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袁隆平作文 (篇1)
在一些人眼里,似乎袁隆平很有钱,但他是一位拿国家俸禄的科学家,每个月的全部收入连工资和补贴加起来,总共4000多元钱的样貌。他乐呵呵地说,这些收入不低了,够我花的了,所以,他几乎将在国际上获得的所有大奖的奖金都捐赠给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农业科技奖励基金会,以表彰和扶掖对农业科研有贡献的人。此外,他还出资捐助过教育事业。
他对于金钱的观点,一是不吝啬,二是不奢侈。在袁隆平看来,金钱的多少,无非是一个数字,他说:“钱是要有的,要生活,要生存,没有钱,饭都吃不上,是不能生存的。但钱够一般日常生活开销,再小有积蓄就行了,对钱不能看得太重。”倘若对钱看得太重,被金钱蒙住了眼睛,就容易迷失自我,成为一个对社会对他人漠不关心的自私的人,人要是成了金钱的奴隶,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呀。
对人生,对金钱,对地位,乃至对家庭,袁隆平悟得很透彻明了,他向来对自己很“小气”,对别人却有一份古道热肠,侠义肝胆,只要是他力所能及的,他都会尽全力帮忙他人。他是博士生导师,带过许多博士生,其中有一个是从农村来的,家里生活较困难,有一次,这位学生打电话给他,说是父亲病重住院,急需用钱,他十分同情,从自己的工资收入中给那个学生寄去了两千块钱。
六年级袁隆平作文 (篇2)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是大家都耳熟能详的一首诗。而袁隆平爷爷也是家喻户晓的一个名字。这位世界水稻之父所创造的奇迹,备受全国人民的瞩目,也造福了全世界。
袁隆平爷爷生于1930年9月1日,上世纪60年代初。他目睹了全国人民食物短缺的整个过程。于是,下定决心改良水稻品种,在他的科技团队一次次努力的试验下,他终于研发出了杂交水稻。从1976年至1986年的10年间。全国累计中只有袁隆平研发出的杂交水稻占10.5亿亩。水稻单位产量由亩产三百公斤到九百公斤以上。为我国水稻增产增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在中国,袁隆平应该是知晓度最高的科学家之一。年纪大的,感叹于他对“解决了十几亿中国人吃饭问题”的贡献;年纪轻的,也经常听闻老人的传说。
前不久,袁隆平又一次因为“飙英语”火了——在长沙举办的中非农业合作发展研讨会上,袁隆平献上一段英文致辞,赢得网友的纷纷点赞。之所以说又,是因为两年前,袁隆平凭借一场20多分钟的英语演讲,使这成为热门话题。可是,他却谦虚地回应:“不懂英语的人才说我英语好,我的英文是brokenEnglish。”
不幸的是,袁隆平爷爷因多器官功能衰竭,于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就这样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他靠一己之力,解决了全球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就算离开,也不会留下遗憾了。
六年级袁隆平作文 (篇3)
良田千顷,不过一日三餐。广厦万间,只睡卧榻三尺。种着中国的农田,心里却装着全世界的温饱。他奋力逐梦的精神,不仅改变了杂交水稻,也永远激励着我在追梦路上奋勇前行。他就是我们的国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袁隆平院士长相土里土气,梳着小平头,脸上布满皱纹,看起来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他虽其貌不扬,但他对全世界人民的影响却很大。
袁隆平院士生活的年代,人民忍饥挨饿,他曾亲眼看见骨瘦如柴的人们饿死在街边路旁,他暗暗立誓:一定让中国人民过上能吃饱饭的生活。从1961年开始,袁隆平院士每天都到三亚农场去做实验,经过无数次的实验,终于在1970年杂交水稻实验成功。在这个过程中,他的实验田曾多次被人大片毁坏,好不容易才保留了一些种子,得以继续研究。
袁隆平院士也是中国人中奖项获得最多的科学家。他身价千亿,但却从不张扬。一件衣服只有三十多,一块卡西欧手表戴了几十年。
袁隆平院士一生有两个梦想,第一个梦想是禾下乘凉梦,第二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为了让全国人民吃饱饭,实现这两个梦想,袁隆平院士用尽毕生心血一心研究杂交水稻,最后造福全中国。
一位老者,一颗赤子的心,一个童真的梦。他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他是稻田的忠实守望者。他的双手从未停止对稻谷的抚摸,他的生命永远浸润在甘甘稻花香中。
六年级袁隆平作文 (篇4)
就在2021年5月22日的下午在湖南长沙发生了一件令人无法描述的事情——袁隆平爷爷走了,中国的杂交水稻之父,走了,他永远的离开了这一个美丽而奇妙的世界。
因为袁隆平爷爷曾经饿过肚子,他为了解决中国粮食问题,农业部在1996年立下中国超级稻计划。当时是五个进程,700公斤亩产、800公斤、900公斤、1000公斤,袁隆平爷爷所在的团队都顺利实现了,他们现在向每亩1200公斤冲刺。袁隆平爷爷曾经说:“希望2019年就能实现每公顷18吨,向新中国70周年献礼。估计10月中旬就能够收获,现在长势非常好。如果没有特大自然灾害有90%以上的可能性能实现。”
臧克家有一首诗: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当然,袁隆平爷爷只是表面上走了,但他永远活在中国人民的心坎儿里,他永远活在全世界人的心里。世界那么大,没有人会不记得他。
袁隆平爷爷曾经说过:我有两个梦想,一个禾下乘凉梦,还有杂交稻覆盖全球梦。袁隆平爷爷希望水稻可以长得像高粱那么高,希望米粒可以像花生那么大,同样还希望水稻可以覆盖全球,让全世界的人都远离饥饿。
袁隆平爷爷把旧果实带走了,可他却把新的果实就给了新时代的人。真是应了那句话:我们中国饭碗要牢牢掌握在我们中国人自己手上。
六年级袁隆平作文 (篇5)
“禾下乘凉梦,一梦逐一生”
袁隆平逝世了,这个消息轰动了全国。为什么那么具有影响力呢?大家可能只知道袁隆平爷爷是“杂交水稻”之父,但不知道的是袁隆平爷爷用了一辈子的时间来研究杂交水稻,就是为了让我们能吃上饭,吃饱饭,吃好饭。
从小到大我不知道袁隆平爷爷是谁,更不知道杂交水稻是什么东西。但直到昨天,老师带我们了解了许多。以前我认为,杂交水稻不就是粮食吗?一种就可以出来很多,这么简单的事情,为什么袁隆平爷爷一做,就是“杂交水稻”之父呢。原来并没有我想的那么简单,现在的粮食种类这么多,都是因为袁隆平爷爷。
其实在研究杂交水稻的路上,袁隆平爷爷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在他决心要研究杂交水稻时,很多人都反对他。可他不顾反对,依然研究了起来,可那时老天也没有眷顾他。可那时袁隆平爷爷并没有因为失败而停止研究,终于杂交水稻研制出来了。就这样一年又一年,袁隆平爷爷也渐渐老去了,可他还是继续研究,为的就是实现自己的梦想:饭碗要牢牢地掌握在我们中国人自己手上。
原来袁隆平爷爷是那样的伟大,虽然我不能赶到长沙为袁隆平爷爷做追悼会,但我决心一定要好好吃饭,不浪费每一粒粮食。这才是对袁隆平爷爷最大的尊重。
袁隆平爷爷是那样的伟大,为了让我们吃饱饭,用自己的一生来研究杂交水稻。为了不辜负袁隆平爷爷,让我们好好吃饭,不浪费每一粒粮食。
六年级袁隆平作文 (篇6)
中国最富有的“赤贫者”
跟袁隆平很亲近的人说,袁隆平穿着很随便,一点也不讲究。
有一段时间,他的购物欲十分强烈,每到星期五下午,就要到商场去购物。可他有一个“怪癖”,专挑便宜货买,价钱高的东西他不感兴趣。有一天,他与夫人邓哲逛商场,看到货柜里有打折到10块钱一件的衬衫,他说,太便宜了,加2块吧,12块一件。售货员笑着说,你这位同志真怪,人家买东西讨价还价,你却往上加,不可理喻,不可理喻。他以笑作答,一口气买了10多件,“这样的衬衣好,下田的时候穿起来方便,不用担心弄脏了。”他对夫人笑笑说。深知他生活习性的邓哲不多说什么,只报以莞尔一笑。
他穿的最贵的西装,不会超过800元;他买皮鞋不会超过200块钱,什么意大利的“老人头”、“鳄鱼”牌等大牌服饰,他觉得这些昂贵的“奢侈品”穿在身上反而不舒服、不自在。但是,中国颇具权威的评估机构报告称,袁隆平的身价为一千多亿。如此看来,就个人的物质财富而言,除了他脑袋里的智慧和知识值钱,袁隆平确实是中国最富有的“赤贫者”了。
然而这位最富有的“赤贫者”对自己清心寡欲,却对社会极慷慨、极具忧患意识,至今,他将所获的12.5万美元世界粮食奖的奖金,捐赠给了由他发起成立的科技奖励基金会,以扶掖新人……
六年级袁隆平作文 (篇7)
微风拂过,整片整片的稻苗都弯下了腰,它们在鞠躬,为它们的父亲鞠躬。“稻香十里飘,长空万里香”,所有的稻苗都随风而起,恭送这位伟人的离开。他不是战士,却拯救无数生命;他不是诗人,却书写动人篇章。他便是培育杂交水稻第一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袁爷爷说过:“我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他以前曾多次梦见在稻穗下乘凉的情景,是那么的惬意,那么美好。为实现这样的梦想,从1968年开始,袁隆平爷爷每年都到三亚南红农场进行杂交水稻的育种和制种,经过无数次试验,终于在1970年11月成功地研制了杂交水稻。谁都知道这项工作是那么的艰难,袁隆平爷爷就像西天取经的唐僧,经过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得真经,现在这一切都成真了。袁隆平爷爷是一位国士,更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
如今斯人已去,只留遍地稻香绵绵于我们记忆中回荡,他穷其一生,只为追逐一梦,让国人远离饥饿。袁隆平爷爷是科学家中的首富,他虽然身价千亿,却异常简朴,因为他经历过饥荒,所以他懂得“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袁隆平爷爷曾说过:“我一生的追求就是让所有人都远离饥饿。”如今,您做到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一日三餐,米香弥漫,饱食当常忆袁公。
六年级袁隆平作文 (篇8)
2004年10月的一天下午,袁隆平应邀为依阿华州大学师生做了题为“中国超级杂交稻研究进展”的报告。经久不息的掌声过后,依阿华州大学校长请学生们提问。
有一位中国留学生问道:“我们虽然身在国外,但经常关心国内的新闻,早就欣闻您为国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也明白您的一些背景材料。我们想明白,您从小就喜欢农业吗”
袁隆平笑吟吟地答道:“小时候,我很贪玩,有很多兴趣爱好。我读书,对感兴趣的课程,就认真听讲,而且考试得高分;对不感兴趣的课程,只求三分好,能及格就行了。大学毕业的时候,同学给我的鉴定是--爱好:自由;特长:散慢。自由散慢,我就这么一个人。至于学农,起缘于一次偶然的机遇。小学一年级的时候,一次郊游,老师带我们到一个私人园艺场去参观。我看见树上的桃子红红的,葡萄一串一串的,花很漂亮。那时,我看了正在上演的卓别林主演的电影《摩登时代》,影片中有一个镜头,窗子外边就是葡萄什么的,两者的印象叠加起来,我感觉确实是田园美,就想长大后学农了。如果那时老师带我们到真正的农村去看,又苦又穷又脏,那我肯定不会学农了。”
台下一阵大笑,为这位伟大科学家的坦诚和直率而叫好。他对自己性格中的优点和缺点不加掩饰,让中外大学生们愈加觉得他可敬、可亲,完全真实地展现了这位科学家伟大和平凡的完美统一。
就这样,他的学术报告在简单而热烈的气氛中结束了。
六年级袁隆平作文 (篇9)
不畏艰难,将个人价值与奉献社会结合
为了杂交水稻事业,袁隆平几十年如一日,矢志不移,视科学为生命。刚开始研究时,许多人说他是自讨苦吃,他坦然回答:“为了大家不再饿肚子,我心甘情愿吃这个苦。”研究条件的简陋艰苦、滇南育种遭遇大地震的威胁、上千次的实验失败,都动摇不了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的决心。强国必先强农,强农必先强种。袁隆平深谙这个道理。
以实践求索真理、验证真理,不断创新
科学家是真理的捍卫者,是事实的追随者。袁隆平坚信实践能发现事实,发现真理,并能验证真理。袁隆平常说:“电脑很重要,书本知识也很重要,都是基础,但是电脑和书本里面是种不出水稻来的。”
袁隆平认为,科学是没有止境的。只有敢于探索敢于创新,才能成果迭出,常创常新。先后成功的“三系法”杂交水稻、“两系法”杂交水稻、超级杂交稻一期、二期,从平均亩产300公斤左右提高到500公斤、700公斤、800公斤的水稻产量,就证明了这句话。
淡泊名利,树立正确的身价观
作为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又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杂交水稻培育技术更是“摇钱树”,袁隆平完全可以凭借这些跻身富豪之列。甚至有机构评估“袁隆平”这个名字的品牌价值高达千亿元。
但袁隆平表示,用财富衡量科学家价值太低级、太庸俗。“不错,我身价值1008亿,可我真的有那么多钱吗?没有。我现在就是靠每个月6000多元的工资生活,已经很满足了。”
六年级袁隆平作文 (篇10)
星期六,我抄新闻的时候,有一则新闻震住了我!——袁隆平爷爷去世了!起初,我认为这又是一个假新闻,但当越来越多的媒体都在报道,这让我不得不相信这个事实!
相信所有的中国人都不会忘记邓小平和袁隆平爷爷。有同学可能会说:中国人吃饭靠“两平”!首先,我们要靠邓爷爷的责任制,还要靠袁爷爷的杂交水稻!邓爷爷走了,如今,袁爷爷静静地躺在灵车上,远去……
想必大家都知道,袁爷爷培育的杂交水稻在中国在中国的种植面积,足以达到一半以上!有人算过一笔账,每年生产的稻谷可以多养活6000多万人,五十一年前,袁隆平在西南农业学院毕业后,就开始研究红薯西红柿的栽培,1960年中国发生了一场十分罕见的自然灾害,袁爷爷看到很多人饿死在大马路上,就意识到,只有水稻才是人民的救命粮!从那时起他就开始了水稻领域的探索!
就这样,中国以占世界不到10%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0%的人口,这其中,就有袁爷爷的杂交水稻的功劳。因此,他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当代的“神农氏”!2019年9月17日,袁隆平爷爷被授予“共和国勋章”。
袁爷爷,您辛苦付出了这么长时间,是时候休息一下了,没有关系,我们一定不会让您失望,我们会永远的铭记您!我们也会继续努力学习!
袁爷爷,您真了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