刻冲了出去,就像赛车一样,不一会儿,我惊讶的看到小汽车从花园里穿了过去,又从满是石头的一片沙地上穿了过去,这辆疾驰、风雨无阻的小汽车就在我一眨眼之间无影无踪了。

接着,我取出了几盒“小炸弹”,刚一点燃,导火线就开始喷射火花,吓得我扔到了一旁,“轰”一声巨响,我一看,玻璃渣满天飞,原来,一旁的酒瓶被炸碎了,我想,要是把一盒五个全点燃,威力如何呢?于是我把五个全扔进了篝火,“啪——啪啪——啪啪啪——轰!”我还以为没事呢,没想到一些引燃篝火的垃圾一瞬间炸没了。

我还用了一种烟花棒,用火花画了一朵真正的“花”,用这种烟花棒在空中甩,非常壮观!

不久,物业把篝火灭了,顿时烟雾弥漫。这个“春晚”真是有刺激又欢快。

节日作文初二 篇7

中国的传统节日可多了:端午节、元宵节、清明节、中秋节……每个节日都有自己的习俗。其中,我最喜欢春节了,让我来说说我为什么最喜欢春节了吧!

每到新年,到处都洋溢着喜庆的气氛。你瞧,街道两旁大树都挂上了五颜六色的彩灯,整座城市像灯的海洋,光的世界。你看,每个小朋友都穿着新衣服,有的跟爸爸妈妈一起走着,有的在街上欢跑着,有的拿着风车,一边笑一边喊:“新年到了,新年到了,万岁!”

我一回到家里,一阵香味扑鼻而来,什么东西这么香啊?噢,原来是年夜饭散发出的,突然,我听见妈妈说:“吃年夜饭了,来看春节联欢晚会了!”我立马奔向餐桌,哇!五花八门的菜品摆在桌上,有鱼,有虾,有菜,妈妈放下一盘饺子说:“开饭了!”我坐到座位上虎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一边还含糊不清地说:“真好吃!真好吃!”到我快把鱼吃完的时候,妈妈立马拦住我的筷子说:“留一点儿,留一点儿,要年年有余!”吃完年夜饭,奶奶和爷爷发起了压岁钱,我看红红的红包,就马上跑了过去对爷爷奶奶说:“恭喜发财,红包拿来!”爷爷奶奶各自给我一个红包,一起说:“你真是个小财迷!”发完红包,我打开电视机,看起来春节联欢晚会来,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外公还有外婆都被吸引过来,她(他)们一边看,一边拍手叫好,整个家里热闹极了!最后,我们一家人,一起把爷爷写的对联贴在门外。晚上十二点,新年的钟声敲响了!

现在你们知道我为什么喜欢春节了吧!对我就是喜欢春节热闹,喜庆的场面。

节日作文初二 篇8

盼望着春节的来临,我不禁笑了。春节前,人们都兴高采烈。去购物的人络绎不绝。一些人在买新年图片,一些人在买新年产品,一些人在火炉旁看电视,其他人在打麻将和扑克,等等。

不管怎样,街上到处都是颜色,各种各样的人都有。各种各样的商品都是完整的,充满了美丽的东西。恐怕人们不能选择他们想买的东西!

春节前,每个家庭都灯火通明,每个家庭都以独特的方式装饰自己的房子,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个性。他们把每年购买的东西放在地上。如何粘贴新买的年画,每个都有自己的风格和喜好。有些贴在正面,有些贴反了,有些贴在背面,各有千秋。人们已经吃完了他们买的所有的菜,只有当春节到来的时候,他们才能玩得开心。每个家庭都有鞭炮。人们穿上新衣服,为新年做准备。春节前,当人们外出时,如果他们遇到好朋友,他们总是说:“上街!”

春节期间,人们杀猪宰羊,忙着准备吃喝。

春节到来时,孩子们早早起床,来到父母的房间开始传统的新年庆祝活动。当孩子们对他们的父母说一些吉利的话时,他们的父母拿出压岁钱让孩子们开心。每个人都希望今年好运和好运。

一些亲戚朋友聚在一起,品尝美酒佳肴,谈论一些快乐的话。最开心的事情是我们可以存下很多压岁钱,然后开心地上街去买很多东西,比如立体玩具娃娃。吃德克斯。玩过山车等等,我们只需要变得更甜一点,说更多的祝福,然后我们就可以赚很多钱!

人们一直玩到深夜,嘴里吃着美味的水果,手里放着鞭炮和烟花……大人和孩子在快乐地唱歌、跳舞和玩耍。

节日作文初二 篇9

寒假回家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呢?当然是过年啦。过年可算是中国人最隆重的节日了。

我家在河南省,过了腊八就是年,回家的第一天走在街上,就能感受到一丝丝过年的味道,有些小店已经把红红火火的灯笼挂了出来。

看到家里贴的窗花上已经落了薄薄的一层灰,就开始构想着今年要剪个什么新花样。再过两天,腊月二十三就是小年了,各家都要“送灶神”,为灶神摆上供品,烧香祭拜,每个人还要吃点粘牙的芝麻糖,为了让灶神爷像嘴上抹了蜜一样说好话。二十四扫房子,家家户户都要进行一场大扫除,把一年的灰尘霉运都扫走。家里收拾干净了就要开始置办年货了,各种蔬菜水果鸡鸭鱼肉应有尽有,大人们经常会炸一些果子,还有红薯丸子,萝卜丸子,炸豆腐,炸带鱼、酥肉……小孩子站在锅边馋的流口水。二十九蒸馒头,香喷喷的馒头香气弥漫在整个房间里,有豆馅馍、花卷馍、糖三角等等。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三十做一桌好菜,一家人坐在一起吃年夜饭,然后一起看春晚一起跨年,是再幸福不过的事情了。睡一觉醒来后就更开心了,孩子们给长辈拜年,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孩子,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这两个字谐音,所以孩子就可以平安度过一年。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上,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在贴春联的同时,还要在墙上、门上倒贴“福”字,表示“福到”,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现在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节日活动也越来越丰富。

何止是春节,百姓一年到头每天都在过节啊,天天都是快乐的!

节日作文初二 篇10

在我的记忆中,春节是最热闹的,那份盼望的心情,真不知道该怎么去形容,在放寒假之前,就天天盼望妈妈快点去买糯米,快点做年糕。

好不容易,妈妈终于把糯米买回来了,看着妈妈一遍遍地清洗,洗净糯米之后,还得在清水中浸泡。下一步就是让我最头疼的,我们先要去乡下,要到奶奶家去磨,因为只有奶奶家才有石磨,我们提着水桶和布袋,只见妈妈快手快脚地将布袋口对准磨的出口,然后用绳子绑紧,一切准备就绪,我既紧张又兴奋地用长柄勺子,一勺一勺地将糯米往那小小的入米口灌。真有趣!石磨上那小小的圆洞,真像那个无底洞似的,不管你增多少米,都能被它消化掉,变成白色的米粉流入布袋里。

把米粉带回家后,妈妈开始做年糕了,她总是让我到旁边玩,不让我看,所以我总是忍不住问“怎么这么久?”,“好了没有?”,在我小小的心灵里,认为蒸年糕非常神圣,尤其看妈妈一会切一会蒸,忙得满头大汗,我认为这样的年糕最香,等了好久年糕终于做好了,把锅盖打开,一股水蒸汽冒了出来,“雾”被吹走了,微黄的年糕面上面洒着白芝麻,还有浓浓的香蕉油的味道,真是香极了。

常常心急的我等不及妈妈把年糕炸好,就把砧板上的年糕分享了,香香甜甜,实在美味,咬碎芝麻的刹那,真是香透了,那滋味足以贯穿舌尖。

那么好吃的年糕,陪我走过了成长的岁月,我总在外头玩,吃遍了邻居家的年糕,但一直觉得还是妈妈做得好吃。

现在妈妈做年糕是愈来愈少,近几年,干脆不做了,直接去买现成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