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艺术作文 篇一
尘土。我实在难以想象,古代的人民究竟是怎么用一钉一锤,这样简陋的工具,在这样坚硬的石墙上,凿出一个个大小不一的石洞,创造出一个个古代的绚烂文明。
随着“啪嗒”一声的开锁声,户外灿烂的阳光,开始照进了石窟洞里,原本的昏暗,瞬间明亮了起来。低头向里走去,空气突然变得阴冷,低沉,仿佛能闻到一股淡淡的腐朽味,那是时间的味道。
抬起头时,眼睛因惊艳变得有些放大,虽然事先有在电影上看到过,但当人真真切切地站在那里时,带来的震撼感是完全不一样的。圆顶式或尖顶式的建筑结构框架,给予了壁画和塑像的充分空间,每一个石窟洞里无一不外都是的释迦摩尼像,旁边还站着他的弟子或几个菩萨,但只要稍微留心看,你就会发现,每一个都是不一样的,随着雕塑者的朝代时代不同,那些佛像也因此而变化,如唐代,菩萨的小腹微隆,体现了唐代以胖为美的审美,而其他朝代又各有各的特色。墙壁上,画着千佛像和飞天,每一个石窟的单个大小都不一样,但都上色精美,勾勒精致。
每一个石窟艺术,经过时间的推移,都有些损耗,后代又为了保护,对其进行覆盖上色,听到、看到这里,我突然明白了其实并无多少科学理论支持的佛教文化,为何能在国内传播开来,它是人民的心灵寄托,当战争带给他们慌乱贫苦,当暴君带给他们残酷虐待,只有佛教给予了他们心灵的慰藉,让他们行善以祈求下辈子的好运。
古代人民天才却又可悲的命运。
敦煌艺术作文 篇二
这个暑假我跟着“丝绸之路”游学团去了大西北,途经河西走廊,其中我最喜欢的城市是嘉峪关市和敦煌市。
嘉峪关市就是以嘉峪关命名的。嘉峪关自古被称为“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位于最狭窄的山谷中部,城墙外就是沙漠戈壁,地势险要,自明洪武五年起便用于抵御匈奴侵犯,非常雄伟。当日一早我们便乘坐大巴车去往那里。一下车突然风沙四起,伸手不见五指,幸好我们提前带了防沙的装备,围巾和帽子,不然沙子就进到眼睛和衣服里了,没多久风就停了,大家继续往嘉峪关门口走。一进景区,我便看见“天下雄关”的牌匾挂在高高地城楼之上,城墙由黄土、当地的植被还有糯米混合建造而成,非常坚固,屹立在大戈壁上600余年不倒。继续前行就进入了嘉峪关的内城,内城的城墙非常高大有10。3米高。内城整体呈梯形,这样的设计,里面的人比较好防守,外面的人很难攻进。内城有演武台,练功场和游击将军府等处所。妈妈见我对嘉峪关的历史文化很感兴趣,途经邮政报刊亭,知道我对邮票感兴趣,便送我了一套关于长城的套票,我非常高兴。登上嘉峪关城墙,关外的风景一览无余。我吹着塞外的微风,不禁联想当年的的战士们是如何抵御匈奴的场景……
除了嘉峪关,我还喜欢敦煌。敦煌最出名的莫过于莫高窟,其次是甘肃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我更喜欢雅丹国家地质公园,又称为“雅丹魔鬼城”。雅丹国家地质公园很久很久以前可能是一片湖泊或者茫茫的大海,但是它经过时间的推移,雨水的冲刷和风的侵蚀,变得与众不同了。
我们乘坐大巴车去往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园区里面有许多奇奇怪怪的石柱。有的像一只不可一世的狮子,有的像一只亭亭玉立的孔雀,还有的像展翅翱翔的雄鹰。最让我喜欢的是西海舰队,它们乘风破浪、气势磅礴、排山倒海,正朝着我驶来。此时正值日落西边,火红的夕阳映照着整个西海舰队,也在戈壁滩上投射出西海舰队辉煌的影子,深深地震撼了我!
参观完西海舰队,已是晚上9点了,这个时间点,是当地太阳落山的时间。于是,我们即兴要和敦煌美丽的夕阳来张合影。咔嚓,咔嚓,我们拍完照片太阳刚好落山。我们有趣的河西走廊之行,也伴着美丽的夕阳一同落下了帷幕。
在这次有趣河西走廊之行中,我结识了新朋友还收获了许多的历史知识和民族文化。这次有趣的旅行真是收获满满啊!
敦煌艺术作文 篇三
仿佛还置身在昨夜那一串串悠长而又清脆的驼铃声中,我们翻开了丝绸之路这本书的第九篇章——莫高窟之行。
携着一颗和阳光一样炽热的心来到了举世闻名、被誉为“东方卢浮宫”的莫高窟。在三个小时的参观中,我们看到了具有珍贵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中华民族的瑰宝,感受到了佛教传承的经典文化、人类文明的精粹。行走在盖满尘埃但又十分精致的石砖上,我们仿佛看到了古时人们正在用简陋的工具,用自己的双手经过千万次打磨刻画精致动人图案的劳动场景。阳光透过树林的罅隙照在石砖上,沿着石砖铺成的小路我们继续往前走,来到了洞窟,为先人们留下的精美壁画、塑像而震撼。但在欣赏的过程中却发现了一些不和谐的画面,在精致的壁画上有一片漆黑的东西覆盖在上面,讲解员说这是被清末的时期俄国侵略者住宿在这里做饭时的烟火熏黑的,听到这里我们的脸上纷纷露出悲愤的表情,对这些被破坏的历史瑰宝的感到无限的惋惜。朝代的兴衰,岁月的轮回,生命的存亡,都展示在了莫高窟中。有辛酸,有甜美,有苦涩,有愤恨,这些情感,交织着,铺洒着,飞扬着,洋洋洒洒地筑成了一个莫高窟,一个永久的神话。
参观完世界艺术瑰宝莫高窟后我们举行了结营仪式,在结营仪式上周老师与孙老师的点评既表扬了我们在这次寻找诗和远方的过程中可圈可点的地方,也指出此过程中我们不足的地方。这次总结引起了我们的思考,生活不单单只有诗和远方还有责任与担当……
带着这样的思考我们踏上了赴往兰州的路程,我想在接下来的旅程中我们会重拾从前丢失的责任与担当,一路前行、一路收获……
敦煌艺术作文800字5篇
敦煌艺术作文 篇四
余秋雨先生说,看莫高窟不是看死了一千年的标本,而是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这话是不错的。来到莫高窟,你虽然能体会到历史的沧桑,但更能感受到一股勃勃的生命力。
记得在上小学的时候,就学过一篇有关莫高窟的文章,那精美的插图和优美的文字,深深打动了我。我想看那飞天起舞的画面,想看那闻名世界的藏经洞,想看那神态安详的卧佛……我曾三番五次地央求爸妈带我去莫高窟玩,但他们总是说:“不,去莫高窟不是去玩儿的,你还小,看不懂。”终于,在我即将步入中学的这个暑假,在我自认为长大的年纪,我来到了莫高窟。
我不信佛,但每每听闻家乡护城河畔定慧寺的钟声,看到大西北黄沙中舞动的经幡,我的心总会不由地一颤,而在莫高窟更是如此。走进一个个昏暗的洞窟,我感受到的是一个个不一样的世界。但有一点是相通的,那就是欢腾、热烈。你看,那慈眉善目的菩萨,千奇百怪的神兽,衣袂飘飘的飞天,神采飞扬的天王,每幅壁画都有一种让人炫目的忻悦,神仙下凡与民同乐,禽鸟翩翩起舞,繁花卷成图案。人人的眉眼之中都酿着笑意,衣衫似清泉般流泻的自然、舒缓,整幅画像一首急促而欢欣的古典音乐,让人忘却了在佛祖面前应有的肃穆,不自觉地融入这音乐中去。你仔细听,就仿佛真的能听见那一个个飞腾着的音符,飞速的在你心尖上流逝着,使你的心跳加快,沉醉的着,不由地融入这壁画中的极乐世界。
但当你回过神来,环顾四周,望向中间那尊沉默着的佛像,心便一下子静了下来,刚刚仙境般的世界一下子像空气般从手中逃去了,只觉得心里空荡荡的,与刚才的热烈截然相反,我很自然地浸没在这洞窟的漆黑之中,心如止水,在这种静寂中很容易让人沉思。我想到了王道士,想到了斯坦因,这两个人注定要和莫高窟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在多少个夜深人静的夜晚,他们偷偷地将数以千计的书画文卷运到欧洲,完成了一次次不可告人的交易。虽然如今莫高窟已成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曾经的这场浩劫是不可弥补的,它将给莫高窟留下不可磨灭的伤疤。
我的心不由得一痛,但我突然想到了一群人。他们中有在塔尔寺中磕长头的僧人,有日日烧香拜佛的信徒,甚至来莫高窟参观的外国友人,我相信,看过莫高窟后,在他们心中一定留下了属于自己的那一方净土。莫高窟的壁画一直在画下去,从一千年前到一千年后永远不会停歇,画在了每个人的心里。佛教就像通往极乐世界的一扇门,而莫高窟就是那把钥匙,一经钥匙开启,人们心中的那方天堂,像泉水一样涌出来,带着人的想象力和生命力。我想文物的盗窃只能给莫高窟留下伤疤,却不能夺走他的生命,文物迟早会化为标本,但精神可以化为永恒。
想到这儿,我的心似乎已经坦然。莫高窟,永恒、不朽……
敦煌艺术作文 篇五
在祖国广袤的西北大地上,矗立着一座古老而神秘的城市—敦煌。在这次九天甘肃之行的最后,敦煌缓缓走来,一层一层掀开了她厚厚的面纱,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她最珍贵的宝贝—莫高窟那如诗如画般的美貌。
那天小雨淅淅沥沥,丝毫阻挡不了我们如火般的急切心情。千年莫高,似一颗璀璨的明珠,坐落在一片渺无人烟的荒漠中。密密麻麻的洞窟星罗棋布,错落有致地排列在断崖绝壁上。举头仰望,那古老文明散发出的神圣而庄严的气息将所有人包围、笼罩,沐浴其中,陶醉其中。穿过洞窟前曲折的回廊,“吱呀—”钥匙微转,洞门应声而开。漆黑之中,一股浓浓的但又不刺鼻的味儿扑面而来,颜料味吗?不像!泥土味吗?不像!呵,想必,这就是历史的味道了吧!“各位游客,请随我来,”我们随着讲解员有序地步入洞中。只见两尊大佛迎面端坐于佛龛中,眼睛微闭,神态安详,嘴角挂着满足的微笑,那样亲切,那样和蔼。菩萨、弟子伺立于两侧,好像正在认真聆听佛祖讲解佛法。高耸的洞顶中央,绘着一朵惟妙惟肖的青莲花。那青莲已完全盛开,片片花瓣奋力伸展向四面八方,似乎有袅袅幽香阵阵飘来,沁人心脾。
啊,壁画!顺着讲解员手电筒的光亮,一幅幅的壁画惊艳呈现。我细细欣赏着。五彩斑斓的色彩和轻盈通透的线条,绘出了一幅又一幅巧夺天工的壁画,绘出了一场又一场栩栩如生的景象,绘出了一个又一个美艳绝伦的飞天。壁画上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解的释佛教意义的,有反映民间生活的,有描摹自然风光的……
应有尽有,宏伟瑰丽,令人啧啧称奇。壁画上最引人注目的,则是那成百上千的飞天了。瞧,飞天多么千姿百态呐!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反弹琵琶,金鸡独立;有的倒悬身子,从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拂,漫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我静静地望着,感慨万千,就像步入了一个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
看着看着,我不禁想起了对于敦煌莫高窟保存至今至关重要的一个人—常书鸿。他与敦煌莫高窟,有着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1935年秋天,常先生在法国看到了由伯希和编撰的《敦煌图录》,他惊讶万分,方知祖国还有这样一个艺术宝库存在,内心被深深震撼了。为了好好研究并不使她再受破坏,他毅然决然放弃国外优越条件回国,建立了“敦煌艺术研究院”,成为其首位院长。但常先生考察莫高窟时,条件异常艰苦,经历了重重艰难险阻,也遭遇了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不幸,但他义无反顾,一旦决定绝不回头,将一生奉献给了敦煌艺术,终于获得了宝贵的历史资料,并引领一批又一批后来人为保护敦煌莫高窟持续的努力。常先生这种为艺术、为祖国奉献的精神,永远值得用诗来赞美,用歌来颂扬。他,难道不是我们有理想的当代人的榜样吗?
如今,敦煌依然昂首屹立在远方,她如诗般的千年历史和辉煌文化,在无垠的祖国大地上熠熠生辉。啊,敦煌,我眼中的诗和远方,我不会忘,也不能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