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网小学作文六年级作文内容页

六年级下册家乡的风俗作文

2024-01-26 09:56:36六年级作文访问手机版打开翻译

六年级下册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1)

春节是个欢乐的节日,也是人人都喜爱的节日,随之也有非常多的风俗。

给压岁钱是其中一个,传说原来有一头怪兽叫岁,每当大年最后一天就出来祸害人间,而且还专吃小孩,一天晚上一个小孩把长辈给的压岁钱放到了枕头下,在夜深人静时岁出来了,恰巧来到了这个小孩子的房间,正当他流着口水把罪恶双手伸向小孩子时,压岁钱放射出金灿灿的光茫,岁就像被电了一样嗷嗷直叫,落荒而逃了,人们见方法非常有效,便都在过年时将压岁钱放到了枕头边。延续至今压岁钱不只是赶走岁还有长辈对晚辈的祝福。

春节除了给压岁钱,人人最重视的习俗就是吃年夜饭了,这天晚上一家人都会坐在一起吃年夜饭。在下午妇女们会一头扎进厨房做个满汉全席来感激长辈,年夜饭也与平常的饭菜不同,而各有个的寓意:吃年糕寓意万事如意年年高、吃鱼寓意有头有尾年年有余、吃芋头和腐竹寓意富裕……

吃过年夜饭我们就会守岁,在这段时间里你可以:下棋、喝茶、看晚会、看书……不管干什么事情,你乐意就行。

我喜欢春节,喜欢各种各样的风俗。

六年级下册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2)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各个地方都有各个地方的风俗习惯我想要介绍的是我家乡的风俗。

阳光从稀疏的树叶照进房间,在房间里留下了斑斑点点的阳光,这就是端午节的开始。

端午节的早上,妈妈开始包粽子,我看着妈妈先把漫泡了8个小时的苇叶,拿了出来。还把糯米淘洗了一遍,最后去把红枣洗了一遍就把苇叶裹起来,依次放入糯米、红枣然后用绳子一系就好了。

我黏着妈妈问:“妈妈、妈妈粽子什么时候熟啊!”妈妈回答道:“那就要多等一会儿。”我又给妈妈说:“妈妈,弟弟同爸爸都吃不了太多甜的,要不爸爸和哥哥一人吃三个,剩下的我们两个平均分。”妈妈说:“好的,就按你说的分。”我期待已久的粽子终于熟了,我尝了一口,甜甜的糯糯的,在我们北方粽子都是甜的。

吃完后,我我便问妈妈端午节为什么有吃粽子的缘由,妈妈笑着回答:“其实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屈原听到秦军攻破楚国的消息后,抱着石头跳进了汩罗江,楚国百姓纷纷去纪念他。担心江中的鱼虾吃屈原的尸体,就把粽子投入了,此就有了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我听得津津有味。

通过端午节吃粽子这一习俗让我明白了粽子的制作方法,还让我知道了这是纪念诗人屈原的。正所谓“节分端午为谁言,万古传颂为屈原。”

六年级下册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3)

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过春节有不同的风俗习惯。春节的风俗有许多,如:吃饺子、挂灯笼、放鞭炮等。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放鞭炮了。

传说在远古时期有一种怪兽叫作年,到了除夕夜的时候,年就会出来伤害百姓、祸害庄稼,年有一个弱点,就是害怕爆竹的爆炸声,于是大家就在过年的时候放鞭炮,这样就可以把年吓跑。

还记得小时候每每春晚结束时父亲总会拿一两盒红鞭炮领着我去家门口,父亲拿着打火机迅速地点燃鞭炮,“噼里啪啦”爆竹像爆米花一般炸开,震耳欲聋的声音令我雀跃,点点火花令我心花怒放。散落在地上的爆竹皮像凋零的花朵,令我意犹未尽。

放鞭炮已是传承了几千年的文化习俗,春节放鞭炮寄托了汉族劳动人民一种驱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色彩。

爆竹声震响天宇,又是新一年的开始。

六年级下册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4)

提到放烟花,大家的第一反应一定就是过年了。没错!放烟花可是春节的重要习俗,可是随着人类环保意识的提高,现在城市里许多地方已经明令禁止燃放烟花了,可城郊还是有一些地方仍可以燃放。

于是,为了放烟花,在除夕夜那晚,我们一家人足足是跨越了半座城市来到了一片城郊。一下车我便把那个足有我腰那么高的盒子抱下了车。爸爸取出盒子里的一串鞭炮,拿来打火机点着了。我赶紧捂着耳朵往后退去。随着噼里啪啦的响声,一阵烟雾后地上只剩下了一地通红的鞭炮纸。接着姐姐拿出一捆呲花,点着一根递给了我,我开心地拿着呲花在夜幕中留下一道道绚丽的痕迹。

最后到了我最爱的放烟花的环节了。随着“啾”“啾”的一声声响,一朵朵姹紫嫣红的花朵霎时间在空中绽放开来,那绚丽而灿烂的火光映照出了整片天空的轮廓,可转瞬间又如同那陨落的流星一般悄然消散。天空中的烟花伴随着2021年所有烦恼与苦闷共同逝去在天空中,而迎接我们的又将是崭新的2022。

经过了三千多年的历史,华人过年放烟花的习俗还是没有任何改变,是因为烟花不仅漂亮喜庆,更使年味浓了!放烟花喜庆、温暖,为新年增加了许多色彩!

六年级下册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5)

墨黑的夜中微光点点,将原本孤寂的夜衬得明晃晃的,这微光却又不同于繁星,呈温暖的橘红色。细看,是一盏盏精巧的小灯。

小灯名孔明灯,又叫做天灯,看着就让人心里觉得舒服。相传三国时期,军师诸葛亮被司马懿围困在平阳,全军上下束手无策。诸葛亮却急中生智,命人现场制了千千万万个灯笼。难以计数的灯笼在一刹那一起升上夜空,美丽而骇人。司马懿被此景所迷惑,竟朝着灯笼升空的方向追去。这立了大功的灯笼,就被称为“孔明灯”。不过现在,放孔明灯早已不作军事用途,而是承载着人们美好的祝愿。

记得那时我读小学二年级吧,刚过完年,转眼就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当时我们在老家,屋前不远正是一片湖。湖不大,水却清澈见底,没风时简直像一块圆溜溜的水晶。很难想象,几千盏灯都是村民们一盏盏亲手制出的。那天晚上,大家说着笑着,一边谈笑风生,一边在灯上写下自己的心愿,几乎每个人都参与了进来。本来漆黑的夜却是被这暖融融的灯火映出亮来。不会写字的幼儿,刚会写字的小孩,知识渊博的大学生,目不识丁的劳动人民,拿不动笔的老人……什么人都参与了进来,不会写字的就画画。老人呢,就对着灯说上那么几句。反正是绝不能找人代写的——那就失去了这件事本身的乐趣与意义。那一盏盏的小灯点上火,通红一片,抱在怀里竟像一个个小太阳。把人的面孔与心都映亮了。一声吆喝,那么多的人把那么多盏灯一齐送上高空,那一瞬间,天空变得前所未有地迷人,绚丽得就像天上的彩霞。仍记忆犹新的是小小的我拿着大大的毛笔,那样倔强固执,困难地在灯上写着。拼音夹字地,歪歪扭扭写上一行。字的内容,我早已经记不清楚,唯一记得的,就是当时天上千百盏灯,被映成暖橙色的湖水,大家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当然,如果此时能放灯的话,我必定在灯上写上:愿疫情早早散去,望东航机上人员家属节哀!盼世界和平!

六年级下册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6)

我们的家乡非常的美丽,风俗也有很多,在那么多的风俗中,我最喜欢的是端午节包粽子。

在端午节时,我们全家一起包粽子,妈妈拿来了粽叶和糯米还有各种配料,开始包粽子。首先先把粽叶卷成圆锥状,放上糯米,中间放上配料,如果想吃甜粽子,可以放上蜜枣,如果想吃咸粽子,则可以放上肉或咸鸭蛋黄。放好配料后,再放上一层糯米,用粽叶把糯米给包起来,这样一个粽子就做好了。

在包粽子时,我在想:“为什么端午节要包粽子呢?”带着这个疑惑,我去问了妈妈:“妈妈,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呢?”妈妈对我说:“从前有一位爱国诗人,叫屈原,楚国即将灭亡时,屈原投江自杀了。于是,人们把粽子做好扔到屈原投江自杀的江里,让鱼儿吃,这样屈原的尸体就不会被吃了。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人们就养成了端午节吃粽子的习惯。”

包好粽子后,放在锅里蒸一会儿就可以出锅了,蒸出来的粽子又香又甜还非常糯,好吃极了。包粽子不仅可以锻炼动手能力,还可以品尝粽子的美味,真是一件美事啊!

六年级下册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7)

我的家乡,最热闹的节日就要数元宵节了,俗话说“正月十五闹元宵,团团圆圆吃汤圆。”汤圆当然是好的,除了璀璨夺目,五彩斑斓的花灯和焰火,美食绝对是汤圆没错了。

正月十五晚上,家家户户都要吃汤圆。这时,妈妈提着一大袋糯米粉来到了厨房,加水,用手不停的揉着,三下五除二就揉好了光滑的小面团。只见她熟练地揪起一团面,搓圆,拍成饼状,在上面放一小团芝麻馅儿,将芝麻馅儿裹起,搓圆。一个白白胖胖的汤圆就诞生了!不一会儿,一锅汤圆就揉好了,晶莹剔透,真惹人喜爱。汤圆煮好了,我迫不及待的夹起一个放在嘴里,那香甜美味。软软糯糯的馅化成汁水,轻轻柔柔的流入口中,嘴里甜丝丝的,夹杂着浓郁的甜香。

吃过晚饭,便出门玩耍,看天上的烟花,赏地面的繁灯。这个时候,不论走到哪里,你都能看到天空上流光溢彩的烟花,它们大朵大朵在天空绽放,灿烂无比。人们纷纷仰头观赏,映得人们的眸子亮晶晶的。在看花灯,人们点起它,百万盏灯顿时把街道映得五彩斑斓,在燃起能带给我们好运的火焰。哇!多美啊!街道星星点点,各形各色的灯。看,那里有一只色彩艳丽的大公鸡,身上的花纹可精致了,头上那顶鸡冠鲜亮欲滴,红艳艳的。这些喜庆的颜色让过节的气氛更浓了……这么的琳琅满目的灯,看的我眼花燎乱。

星星点点的花灯汇成一条星河,既热闹又喜庆。

这就是元宵节我家乡的风俗元宵节。

六年级下册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8)

不同的节日,每个人的家乡都有自己的习俗:有人会吃汤圆、有人会放烟花、有人会吃月饼……我们的家乡会在除夕一起包饺子,一起吃饺子。

看厨房!直接爸爸拿着菜刀正在剁猪肉,剁碎后加调料搅拌;弟弟拿着韭菜,放进水盆里,仔细的洗着,把韭菜切成拇指大小的小截。接着把韭菜和猪肉调合在一起,并加入调料进行搅拌,饺子馅就好了!

再看客厅!我和弟弟按紧和面的盆,舅舅则负责和面。首先放入适当的面粉,接着倒入水,搅拌均匀后开始和面,直到手上沾不到一点面为止,面粉揉成一个团就好了。

接下来我们所有人拿起一个饺子皮,再放入适当的饺子馅,将边缘对折上,就这样一个饺子就包好了。

妈妈和舅妈把一个个饺子下入锅中,煮了二十分钟左右,再把饺子放入盘中。那饺子真的是太可爱了,白白胖胖的像个白胖子。

大家有说有笑的吃起饺子,每个人脸上都是开心的笑容,好像美丽的花一样。

除夕夜的饺子太香了,我狼吞虎咽,任凭饺子的香味,在我的嘴里荡漾,并且一直到我们的心里。

六年级下册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9)

我的家乡在湖南,那里有好多好多的风俗,比如:贴春联、放烟花、打灯笼……我最喜欢的风俗是——舞龙灯。

听爸爸说,舞龙灯是一种起源于中国的传统舞蹈,源于古代人们祭拜龙神,祈祷这一年风调雨顺的祭祀之舞。从春节到元宵节,我们家乡一直都有舞龙灯的习俗。爸爸还告诉我龙灯也分种类,十五节以上的龙又长又重,不容易舞动起来,多用于观赏,具有工艺价值。九节以内的龙轻便小巧,能做出许多动作,注重于花样技巧,动作多样。如:蛟龙漫游、龙摆尾、蛇脱皮等。而十一节、十三节的龙灯,又有不同的舞法。

还记得我读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时逢正月十四,突然听到“噼里啪啦,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原来学校迎来了一支舞龙队。只见一条红龙、一条黄龙随着一颗龙珠活舞动在场地最中央。红龙和黄龙为争夺龙珠,先是来回打了好几个滚,接着又同时飞腾起来,那应该就是有名“双龙戏珠”吧。接着还表演了“飞腾跳跃”、“飞冲去端”、“入海破浪”……等节目,精彩的表演,羸得了全体师生的阵阵掌声,太精彩啦!两条龙的姿势、节奏都非常一致,真像是一对齐头并进的兄弟呢!最精彩的是,当黄龙围着红龙转圈的时候,红龙的嘴里还喷出了火呢!老师说这象征着我们学校会红红火火、越来越兴旺!虽然观看龙灯的时间过去了很久,但那激动人心的时刻,让我依然久久不能忘怀……

舞龙灯象征着吉祥如意,寄托着人们对新一年的美好祝愿。我爱家乡,我更喜欢家乡的习俗——舞龙灯。我为家乡的民俗艺术感到骄傲与自豪。

六年级下册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10)

过年时,相信孩子们最快乐的事情就是收红包了吧,我也不例外。

我曾问过爷爷为什么过年要给红包。爷爷说,在唐朝的时候,民间认为红包可以保佑孩子平安健康,也可以让家中老人长寿。关于红包,还有个传说呢!古代的时候有个小妖,名叫“祟”。总在大年三十晚上出来摸孩子头,被摸过的孩子没几天就会变成傻子。因此每到大年三十晚上,大家都不睡觉。有一对夫妻会非常害怕“祟”,便在红纸里放铜钱,放在孩子旁边,“祟”见了就被吓跑了。这对夫妻将这件事告诉了众人,便有了这个习俗。

过年走亲戚的时候,亲戚一定会给红包,而收红包就是一场“战争”。

刚到大姨家,大姨便拿出一个红包递给我,我还没说话,爷爷倒先开了口:“不用不用,要什么红包啊!”大姨把手上的红包一直往我口袋里塞,爷爷便捂着,大姨好像有点儿生气了:“弄啥?哪有过年不给红包的?”“不用,不用!”我看着红包,一脸渴望,但还是要装装样子,边用手推开红包边说:“大姨,你留着吧!”“小孩子,不给大姨面子?”我听完便没再说话,只好看着那心爱的红包向我飞来,可又被爷爷推走。接着爷爷和大姨开始了“拉锯战”,看得我分不清哪只是爷爷的手,哪只是大姨的手,望着红包离我越来越远,我却无能为力。经过十几分钟的漫长等待,红包终于来到了我的口袋。

但是我也不明白,明明迟早都要给,为什么还要走这个流程呢?

虽然说红包最终还是给了爷爷,不归我,但我爱收红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