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爱粮节粮进校园征文 (一)
粮食对我们是多么重要啊!我们必须从小节约水和粮食。
粮食牵涉到千家万户,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身体健康密切相关。
现在中国人口渐渐变多,耕地渐渐变少,大部分耕地都盖成房子了。我国政府和相关部门历来都十分重视粮食的问题。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与之相关的法规和制度,还经常通过媒体宣传等报道,教育人民群众和相关行业重视粮食。多种粮食,奖励种粮大户。
有首古诗[悯农]的意思就是让我们节约粮食,农民伯伯不管是炎热的夏天,寒冷的冬天,都能看见他们干活的身影。他们干吗这样辛苦的干活呢?就是为了让我们更好的成长。
当然,诗人为什么要写这首诗呢?因为为了让大家知道,劳动果实,来之不易。
当你在饭店用餐的时侯,你会看见有人点很多菜,用餐后餐桌上会有许多剩饭剩菜。根本就吃不完,他们只是要面子,这多浪费啊!我看着很心疼。当然,我相信这只是少部分人,但是以小见大!而外国人吃多少要多少。我们要向他们学习,爱惜粮食光荣,浪费粮食可耻!我再也不愿意看到这样的差距。
我们一家去吃饭,也是吃多少要多少,吃不完的都打包带回家。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会不浪费,养成好的习惯。从点点滴滴做起,爱惜粮食节约粮食,珍爱农民伯伯的果实,这样,这样才有希望让我们的国家更大更强。
中学生爱粮节粮进校园征文 (二)
爱护和节约粮食是我国的传统美德,大家是否还记得这样一首诗呢?“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描写了农民伯伯耕种的辛苦及粮食的来之不易,可我却发现身边有许多浪费粮食的现象。
记得有一次,我们一家去饭馆吃饭,看见邻桌的几个叔叔阿姨点了满满一大卓的菜,茶余饭饱后还剩下许多的菜,可能是他们碍于面子没有打包带走。看见服务员把这些饭菜全部倒进垃圾桶里,我的心里有说不出来的滋味。
而在我们校园里,浪费粮食的现象也时有发生,有的同学爱挑食,经常挑肥拣瘦,这个不爱吃,那个不想吃,每天都有很多的剩饭剩菜,然后乘老师不注意的时候偷偷地倒掉。再想想我在平时吃饭的时候,经常会掉些米粒在桌上,妈妈批评我说:“李斯羽,能不能爱惜点粮食呀!”而我总是满不在乎地说:“没事,就几粒米而已啊。”现在回头想想,这些粮食是农民伯伯头顶着烈日,付出多少劳动和汗水才换来的;又有多少贫困山区的孩子,他们吃不饱,穿不暖,只要每个月能吃一顿肉就很开心了。再看看我们天天大鱼大肉,爸爸妈妈还每天换着花样给我们做好吃的,我们还挑三拣四,不知道节约……想到这,我很惭愧,真是太不应该了,我一定要改正这一缺点,不再浪费一粒粮食。
同学们,从现在起,我们要节约粮食,杜绝浪费。节约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让我们用实际行动来吧!
中学生爱粮节粮进校园征文 (三)
现如今,我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生活条件也日益改善,家庭餐桌上不仅每餐都能吃上香喷喷的白米饭,而且长辈们还变着法子翻花样:面包、鸡蛋、红烧肉、鸡腿……从中可见父母对子女的关心和爱护。但这同时也导致了我们许多孩子身在福中不知福,养成了随意浪费粮食的不良习惯。
同学们,不要以为我们能吃饱饭了,全世界的人也都不再忍饥挨饿。其实,我国就尚有2000万贫困人口还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在非洲国家的孩子们更是饱受着饥饿的痛苦!在非洲有很多母亲.为了让孩子忘记饥饿,在每天开饭前,就烧一大锅水,然后在路边捡来石头放到锅里.不停的煮,不停的煮.孩子们眼巴巴的看着冒着热气的大铁锅.等待快点开饭,直到他们睡着!这是真正的无米之炊!很多当地的儿童因为营养的高度缺乏都危在旦夕!据相关报导:全世界营养不足人口有史以来第一次超过10亿,这意味着全世界每六个人中间就有一个人每天挨饿。每年饿死的人至少有2000万,每5秒钟就有一位儿童因为粮食短缺而死亡!全球的粮食储备只够人类食用15天.多少可怕的数字!严峻的现实告诉我们:全世界正面临一场愈演愈烈的粮食危机,我们必须爱惜粮食。
我们再来看一粒粮食的不平凡经历。首先,农民在播种之前要经过除草、耕田、施肥、选种等工序。播下种子之后,从发芽到成熟期间,一直伴随着一遍遍的除草、杀虫、施肥,农民在火辣辣的太阳底下挥洒着一把把的汗水,侍弄着五谷杂粮长叶、开花,直至颗粒饱满变成金黄。农民还要顶着骄阳收割、脱粒、晾晒,历经半年之久才能收入粮仓。之后,再经过加工、运输等一系列工序,最终成为饭桌上热气腾腾的米饭。“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粒米七斤四两水”,我们又怎么忍心浪费粮食呢?
粮食是可贵的,每一粒粮食都是农民伯伯用辛勤的汗水换来的,是劳动的成果。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从今天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养成爱粮节粮的好习惯,做一名爱惜粮食的小卫士!
中学生爱粮节粮进校园征文 (四)
中国人最重视的就是低碳环保。但是我认为与其在一旁大谈特谈要怎样怎样环保,不如做一些有用的,就从节约粮食说起。
从古至今,有多少人写过节约粮食的古文,例如,两首《悯农》,“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两句话流传甚广。
当你走过农田,看到在地里辛辛苦苦农作的农民,你是否会为自己浪费粮食的行动而感到羞耻?当你在悠闲打扒着碗里的饭、米粒掉落一地的时候,你是否会想起说不定现在正在挨饿的农民?爱惜粮食节约粮食,就是在珍惜那些劳作人民的努力成果。背对着火辣辣的太阳,擦着汗水,一声一声嘿咻嘿咻的人是为我们的生活付出最多的人。
我可以很明确的说明,我没有做到真正的珍惜粮食,可我做到的是在一天一天的进步,我为自己的行为而感到骄傲,不知道在多久以后,我可以骄傲的说:字什么什么时候起,我再也没有浪费过一粒米。我相信我可以做到,就在不远的将来。看着每天有许许多多的同学将没有吃完的饭倒掉,这一幕真的触目惊心,浪费,真的好浪费。这些90后没有尝过真正的苦,每一天都是生活在阳光下的阳伞里,所以他们不懂,说再多他们只会左耳进右而出。
如果仅仅只是一群孩子在浪费,还有饶恕的余地,可是就连一些曾经尝过劳动之苦的大人们也在浪费着,每天是烧的多吃的少,吃不完就倒。难道他们忘了几年前他们也是这些他们眼中的废物的创造者了吗?我为他们而感到悲哀。
时代在进步,可是人们却在忘本。这让我觉得真的很可悲啊!问问这个大自然,它还可以为我们服务多少年?问问那些劳动人民,他们还能劳作多少年?问问我们,我们还有多少年“享受”这些?大自然摇了摇头,在这样任人类浪费下去,它会垮下。
劳动人民摇了摇头,在这样无止尽的让人类索取下去,他们没有精力再去坚持了,而下一代的接班人却又在哪里?那群娇生惯养的80后、90后?他们可以吗?他们都摇头了,我们又能怎么?他们都没有法子了,我们又能怎样?哪怕是为了多“享受”几年,也让我们开始爱粮节粮吧!让大自然多坚持几年,让劳动人民多坚持几年。爱粮节粮,提倡低碳环保,说,够吗?要的是看得到的行动,那么就不要言而无信。
从这一刻,哪怕下一刻,你就可以实施你的行动了!Let’sdoittogether,people!
中学生爱粮节粮进校园征文 (五)
我曾经在河南戏剧幻城看过一场剧,这场剧描写的是1942年李家村60岁以上的老人为了是儿孙们的生命得以延续,有更多粮食吃,决定牺牲自己。他们踏上荒原呐喊着:老天爷请给我一场雪,快冻死我吧。真的下了一场雪。老人们的献祭给新一辈带来了希望,让新一辈的生命得以延继……当我看完这场剧后,让我深深地感触到粮食的重要性,粮食意味着生命,所以我们应该更加珍惜每一粒粮食。
在诸多学校食堂中,许多同学将只是吃了几口的饭菜,倒掉,只吃了几口的馒头,丢掉。同学们在当你们看到这些剩菜剩饭的时候,有没有想过,现在还有很多人为吃上一口饭而忙碌?现在世界上还有因为饥饿在而填不饱肚子?
同学们,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让我们把节约变成具体行动,不再挑三拣四,吃不完就随手丢掉,节约每一粒粮食,把节约当成一种新的社会风尚,续写我们民族美德的新篇章。
古人云: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所以,每一粒粮食都值得我们用心去珍惜。
中学生爱粮节粮进校园征文 (六)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在碧绿的玉米地时,她的身影就会出现在那地里,远远看去,那身影有点矮小,有点驼背,但在我的眼里,那却是世界上最为高大,最为伟岸的身影。那人是我的奶奶。
时光荏苒,带走了许多往事,也留下了许多回忆。现在回想起来,童年的许多事情都与那地,奶奶联系起来。奶奶是一个勤劳朴实的农家妇女,和那个时代大多数妇女一样,她目不识丁,那地就是她生命的全部。
在农村,奶奶属于比较勤快的人。她窄小的肩膀背过粮食,背过猪羊草,也背过我的童年。每年夏天,我都会被父母送到奶奶家。那时,天未亮,梦中的我就被奶奶叫起,开始了一天的劳作。每天下地前,奶奶都要多带上件衣服,扛着锄头,拿一条绳。多拿衣服是给我当“地毯”,锄头是用来锄地的,绳子是用来回家给家里的猪羊捆草的。
每次我们踏着高低不平的地埂,到地里时天才刚刚发亮。在地头上,奶奶会铺上衣服,让我坐在上面玩,自己开始锄地。奶奶锄上一阵,会喊我,害怕我吓着。快到中午了,奶奶要把锄掉的草拾起来,捆好,背回家喂羊,喂猪。回到家里,奶奶又要做饭,洗锅,喂猪,喂羊……
那地见证了奶奶的付出,承载了一家人的希望。多少年,奶奶就在这块地里辛勤劳作,挣点钱,作为五个孩子上学的学费。在读书这件事上,奶奶是做得最好的,她省吃俭用,在村上第一个培养出了两个大学生。在那个年代,是多么令人骄傲的事情!
记忆的大门又一次敞开,那地,那人和那些事又一次萦绕在我的心头。时代发展了,简陋的土坯房变成了砖瓦房,更多的人离开了那地那个村庄,进了城,住进了楼房。奶奶依然守护者她的那块地,守护着她的希望。
现在,我坐在学校的餐厅里,看着被同学们倒掉的饭菜,已经装满了三四个泔水桶。这些学生已经忘掉了田地,忘掉了祖辈。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眺望远方,我似乎又看到那地里熟悉的奶奶的背影……
中学生爱粮节粮进校园征文 (七)
“春种一粒粟,秋成万颗子”。同学们,当你们吃着碗里香喷喷的米饭时,你们是否想到了这诱人的粮食从哪儿来的呢?
有一次吃饭,我感到饭菜很不好吃,刚进嘴里就吐了出来,弄得满地满桌子都是掉落的饭菜。
爸爸见了我这样,很是生气,质问我说:“明明,你知道我们碗里的饭菜从哪儿来的吗?”“从田地里种出来的呗。”我满不在乎地说。“你不知道农民伯伯多么辛苦才种出来的粮食吗?”我摇摇头。于是,爸爸决定周末带着我去农村,看看农民伯伯是怎样种地的。
在一个烈日炎炎的午后,爸爸带我来到了农村的田地里,我看到一位五十多岁的老爷爷在拿着锄头吃力地锄着草,已经汗流浃背,上衣已经湿透了,喘不过气来。我想:农民伯伯真是辛苦啊!能在这样烈日炎炎的天气下干如此劳累的活儿,真不容易呀!老爷爷把杂草清理的是那么干净,在看看他那双长期劳作的手,早已成了黑黝黝的,结满了厚厚的老茧,这时我才真切地感觉到我们的粮食饭菜真的来之不易啊!对自己以往浪费粮食的行为倍感愧疚。
我们全球有五十亿人口,我国就有十多亿人口。一人一碗饭世界全球都要吃五十亿碗饭,但我们农村里的田地正急剧地减少,一片片良田正变成高楼大厦,供我们食用的粮食也正逐年减少。如果我们每人每天节约一粒粮食,那么一天就可以节约五十亿粒粮食,可以去帮助那些因为贫穷、自然灾害等原因正在挨饿的人们免受饥饿之苦。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农民伯伯们为了粮食,冒着严寒酷暑,在田地里辛勤劳作,从而我们才有粮食吃。每当我再望着香喷喷的米饭时,农民那辛苦的背影总能在我眼前浮现,心中不由然想起这首诗。
同学们,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自己做起,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去珍惜每一粒粮食吧!让我们每个人都成为爱粮节粮的模范。
中学生爱粮节粮进校园征文 (八)
少年时憧憬吃上大米白面、过上好日子的斑斓光影,已在记忆屏障中渐渐远去。但母亲做的简陋粮仓,却是我们一辈子的念想。
七十年代初期,粮食匮乏,农村实行集体经济,生产队上工记工分,我所在的生产队人多地少,年底按人口分点口粮、分票(粮票、布票、肉票等),僧多粥少,捉襟见肘,平时仅一点大米白面都是留在家里来亲戚时食用。当时我八、九岁,弟弟五、六岁,爸爸在外地煤矿下井,妈妈当生产队队长。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吹遍了中华大地,伟大的祖国响起了改革开放的乐曲。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田到户,妈妈是种地的行家里手,分到手的地不足一亩,又买了人家一亩多地,种起了粮食。缴完公粮,有点余粮,于是妈妈便在房子的西北角,请人帮忙搭起了一间十几平米的草棚,开始置办粮仓。整平好地,支垫好二层间矩相同的四排砖,上面放置木板,就成了粮仓“地基”。然后木板放上两个一样大的旧簸篮(篾匠用竹子编制),作为粮仓的底座,芦苇拆子作为挡墙,倒进一些粮食,坐实拆子,一点一点圈,倒进一袋一袋晒干的谷子,螺旋式卷上,分放着两个小粮仓(一个小麦、一个水稻),足有一米多高,各能存进五、六百斤粮食,上面做成一个尖顶,用洗干净的旧衣服罩上,就象两座古典宝塔,纤巧精致,珠交露幔,赏心悦目,沁人心脾。妈说,别看这个粮仓做得土,但很实用,通风好,防潮、防湿,谷子不容易生虫。
白驹过隙,我和弟弟也长大成人,离开了家。母亲一人在家,从人工镰刀收割稻麦到联合收割机收割,都是她一人在操劳。收割完后,母亲就挎上菜篮子到地里和沿途捡拾遗漏了的粮食,晒干搓摘,颗粒归仓。其实母亲省吃俭用,舍不得吃大米、面,天冷时一顿稀饭(麦麸做的)吃一天。每到春节,是妈妈最开心的日子,她提前给粮仓“打扮”,贴上“自力更生、丰衣足食”“五谷丰登、物阜民康”的春联,倒“福”红字,挂上玉米、黄豆、花生等种子,准备的腊肉、杀好的鸡、鱼等年货,再配上红枣、年糕等,蕴含着农家乐文化,吸引城里亲戚勤来串门观赏的“眼球”。
如今,母亲已到古稀之年,我和弟弟劝她不要种地,但她已习惯了田野里夕阳西下的美丽,闻惯了土地与庄稼的芳香,说:“身体硬朗,不干活,好像缺点什么。”以至现在仍精神矍铄,耕耘在黑土地上。
母亲的简约粮仓,传递着人间的温暖,赓续着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滋养了我们的初心,淬炼了我们的灵魂,令人难以忘怀。
中学生爱粮节粮进校园征文 (九)
有些人认为,珍珠项链非常珍贵,可我却不这样认为,“人是铁,饭是钢”“民以食为天”,粮食是我们生命中不可缺少的,我们的一日三餐都离不开粮食。虽然粮食这两个字十分不起眼,但却无比珍贵。
现在我们的生活富裕了,浪费也随着生活的提高而增多了,吃一半的面包,吃一口的馒头,嗦了一口的面条,这些困难时期想吃都吃不到的食物却被丢进了垃圾桶,也许有人会说,浪费这么一点的食物无所谓呀!但你有没有想过,如果每个人都浪费这么一点食物,那地球上将会浪费多少宝贵的食物啊!诸葛亮经常告诫他的儿子“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可见节俭朴素会培养一个人的美德,而浪费则是一种可耻的行为。
我们上幼儿园时就学过“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从农村长大的孩子最能理解这首诗的含义了,在农村随处可见农民伯伯顶着炎炎烈日在田地里种粮食,这是一种多么伟大的精神啊!还有的老爷爷老婆婆弓着腰在田地里插着秧苗,这得多么幸苦啊!所以,我们不能辜负农民伯伯的幸勤劳作,同学们,行动起来吧,让节约成为一种时尚,让节粮成为一种习惯!
爱惜粮食,杜绝浪费,从我做起!
中学生爱粮节粮进校园征文 (十)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万物维艰”当我们看到这些耳熟能详,张贴在食堂墙上的诗句,我们是不是应该想想我们到底有没有做到这样?没有,我们还可以看到食堂里堆积如山的剩饭剩菜。
农民辛勤地耕耘,雨露及时地浇灌,阳光无私地照耀,才培育出了这金灿灿的稻谷与绿油油的蔬菜。每一粒米饭,每一棵蔬菜,都蕴含着农民伯伯的汗水。里堆积如山的剩饭剩菜。
也许你觉得你并未在浪费,也许你觉得浪费这一点算不了什么,也许你觉得我们祖国地大物博……现在科技飞速发展,城市变化日新月异,我们的生活也过得越来越好,“节约”在人们的心里已日渐被忽视和淡忘了。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种种的浪费现象如果继续下去的话,其后果不堪设想!13亿人口!如果每人每天浪费1块钱,一年全国就浪费了4745亿元;如果每人每月浪费100克粮食,一年全国就浪费了13万吨粮食;如果每人每月浪费1吨水,一年全国就浪费了156亿吨水!积沙成堆,积水成河。如果我们每天都能够节约一点点的话,哪怕1毛钱,就不会出现这些巨大的浪费了!
在此,我建议:
1、珍惜粮食,适量定餐,避免剩餐,减少浪费。
2、以节约为荣,浪费为耻。
3、吃饭时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饭剩菜。
4,、看到浪费现象勇敢地起来制止。
5、宣传节约,向家人,亲戚,朋友宣传浪费的可怕后果。
6、不偏食,不挑食。
7、到饭店吃饭时,点饭点菜不浪费,如果有剩菜要打包。
让我们爱惜这来之不易的粮食,让我们宣传这节约粮食的好习惯,让我们呼吁“爱粮节粮,从我做起“这句令人深思的口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