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书韵优秀作文
古人有云:“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而之于当下,这句箴言似乎已黯然失色。那么,在物质繁荣精神空虚的时代浪潮下,那一抔书韵情思又该如何安放呢?
当物质的繁荣掩盖了精神的光芒之时,人们眼前剩下的或许只有一种富足的荒芜。“读书无用论”“知识无力感”的背后掩藏的是人们对于阅读的质疑与无奈。就连上海大学一位博士的返乡笔记中也充斥着“知识无力”这样感伤忧虑的论调。而这只能披露出我们对读书、对知识的了解不够深,即“读书不够”而非“读书无用”。
置身于社会环境下,不难发觉如今中国在经济上日益富裕,而文化却苍白贫乏。一方面是商业大潮和拜金主义的冲击,另一方面是对思想言论的禁锢。充斥媒体的不是颂圣就是娱乐文化,知识分子犬儒化,阅读视野功利化,读书方式速成化……如白岩松所说,“走进新华书店,全是一些有用的书,考试类的健康类的工具书啊。整个社会都在倡导有用,什么叫有用呢?跟钱、权、名利有关,就有用!”当今电子阅读发展迅速,实体书店更是无人问津,我们何时才能寻回泱泱大国的沉香书韵呢?
余秋雨曾如此感叹:“走进书房,就像走进了漫长的历史,鸟瞰着辽阔的世界,游弋于无数闪闪烁烁的智能星座之间,我突然变得琐小,又突然变得宏大,书房成了一个典仪,操持着生命的盈亏缩胀。”读书助人思索,使人自见渺小而心怀敬畏;读书使人质疑,使人心有所恃而体察省悟;读书使人积淀,使人凝练修行而厚积薄发。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那些遍览古籍博通古今之人必然是经得起沧桑砥砺而别有风骨的。
毋言其他,阅读是人与人沟通的纽带。历史的残缺与完美,显示的动荡与平静,世界的纷繁与精彩,生活的苦涩与甘美,无一不在阅读中相互融合又相互分离。阅读更是一种体悟与遐思。无论是家存诗书还是窖藏老酒,无论是古韵京腔还是草隶篆楷,无论是轩辕古藤还是华夏新枝,无论是百家经典还是大众俗语,没有阅读便没有刻骨深邃的笔力,没有长袖阔带的文气,没有洒脱倜傥的风韵。
“读书到最后,是让我们更宽容地理解这个世界有多复杂。”梁文道如是说。就让我们摒弃“读书无用论”,抛却“知识无力感”,予思维以灵魂,予生活以书韵。
篇二:书韵优秀作文
冬日的午后,坐在幽雅的书房内,端杯暖暖的开水,等待一米阳光铺洒手中的书本。开水传递在手上的余温,境意深邃的文字牵动着我无尽的遐想。我就是那一叶帆舟,她带着我扬帆起航,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遨游。每每阅读一篇好文就像在做一个甜甜的梦,感受是如此美妙。
我对书,有着莫名的感情,当然也少不了小时候的熏陶。我的父母都是教师,都是手不释卷的人,也将他们对书的执着遗传给了我。在我听懂爸妈说话时,妈妈会每天晚上讲《玛蒂娜》、《小鼹鼠的故事》、《爷爷一定有办法》等故事给我听,哄我在童话的天地间安然入睡。在书香的熏陶下,我越来越喜欢看书,书就像我的知心姐姐,一点一点地告诉我世界的奥秘、做人的道理。渐渐的.,书成了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长大了的我更是沉浸在书海中不可自拔,每欣赏一本好书都收获满满、感悟良深。作为爱读书的我,几乎每个星期都去图书馆借书。看到那一排排整齐的书架,我就想:我现在的知识只是知识海洋中的一滴水罢了。一想到我胸中墨水的空乏,便又将头埋入书中汲取“养分”了。从《橡树上的逃亡》到《故乡》,从《荒野的呼唤》到《狼王梦》,从《三国演义》到《史记》,一本也不放过。书,不仅带给了我欢乐,还让我收获的许多许多。作业本上,佳作篇篇;语文课上,发言精彩;种种比赛,轻松夺冠……
不同的书,不同的故事,不同的构思,有充满梦幻的童话,有引人入胜的寓言故事,还有形散神不散的散文……有些书,情节一波三折,让人拍案叫绝;有些书,道理深奥难懂,让人冥思苦想;有些书,描写情真意切,让人潸然泪下。这也许就是书的魅力和诱惑所在。
最近我读了《黑熊舞蹈家》和《刀疤豹母》,这两本书都是动物小说大师沈石溪笔耕。他们描述的都是人与动物之间的故事,不仅让我了解了动物的习性,还毫无遮掩的展现出将丑陋与美丽融为一体的原生态生命。动物小说最容易刺破人类文化的外壳、道德的束缚和文明社会的种种虚伪的表面。随着时代的变迁、科技的进步,许多东西都在不断发展、更新,但原始生命中的残酷竞争、顽强生存和追求辉煌的精神内核是永不改变的。
读书是一种享受。人生有书相伴随则是一件不可言表的幸事,而我也由衷的爱上了这个最忠诚的朋友——书。书本将是我们一生漫长道路上最坚实的后盾。
桌前,墨香袅袅,书韵悠悠,就让这一缕浓浓的书香伴我成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