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清明作文 (篇1)
星期四,是一个令我难忘又感动的日子,有的同学可能会问,这有什么特殊的?只是一个平凡而并不特殊的星期四罢了!但是我并不觉得,因为我们去扫墓了,在这一下午,天气是温暖的,我的心也是温暖的。
下午,我们经过了一个多小时的步行来到了烈士陵园,一开始,同学们七嘴八舌的,可是渐渐的同学们的笑声、说话声越来越少了,“到了,看烈士纪念碑”!老师说,接着同学们的兴致又高了起来,虽然不少人又想开始说话,但是人人都知道,进了庄严的陵园不能说话,要肃静的。
进了陵园,我们看到的虽然还是以前的陵园,但是这里的许多松树,经过了风吹雨打,没有人打理,依然长的这么直,这么高,这么绿,这就像是烈士的精神!为国牺牲,永垂不朽!是啊,多么强劲的8个大字,在太阳的照射下更是闪闪发光。
看了一座座陵墓,我想了许多许多,如果没有他们,我们就不会有幸福的今天,我们的生活过得非常好,烈士们安息吧!走到无名烈士墓前,我的心更热了,他们不知道是谁,也不曾有许多人来看望他们,想到这,我不由自主把手中的小白花献给那些无名烈士,为国牺牲,你们死的光荣,死的壮烈。
后面是纪念堂,纪念堂门口有一副对联,御寇杀敌英雄事迹千秋颂,抛头撒血烈士芳名万古传。进了纪念堂,里面记载着那些日寇可恶的行为,竟然使用枪杀酷刑等行为,来严刑逼供,哼!真想把这些日寇从图片上拽下来,破口大骂一顿。
在返回的过程中,有的同学明明很累,可他一直坚持着,你扶我,我扶你。
难道你不感动吗?现在的社会,纯洁而又高尚的友谊真是处处都有。
我的清明作文 (篇2)
《清明见闻》清明节的时候我和妈妈、爸爸,还有我的外爷去曲江南湖遗址公园游玩了。
清明节的早晨,爸爸、妈妈早早就穿好了衣服,他们急匆匆的叫我起来,我眯着眼睛极不情愿的起了床。
我们出发了,我拿着我的小枪一边走一边玩,很快我们就到了曲江遗址公园,坐在车上远看公园门口那个标志性白色热气球高高的飘着,仿佛一个大大的球形棉花糖飞在空中,等我们走近了,只见哪里是人山人海,有老人、有儿童,还有很多年轻人,特别让我兴奋的是还有几队穿着军装列队游览的解放军,门口不远处浅黄色小火车不时地鸣响汽笛,像在催促我们赶紧上车。由于天气晴朗,很多人都带着照相机为家人拍照。
进入公园以后,只见平静的湖面上飘着很多游船,湖边岸上的柳树都长出了嫩嫩的枝叶,浅绿色的柳条像是春姑娘的头发一样柔软的垂了下来,随风飘荡,有些地方的柳条比较低,我还跳起来摸了摸它们,我也想感受一下春天。湖边的亭廊上挤满了喂鱼和休息的游人,岸边红铜质地的侍女和人俑的雕塑旁边挤满了拍照合影的人,岸边的草地上人们三三两两的坐着,那里开满了美丽的桃花和樱花,洁白的白玉兰花,还有很多不知名的小花。
最有趣的事,我还在那里认识了一位新朋友,那是我们在游园的时候发现了一位五岁的小男孩,爬在桃花树上下不来了,急的直喊妈妈,像是热锅上的蚂蚁一样,我看到了赶紧跑过去帮助他,把他抱了下来,然后我们就成了朋友,我们一直在家长的后面玩,只到天色不早了,我们才提着手中的食物回家了。
由于我在西安,尽管我没有回家乡祭奠故去的亲人,但是远在外地的爷爷和奶奶,他们表我们去祭奠了故去的亲人,不管怎么说这次的清明节对我来说是很有意义的,因为我既帮助了别人,交到了朋友,也游览了南湖公园,学到了些关于清明节的知识。
我的清明作文 (篇3)
今年又逢传统佳节清明节。
今天是传统佳节清明节,我、弟弟、爸爸和妈妈还有奶奶准备一起去登山扫尘。
走了一段路,终于到了太公、太婆和小爷爷的合墓前,我们所有所有的人都是肃然起敬,直立在他们的合墓前面。爸爸递给我一根已经燃烧起来的香,香在不时的向外冒着烟,那香味是那么的浓重,让我一闻到这样子的香味,马上显示出一副沮丧,而又难过的样子。我们所有的人的手里都拿着香,一起为在“九泉之下”的太公、太婆和小爷爷鞠了一个九十度的躬,以表示我们对他们所有人的崇高的敬意。
我转身拿起早已准备好的花篮,恭恭敬敬地放在了太公、太婆和小爷爷的合墓前。花篮里的花都是白色的,在花篮上还有几根白色的带子死死的捆在了花和花篮上。在几片绿叶的衬托下,更加显得庄重,而又肃穆了。
我们拜完了之后,就开始给在”九泉之下”的太公、太婆和小爷爷烧在阴间的钞票,爸爸知道他们很会玩麻将,就多烧了一些给他们,有一亿的,有两亿的,有一百万的大钞票,还跟他们说:“人人都有不要抢。”我一听还好玩,他们有这么多钱一年也花不完,还用抢什么呢?
太公、太婆和小爷爷你们“走”的那么的早,我都没有好好的孝敬孝敬你们老人家,你们就离开了我的身边,在那,陪伴你们的只有孤独和寂寞,不……不……不……还有那“无情”的春、夏、秋、冬和绿树繁茂的山林。要是你们还在我一定会好好孝敬你们的。
在走的时候,我又再次向他们拜了一拜,才依依不舍地离去。心里想:以后,我每年都来!
我的清明作文 (篇4)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说到清明就连着那绵绵的细雨,踩着松软的泥路,携一束黄白色的花,于或深或淡的哀思中探访草丛树林深处的那方坟冢。这是一个带着忧伤色彩的节日,承载着的是对逝者的悼念和忧愁。
没有一个节日是像清明这样庄严而沉痛的。它的沉痛来源于那个忠臣的传说:在患难之中给重耳“割股充饥”介子推,却在晋文公称霸春秋之际毅然决然地带着母亲归隐山林,即使被熊熊烈火活活烧死也不改志向的坚持和气节着实令人钦叹。为了纪念这个用功之臣,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就成了禁火日,天下百姓只吃“寒食”。“悲哉,足下”这样一个无火的忌日注定就该是清冷沉痛的。
商业化的今天清明的那些琐碎传统也早已被人遗忘在脑后。相传在古代,清明节有插柳的习俗,传说柳是可以避邪的,所以在这一天大人小孩会在门前屋后插上柳条,还可以在头上戴柳枝编制的帽子。据说插柳的风俗,亦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
但清明也不尽是哀伤和忧愁的,清明时节温暖而湿润的气候,却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所以民间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清明节后雨水增多,大地即呈现春和景明之象。这是一个万物“吐故纳新”的时节,无论是大自然中的植被,还是与自然共处的人体,都在此时换去冬天的污浊,迎来春天的气息。所以清明这一天也有了踏青的习俗。
不管是祭祀缅怀,还是插柳踏青,繁忙的现代人都应该记住这样一个特殊的节日,这个不是用来庆祝的节日。在这一天携家人走出快节奏的生活,带上祭奠的菊花,缅怀一下已逝的亲人,感受一个“吐故纳新”时节里清明的景象!
我的清明作文 (篇5)
每年临近清明的时候,心中总会有丝淡淡的莫名的哀愁,不甚强烈,却也挥之不去,就这样在心头绕着、纠缠着。这几天的天气很是不错,不知道,传统清明时节那天,纷纷的细雨是否会如期而至。仿佛有了这雨,清明才更能显得出它淡淡悲凉
和丝丝忆念的味道来。是清明成全了这场雨,更是这雨衬托了清明。望着飘洒的细雨,才更能引得人们心中那种淡淡的哀愁和思念。
回味少年时,传统清明时节和雨,在我的印象中只是一幅优美的画卷。随风飘洒的细雨中,一位骑着马赶路的清贫诗人,俯身向着一个小牧童,牧童站在道旁,一手握着鞭子,一手遥遥指着间草房。草房上空,一面红色的酒幡在薄薄的细雨中时隐时现。这大概是源于《清明》这首诗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在我无忧的岁月里,这首诗所给予我的就是这样一种恬美的意境。
少年无忧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就像童年放起的一只风筝,挣断了线,便消失的无影无踪,到处也寻觅不到了。渐渐地,清明对于我,便多了一丝淡淡的哀愁,愈来愈重,特别是外公离去后,这感觉更加强烈了。在我的印象中,外公是一位慈祥的老人,对我特别的好,可能是我比较乖的缘故吧。外公走后,每年的清明和他的祭日,我心中都会很哀伤。有人说,对别人的思念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淡。我想,或许对于至爱亲人的思念恰恰与之相反吧。即使过了再长的时间,在每次忆起他们音容笑貌时,我们的心中总会有些酸酸凉凉的感觉吧。哪怕是十年、几十年,这种感觉也不会减弱、消失,反而会变的更加强烈。正因如此,传统清明时节才会成为一个流传千年的日子;清明时节的细雨,才会绵绵不绝地纷纷而至,这大概是对于人们心中哀愁的感应吧。
又是清明了。“男儿有泪不轻弹”,我不能流泪,那只有拜托清明的细雨了,希望她如期而至,就算是世人欲流而难流的泪吧!
我的清明作文 (篇6)
在中华传统节日中,除了春节,我最喜欢的就要属清明节了。因为清明,我们全家老老小小又可以聚在一起了。
清明一大早,我们坐车来到了莪山公墓山顶。我捧着两束菊花,爸爸手持镰刀,妈妈拎着响炮,大姨父扛着锄头,小姨、大姨、表弟和表姐拿着供品,我们走在一条山路上。
石板上长满了青苔,刚下过蒙蒙细雨,地上滑溜溜的,小路两旁长满了苍翠欲滴的竹子,土地中冒出了五六个笋尖。
爸爸拿着镰刀,在除草;小姨父抡起锄头,挖出坟墓边上的枯叶枯草;大姨父用扫把,把小姨父挖出来的垃圾扫到一边。
“砰砰砰……”身后放起了响炮。小姨那两岁半的小儿子听了,拍着手笑道:“过年喽!大妈妈恭喜发财,红包拿来。”大人们一听这话,都乐了。
扫完外公的墓,妈妈她们三姐妹去扫曾祖母的墓了,爸爸他们还在打扫,我们三个小孩,等不住,自己走路下山去了。
“啊!”到了半山腰,走在最前面的表姐发出一声尖叫。我和表弟凑过去一瞧,在一个土坑里,有一只刺猬。我们连忙下山,告诉了小姨夫。小姨夫找来一个桶和我们一起上山,我们回到土坑前,小姨夫用两根手指拎起了一根刺,再把刺猬放进桶里。
到了莪山家里,那刺猬一直卷成“刺球”,想玩都玩不了了。于是我和表弟在这五六年没人住的房子里寻宝。这以前是大姨的家,这几年大姨在胜峰开厂,她们一家都住那边去了,但这房子里还有很多没有搬走的东西。
先来到玩意儿最多的大表姐房间里,先从衣柜搜起,弟弟随意一看,啥也没有,我却不信邪,非要自己手搜,动手一翻,就看见衣服底下有一部粉红色的苹果手机,但没电了。又在下一个柜子看到一把玩具刀,在抽屉里,发现了一个二阶魔方,又在其他房间里找到了三部旧手机和一瓶没开封但过期的雪碧。
雪碧是不能喝了,魔方又不会玩,我一看这些手机的充电插口,家里一个也没有,拿了也没用,于是只带着玩具刀。
在大人眼里,清明节是郑重且悲伤的,但在我们小孩眼里,清明节却有无限乐趣。
我的清明作文 (篇7)
传统清明时节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所以我们每年在这一天都要回老家扫墓。
为了迎接这天的到来,奶奶也早早的蒸好了鸡蛋,杀好了鸡,准备好了行李。为什么要吃鸡蛋呢?我问了奶奶,奶奶说:在扫墓时,我们要将白煮蛋在墓碑上打碎,蛋壳丢在坟上,象征《脱壳》,已示生命更新,希望子孙皆出人投地。所以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吃鸡蛋就成了习俗。
在去扫墓的路上总有热闹的集市,大人们就会下车买鞭炮、冥钱、蜡烛、白酒、茶水。而我也会趁这时下车透透气,路边总会有各种美艳的鲜花,我也总会忍不住要摘花,我会拿那些花朵放在墓碑前。
呆在车上的时间是那么漫长,空气闷闷的。终于来到了老家的房子。我们会在这里休息30分钟,爷爷会上二楼看去年养的蜜蜂有没有乖乖听话,我和弟弟们总喜欢跟在爷爷后面凑热闹,弟弟被调皮的蜜蜂蜇了几个像玉米粒大的包。
30分钟过去了,我们再次回到那个灼热的车里,开始了我们这次扫墓之旅。在这车里颠簸了半天,我们来到了老祖宗的坟前。一下车,天气闷热得要命,一丝风也没有稠乎乎的空气好像凝住了。整个世界像烧透了的砖窑,使人喘不过气来。但是就算天气再怎么恶劣我仍然不会放弃祭祖的。因为我知道他们对我们的贡献有多大,没有他们以前的努力奋斗,哪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来到山上,到处上满了杂草,爸爸和叔叔们负责除草,婶婶和奶奶负责搞好贡品,爷爷负责摆放好鞭炮,而我们小孩子就负责烧香。
一切都搞好了就开始祭拜,我手上抓着大把的香分给每个人,每人6根。每个人都对这祖宗喃喃自语,而我则要祖宗保佑我考试顺利。拜完后点炮了,爸爸叫我先带弟弟们回到车上,怕鞭炮打到我们。而他们则离得远远的,用手捂着耳朵。等到炮声全没,我们还要等火都灭完了才走。
扫完墓时,天已经黑了。摘了几串香蕉我们就回家了。我们的扫墓之旅也完结了。回家的途中,因为一天的祭祖,我们都累了,在车上合上眼睛进入了梦乡。
我的清明作文 (篇8)
又是一年清明时,起风了。思绪随着风儿愈飘愈远,或许谈不上伤感,或许谈不上离愁。只是在这怀念的季节里,想起了已故的人和已逝的往事。于是,淡淡的哀愁随着清波荡开,荡开……
清明时节雨纷纷。瞧,飘飘洒洒,凄凄冷冷,丝丝细雨,湿润了心头,也唤醒了我。滴滴答答,似乎很杂乱,又似乎很有律动力——正像我的心情,不悲不喜。我轻轻地走在这林间小路上,享受着这难得的安静。低头沉思,想起了那个他——在很久以前,他也像我一样,沉醉于这清明小雨之中。清明,虽然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时节,但细雨纷纷,让人感受到了那种“做冷欺花,将烟困柳”的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于是,他写下了雨中行路者的心情——清明时节雨纷纷。他就是杜牧。
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里,我理所当然地想起了已故的亲人。他们走了,却永远留在我们心中。但却免不了多愁善感几回。身在雨丝风片之中,纷纷洒洒,冒雨趱行,那心境更是加倍的凄迷纷乱了。杜牧或许与我同样的心情。看那春雨湿衫,行人孤身赶路,触景伤怀,心头的滋味复杂。偏偏又赶上细雨纷纷,又平添了一层愁绪。于是,他写下了这句千古名句——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雨不知不觉小了,我的愁绪仿佛收敛回来了。人生自古谁无死,何必伤感离愁,抽刀断水水更流,人生亦如此。杜牧或许明白人世间分分离离,故写下了“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一绝句。行人也不愿继续哀愁下去,或许想散散心头愁绪,于是借问酒家何处,而遥指杏花村却令所有人豁然开朗。或许人生总有那么一些死结,需要别人帮我们解开,而杜牧这句,写得实在深得人心,一语惊醒我这个梦中人。
喜欢,很是喜欢。喜欢写这首诗的高明的诗人,写得自如之极,兴味隐跃,余韵邈然,耐人寻味。
喜欢清明,那种感觉,很是轻松很是惬意。杨柳拂过心头,悄悄地荡开了那颗忧愁的心。
我的清明作文 (篇9)
春花细雨丝丝绵,琼枝叶飘浓阴密。小园香径、独徘徊,几多余情,四月枕上、泪纷飞。
谁人华章,盛开纸上伤。一季花开,陌上香。一季悲怨,枕上伤。轻狂说与谁年华,沉醉哪阵清风下!我欲乘风江东去,奈何断桥不归舟,西风醉,几度痴人泪,难守望。
朝花夕拾酒中悲,世人皆感朝花美,我笑众生皆为尘;黄昏夕拾凄,几人懂。
酒中花开悲中酒,生于此,何叹,逝去此,何憾。
小楼一夜听风雨,幽风裹细雨,淋湿了哪朝的古道凉亭;一曲长恨君王泪,又唱绝了哪朝的帝王悲。
遥遥相望,隔江映上红,又寄来几缕春。
凌落春花飞无数,百花随风香未尽,纵有残花香随絮,一枝斜横牵征衣,泪满夕阳殷勤留,那一襟幽怨,又将要向何处寄。
隔江独相望,疏影桃花香;看云,听水,谁将又在诗笺的文字中流浪,谁将又在诗行里放牧着荒芜的思想。
水墨写意的宣纸上,又是谁人的妙笔描下了伊人的红妆。
四月的清风吹醒了眉梢上沉睡的惆怅,转眼又是一年春之伤,
看柳絮漫天的飞翔,轻盈若蝶,转瞬便随着时光匆匆的消亡,剩下绿叶拂风,一丝青柳,一寸柔肠,任它花开花谢,片片,便皆成了伤。
小园香径,落满桃花香,这一季花香,又留在了谁人的旅途上,清月又照在谁人的瘦影上,几番风雨,送走春光,任细雨淋湿归鸿,鸿翅扇成帘上风,自古及今,多少离情与别恨,皆被写入唐诗与宋词中,悲情往事,要怎样才能写入我那不成韵的诗行。
看朱成前,碧心迷乱,放眼难觅旧衣冠,谁念江中帆。凝真凝幻,如梦如烟,独钓寒江。何人悲我不少年,塞外月光照冷湖面竹上霜,映寒了素笺上的春天!
暗香,浮动,恍如梦。一曲庐州月唱绝谁人指上忧伤的张扬,卷帘西风,吹醒谁人午夜漫延的思绪。
任少年轻狂,也再不复当年的风气,有情收起无情心,江山风月身相寄,浩荡。
我的清明作文 (篇10)
清明节,又来临,我呆呆地望着天空,不禁又陷入对外公的怀念。因为在我那绚丽多彩的童年生活中,外公给我的印象太深刻,外公给予我的爱实在太多太多。
我依旧记得,外公的那张脸和那双手,那张布满皱纹而又充满精神的脸和那双苍劲有力却又突兀着青筋的手,它们曾经和外公一起……
儿时,我一直都是被外公外婆拉扯大的。常常随外公外婆起得很早,老是做在一张木凳上看着外公扫地。外公拿着一把扫把在街道上扫,我呢,就拿着比自己矮一点儿的扫把乱舞,常常弄得到处都是灰尘。外公性情温和,也不说什么,只好一遍遍地扫,毫无怨言。那时侯,我还,看到外公天天清扫街道,不禁也有一些纳闷,常常扯着外公的衣角,略显淘气地问:“外公,为什么,你天天要清扫街道呀,你又不是清洁工?”外公也就朝我一笑,继续扫地。我看着外公的笑容,也就似懂非懂地点点头,还不时“噢”几句应声。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久而久之,外公清扫街道的原因我也清楚,心底里对外公也不免产生几分敬佩。
一次,冬天时分,天气寒冷,我刚起床下楼,又见外公在扫地。我走出去,坐在门口的板凳上,托着下巴呆呆地看着外公,过好一阵儿,外公才见我坐在外面,立刻把自己身上的棉袄脱下来,给我披上。我当时再看外公的时候,发现他的手已,冻得通红,嘴唇泛青,可那时外公已经在扫地……
外公,又一年的春天到,您喜欢的桃花又开,散发着泥土的气息,您,可闻到它们的芬芳,感知到有个童稚的心灵在呼唤您,在呼唤您啊!
现在,虽然外公已经不在人世,但外公的音容笑貌却时常在我的脑海里浮现。因为,外公给我那无私的爱实在太多,他那勤劳朴实的形象给我的印象太……太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