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网作文体裁观后感内容页

校史馆观后感

2023-07-11 23:06:02观后感访问手机版打开翻译

第1篇:校史馆观后感

4月2日下午,第三党支部组织我们参观了我校的校史馆。校史馆让我们对杭电沧桑的足迹、五十年的历史、白发的教授充满了无限的遐想。在那记录岁月雕痕的回廊里游走,看着历史不断的上演和谢幕,昨天就在眼前翻开每一张泛黄的书页。

校史馆将杭电在风雨里成长的历程一一呈现,每一个成就,每一次获得,都包含着历史的意义。走近那一张张老照片,仿佛又走进了杭电那段辉煌绚烂、令人回肠荡气的历史。一幕幕历史的见证很是振奋人心,看到这些,我们的心中是感叹,更是自豪。

据悉校史馆是母校五十岁生日的礼物,它占地近千平方米,由“发展历程”、“领导关怀”、“师资队伍”、“学科科研”、“人才培养”等十个板块组成。进入校史馆,几副大图片格外醒目,杭电的三个校区都出现在图片上,下沙、东岳和文一,隐隐中散发着杭电独特的气息,现代与古典结合、科技与人文并进。谁能想到这被现代都市所掩埋的拥挤校园,这已没有昨日模样的红果园,竟曾上演过那么多的故事。

一张张的照片按时间的顺序排列着。那些泛黄的照片仿佛在告诉我们:这里,人才辈出;这里,教学成果丰硕;这里,走出过名仕大家…… 当照片的颜色愈发鲜活起来,一个朝气蓬勃,欣欣向荣的杭电迈着与时俱进的步伐,向我们走来。老校新姿,催人奋进。不论是德育工作,还是教学工作,都是硕果累累。在先辈殷切的注视下,杭电前进的步伐日加坚定沉稳。50年,对人的一生是漫长的,而对一个学校,则是弹指一挥间。杭电,摆脱了蹒跚学步的稚嫩,走过了少不更事的涩涩青春,成熟稳重中,不失锐气,意气风发中,添几多睿智。

50年来所有的科研成果,荣誉奖项,名师教授,对外交流成果以及一切的一切,都被容在这千平方米的空间里,感谢他们,正是他们构成了杭电的精神基座,让半个世纪的我们底气与汗颜同在。通过参观,我了解到到杭电的创建人以创设一所现代大学为标杆,锐意进取、大胆创新的观念无疑是充满朝气与活力的。岁月如歌,征程漫漫。

历史被浓缩为惊鸿一瞥,在母校未来漫长的岁月里,相信每个瞬间都会更加精彩。“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训印在了每个人的心中。历史我们要缅怀,未来我们要创造。作为杭电的莘莘学子,我们要不懈努力,创造更加辉煌的明天。

第2篇:校史馆观后感

记得大二时,学校校史馆对外开放,我跟几个同学就去参观过,当时没有专业的.解说员讲解,所以也就走马观花式的看过一次。这次院里组织我们参观校史馆,让我认认真真的跟着讲解员的脚步,重温学校的点点滴滴历史,让我深刻地了解了我们学校旳校史,让我有了许多感慨和想法。

一张张照片按时间的顺序排列着,那泛黄的照片仿佛告诉我们这里人才辈出;这里教学成果丰硕;这里走出过名仕大家……当照片越发鲜活起来,一个个朝气蓬勃,欣欣向荣的建筑科技大学迈着与时俱进的步伐,向我们走来。不论是德育工作,还是教学工作,都是硕果累累。在先辈殷切的注视下,建大前进的步伐日加坚定沉稳。百年,对人说是漫长一生,而对一个学校,则是弹指一挥间。建大,通过四次改名,汇聚四大老校的精神,摆脱蹒跚学步的稚嫩,走过了少不更事的涩涩青春,成熟稳重中,不失锐气,意气风发中,添了几分睿智。

百年来所有的科研成果,荣誉奖项,名师教授,对外交流成果以及一切的一切,都被融在这三层空间里,感谢他们,正是他们构成了简答的精神基座,让这一个世纪的我们底气与汗颜同在。通过参观,我们了解到建大的创建人以创造一所现代大学为标杆,锐意进取,大胆创新的观念无疑是充满朝气与活力的。岁月如歌,征程漫漫…… 通过了解历史,我对学校增添了更多的热爱和崇敬。我了解到了我校已建校近70周年,历史悠久。并且我校的前身还是四大名校,这令我感到无比自豪。另外,在我得知作为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学校,建校以来,一直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心时,我真是由衷的感到自豪,就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为我们的学校作出贡献吧,可以从多方面做起,让我们把学校的优良传统传承下去,为以后的校友指点迷津,让我们为校争光,给以后的校友树起榜样,让他们继续把这种精神继承,让我们从日常点滴小事做起!

历史被浓缩为惊鸿一瞥,在母校未来漫长的岁月里,相信每一个瞬间都会更加精彩。自强,笃实,求源,创新的校训印在每个人的心中。历史我们要缅怀,未来我们要创造。作为建大的莘莘学子,我们要不懈努力,创造更加辉煌的明天。

参加校史馆是一件意义非凡的活动,更是为我们开辟了一次精神之旅!它让我们每一位同学兴高采烈而去,满怀豪情而归。

“ 今天,我们为建大骄傲,明天,让建大以我们而骄傲!“我们要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这片土地上播撒希望,放飞梦想!

第3篇:校史馆观后感

秋意正浓的十一月,随班级参观了校史馆。校史馆中资料详尽真切,使我大开眼界,麓山校园的故事如幻灯片似的一点一滴进入了我的眼睛。这里,展示了麓山的风采,麓山的生机勃勃,麓山的伟大……从建校到发展再到闻名遐迩,学校只用了10余年的时间。我是第一次如此真切的了解麓山,并为之感到自豪,心地回响着一个声音:“我是麓山人,我为麓山荣。”

“麓山”—国以史明鉴,校以史明志

麓山的校训是“学会生存,学会关心”,理念是“追求卓越,永不满足”,目的为“做豪迈的中国人”!校徽也以旧改新:由字母LS组成,是麓山的缩写,球内三色象征枫林、山地、蓝天。表达着“学海无涯,麓山有路”。这是不是说来到麓山便成功呢?当然不是!进入优秀的学校只代表着你有一个好的平台,至于你将来想飞多高,飞多远,完全取决与自己的求学态度。成功者不是轻易地成功,而是经过考验和磨难才登达胜利的顶峰,正所谓韩愈先生的“学海无涯苦作舟”!并且麓山人觉得,不能死读书,只有全面发展才所谓优秀,观后感《校史馆观后感》。这正是校志的精华所在!

朴实沉毅无所图,万千桃李报春芳

没有园丁便没有花朵,麓山的老师用种种活泼生动的教学方式吸引着你,使你不由自主地爱上学习,以学习为乐。我从小学一年级便在麓山就读,我十分清楚地记得教我的每个老师,他们个个都有不同的教学方法,使我们学为乐,乐而学。看着校史馆中张张园丁的照片,心里觉得敬佩万分,是他们造就人才,培养精英,使祖国的花朵儿变成了祖国的栋梁。他们所培养的学生获得了许多荣誉,让麓山硕果累累,誉满三湘。他们是这所学校的顶梁柱,是学生的好老师,是我们求知路上的护航者,领路人。他们鼓舞学生们带着梦想翱翔在蓝天,一个个从懵懂的孩子变成有用之材,如:杨铱姐姐,湖南卫视和娱乐频道的主持人,多播经典动画的配音主角。教她的老师是邓老师,可算元老级学校人物,这不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吗?从这里走进清华北大,走进国外知名大学……的人才比比皆是,这不正是最好的诠释吗?想到这些我倍感自豪,同时也促使着我的进取心,这些令我羡慕的学哥学姐们都给我树立了一个优秀的榜样,他们那令人“垂涎九尺”的奖杯,奖状和大学所在地,让我觉得现在自己取得的一点儿成就,相比较就是“小巫见大巫”。可是,我们并不能因此而怯步,我们应“青出于蓝,胜于蓝”“长江后浪推前浪”,将他们作为自已为之而奋斗的目标,成为新一代的栋梁之才!

麓山18年的成就,造就了一批批卓越精英。我们是麓山的一员,绝对不能给麓山丢脸,今天我以麓山为荣,明天麓山以我为荣!

思源怀德,麟凤其人;千寻百尺,崇德生根;物事人非,华典当录;谨辟此馆,明志立行!

第4篇:校史馆观后感

下午,阳光明媚,万里无云,在这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07级管理科学一班的同学们前往参观位于上海理工大学校本部的校史馆。

在班长朱旭旻,团支书丁艺辰的带领下,全班同学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聚集在校图书馆前,一同前往位于图书馆正后面的校史馆。由组织委员郭法庆担任此次活动的讲解员。

跨入校史馆之前,正上面首先看到的是一块匾额,上面刻有"上海理工大学校史馆".

参观校史馆进入大厅,其中一面墙上镶嵌一段金灿灿的文字,是当年沪江大学的创始人魏馥兰博士的一段话:"每一艘开往上海的轮船都必须在这所大学的视线内经过,在这样一个校园,任何有思想的学生都不能不感到自己生活在一个大的世界里……" 可见,在当时沪江大学的创办之初,他们就意识到了我们现代大学要培养的是面向国际化的,吸收世界先进文化、知识和技术的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参观校史馆再进去,看到的一扇很有当代西方文明特色的拱门,据说现在在第四宿舍仍留有。 在一幅描绘学校过去规模的宏图上,可以看到众多如今仍留有的古老建筑,像第五舍,第二餐厅,第一办公楼、第二办公楼以及校办思晏堂等等。学校的很大部分建筑被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列为保护建筑群。一位原住第五舍的同学笑着说:"原来我还住过这么老的建筑啊。"这不得不让我们再次感慨,学校走过百年历史,在不断的进步与发展,一路走来,充满艰辛,确实不容易,那是多少代人,多少校友,多少社会各界人士,和我们在校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

接下来的时间里,同学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陆陆续续的参观了其他的展厅。整个过程中,同学们不时的发出不同的感慨,有的情不自禁的说;"我们学校的历史好悠久啊,"有的充满了作为上海理工学生的荣誉感跟自豪感,有的心中暗暗定下决心要努力学习,将来回报母校……从同学们的脸上,我们读到的一个共同的表情就是对学校由衷的热爱。

参观校史馆在陈设有学校模型图的大厅里,可以清晰的看到学校的发展规划,从先前的一个校区, 先后在向南北拓宽,去年又收购了原水产大学作为如今的南校区,在未来的日子里,将不断的扩大发展规模。学校的发展目标一目了然,定位高远。百年沧桑,华夏巨变;兴衰存之,与国同运;历尽沧桑,百折不挠;爱国敬业,培育英才。

最后,就在结束整个活动之前,全班同学在大厅里合影留念这次意义深远的校史馆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