怦然心动观后感 篇1
真是一个美好的暑假——maias推荐的电影《怦然心动》,实在让我“怦然心动”……
乍一看电影,以为只是一个男孩追求一个女孩的简单故事,其实不然。这部电影围绕着男孩布莱斯、女孩朱莉及其他们家人的故事展开,影片情节交错、明暗线交替,呈现出他们不同的成长步调,以及围绕着他们的美好故事。它带给我的联想实在很多很多……
早慧的女孩朱莉对男孩布莱斯很有好感,总是制造各种机会向他表达友好;但是布莱斯一直对朱莉敬而远之——他觉得朱莉是一个行为古怪的女孩儿,他不理解为何朱莉喜欢爬树,还不顾一切地去保护那棵树;他不理解为何朱莉家的院子总是乱糟糟的;他也不理解为何自己的外公和朱莉的关系那么好……直到发生了“鸡蛋事件”。
我最大的”怦然心动”,就来自于这个“鸡蛋事件”。
朱莉把在学校科技节上孵出的小鸡带回了家,在她的细心照料下,小鸡一天天长大并开始下蛋,她每天都会将鸡蛋送到布莱斯家。然而,布莱斯受到父亲的影响,他认为朱莉家的院子很脏,鸡蛋可能会有沙门氏菌,所以每一次收到鸡蛋以后他都会悄悄地倒掉。这样无礼的行为很快就被朱莉发现了,可想而知她是多么的气愤和难过。于是,两人的关系降至冰点,但也由此发生了转机……热情的朱莉慢慢地冷静下来,开始思考父亲教给她的'识人之术——“你要从整个风景着眼,一幅画不是各种部分的堆积”;而愧疚的布莱斯正是从此时开始,真正地走近朱莉、认识朱莉,他才真正地看到了这个女孩的宝贵和魅力……
我最喜欢这个“古怪”女孩朱莉。我特别欣赏她对于身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她会悉心地照顾小鸡,看着它们一天天长大;她是那么热爱校车站旁的那棵梧桐树,她喜欢爬上高高的树枝去看日出日落、去看校车往来;当这颗梧桐树要被砍掉时,她非常勇敢地要做一个守护者;她是那么的善良有责任感,她懂得帮助父亲照顾智障的叔叔,主动承担打理院子的工作;她明白父亲所说的“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意义,她知道“有时候为了正确的事情,必须做出牺牲”的道理……我看到的朱莉,总是执着而坚持地在做正确的事。当男孩布莱斯真正地了解了她的古怪与执着是多么可贵的品格以后,爱的种子就在他们的心里生根发芽了,并且在他们两个家庭之间漫延开去……
我想,看过这部电影的每一个人,都会找到令自己怦然心动的那一刻;并在那心动的一瞬间,悟出某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美好真理……这部电影带给我的心动,是纯真正直的美好品格,是和谐温暖的家庭氛围,那真是妙不可言的“怦然心动”…
怦然心动观后感 篇2
如何勇敢对待自己的真爱。女孩子的成熟永远比男孩子超前,所以当还是孩童时,朱莉就喜欢上布莱思闪亮而迷人的眼睛,她在那一刻便已怦然心动,成长的路上,她一直执着坚定地追求着自己的真爱,哪怕是遭到布莱思的讨厌,她是勇敢的,影片把一个少女欲罢不能的初恋情怀描摹得细腻动人。布莱思对待自己的真爱也是勇敢的,仅管认识真爱的过程如此曲折,仅管经过了妒忌才确认。面对父亲对朱莉一家的反感,面对好友对朱莉的否定,布莱思勇敢地走向朱莉。
如何去爱,是那种“低到尘埃里“的爱吗?朱莉从年少时一起追逐着她的'爱,但换来是布莱思的不屑,甚至厌恶。当她在那棵树上感受到微风吹拂时,她开始用另一种眼光审视世界,她开始活得独立自尊,不再纠缠她的爱时,这时一直逃避的布莱思才静下心来,回望她。爱是平等的,一直纠缠却得不到的爱不是真爱。追逐的过程中要学会停下来,只有停下来,才能认真思考,理智地思考问题,只有停下来了,逃的那一方才能明白自己为什么要逃。朱莉用自尊赢得了她的爱。
成长的路上需要引领。很欣赏布莱思的外公与布莱思一起散步时跟布莱思说的那句话:”我们中有的人暗淡无光,有的色泽艳丽,有的则光彩照人,但是偶尔你也会遇到色彩斑斓的人。当你真遇到时,其他一切都不重要了。“爱的成长路上,我们常常采用堵的方式,其实我们更需要智者引领,学会去爱。这正是我们现下教育缺失的地方。
相爱的路上一起种植爱的精神之树。影片最后,布莱思与朱莉一起种植那棵梧桐树时,当布莱思的手抚摸朱莉的手时,我相信他们终于明白了爱的真谛,他们会幸福地相爱。苏霍姆林斯基在《给女儿的信》中告诉女儿爱情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的相看两不厌,爱情是白发苍苍儿孙满堂时依然能“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的叫诚,爱情是当一方离开后的心灵追念。犹如布莱思的外公,常常坐在窗前思念老伴。人生是短暂而漫长的,一路走来,一起种一棵爱情常青树,一起浇灌,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影片只是淡淡地叙述着,就连朱莉想得到的初吻都未曾有。但是就这样静静地看着,当朱莉捧着那一筐被布莱思抛弃的鸡蛋,心会随之隐隐痛;当朱莉一次次失望后决定放手时,布莱思才意识到那个叫朱莉的女孩已深入内心,才明白自己喜欢,看着布莱思在镜前挑衣的那刻,怦然心动;那”午餐男孩“的拍卖会上,布莱思的期待,朱莉的纠结,令人怦然心动;午餐会上布莱思毅然离席走向朱莉,想亲吻朱莉的那一刻,怦然心动;当他们一起种植那棵爱的精神之树时,怦然心动。
怦然心动观后感 篇3
一连看了两遍《怦然心动》,真的是怦然心动。一对小孩,一棵树,特别简单的故事,讲得荡气回肠。我感触最深的一点是:女生十来岁就有超脱的自省意识,审视自己爱的人到底值不值得爱。一旦触及她的自尊,立刻决定放弃这个男生。我们文化里的“爱”,似乎都要低到尘埃里,舍弃自尊才叫爱,犯贱当真爱。
《怦然心动》是很简单的故事,但是很丰富。主讲小孩早恋,其实这部电影里还讲了追求自己的梦想,尊重,勤劳,怎么看待贫穷,怎么接纳残障的家人,怎么维护自己的`自尊。我印象很深的一个细节是父母吵架之后,立刻对孩子说:“我们会解决好,不是你的错。”然后轮流去安慰她,表示父母还是相爱的,让孩子安心。所以,孩子才会觉得:“我觉得妈妈很不容易,我觉得爸爸也很不容易。但是生在这个家庭里,我很幸运。”相爱的父母胜过富有的父母。
《怦然心动》里小女生跑回来哭,说男生当着所有人面要吻她,她妈妈说:“真的吗?我看你需要和他谈一谈。”男生再三敲门,妈妈只是有礼而抱歉的说:“她不想和任何人说话,她把自己锁在卧室里。”男生来自一个鄙视女生家的家庭,但是女生的父母能把他区分出来,看待他如同一个常人。
继续说《怦然心动》。我很羡慕美国文化里的这种女主角,就像《UP》里的老婆婆:有冒险精神,浪漫精神,敢于与众不同,智慧有担当,有实现梦想的脚踏实地的能力,生机勃勃,有爱,也会爱,有健康的体魄和灵魂。我们通俗文化里的女主角,大多还是傻而天真,迷糊,乐观,感情丰富这一型,等男主角来怜爱。一句话概括,美国这种女主角是树,开花的树,没有男主角也会生长得很好;我们的女主角是花,是残缺的花,有些还带着悲剧性的身世和身体,等着男人来拯救。
很多人讲,男生配不上女生,男生很纠结等等。我觉得电影讲了一个很简单的事实:小男生和小女生的心智发育不对等。很好理解,小学生总是女生成绩比男生好。女生早慧,男生懵懂,于是女生往往先喜欢上男生。男生开窍,女生已经开始思考。所以,他们俩显出心智的落差,但不是品质的落差。最后,他在自己的思考之后做出了决定,勇于忤逆父亲,做出了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正确判断。
最后,我觉得我们和美国故事最大不同的一点是:他们不做“纠结”,无论分分合合,都是干干脆脆。我们吧,无论什么剧情,主要做的就是“纠结”,心里爱但是不敢说,说了但是不敢做,做了但是不敢爱,爱了但是没名分,有名分了但是没缘分……明明是扭曲,还老说这叫“戏剧张力”,或者“命中注定”。
怦然心动观后感 篇4
睡不着的夜晚,第二次看起了这部电影,也许是安静的旋律适合安静的夜晚、温暖的色调适合温暖的气氛,也许是影片中少男少女纯情的初恋、流淌着的脉脉温情,也许只是因为单纯得太美好了……
影片开头,小女孩在第一次看见小男孩会说话的眼睛时就“怦然心动”了,而这一喜欢就喜欢了很多年。直到后来,那颗美丽的梧桐树因要盖房子被砍掉,布莱斯将朱莉送的鸡蛋扔掉并看不起她家的房子,默许朋友侮辱她和她的叔叔,朱莉看到了布莱斯的冷漠、懦弱, 也渐渐领悟父亲跟她说过的话:一幅画不是由众多物件简单拼凑而成的。牛只是一头牛,草地也只有青草和鲜花,而穿过树枝的阳光也仅仅只是一束光,但如果将它们放在一起,就会产生魔一般的魅力。原来她一直喜欢的布莱斯“整体不及部分”,于是她渐渐放下对布莱斯的喜欢。而布莱斯在与朱莉相处的过程中渐渐发现她的美好,这样一个只因为单纯的美好理由便坚持多年喜欢的小女孩,在触碰到她热爱的底线和原则时,说放手就放手;这样一个拥有发现身边美的心灵,善良的女孩,为呵护美而勇敢抗争,这样清澈、坚定、美好的朱莉·贝克,怎么有人想从她身边逃走?影片在朱莉和布莱斯一起种梧桐树,含情脉脉的对视、不经意间的触碰的画面中结束了,留给我们的是对这纯真爱情的感慨和对影片中简单却又深刻的哲学的领悟。
黑柳彻子说:“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莫过于有眼睛却发现不了美,有耳朵却不会欣赏音乐,有心灵却无法理解什么是真”。最喜欢影片中朱莉爬上梧桐树的`片段,就像她所说:爬到树上,就什么都能看到,能看到全世界。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能够给人带来幸福,如果有人能够理解并且珍惜同样直击人心。朱莉家庭环境同样让人印象深刻,记得一个片段,在因为屋外草坪被人看不起时,朱莉的父亲母亲为此大吵了一架,在吵架后,朱莉的父亲母亲都认识到自己的错,并且先后到朱莉的房间表达自己的歉意和爱意,一个美好的人后面也有一个与之一样美好的家庭。最喜欢的台词是布莱斯的外公对布莱斯说的话:“有人住高楼,有人住深沟,有人光万丈,有人一身锈,世人千万种,浮云莫去求,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影片中虽无大起大落的剧情,也无大的矛盾冲突,简简单单流露的点滴温情却时不时让人湿了眼眶。
有人说,开始看的时候想遇到布莱斯这样的男孩,看完整部影片之后想成为朱莉这样的女孩。这样的女孩如彩虹般绚烂美好,她有一颗能发现美的心灵,她喜欢爬上高大的梧桐树看世界之大、自然之美;她懂得呵护美,坚定勇敢坚韧;她拿得起放得下,单纯美好善良。希望我们都能遇到彩虹一般的人,成为彩虹一般的人。
怦然心动观后感 篇5
一个七岁的男孩刚刚和家人搬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就被一个可爱的姐姐袭击了。男孩被女孩莫名其妙的热情吓坏了。这是这部电影的开始,它让我发笑。那个金发小女孩,粉红色,温柔可爱,真想捏她的脸。
故事以双重主人公的方式讲述,男女主人公不同的心理感受被交替叙述。这个方法非常奇妙,因为同样的事情,不同的两个人感觉非常不同。女孩开始越来越靠近男孩,但男孩从恐慌变成了厌恶,至少他认为这是厌恶。男孩总是避开女孩,这开了很多玩笑,但女孩仍然觉得男孩还是像往常一样害羞。
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之间发生的事情让女孩意识到她误解了男孩,并重新审视了两人之间的关系。女孩决定结束这荒谬的单恋。就在这个时候,男孩意识到了女孩的纯洁和率真。当这个男孩准备勇敢地给出他的初吻时,两人的关系降到了冰点。电影结束时,男孩在花园里种下了女孩最喜欢的`梧桐树。在阳光下,男孩和女孩终于害羞地握了手。
说实话,这是一个简单的故事,如此简单,似乎发生在我们童年的记忆中,但我必须说一句感谢的话,因为导演给我们展示了两个性格鲜明的主角,如此生动,仿佛他们就在眼前。
在电影的次要情节中,女孩的父亲几乎花了一切来治愈她的弟弟,导致整个家庭陷入贫困,没有抱怨或遗憾。然而,当这个女孩跟随她父亲去看她的姐夫时,她突然明白了兄弟姐妹的爱,并意识到这个活着的人是她家庭的一员,而不是一个简单的名字。
在电影中,父亲告诉女孩:当简单的部分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时,通常意味着整体大于部分的总和。一般来说,我们的生活实际上是从简单的一天一天积累起来的,但许多人在无数简单的日子里积累了非凡的生活,这是整体标准大于部分的总和。
在电影中,女孩爬上了高高的树,看着树枝间远处的风景。不同时期树上的景色是不同的。我非常喜欢这样的场景。现在这座城市再也看不到夕阳下远处群山中的绿草了。我们的周围覆盖着厚厚的钢铁和混凝土。我们在哪里可以找到广阔的空间?
男孩和女孩之间不同的独白是这部电影的亮点。女孩象征着完美的天使,总是用善良和真诚来表达自己,而男孩象征着真正的人,犹豫不决,不敢真正表达自己,带着面具生活在世界面前。
看完整部电影后,我的心里充满了温暖。我不得不叹一口气,这种新鲜的小电影让人看了后感到温暖。导演用强烈的对比诠释了两颗无知的心。贫困与财富,虚伪与真诚,在两个孩子的心中,不断丰富着经验,不断成熟着认知。当梧桐树被重新种植时,两个孩子的心中也出现了希望。
怦然心动观后感 篇6
听过一句话:我一直相信,这个世界上是有一些爱情如同宿命般无从逃避,不可取代,色授魂予,需以性命相拼。
前几天听我的母亲讲起她的初恋,无非是一个又高又帅气的男人从无数追求者中脱颖而出,无微不至地体贴和追求,抄情诗,写情书云云。
可是造化弄人,他们终没能在一起。在她要离开家乡的前夕,男人叫住她,说,我们认识了那么久,还没有碰过你的手呢,我能拉一下你的手么?
妈妈说到这时,脸上扬起了少女般的光辉:然后,我把手伸过去,刚碰到的时候,我一下子像触电一样跳起来了,然后就红着脸跑掉了。
她说:你知道么?从来没有过这样的感觉,心脏快要跳出胸膛一样。
我知道,我都知道,不管是二十年前,还是二十年后的今天,这就是每一个少女都体会过的,初恋的感觉。
当你遇到那个人的时候,你才能体会到那种感觉。
就是那种日思夜想辗转反侧,为一双迷人的眼睛着迷,或者偷偷地闻着某人干净的肥皂味道的格子衬衫,或者是偷偷期待那双纤长厚实的手可以把自己的小手握在掌心。
就是那种电光火石般的火花,那种噬魂彻骨的疯狂,那种把世界一切染上光辉的爱慕,只靠思念和期待就能生存的情愫。
我们能够在心里把一个人美化成那个样子,能够把他的缺点看成可爱,能够因为一个眼神一个笑容而颤抖颤栗,觉得他的声音婉转动听,他的.名字所组成的音符也是那么悦耳。
是啊,于是就忍不住一直偷瞄他,闻他的气味,希望听到任何关于他的消息,重复他的名字...
当你遇到那个人的时候,你突然明白一件事,原来生命可以美好成这个样子。
电影里的外公说:有的人浅薄,有的人金玉其表败絮其中。有一天你会遇到一个彩虹般绚烂的人,当你遇到这个人后,会觉得其他人都只是浮云而已。
我很开心,人性里还存在着这样美好的诗意的情怀,让我们互相点亮了彼此的生命,让这个越发暗淡的世界时不时地显得那么温暖美好。
让我们在容颜老去,失去梦想的能力之时,还能够在心里点起一盏小灯,让诗意从心底蔓延出来,化作嘴角边一抹不老的微笑。
怦然心动观后感 篇7
“人生不过是居家,出门,又回家。想找一个人,一件事,一处地位,容许我们的身心在这茫茫的世界有个安顿的归宿。”
这便是我所向往的爱情,它与亲情、友情一样,很单纯、很真挚。与世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同富贵,共患难。
它不需要如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一般背负着封建世俗、家族仇恨,然后如飞蛾扑火般奋不顾身;也不需要像莺莺与张生那样为了所谓的“门当户对”镜分鸾凤,然后痴情地说着“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我不希望它如琼瑶笔下何穆天、李梦竹那样在决定放下之后依然无法摆脱感情的枷锁,也不希望它最终变成张爱玲笔下的“红玫瑰与白玫瑰”,更不希望它上演如西门庆于潘金莲一般的戏码。
或许它会如电影《怦然心动》中朱莉所形容的“看到布莱斯的蓝眼睛那一瞬间,我就被击中了”那样,或者如杨绛与钱钟书“在倾心的那一刻便有了相守到老的誓言”那样;又或许它会如梁山伯与祝英台那样同窗多年,形影不离,或者如杨过与小龙女那样一同长大,互生情愫。
我并不追求柏拉图式的爱情,但我渴望如梁鸿与孟光那样相敬如宾,举案齐眉;渴望如郭靖与黄蓉那样虽不完美,但却包容;渴望如爱斯梅拉塔与卡西莫多那样,无意外表,美于内心。
“有时落日泛起紫红的余晖,有时散发出橘红色的火光燃起天边的晚霞。在这绚烂的日落景象中,我慢慢领悟了父亲所说的整体胜于局部总和的道理。”影片中朱莉坐在洒满霞光的高大挺拔的梧桐树上这样说道。
影片中布莱斯的蓝眼睛似乎如他本人那般空洞。因为担心病毒而扔掉朱莉满怀心意的鸡蛋的事,他选择了隐瞒,还打着“怕她伤心”的旗号;明明不赞同别人诋毁朱莉的话却笑着附和,知道朱莉喜欢梧桐树却不愿去和她一同守护。是他的懦弱,他的缺乏主见,让原本真心喜欢他的朱莉放下了对他的感情,甚至不屑一顾。布莱斯的.人品使他的整体小于局部之和。
“我从未因为我们家比别人家差而感到自卑,我也不曾为我家的清贫而感到困惑。我知道我家并不富有,但是我觉得应有尽有,什么都不缺。”
朱莉的两个哥哥有着对音乐梦想的执着追求,朱莉的父亲有着对绘画的无比热爱和对自己患有疾病的兄弟的执念。他们都是为了那一份坚守的信念而活于世上,不惧贫穷。他们的思想与行为也深深影响了朱莉,使她成长为一个如简·爱般独立的女性。
“我听过爸爸说过很多次叔叔的人生有多辛苦,但直到现在我才深刻理解到。”朱莉在面对丹尼尔在冰淇凌店的发狂时,第一时间所想到的便是如此。没有嫌弃,没有不屑,没有抱怨因为叔叔的病而导致家里不太宽裕的经济。只有爱,只有心疼。这便是一个人善良的最好体现。
“有的人浅薄,有的人金玉其表败絮其中。”朱莉用于形容布莱斯父亲的这句话可谓生动贴切。他对她们一家持有偏见,但这并不是偶然的现象,而是源自于父亲畸形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他不断地向两个怀着梦想的青年泼冷水,是因为他小时候的梦想被现实掐灭;他第一眼就不喜欢朱莉,是因为他对整个社会都充满了敌意、不满和愤怒。他的行为举止影响了正在塑造期的布莱斯,使之讨厌与另类的女孩子朱莉接触。
影片中布莱斯的祖父与朱莉的父亲都是必不可少的人物,他们都是睿智且眼光独到的人,亦是男女主在人生最迷茫之时的引路人。有人能告诉他们,他们是谁,他们应该成为怎样的人,布莱斯与朱莉无疑是幸运的。
“如果我出生时也被脐带勒住脖子,变成朱莉舅舅那样,照爸爸今天的架势看来,一定会把我送到精神病院吧。”布莱斯这样问他的祖父。
“不,你不能将没有发生的事情随意安在你父亲身上,他是爱你的。”这是祖父的回答。其实坐在屏幕前的我们都能看出来,布莱斯的父亲是当代典型的“渣男”,他对切特一直都算不上尊重,但切特却以他的宽容以德报怨,让布莱斯能够感受到不一样的爱,这很难得。
雨果曾说:“世界上最宽阔的东西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就像影片中的朱莉和布莱斯,虽有诸多的不完美,却愿意包容对方,愿意为了对方而作出努力。虽然我们会遇到生活接连不断的刁难,但只要守护那一颗赤子之心,在面对爱情时勇敢地、全心全意地爱,便足矣。
怦然心动观后感 篇8
今天,我们班看了一部特殊的电影,叫做《怦然心动》,这部电影讲述的是外国孩子在青春期的心理变化,这使我们班许多同学感到有点不好意思,可是老师坚持要让我们看,我们也只好看了。
电影的主人公叫做布莱斯,还有一个女孩叫做珠莉,这部电影是按照主人公的心理变化来讲述的,以自己的看法来理解这件事情。开始布莱斯搬到了珠莉所居住的小区里,她非常乐意的来帮布莱斯搬东西,可是布莱斯却不怎么情愿,找了个借口跑开了,珠莉连忙跑过去,拉住他的手,他害羞的躲到了妈妈的身后,可是,珠莉并没有放弃,她只认为布莱斯只是害羞而已,而且想要帮他改正,于是珠莉重上小学开始就一直纠缠着布莱斯,这让他每天生活在苦恼之中,他假装和别的女同学亲近,而且在她面前,他这样做无非是想摆脱她,可是这个秘密被那个女同学知道了,并不和他来往,珠莉又开始纠缠他了。这可让他伤透了脑筋。
直到有一次,他看见珠莉坐在一棵树上,不肯下来,但是伐木工人必须要砍掉这棵树,珠莉哭着让布莱斯上来,可是他却无情的.走开了。之后,珠莉就一直闷闷不乐,也没和布莱斯说话。过了几天,她的爸爸开导了她,让她不再伤心,她也渐渐好转起来,并且又和布莱斯开始了来往,因为她家的鸡下了很多蛋,所以她送了一些鸡蛋给布莱斯家,但是他们一家认为那鸡蛋有细菌,原因就是因为她家的院子太乱了,可是他们可曾知道,珠莉家的房子并不是他们的,他们也不用整理,并且他们家里还有一个智障的叔叔,他们将钱全都花在了他的身上。布莱斯的家人让他将蛋送回去,可是他不想和珠莉再有接触,他悄悄的将蛋倒进垃圾桶里,但是珠莉每次都来送蛋,他也只好每次都将蛋倒进垃圾桶里,纸终究包不住火,珠莉终于知道了这件事,她好长好长一段时间都没和布莱斯接触,这让布莱斯萌生愧意,并且对珠莉有了爱慕之心。
在一次叫做“蓝球男生”的活动下,布莱斯成为了20位蓝球男生中的一个,这20名学生可都是成绩优秀的好学生,这个活动是以一种拍卖的模式进行的,学校将20名男生拍卖,出价最高的可以和其中一位男生共进午餐,布莱斯很希望珠莉能够出价买下他,这样他就能和珠莉共进午餐了,可是她却买下了别人,终于,在和别的女生吃午餐时,布莱斯,一把抓住珠莉,正要吻她,珠莉马上就跑开了,一直跑回家,不管布莱斯怎样道歉都没。最后布莱斯在珠莉家的院子里种了一棵梧桐树,珠莉才和他和好。
这部电影告诉我,要正确的面对青春期,这是很正常的事,也不要在意别人的议论,只要做最好的自己就行了,我猜这也是老师想要和我们说的吧!
怦然心动观后感 篇9
“可能是他的眼神,他那迷人微笑。”一见钟情的怦然心动,是不可用言语描绘的。我也相信一见钟情,但是不相信一见钟情的仅仅只有外貌而已。我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变成了一个宿命主义者,所以会无故的相信那千丝万缕的缘分。可能只是在落日的余晖下,人群中的一瞥,你便知道,她是我要找的那个人。
这样的义无反顾,往往被我们这些自以为长大成熟的人,称之为年少无知的冲动。我们在变得理性,亦或是谨慎,但我觉得,这些并不是人的天性。在我们不断学习的过程中,这是思考的丰富,也是心灵得匮乏。这并不是一个非此即彼的问题,这让人为难。但这也让我们逐渐丧失了心动的能力。
“落日时而泛起微醺的紫红,时而迸发出橙色的余晖,瞬间布满天边的晚霞。”就是这样的一刻,让朱蒂彻底爱上了这里,明白父亲所说的话。这只是从内心发出的感叹,由内心而发的对美的热爱。
“缕缕阳光穿透云层的景象,下面却传来阵阵嘈杂。”像鲁迅说的:“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你如何看待嘈杂,便决定了你的结果。
说到罗斯基先生,“表面上看似干净整洁,但内心似乎装着什么腐烂掉的'东西。”面对加速发展的物质生活,物质文明在现代发展中占据着主导地位,人们的生活退化成了生存。为了顺应时代潮流,人云亦云,不断的向生活妥协,慢慢的丧失了精神生活的需要。他已经迷失,已经寻不到他成曾经真正热爱的东西,在不断向生活妥协的过程中,已经腐烂了。你厌恶那些坚守初衷的人,实际上是在厌恶随波逐流的自己。
时间能抹平棱角。我对这句话一直不敢完全认同或是反驳。但是当初在你内心斑驳的黑影,是否顺从了许多?他不再像一个无畏的孩子,破坏着一切,只是偶尔的暗流涌动。我害怕这些视为珍贵的,会慢慢随时间流去,平静的像死去的湖水。朱蒂的父亲为她画了一副无花果树,说了一句话:“希望你能将树梢的美好时光永存心底。”
这该是一位怎样的父亲。艺术是柔软的,她能触摸你内心,她是人的天性。一切能被你象征化并永存于心的,必定你所深爱的。
要找到完全合适的该有多难,你当然可以因为最初心动,再爱上他的全部。而不是他完全合适,我才选择去爱上。而我们,需要一点心动。
怦然心动观后感 篇10
在这个酷热的暑假里,玛亚老师为我们推荐了非常好看的电影和书籍,让我获益良多。其中推荐电影《怦然心动》真的让我在观看的时候有一种“怦然心动”的感觉。
电影讲述的是男孩女孩青春成长的故事,女孩朱莉早熟敏感,而男孩布莱斯则有些懵懵懂懂、后知后觉,两人的关系在成长的过程中,发生着相互交替的微妙变化。电影讲述故事的手法也很有趣,通过朱莉和布莱斯两人不同的视角,描绘出了男孩女孩不同的心理变化,也呈现出了两个家庭不同的生命状态,让我看到了人与人的不同。
影片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两个家庭中的父亲角色:朱莉的父亲贝克是一位画家,也是一位言传身教的好父亲。他非常愿意陪伴孩子,会留意孩子生活中的小细节,愿意与孩子分享人生的感悟和道理。他教导朱莉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一幅画不是由部分简单拼凑而成的。牛仅仅只是一头牛,草地也只有青草和鲜花,而穿过树枝的阳光也仅仅只是一束光,但如果将它们放到一起,却美得不可思议。”
当他看到女儿朱莉因为心爱的梧桐树被砍断而伤心难过时,他特意为朱莉画了一幅梧桐树,朱莉因着这幅画得到了莫大的安慰和鼓励。当世界夺走了女儿的大梧桐树,朱莉的父亲在女儿的心中却种下了永远的大树,那是一棵充满父爱的大树。朱莉的父亲用他的'智慧、友善和爱影响着朱莉,也让女儿成为一位爱思考、懂分辨的女孩,她也向父亲回馈着爱和敬重。也难怪朱莉会说:“我从未因为我们家屋子简陋而自卑,也不曾为我家的清贫而感到困惑,我知道我家不富裕,但我觉得我们应有尽有,什么都不缺。”父亲的爱,让孩子有着无比大的安全感和夺不走的喜乐。
反观布莱斯的父亲,真是大相径庭。布莱斯的父亲总是对周遭的事物有着厌烦的情绪,他常常嘲笑邻居,这似乎成了他生活的乐趣所在。他年轻时未能坚持自己的梦想,导致他对此一直心存抱怨和苦毒,他没有给家庭带来欢乐,也未能收获孩子的敬重,我看到他沉默时眼神中的悲伤……
通过这部电影,我深深体会到父母正直、家庭温暖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也非常感恩自己正生活在这样的幸福之中,我明白了自己除了要学习课业知识外,还应该要有美好的品格和一颗包容有爱的心。非常感谢玛亚老师的推荐,让我在这个暑假学习到了言谈举止之道的重要,感受到了家庭温暖的喜乐,更收获了受益匪浅的真理的教导,这真是一个丰盛有爱,收获累累的假期!
怦然心动观后感 篇11
电影的风格很清新。影片中男女主人公来自不同的家庭。男孩的家庭富裕却不和平,女孩的家庭拮据却充满温暖。男孩的父亲常常鄙视女孩的家庭。而男孩也并不喜欢她。在女孩喜欢男孩的过程中遇到一些挫折,比如男孩附和同学,背地里羞辱女孩的家庭,而当女孩知道后,毅然的决定不再喜欢他。这里可以看出女孩是个具有勇敢,自强的品质。当她知道自己家的庭院常被邻居嘲笑之后,一个人开始整理,修剪。她没有因此而感到自卑,而是勇敢的去改变。当男孩的一家邀请女孩的一家吃晚餐时,女孩一家的`表现是认真且充满诚意,而男孩的父亲却在餐桌上百般的刁难,鄙视他们。这顿晚餐也许吃的不太开心,但女孩却并没有因此沮丧,相反的她为自己有这样的家庭感到幸福。在现实社会中,人们常常拿金钱去衡量一切,这些错误的价值观似乎从小就扎根在人们的心里。人们会因为有富裕的家庭而感到骄傲,因贫穷的家庭而感到自卑。这些物质层面上的东西扭曲了他们的价值观。过分追求虚无的东西而看不到精神上的价值。这部影片好在它把早恋,家庭,价值观和品质连成一条线,穿插在整部片子中。
它告诉人们恋爱和自尊是对等的,不能退而求其次,在触及到人格尊严时,就该放弃那个伤害你自尊的人。然而,在中国人们似乎总认为爱情就是一切,为了爱情可以舍弃自尊舍弃一切,因为一切都是因为爱。这样的价值观是错误的,是懦弱的表现,没有人可以这么对你。接着是家庭,女孩的叔叔是个智障,男孩的父亲和男孩都曾鄙视过她。而影片中女孩的家庭曾为此事吵过,母亲认为父亲应该把精力多放在家庭上。而父亲却始终维护自己的弟弟。女孩并没有因此觉得叔叔是个累赘,相反她主动提出和父亲一起去看叔叔。在这里,影片想传达的一种思想是不能歧视残疾人,应该为自己是个健全人而心怀感激。价值观,影片中的小女孩可以正确的判断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更加可贵的是她不仅能勇于面对现实还能够透过这些东西看到本质的意义。这样的思想远远超过了很多成年人。故事发展到后面,男孩开始审视自己,审视父亲,他开始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父亲的问题。他没有再顺从父亲的想法,而是正确的做出自己的判断和选择。这里,告诉我们,每个人都会犯错误,也许这样的错误并不是故意的,也许是受到周围的影响。但,我们应该勇敢的反省做出自己的选择并且可以大方的承认错误。
国外的电影很直接的告诉观众它想表达的内容,积极向上。而一些国内的片子,总是绕来绕去,纠结这,纠结那,明明很简单的事情,搞得无比复杂,最后结局一定是不圆满,就告诉人们这都是命中注定。
怦然心动观后感 篇12
又看了一遍老电影《怦然心动》,想聊聊配角罗斯基先生,小主角布莱斯的爸爸。
“梦想和现实间的距离总有一个人要承受”
罗斯基先生显然是这部戏的可憎角色,从第一幕开始,他就限制布莱斯的想法,把他自己对贝克一家的看法潜移默化的装进布莱斯的脑子:那是差劲的一家,他们放任自己的草坪乱七八糟,他们给整个社区丢脸,和他们当邻居真不光彩。
他管教子女呆板苛刻,用自己的喜好限制他们的爱好和朋友。为什么会这样?
影片后半段罗斯基太太请贝克一家来家里吃晚饭(虽然罗斯基先生很不情愿)。他问贝克家的两兄弟高中毕业的打算,兄弟俩说终于从高中毕业想从事音乐,并且在车库里已经开始开始录制音乐小样。他理所当然的认为他们考不上大学才做此打算,而当他知道兄弟俩收到了好几所大学的录取后隐隐很吃惊(罗斯基先生的刻板印象发挥作用的'结果)。
罗斯基太太说先生年轻是个出的萨克斯风手呢(第一次暴露过去的线索),罗斯基先生很尴尬。而后,布莱斯发现话题越是接近音乐,他爸爸就越沉默,他伪装出一副笑脸,其实心里很难过。
餐后整理厨房时,罗斯基先生不屑的说:那兄弟俩根本买不起录音设备,何况他们知道录一支小样要多少钱?(很明显他知道)那么多钱这兄弟俩只能靠偷盗来凑!(也许年轻时候的他就是动过这个主意的)然后爆发了父女之间的严重冲突。
在这里,我们终于可以勾勒出罗斯基先生的人生轨迹:年轻时充满梦想的投身音乐事业,无情的遭受到现实的打击。可能是他的爸爸,像今天他打他的女儿一样,扇了他一记耳光,咣当一声,永远关闭了他的梦想之门。若干年之后,他变成了社会中规中矩的中产阶级,他结婚生子,他苛刻的管理他的家人。猜想其中就包括那个充满梦想的他自己吧。
罗斯基先生嘲讽贝克兄弟还可以看到嫉妒,他嫉妒如果贝克兄弟走得起这条路成功了,他将无法面对被自己关押了半辈子的另一个充满梦想的自己。
在罗斯基先生身上,每个人都或多或少能看到那个为了养家糊口而放弃了梦想的自己。所以看到别人无知无畏的坚持,我们冷嘲热讽;而当他们成功的撑到温饱,甚至撑到能立足社会名利双收时,我们承认自己既不坚韧也不优秀日复一日的为着别人加给我们的价值观,“泯然众人矣”。
怦然心动观后感 篇13
一个七岁男孩刚刚和全家搬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就遭遇一个萌妹子的逆袭,男孩被女孩莫名其妙的热情吓坏了。电影就从这里开始了,这个开头有些让我忍俊不止。那个金发的小女孩,粉粉嫩嫩可爱极了,真想好好捏捏她的脸呀。
故事采用双主角的方式讲述,轮换着讲述了男女主人公不同的心理感受,这种方法很奇妙,因为同样的一件事,不同的两人感受到的却千差万别。女孩开始不断的靠近男孩,而男孩却从当初的慌张变成了厌恶,至少他觉得那是讨厌。这个男孩不断的躲避女孩闹出了不少笑料,但是女孩依然一如既往,她觉得男孩只是害羞而已。
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之间发生的事情让女孩明白自己其实误会了男孩,重新审视着两个人的交往,女孩决定结束这段荒唐的单恋。而恰恰在此时,男孩却意识到了女孩的纯洁和率真,当男孩准备勇敢的献出初吻的时候,两人的关系却降到冰点。电影结尾,男孩在花园中栽上了女孩最喜欢的梧桐树,阳光下,男孩女孩的手终于羞涩的握了一下。
说实话,这是个简单的故事,简单到它似乎就发生在我们的童年记忆里,但是不得不说一句感谢,因为导演为我们展现了两个性格鲜明的主角,如此的鲜活,彷佛就在眼前。
电影的支线情节,女孩的父亲为了给弟弟治病,几乎花光了所有,致使全家陷入穷困而无怨无悔。但女孩跟着父亲看望自己小叔的时候,才突然明白了手足情深,才意识到眼前这个活生生的`人就是自己家庭的一员,而非一个简单的名字。
电影中,爸爸告诉女孩:当一个个简单的部分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时,往往意味着整体大于部分之和。通俗的来说,我们的一生其实也就是由简单的每一天积累而成,但许多人却用无数个简单的一天积累出了不平凡的一生,这就是标准的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影片中,女孩爬上高高的大树,在枝杈之间看着远方的风景,不同时刻的大树上看到的景色也是不同的。好喜欢这样的场景,现在的都市已经没有了这些夕阳下远山绿草的景象,我们的周围都被浓密的钢筋水泥所覆盖,到哪里才能找到那种一望无际的广阔呢?
男生女生不同的心里独白是电影的看点。女孩寓意着完美的天使,总是用善意和真诚在表达着自己,而男生则寓意着真实的人类,犹豫不决,不敢真实的表达自己,带着面具活在世人眼前。
整部电影看完,心里充盈着温馨。不得不感叹一点,这种小清新的电影,让人看完心里暖洋洋的。导演用强烈的对比来诠释两颗懵懂的心。贫穷与富有,虚伪和真诚,在两个孩子的内心中,不断丰富的经历不断成熟的认知。当梧桐树重新被种植下去的时候,希望也就出现在了两个孩子的心中。
怦然心动观后感 篇14
又看了一遍《怦然心动》,在影视剧泛滥剧情雷人的今天对于审美疲劳的我而言,观影感受正如电影的名字让人心动。电影分别从女主和男主的角度来拍摄的,这种方法很奇妙,对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就像有句话说的:你是什么样的人,你看到的世界就是什么样的。
影片的主线是男女主角的爱情,但其实片中还穿插了很多其他的因素,有关梦想、尊重、亲情、价值观等等,具有非常浓重的人文关怀意识。譬如亲情,朱莉一家因为要照顾弱智的`叔叔,过得并不富裕,但他们并没有因此觉得不幸福,一家人互相关爱,其乐融融。譬如梦想,朱莉的两个哥哥热爱音乐,并得到家人的支持,朱莉的爸爸热爱画画,从来不放弃。反观布莱斯的爸爸,曾经有过梦想,最后却无法抵制世俗洪流将其抛弃,对与众不同的人的行为嗤之以鼻,蔑视和冷漠是他一贯的态度。就像朱莉对他的评价他外表十分光鲜,但内里似乎有一种东西已经腐烂。
引起我注意的还有朱莉一家的教育方式。朱莉的父母鼓励并赞赏孩子做的每一件事,并加以正确的引导,对孩子的兴趣给以最大的支持。当朱莉的父母发生争吵时,他们反而先安慰孩子,说这不是你的错,我们会处理好的,并表示父母还是相爱的,让孩子心情安定下来。也许也正因为如此,才塑造了朱莉乐观,勇敢,善良,待人真诚的性格,对生活充满热情,对生命充满敬畏,成为一个有冒险精神和浪漫精神,有智慧有担当的女孩。
从朱莉那里还看到了她对美的热爱和追求,她喜欢坐在梧桐树上,眺望远处的风景,欣赏黄昏和变幻莫测的云,她领略到这个世界另有一番神奇博大的美好。记得有句话我们的生活中从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是的,在这个物质横流的社会中,人们疯狂地追求金钱、功利、名声,人越来越急躁,越来越功利,在生活中发现美的人越来越少。他们会受到来自生活、工作中方方面面的压力或诱惑。他们在不断地打击中渐渐地对自己产生质疑,对生活失去热爱,从而变得越来越自私冷漠。在现实社会中,人们常常拿金钱去衡量一切,这些错误的价值观似乎从小就扎根在人们的心里。人们会因为有富裕的家庭而感到骄傲,因贫穷的家庭而感到自卑。这些物质层面上的东西扭曲了他们的价值观,过分追求虚无的东西而看不到精神上的价值。
这是一部教人向上向善的电影,它能给我们的启示很多,值得去看,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