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我眼中的科学家袁隆平作文
稻谷飘香
科学家就像夜空中的星星,明亮璀璨,可望而不可及。但每当读到这句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都会情不自禁地想起“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爷爷。
袁隆平爷爷是一位功勋卓著的科学家,更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求实奉献”的精神无时无刻不在他的身上闪现,时至今日,这份精神仍在我的心中熠熠生辉。
秋风吹过,稻谷飘香,田野一片金黄。“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又是一年秋收时节,人们忙碌着,也喜悦着。看着农民伯伯们忙碌的身影,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这位一生为“米”的袁爷爷又何尝不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烈日骄阳下,他常常弓着背,弯着腰,埋头于田间,汗流浃背;一株株,一穗穗地仔细端详,认真钻研。为了伟大的“禾下乘凉梦”,袁爷爷在实验田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干就是一辈子,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我不在家就在实验田,要么就在去实验田的路上。”实验,观察,整理数据,撰写论文……潜心研究了无数个春秋,50多年来,袁隆平爷爷不畏艰难,求真务实,甘于奉献,苦苦追求,终于仓满无饥荒。袁爷爷的杰出成就不仅属于中国,而且影响全世界。他不是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开创者,更是当代的“神农”,始终在农业科研的第一线辛勤耕耘,不懈探索,运用科技手段为人类战胜饥饿带来绿色的希望和金色的收获。
电视上,袁爷爷穿着白衬衫,戴着大草帽,忙碌于一望无际的茫茫稻海之中;学校里,同学们戴着红领巾,端坐教室,书声朗朗徜徉于知识海洋之中。正如妈妈所说,科学家并非超人,他们也是寻常人,只是有着异于常人的拼搏精神。“少年强则国强。”老一辈科学家们一生耕耘,无私奉献,需要我们薪火相传。
篇二:我眼中的科学家袁隆平作文
一株特殊的水稻
世界上有许多著名的科学家,如居里夫人、牛顿、张衡、邓稼先等,他们每一位的科学成就都使人类社会更上一个新的阶梯,值得人们敬佩。但是他们之中有一位是我最敬爱、最敬佩的,他就是我国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爷爷。袁爷爷曾经说过,做每一件事,不管是大事还是小事,都要用心去做。我想袁爷爷在研究和培育“杂交水稻”的时候,也是怀着这样的信念吧。
有一天,袁爷爷像往常一样授课后习惯性地走到校外的水稻试验田里巡察,他突然发现一株水稻长得与众不同,它又高又大,颗粒多而饱满。袁爷爷走下田埂凑近观察,小心翼翼地数了数这株水稻的稻穗,发现这株水稻居然有十几个稻穗,每个稻穗都有近一百六七十粒壮谷。听到这里你可能觉得没什么,但要知道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每个稻穗平均才只有一百粒左右的壮谷。袁爷爷欣喜若狂,他小心翼翼地把这株水稻保护了起来,待到收割的时候又单独将这株水稻的稻粒收藏了起来,以便来年作为稻种培育新的“超级水稻”。
第二年,他满怀希望地种下了那些“超级稻种”,可是稻子成熟时得到的却是高矮胖瘦不一的稻谷。袁爷爷陷入了沉思,为什么会这样呢?他突然想到了孟德尔和摩尔根的遗传学,从其中的分离律来看,纯种水稻的第二代是不会有分离的。他思考许久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原来那株“超级水稻”是一株天然的杂交水稻!在此后的几十年间里,袁爷爷在水稻田里日复一日地不断重复着杂交水稻的培育、试验工作,经过数十年的研究最终成功培育出了人工杂交水稻,使我国实现了粮食自给自足,解决了十三亿人民的温饱问题。
袁爷爷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水稻,奉献给了土地,奉献给了国家和人民。他甘于平凡,但却又不平凡,他那股钻研科学、一丝不苟、持之以恒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