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以乡情为题写作文
我猛然想起,我已很久没有回过外婆家了。
我脑海里浮现出了那一汪清澈的水流,清澈的水如一面镜子,反出了浅蓝的天空,天空飘着棉絮般的云朵,云朵下的大山是那样的翠绿,山脚的田野,有农夫正在辛勤地劳作着。
这是我魂牵梦萦的地方。
外婆家的小院背靠一座小山,那座小山是我童年时与外公一起”找宝藏”的地方。小山上有成片的竹林,竹子鲜翠欲滴,根根竹子笔直挺拔,抬头望向天,竹子那茂盛的叶子,遮挡住了阳光的去路,青翠幽凉。
戴上草帽,背上搂子,拿起锄头,走向小竹林。那时的我一直扯着外公衣服的衣角,跟在他的身后,对我而言,外公就像巨人般,我仰望他,依靠他。
刚进竹林,我常仔细地盯着脚底,生怕一不小心就踩到我喜爱的竹笋上,但外公就不怕,他总是大步往前走着。
”外公,我好像找到了!”我在后面激动地大喊着,外公回头,眼神中带着半信半疑。他蹲下,用手拨开那旁边的杂草,”哦!是的,不过有点点小,我们可以下次挖笋时,再来挖他,好不好?”外公正在向我询问。我刚才还有光的眼睛一下子暗淡了下来,上扬的嘴角就平复了下来。
我只好继续寻找小土堆,唉,那个是吗?我用手轻轻地扫开泥土,展现出一点点乳白色,手向下挖着春笋的黑褐色衣服展露了出来。
这是竹笋吧?我不禁揉了揉眼睛,向它贴近,查看它是不是春笋,是的!我立刻蹦了起来,大喊着:”外公快来,我又发现了一个春笋。我还嫌外公慢,我简直是外公飞去,拽起外公的手大步地走了过来。外公拂了拂春笋上的尘土,触摸了一下,转头笑呵呵的道:”是喽,这下足够大了。”
外公放下篓子,提起锄头,一刹那,锄头快准狠落在春笋旁的泥土里,往外面松了松土。一刀一刀又一刀,春笋的周围的土被刨了出来,渐渐的春笋裸露出它的根系,伴随着”咔嚓”一声的响起,春笋与它的根系分离,我抱起它朝外公炫耀:“这跟春笋差不多有我手臂般长啊!”我不禁感叹。转眼间,太阳已经站在山的旁边。
脱去外皮,洗净身体,白白胖胖的它,转眼间变成春笋炒肉,春笋独特的味道代表着外婆家的味道,更是代表着春天的味道。
我以有很久没有回到外婆家,也未体会过这浓浓的乡情了啊……
第二篇:以乡情为题写作文
桂花树下,那碗月光甜酒冲蛋,盛着一缕缕游云,拖着一声声虫鸣,载着全部的乡情,也载着整夜整夜的思念,如一叶轻舟划向记忆的深处。
恍惚中,我似乎又感觉到了曾祖母花白的发丝轻抚着我的脸颊。又听见了曾祖母亲近而遥远的叮咛,又看到了曾祖母慈祥的微笑,脸上的皱纹如秋菊般绽开,缝隙中满是沧桑。
小小的厨房里。淡淡弥漫着一股今年不散的中药味。有一个弯着腰的身影,细着暗红的围裙,上面是星星点点的印子,是曾祖母啊。她的手皮松松的皱着。可却稳稳地握着小锅柄,将乳白的甜酒倒在斑驳的锅里,酒香浸开来。点火,乌黑的火炉咕咕的嘟囔着,待到米粒微微浮动。再打下一个金黄的鸡蛋,流动的蛋液很快凝结,边缘鼓着泡泡胀起来了。曾祖母便操着一双长木筷,将它打散开,蛋花围着锅中央旋转着。簇着细碎的米缓缓流动,如同夕阳在天边打着转。筷子刮着锅底,刮出些沙沙的细响。差不多了。关火,盛碗,慢慢将甜酒合着被染得热腾腾的月光倒出来,摆出来,放在餐桌上。不等曾祖母叫我,我早已蹦蹦跳跳地扑上来。曾祖母笑着用粗糙的手心摸着我的头顶,说:“馋猫”。
甜酒静静卧在桌面上,深褐的陶碗碗面斑驳。酒面上泛着些细泡,簇成一团一团的,又接连碎裂了。蛋花蓬松的绽开。灯光给冷白的米粒稍稍染上了点柔光。融化在一片月色之中。
点点幽静的甜香钻进人的鼻子,在落在人的心坎上。曾祖母的话语在酒面荡起一个个宁静的涟漪。水纹似乎要一直扩散到无边的远方。
抬起碗,眯着眼睛看着碗中的月光满溢。品上一口,舌尖上弥漫开一股甜香。仿佛一滴水滴在龟裂的土地上,我的心似乎也长舒了一口气,甜味混着酒香从嘴里流下去,热腾腾的在肚子里开出了条路来。在曾祖母的注视下打了一个小小的嗝。于是笑。笑着,人的心绪渐渐的也轻飘飘的向着明月升上去了。香气直往鼻子里涌,细小的米粒化成一片酸甜,一片朦胧。小屋飘出的暖气,熏的月亮都微微冒汗,多少个这样温暖的冬夜,汇集成了我全部的,无比哀愁的乡情。再一次望向窗外,月亮似乎离我越来越近了,乡情若乎是汹涌的洪水。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但愿长醉永不醒。
人醒梦已空,手中的那碗甜酒冲蛋早已发凉。不知何时桂花飘零在酒面,冰冷的荡着,荡开去,荡向永远的乡情。
第三篇:以乡情为题写作文
除夕夜里,琳琅满目的菜肴给我们带来了丰富的味觉体验。可桌上的残羹剩饭总要再吃个5678天。于是,团子就诞生了。
如今的团子不再是一种方便处理剩饭的手段,而是成为了一种地方特色。
我的妈妈做的团子是我们这块数一数二的,可惜集市前李阿姨做的团子比我妈的还要好。每年过年,李阿姨的小店前经常是人满为患。
我常看见李阿姨的手在灶台前翻飞。馅看起来是极易调的,只见李阿姨把胡萝卜、豆腐干、葱、蒜、肉等都剁成一粒一粒的小方块,又拿了一个大盆,把他们全装到一起。再调一调味,拌一拌就好了。而关键的则是皮。一定要用水磨的糯米粉才行。阿姨耐心的在雪白的面团上反复揉搓,直到面团光滑的苍蝇都站不住脚,才把他们分成一个个拳头大小的剂子。光是看着,我就想象出了糯米粉在嘴里转化成麦芽糖的甜味。一勺勺极扎实的馅料被填进了剂子里,满到从那白胖的表皮上隐约可见里面的颗粒。
上锅蒸熟后,挺立的白胖子好像泄了气,一个个滩成了张大白饼。阿姨小心翼翼的把团子分开,端进我的碗里,递给我。我狠狠地咬上了一大口,像饥饿的狼一样,大口咀嚼着软糯的糯米团。它和爽脆的芹菜,紧实的瘦肉一起给人带来了咀嚼的快感。我心满意足的打了个饱嗝,温馨的回忆就在酒足饭饱后飘了出来。
小时候我和小伙伴饿了,就会往李阿姨那儿窜,她经常会拿上那个打着商标的碗,给我们装上一个团子。拿上这个团子去和小伙伴们玩,总会被一拥而上,瓜分掉那个团子。伙伴的笑闹,巷子里的私语,住在巷子里不堪其扰,骂骂咧咧的阿婆;喷香的团子,温馨的小店,店旁河道边长发飘飘,千姿百态的几排垂柳;门前的大榕树,当啷的钢材,闹哄哄的街道,就构成了我的故乡。
又是一年春节。妈妈神神秘秘地掏出了一个塑料饭盒,带着融化的水渍,里面是一个个憨态可掬的团子。它们一个个紧贴着饭盒的边缘,互相挤压着,争先恐后地想跑出来。妈妈端着我熟悉的白胖子,得意地笑着,说:“这是我从你李阿姨那儿买的,她还多送了我几个呢。”我的口水不由自主的向外冒,可心中却泛起丝丝酸来……原来,曾几何时出门就能吃到的美味,如今却是要专门捎带了么?
太阳落下来了,团子被端上了餐桌。我一边吃一边挂念起那几个吵着,闹着,跳着抢碗的背影。
第四篇:以乡情为题写作文
我老家门口有一条青石板铺的小巷。小巷的两侧是高高的楼房和大院,楼房下是店铺,店铺的种类繁多,从餐饮到零售一应俱全。楼房上的墙壁上涂满了洁白的油漆,墙面像山水画中的留白,令人浮想联翩。铺路用的青石板上布满的沟壑,里面长满了苔藓,湿湿的,给人一丝丝凉意。
这条小巷每年最热闹最温暖的时候当属春节了。每座大院前都挤满了人,在外漂泊多年的游子在这时终于得以与家人团聚,人们拎着大包小包,提满了在外带回的特产,急匆匆的小跑进属于自家的那一个门槛。
在年夜到来的前几天,人们在小巷上打糍粑、洗菜、杀鸡、杀鱼,孩童们在一旁玩闹。我最喜欢的便是捉鬼的游戏。在小巷里可没有任何能躲藏的地方,只有一眼从头望到尾的青石板路,正所谓狭路相逢勇者胜,这是一场真正的速度与耐力的比拼,我们都争当那个勇者。我时常运气不好,做了那个捉鬼的,我为了摆脱这份霉运只有一个选择:捉鬼!捉鬼!不顾一切的捉鬼!我望见一个小伙伴,就如同出膛的子弹一般冲了过去,那小伙伴也不甘示弱,二话不说向前冲。我们在青石板路上奔跑,微风吹拂着我的脸庞,很舒服。我紧紧的跟着小伙伴,他慌张中一不小心踢翻了路边放的菜篮子,大人们应声出来,大声的训斥他,可却丝毫也没能影响飞奔的脚步。我的双腿逐渐像灌了铅一样,跑不动了,我东张西望,看见另一个小伙伴蹲在路旁,我一转攻势,一个锐角转弯去捉住他,一不小心扑在了他身上,捉到了!
我们躺在新石板路上,大口的吸气,呼气。
年夜已至,小巷成为了这条街道的焦点,家家户户在小巷上摆满了桌椅,一张张桌子排成一条长龙,上面摆满了最丰盛的年菜,比如剁椒鱼头、梅菜扣肉、雪花丸子等。年菜诱人的香味勾住我的心,把我拉向那条长龙,大快朵颐。年夜饭桌上人们把酒言欢,高举酒杯庆祝,共同展望的新年的新气象。
新年来临前一秒,人们引燃焰火,在新年钟声敲响的那一刻,在天空中留下团圆的印记。空中挂着的一轮明月,几朵凝聚在一起的云,绽放的焰火,青石板小巷上的长龙,共同举杯欢庆的人们,沸腾的火锅,嬉戏的孩童,庆贺的呼声,这些美好的人事物共同描绘出一幅《喜迎新春图》。
时光荏苒,小巷上的长龙和天空中的焰火早已不再出现,也许是因为当年的老人早已离去,在外的游子为了生活辗转五湖四海,不再归来;又或者是因为疫情,大家都不能相聚在一条小巷。齐聚一堂的喜悦虽然淡薄了,但之前的美好回忆一直都铭记在心中,这是我对故乡最深切的情怀。
第五篇:以乡情为题写作文
在我心中,老家的杨梅永远的在我心中。
我年龄小时,有很长一段时间都待在了老家。那里的名字与杨梅有关,自然,路边、山上处处都有杨梅树。
每到初夏,杨梅树叶绿油油的,枝梢上的小杨梅三五成群,有的是浅红,有少数颜色稍深。这时的我看得嘴馋,便从低处摘下几颗塞进嘴里。有时被奶奶看到了,肯定少不了一顿训。奶奶总是对我说,不要吃没成熟的杨梅。虽然我并不知道为什么,但我想,应该是怕现在的杨梅太酸吧。不过小时候的我也不管它酸不酸,有吃就足以令人开心。
盛夏,杨梅树上的颜色更明了,深绿的叶子深红的果。这个时节正是吃杨梅的时候。我从家中带出一顶草帽,跑去邻家呼喊同伴一起去摘杨梅。夏日的太阳很毒,湛蓝的天空上没有丝丝白云,没有微风,但我和我的同伴并不在意这些。走在池塘边的小路上,听树上的蝉鸣,看着远方飞来的白鹭,一切是那么舒适。挑了一棵足以载起我们二人的杨梅树,一人摘了一草帽,手中还抓着几颗,坐在杨梅树上。
成熟的杨梅酸酸甜甜,吃了一颗还想接着再来一颗。我们感受着杨梅汁的可口,很快,两个人的草帽就空了。
我的奶奶会做杨梅酒。奶奶先从柜子里拿出一个大玻璃罐,它很重,而且需要清洗。于是,奶奶洗玻璃罐,我洗杨梅。让深红的杨梅在清水中滚动,然后将叶子摘下,再用水反复清洗几遍。之后就用一个大篓子装着它,沥掉大部分水。杨梅沾了水,深深浅浅的红折射着光泽,晶莹饱满。奶奶又把洗好的玻璃罐放到桌子上。我伏在桌上,看着奶奶:先放一层杨梅,再放一层冰糖,再放杨梅……一直放到大半罐就好了。
几个月后杨梅酒就可以开封了,我第一个试,拿筷子沾了一点,舔了一下,我皱了皱眉,吐着舌头,一阵苦涩味。后来又过了一段时间,我仍然想试一试,酒的醇香又有杨梅的酸甜。
哦,原来美好的事物原来需要等待。
后来,我上学了,很少回老家。那一年暑假,我又回去了,想念老家的杨梅,但它的变化又大了。院子里的树换了,外面的杨梅树也没有什么了。
名字还是那个名字,池塘也还是那个池塘,外面的白鹭依旧往这里飞……可是我觉得,我的老家,再也没有了小时的味道。
第六篇:以乡情为题写作文
我坐在山坡上,闻着这带着花香的风,我不禁想到了七岁那年。
那年正是暑假,因为家里有事,父母便把送到我的故乡外婆家。外婆家的后面有一座小山,翻过小山,便是一片他们的小小耕地。小小菜园虽然小,但它却让我拥有了一个暑假的快乐!
从坡下往上走,最先映入眼帘的那一定是这一片的枫树了。虽然见它时,不是在“霜叶红于二月”枫叶正红的时节,但只要你摘下一片枫叶,放进鼻尖闻闻它的清香,也是别有一番风味。
穿过枫树林,就是田地了。一路小跑来到田地的小屋旁,外公从小屋取出草帽,仔细地给我戴好。穿好靴子后,我就可以再田里大玩特玩了。我先是跑到胡萝卜地,蹲下来,再用力一点点扯胡萝卜。拔出来的胡萝卜小小个头,一点都不像书上的大大的油光锃亮的胡萝卜,但是吃起来却是分外的香甜。
还没等到我扯完胡萝卜,旁边那红彤彤的辣椒好像也在召唤我,“快点儿来!”要我赶紧过去采摘。于是,我又跑到小木屋,央求外婆给我一个小篮子,“外婆,外婆!我想去摘辣椒。好不好嘛?”外婆抵不过我的乞求,同意给我一个小篮子。结果,我没多久就摘了半篮子辣椒,外婆见状,苦笑不得地说:“崽啊,半篮子够了喔,莫去摘了!回家吃不了那多!”我才缓缓起身,打算去摘其它的蔬菜。
抬头望见挂在瓜藤上的丝瓜翠绿翠绿的煞是好看!旁边鲜艳的西红柿红彤彤的在一片绿色中格外瞩目。蝴蝶像一个个小仙子在田间飞舞。清脆的鸟鸣声响彻整片田野。远处的池塘映射着蓝天,蓝幽幽且显得格外清澈透亮。远远望去像是天空的一面镜子。
跑过池塘,经过一片田地,便是两棵桃树了。这两棵桃树像在互相鞠躬。那上面的桃子粉粉的,看起来很是香甜可口。叫来外公,外公把我高高抱起,拿手晃动桃枝,几个桃子就从树上蹦了下来。捡起桃子,我忙去池塘,把桃子洗的干干净净,然后给外婆、外公一人一个,我们一起慢慢走着,吃着,笑着,满载而归。
又是这一阵带着花香的春风,把我的思绪又缓缓拉回来了。我多想再回到那个夏天,夏天的风微微吹着,在田野里,无忧无虑地唱着,跑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