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反思作文 (篇1)
当清脆的读书声响彻校园时,一天的学校生活开始了,少儿天真活泼的气氛充满了整个校园。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摆在贫困山区小学教师面前的是作文这道难题。由于山区学生所见有限,经济基础薄弱,他们在学习中只有学期初发的那几本教科书,只有在上课时才利用上它,放学后收在干瘪的书包里。回家后,小朋友成了父母的小帮手,没有机会读课外书,一提起写作文就头疼。
素质教育发展到现在,要求每个学生必须动脑去思考,动手去操作。到了小学三年级开始接触作文,这时期是作文的起步阶段,教师引导得好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学生则易产生厌倦作文的心理,鉴于以上情况,根据自己在十多年教学中的一点经验,谈谈自己的体会:
抓学生字词的积累。从现在的教材看,一年级起就开始了大量的识字教学,教师应特别注意拼音的教学,使学生正确认读拼音,区别出声母、韵母,然后掌握好拼读方法,从而把每天学习的字加以记忆,日积月累,储存了丰富的字词之后,接下来便进行说话训练。能够说一句完整通顺的话,为作文打下基础。
自己看的图画或生活中遇见的事情记下来从小学二年级起,可让学生加强说话训练,把说话内容用一段通顺的语言写下来。同时,根据图画内容,练习看图写话,能谈多少谈多少,充分发挥学生的动脑与动手能力。再把每天所学的好词佳句摘抄下来,加以记忆,灵活掌握,在写话的过程中会用恰当的词语和好的句子,这样,看图写话就有血有肉了。
在分析课文的时候加强日记练习。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去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故事情节,找出文章中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以及人物的形象。作者所表达的思想内容等环节。利用日记把当天自己觉得有意义的一件事记下来。如果能用日记把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表现出来,自己的情感在日记中得到展现,天天积累,作文时就有话可说了,写作的兴趣也会与日俱增,学生难道还怕作文吗?
综上所说,如果教师引导有方,学生就会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起步作文就顺理成章了。反之,我们的作文教学将无从着手。故此,正确引导学生,抓好起步作文是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小学反思作文 (篇2)
每一次比赛都是一次锻炼,也是一次提升,以我自己的性格,做任何事好像都是临时抱佛脚,所以拿出的东西最大的问题就是缺少时间的雕琢,从两天赶一篇论文到一个晚上备好一堂30分钟的课,把苦痛的日子留到最少,大概可以算得上是我的.一种风格了。结果于我来讲并不重要,只是每次都像是被卡在沙漏的瓶颈,无论怎样挣扎,还是容不下下一个我,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滋味,教我如何说。
回来谈这节课,30分钟的小课,又是略读课文,不能面面俱到,又不能没有重点,仔细阅读文本,从中揪出来一个非常重要的句子:
远远望去,父亲的菜园就像一块碧绿的翡翠,嵌在荒凉的山坡上。
从这个变化之大出发,探索父亲身上的一些闪光品质,牵一发而动全身。还有听取了校长给的字词教学的建议,时间短,又是略读课文,不能每个词都讲,但是可以抓住某一个词重点讲,在“箢箕”这个词的教学后我发现,采用图片的方式更加直观、亲切,因为这跟孩子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整节课从导入到字词的教学设计都还是比较合理的。第二个与众不同的地方是把字词教学与文本的内容结合起来,之前设计让孩子们从文中找出描写祖父的菜园的短语,可是想想四年级的孩子会不会什么是短语都不懂,然后找出所有的短语有可能会花费很长的时间,如果半天找不出来,这节课就完了。一方面字词比较多,另一方面找短语又比较困难,我就把两者结合起来,先入为主,直接给孩子们短语,但是形容词又以空格的形式让孩子们从文中自己去搜索,既让孩子们锻炼了略读课文搜索关键信息的能力,又让孩子们积累了这些词语的用法,学会了这几个词的写法,唯一欠缺的是这个时候如果能自己面批一些学生,然后发现学生在写的时候出现的问题,这样效果会好。
遗憾的地方是关于父亲的品质分析部分,关键的一段少了两次读的环节,这两次读的遗漏让这节课大打折扣。对于重点段落的教学一定要熟悉,这是给自己的一点建议。让学生板书父亲身上的一些闪光品质可能不够准确,但是学生的自主性还是发挥了,总体而言,品读环节太过简单,衔接到最后一段的朗读,情感也不够,本来还要给大家看一幅与文本相称的图片,当时不知道怎么就草草结束了这节课,这点有些失败。
经历了这样一次,以后,应该没什么可畏惧的了,我能做的就是多看书,多钻研教材,功到平时。
小学反思作文 (篇3)
要写好读后感,关键在于把握好“读”与“感”之间的关系,尤其是结合实际,写出真情实“感”。
在教学中,我发现了学生写读后感容易出现的一些问题:
第一、“读”和“感”分离。有些同学写读后感,只写“读”而不写“感”,成了这本书或这篇文章的“内容简介”。也有同学写读后感,只写“感”而不写“读”,成为无根底的随意而发的感慨。
第二、“读”和“感”在读后感之中两分天下,这也是不对的。前边的“读”实际上是写文章内容简介,后边发一通感慨。
第三、不会结合实际,。感想很空泛。
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我做了如下的指导:
1、精心细读课文。
首先要指导学生用心地“读”,理解地“读”,有情感地“读”。没有这样的“读”,不可能有“感”。
2、要选好“感点”。
一本好书或一篇好文章的读后感,可“感”的点很多,要写好读后感,必须选好“感点”。感点是由书中某一个地方的内容引起的,引发我们体会的地方,它不是凭空产生的。一篇文章,给学生的感受是多方面的,或者说学生从中得到的体会不止一个。面对众多的感点,我们必须指导学生从众多的感点中选择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现实针对性最强、最善于写的一个或几个感点,作为自己写读后感的切入点,不可面面俱到。
3、联系实际谈感受。
读了一篇文章,产生了对现实生活或自己思想上某些问题的思考,于是激发了“感”。首先,是联系个人实际。这个“实际”,可以是自己的思想和生活实际,也可以是别人的思想和生活实际。没有情感的读后感苍白无力,有情感的读后感才能感染人。用作品上的人物、事迹观点,联系实际生活中的人物言行,这样的读后感才是有价值的读后感,这样的读后感才是真实感想。
教学预设与课堂生成的差异
教学中出现了几处与预设不同的情况:首先是学生对所选文章读的不够透彻,对文章整体把握有所欠缺,导致了叙述过程中的不尽如人意。其次是在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进行习作过程中,没有安排好,使得在讲评过程中没有出现某篇文章的完整读后感。
总之,写读后感要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可以先叙述文章内容,后集中谈体会,这种写法适于只谈一点体会。还可以边叙边谈体会,“读”和“感”交叉写,这种写法可以谈几点体会。不离开文章的内容,要真切联系自己的实际抒发感想,联系实际一定要实事就是,写出自己的真实感想。
小学反思作文 (篇4)
今天下午的写作课程由我来上。第一次接触二年级的写作教学,不论是备课或是整个内容的把握都有顾虑,担心所讲对于孩子们来说难懂。但心怀“让孩子们轻松快乐写作”的本心,早早去到学堂,向经验丰富的叶老师请教相关问题。
课前用几分钟与孩子们回忆彼此名字与喜好,徐梓熹、秦浩聪,七八岁的孩子乐于享自己生活的模样很是感染我。宋晓博年纪虽小,已有爱护花草的习惯,端起一盆兰花,认真告诉我:“老师,我很喜欢它。妈妈说,如果我表现好了,可以奖励我一盆兰花。”再不舍地放回去。
人物外貌描写这一章,以观察脸谱的小游戏开始,意在训练观察能力。他们很有秩序逐一举手回答,梓熹与浩聪表现非常积极,也愿意礼让。晓博开始有些不够自信,我几次问他的答案,他的关注点特别,给予夸赞他得到放松。
复习上节试听课内容,人物外貌几个板块,他们记忆清晰。一起回答的声音也变得很响。继续观察图片,关于眼睛,试听课时他们只能写出“漂亮”“炯炯有神”等较宽泛的词语。在引导下,晓博用银河中蓝色星球比拟瞳仁令我惊喜,后来又说出像奶茶里的黑珍珠。梓熹表达出图片上眼睛像蓝宝石,亦让我觉得真实。
练习过程中,浩聪进入状态最快也最能顺畅表达让我觉得欣慰,因此他写出的段落全面平实。梓熹容易被打扰,尤其需要安静环境,与他性格相同,他敢于在文字中表达自己的情感,或同情,或喜欢。已懂得抒情。晓博则更能真实表达他的所想,用“怪怪的”形容成龙的相貌。充分孩子的视角。
最后对于白板上相差无几的得分,有不忍心,因为孩子们都怀有期待去获得一张诚正币的奖励,同时保持谦谨认为那不会是自己。决定加课堂表现的一分给晓博,在其他两位孩子偶尔聊天打闹之时,他可以自然保持应有的克制,专注于课堂。这是学习过程中很重要的品质。
他们乐意认真思考,使我产生非常大的信心。现在他们的思考,联想与表达层面,是单纯,零散,有趣的。经过训练,他们会逐渐得到阶段提升。当然,我最希望的是他们可以转变上次来时所说自己害怕写作的观念,希望他们喜欢上用文字表达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