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网实用文档范文大全内容页

道德模范个人事迹范文

2024-03-05 17:06:20范文大全访问手机版打开翻译

道德模范个人事迹范文 (一)

“生命的意义不是在于你拥有多少财富,而是在于你帮助了多少人。”韩红辉在谈及做爱心志愿者心得时如是说。

近期,反扒志愿者、陕西科技大学职工韩红辉光荣入选中央文明办发布的2023年9月“中国好人榜”,成为陕西9月唯一上榜的见义勇为类别“中国好人”。

今年44岁的韩红辉,是陕西科技大学的一名职工。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已有10余年的他,热心公益事业,是大伙心目中的“反扒英雄”,也是抗洪抢险现场的“急先锋”,还是群众身边公益事业的“召集人”。

一路走来,从一个人到带领一群人,韩红辉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志愿者的高尚情怀。他总是在群众急需时,毫不犹豫挺身而出,用爱心和英雄胆识书写平凡人不平凡的“好人故事”。

直面尖刀捍卫正义,凡人要圆“英雄梦”

面对持刀小偷,韩红辉丝毫没有畏惧,目光坚定地观察着对方的一举一动。突然,小偷猛地将刀子向韩红辉头部劈了下来,他本能地双手紧紧抓住了小偷持刀的手,顺势将小偷箍入怀中死死抱住、奋力摔倒……这是2023年国庆节假期的一天,韩红辉在西安市电子正街反扒时的惊险场景。经过一番殊死搏斗,韩红辉制服了小偷并移交给警方。等他长舒一口气后,才发现自己已多处受伤,鲜血染红了被划破的衣衫。这也是他长达10年反扒生涯的一个缩影。

“受过很多次伤,磕磕绊绊很正常。抓小偷基本上受伤的都是膝盖和手掌。有时候面对持刀的小偷,更需要一份胆识。”韩红辉说,他为了抓小偷,已经骑坏了3辆摩托车,“小偷经常骑摩托车作案,骑摩托车追他们的时候,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就得拿摩托车撞他们,一旦开始撞了,就要预估到会受伤,这个时候不可控因素太多了,最危险的也就是这个时候。”

10年来,韩红辉利用节假日到失窃高发地,累计行程6万多公里,义务反扒近7000小时,多次英勇面对持刀威胁,数次负伤勇擒歹徒,追回近200部被盗手机、30余辆电动车、2万余元现金、2台笔记本电脑、40余辆自行车……为人民群众挽回近70万元经济损失。

同时,在义务反扒过程中,他先后向警方提供了200余条各类破案线索,协助警方追捕涉及盗窃、诈骗、吸毒等各类案件的300余名犯罪嫌疑人。

“其实我心里还是有这种英雄梦、英雄情结,也想当个警察。但是咱没当上,就想做这个事情,为社会尽一份力。”韩红辉说。

面对灾难挺身而出,“急先锋”温暖人心

灾难面前,不惧危险,用实际行动温暖灾区人民的心。2023年7月中旬,因遭遇极端强降雨,河南多地发生洪涝灾害。看到消息后,身在陕西西安的韩红辉带领车队驰援河南,将筹集到的1215件矿泉水、565箱方便面、411箱面包、120箱火腿肠等共计6万余元的救灾物资送到了500公里外的辉县冀屯镇。

物资援助结束后,韩红辉又迅速联络冲锋舟、皮划艇奔赴卫辉市,转战于比干大道、人民路、建设路、友谊路等处,涉险赴深水营救被困群众50余人。在接到新乡指挥部告知水中有高压电要求全部撤离的情况下,依然坚持将最后一批群众转移至安全地带。

“作为一个陕西人,兄弟省份出事了,我能做的事情就是这些。”韩红辉说。

在通向比干大道的一条洪水齐腰深的窄巷子里,韩红辉正艰难地趟水营救被困群众。一位80多岁的老人和她的外孙已经被困3天。

“俺娘年纪大了,走不了路,俺外甥刚做完手术,不能沾水,这可咋办啊?”韩红辉听到老人儿子的哭诉后,和其他志愿者一起克服水深巷子窄、水下电动车等不明物体多的困难,将被困的两人相继转移到冲锋舟上。看到亲人成功获救后,老人60多岁的儿子满含热泪,趁韩红辉没注意用跪谢的方式向韩红辉致谢。那一刻,眼泪瞬间湿润了韩红辉的眼眶,他第一时间把老人扶起。

“我觉着就是做点应该做的事,做到了心里也挺高兴、挺知足的。”韩红辉说,这是参与抗洪救灾工作最让他难忘的一幕。

三尺讲台传正能量,公益“召集人”扶弱帮困

每到开学季,在陕西科技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讲台上,韩红辉就会现身说法,耐心讲解盗窃、诈骗分子惯用的伎俩,分享多年志愿服务心得体会。鲜活的案例、丰富的经验和真挚的情感,让这位“特殊”的德育教师备受学生欢迎。

“总结多年反扒经验,我意识到要提高人们的安全防范意识仅仅靠抓几个小偷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深入宣传,才能标本兼治。”韩红辉还主动联系学校开设安全教育选修课,以实际行动参与全员育人。

作为西安市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宣讲团成员,他积极宣讲十四运会知识以及文明观赛礼仪,同时开展“进社区、进站所、进企业、进机关、进校园、进农村”宣讲活动,每年义务开展近百场消防安全以及防盗防骗反诈公益讲座,数万群众受益。

平时,韩红辉热心主动地参与各类志愿服务活动。每逢“六一”儿童节或重要节日,他都前往西安市白鹿原儿童村探望慰问那里的困难孩子,了解孩子们的生活学习状况,鼓励他们要树立信心,勇于克服成长中遇到的种种困难,热爱生活,勤奋学习。他每年慰问城市环卫工人,积极捐款捐物,为那些困难的人送去自己的一份爱心。

“我经常会召集身边的人一起做一些公益活动,尽量给参与者安排一些岗位来锻炼。如果谁有好的想法,我就会分享一些策划和组织的方法,希望参与者能快速成长,一起把公益事业做起来。”韩红辉说,“身边做公益的人越来越多,我们的队伍也就越来越大,就能帮助更多的人。”

韩红辉说,12月5号是国际志愿者日,他和伙伴们正在策划一个关爱环卫工人的活动。元旦前,还计划召集身边的爱心人士们,一起去商洛市山阳县两岭镇,为79名留守儿童送去学习用品和过冬保暖品。

“韩红辉办事干脆利落、有始有终、心地善良,别人遇到困难时他总能挺身而出。”好友王涛说,他和韩红辉是十几年的朋友了,当时也是因为“反扒”这一共同“爱好”相识。韩红辉虽然家庭条件很一般,但是从不考虑自己,总是想着怎么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他长年组织策划公益活动,身边朋友都以他为榜样。

“经历过河南抗洪救灾的事情后,真心佩服他,我现在以他为榜样,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公益事业中去。”韩红辉的好友冯恺说。

道德模范个人事迹范文 (二)

10月中旬,正值金银花花期,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闫家村的村民们正忙着采摘金银花。“去年金银花卖了8万多元,亩收入超过1万元。”谈起越来越鼓的腰包,村民们都笑得合不拢嘴,而这都离不开闫家村的党支部书记王春颜。

近几年,闫家村在党支部书记王春颜带领下,大力发展金银花产业,村民人均纯收入由2023年的不足3000元增长到2023年底的21000元,金银花变成了村民兜里的“金疙瘩、银疙瘩”。

被“判死刑”的企业家

1983年,17岁的王春颜因为“不想再过苦日子”而选择外出打工。起初,他在华县一家沙发厂工作,后来父亲又把他叫回老家的一家水泥厂,当时水泥厂的经营状况很不乐观,王春颜到了以后,不仅和同事一起努力帮助厂子扭亏转盈,还扩建了厂子的规模,“把小厂变成了大厂”。

有了水泥厂的工作经验后,王春颜决定到西安闯一闯。刚开始王春颜在一家企业当销售经理,干了两年后,决定自己创业。一是多年的工作经历帮他积累了足够的经验,二是他也在西安积累了不少人脉和资源。

办沙发厂、卖水泥、揽工程、开建筑公司……经过多年打拼,王春颜在西安建筑行业小有名气,买了房、买了车。然而,正当他事业红火的时候,2010年底,他却查出患有肝硬化,继发肺部真菌感染,那时的他全身浮肿、反复咳血。“医生跟我爱人说,我活不过三个月,劝我们还是回家休养,等于就是被‘判了死刑’”。

就这样,被医生下了病危通知书后,在大城市生活多年的王春颜回到了闫家村。踏入闫家村时,王春颜被眼前的一幕触动了:和二十多年前离开时相比,家乡仍然没能摆脱贫穷。

这场突如其来的重病,以及家乡的落后,都迫使他对人生有了新的思考。那段日子里,王春颜突然想明白了很多事情,“当时以为很快就要离开这个世界了,觉得很后悔,我就想要是能为乡亲们做点什么,让大家都能挣到钱,以后就是真的走了,也算没白来世上一趟。”

“我在西安就算把生意做得再大,命都没了,要这么多钱有啥用。”于是王春颜变卖了在西安公司的股份,兜里揣着几百万元,开始寻找带领全村脱贫的致富路。

金银花——扶贫路上的致富花

闫家村地处渭北旱腰带,干旱少雨、土地贫瘠,是典型的贫困村。老百姓主要以种植小麦、玉米等为生,靠天吃饭,如果碰上风调雨顺,还能打上四五百斤小麦,要是碰上天旱,连种子钱都收不回来。

“我就想要让大家脱贫致富,必须种经济作物。”王春颜听说种植中药材很挣钱,于是就上网搜“耐旱的中药材种植”,首先跳出来的便是金银花。

他看到网上介绍说,这种作物耐旱、耐涝、耐冻,好伺候、收益好,“那时候我连金银花是啥也不知道,就看到说种这个一亩收入能有两万元,”看到这条信息王春颜一下子就兴奋了起来,“别说两万了,就是少个十倍,一亩能有两千,和现在比都很好很好了”。要知道,种小麦的话,最好的时候一亩收入也只有五六百块。

时间不等人。王春颜查资料得知我国金银花的主产地在山东省平邑县,于是马上联系了一位老同学去实地考察。但那时王春颜的身体浮肿得厉害,连站立都困难,他让老同学把面包车后面的座位改成一张简易床,铺上褥子,他躺在上面。因为当时王春颜病情十分严重,老同学只好开一会儿停一会儿,就这样他们一路走走停停。

到了平邑县后,王春颜没有选择去种植金银花的公司或者合作社,而是直接让老同学把车开到村里,在路上随机问当地村民到底种一亩金银花能收入多少,“碰上的人差不多都说一万五六,看来网上说的两万不是胡说”。他们在交易市场了解金银花的价格和销售情况时,发现收花的比卖花的还多,销路不用愁。

王春颜花了15000元从山东买了5000棵金银花苗,回到闫家村后自己先种了12亩。结果3月种下,5月就开了花,短短45天,一亩地就收入900多元,“这比种庄稼强多了”。

更让王春颜意外的是,他坚持每天用金银花泡水喝,半年后全身浮肿都消退了,去西安的医院复查,肝硬化竟然好了。他把自己种的金银花拿去做药检,结果显示,主要有效药理成分之一的绿原酸含量是国家标准的四倍多,这说明闫家村非常适合种植金银花,属金银花优生区。

王春颜终于下定决心,要把金银花带回闫家村。

阳光产业的领跑者

据王春颜介绍,金银花是清热解毒的良药,它甘寒清热却不伤胃,芳香透达又可祛邪,有广泛的药用价值,能泡茶、能入药,最关键的是它的生命力顽强,非常耐旱,最适合在黄土塬上种植。正所谓“涝死庄稼旱死草,冻伤石榴晒伤瓜,都不影响金银花”。

2023年,王春颜被推选为村主任,他开始动员全村人跟他一起种植金银花。然而,事情的发展并没有王春颜想象得那么顺利。

“就咱这旱塬上还能长出中药材?痴心妄想!”“种了一辈子的小麦、玉米,金银花听都没听过,不敢种。”“金银花一亩地能卖成千上万块?吹牛!当了村干部,就是想给自己捞点好处。”……乡亲们对新事物的排斥和怀疑,犹如一面面高墙,挡在了王春颜的面前。

王春颜开始挨家挨户做工作,一次一次地跑,一遍一遍地说,冷板凳没少坐,风凉话没少听。“农村的事太难干了,不知道看了多少冷脸,落了多少埋怨。”但王春颜并没有放弃。

为了获取大家的信任,他拉上全村党员干部,再次去山东、河南等地考察调研,在采收金银花的田间地头架上了摄像机,真实记录当地采花的情况。

回来后,党员干部们都带头种上金银花,村里还拿出一部分钱,免费给村民放苗。一亩地补贴150元,连补三年,并向他们承诺了最低收购价。不仅不要钱,还要倒贴钱。

功夫不负有心人,2023年底,闫家村金银花的种植面积终于超过300亩。2023年,金银花产业逐步实现了规模化种植,王春颜也当选为闫家村党总支书记。

金银花成了致富花。2023年闫家村整村脱贫退出,到2023年底,闫家村金银花种植面积已经发展到3700亩,全村金银花和苗木的销售收入突破1000万元,村集体收入也达到160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也由2023年的不足3000元增长到2023年底的21000元,金银花也成了名副其实的“致富花”“幸福花”。

产业规模扩大了,但王春颜还有更长远的目标。为了打造金银花产业,他带领全村干部和乡亲,在“管”上想办法,完善产业设施,改善水肥条件,提高金银花品质;在“销”上铆足劲,省内省外跑,线上线下推,村里的金银花供不应求;在“效”上做文章,研制金银花茶,开发金银花矿泉水,打造金银花海,提升产业附加值。

如今,闫家村的金银花开满了旱塬,形成了一道如画的生态景观,而王春颜的金银花产业梦仍在继续绽放着。

道德模范个人事迹范文 (三)

金一亮从创办东至县马坑跑马冈一亮茶厂,到注册“跑马冈”绿茶商标,再到成立茶叶专业合作社,回首二十一年艰辛创业路,这位白手起家的年轻人,凭借着坚韧不拔的性格将自己的创业梦想,一次又一次完美地照进现实。

1、苦苦摸索锁定茶业

安徽尧渡河源头源口村,是两省三县交界处,系黄山余脉西段。此地山深林茂,溪流纵横,云雾缭绕,自古就是名优茶出产地。金一亮就出生在这个美丽的小山村。

金一亮早年因为家境贫苦,刚上小学便辍学持家,为一家人生计打拼。他从木匠到砖匠,开过服装店,摆过早点摊,可谓各个行当他都有所触及。“抱着家乡宝贝不开发,到处瞎忙活,吃了不少苦。”1996年,金一亮开始真正接触茶叶,贷款购置茶叶加工机器为乡亲们制茶,尔后在茶叶这条路上有过徘徊、茫然甚至停顿,期间开过三轮车,到武汉学过精武鸭脖制作。2008年,他最终决定回到深山开发绿茶。

2009年,金一亮在朋友的帮助下,投资兴建了一栋办公楼和几个生产车间,并申请注册了“跑马冈”绿茶商标。有了自己的公司和品牌,金一亮用他从小就养成的吃苦耐劳的精神,坚守诚信之道,做品质、守品牌,终于换得硕果累累。

2、追求品质打造品牌

茶叶对环境、制作工艺要求特别高,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小学三年级就辍学的金一亮通过翻阅资料、钻研技术,根据源口茶叶实际,摸索出一套种、采、摘、制的标准,即“一要三不”:要挖茶棵以松其土,不打除草剂、不打农药、不施化肥。同时规范采摘流程,做到“两不一保证”:不准吸烟、不准用化妆品,保证茶叶原生态清香味。

“不用化肥,一定程度影响了产量,但现在看来,金一亮的做法符合现代买茶人的要求。”源口村有着20年种茶经验的茶农黄国元告诉笔者。除此之外,金一亮还利用并保护茶园周边的100多棵上百年野生板栗树,让板栗花香飘漫茶园,形成茶叶特有的香味。除了制定标准,一到茶季他就蹲在茶园边、守在车间里,做到每一片茶叶从采摘到包装全程监督,并通过微信、网店等方式及时公开生产制作过程。

金一亮一贯追求茶叶的高品质,“慢工出细活,市场再紧俏,我们的茶在杀青后都要摊凉两小时以上,让叶片吸收茶杆的水分,这样揉捻下来叶边整洁无破损,且茶的味道更香、更醇。”

在开发“跑马冈”绿茶过程中,金一亮多次聘请安农茶叶系知名专家来跑马冈,为公司培训了多个制茶能手。金一亮还不断了解茶叶发展最新动态,及时收集消费者意见,不断修正制茶的标准和流程,改进包装和销售方式。经过努力,“跑马冈”绿茶通过了国家质量安全QS认证。茶叶专家张教授品着跑马冈绿茶颔首称道:“叶净汤碧茶叶好,醇厚爽口栗花香。”

好茶的条件具备了,但茶叶的销路并不宽。金一亮除了请知名人士到公司鉴茶、品茶,扩大影响外,金一亮按等次将各种茶叶明码标价,做到价格合理、童叟无欺。正因为金一亮本着以人为本、顾客至上、以诚取信、以质取胜的原则去经营,几年来跑马冈绿茶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骄人的荣誉。

梅花香自苦寒来。现在,金一亮的公司年产名优绿茶7。5吨左右,年产值达600多万元。“跑马冈”绿茶先后在中国安徽第四届茶产业博览会上获金奖,在中国池州首届茶文化博览会、中国(上海)国际茶业博览会上获金奖等;企业也先后荣获池州市首届“十佳文明诚信民营企业”、池州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称号,产品畅销北京、上海等全国大小城市。未来,金一亮想以跑马冈品牌为引领,开发生态旅游,让游客上山品茶,下山漂流,沿途观景,“让游客不仅可以品茶观景,还能全程体验采茶炒茶品茶的乐趣。”

3、创业初成感恩社会

致富不忘乡邻,小有成就的他,带领乡亲们一起发家致富。他吸纳组织村里50多个农户成立了东至县大村茶叶专业合作社。金一亮将几十年摸索出来的制茶经验无偿传授给社员,“让他们自己也能够加工,也可以拿到市场上去卖。”在金一亮的带领下,每年每户均增收5000元。

除此之外,金一亮还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他说,是东至的山水养育了他,是东至乡亲支持了他,他必须回馈家乡、感恩社会。多年来,金一亮组织志愿活动几十次,并参与志愿服务几千小时,奉献爱心款十余万元。关爱留守儿童、关心孤寡老人、关注特殊儿童、参与文明创建、助力希望工程、参加爱心助考……金一亮积极参与成立安徽省第四家、池州市首家——东至县希望公益服务中心筹备工作,由于做人讲究诚信,他被推选为东至县希望公益服务中心理事长。

在金一亮的积极鼓励、引导下,东至县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参与到帮助青少年公益事业中来。截至目前,该中心共筹款30余万元、资助300多人,并为东至县2023年“7·3特大洪灾”中58户困难家庭送去3。4万元的爱心捐助;申报“希望厨房”项目让21所学校4000多师生吃上营养午餐;争取项目20多万元资金资助困难学生,有力地推动了希望工程事业在东至社会化进程。金一亮说:“青年志愿者是一张闪光的名片,每名志愿者都要用自己的行动诠释‘学习雷锋奉献他人提升自己’的志愿服务理念,为青春交上一份最美的答卷!”

道德模范个人事迹范文 (四)

殷美明,1982年5月生,安徽省宁国市方塘乡潘茶村五组人。一个只有小学三年级文化的农民女子,执着坚持公益活动一做就是18年,“为做公益而生”殷美明这么描述自己,话语里透着自信的情绪,自信的背后是丰富的公益“履历”:常年看望宁国市潘茶村孤寡老人、第一时间向汶川地震灾区捐款、主动参与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培训、创办“美明公益”志愿服务品牌……“只要活着一天,我就会把公益进行到底。”殷美明说,这似乎是她坚守的事业,更是责无旁贷的使命。

今年38岁的殷美明“头衔”有很多:“宁国市红十字志愿者优秀代表”、“安徽省优秀巾帼志愿者”、全国“最美100个志愿者”、“中国好人”……但她却表示,自己就是个普通的公益人。

采访殷美明难度很大,因为她很少愿意面对媒体。即使面对,她也从不滔滔不绝。“做公益,也许能让生命多一些美好。”这是挂在她嘴边最多的一句话。

“帮助别人能让我感到快乐”

刚刚过去的一周,殷美明好几晚都没有睡踏实,原因是她的一个帮扶对象“出走”了。

事情还要从头说起。家住宁国市甲路镇的叶子(化名)患有轻微残疾,丈夫早早过世,她就带着两个孩子一起生活。得知叶子家里生活困难,殷美明一次次主动上门看望,帮助叶子度过了生活上的难关。7月中旬的一天,殷美明突然获悉叶子带着两个孩子“出走”了,这可急坏了殷美明。

殷美明说,自己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到,叶子一家三口从杭州到了重庆,但由于电话关机,自己怎么都联系不上。“每天一有空我就打叶子电话,但始终联系不上。”想到她们可能会出现什么事,感性的殷美明只能干着急地哭泣。

感性,这是殷美明对自己的一个评价。她说,也许骨子里自己就是一个爱“操心”的人。“帮助别人后,看到别人发自内心的笑容,我也会不争气地哭上好半天。”

事实上,这种感性与她的个人经历有关。殷美明两岁时被送去浙江寄养,却没有得到疼爱和呵护,是隔壁的一位老爷爷经常帮她,给了她温暖。“那时候在我心里,仿佛是埋下了一粒种子,想着等自己长大后,也一定要帮助别人。”

梦想生根发芽,直至开花结果。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地震,当看到电视里的救援画面时,她几乎没有多想,拿出家里仅剩的300元钱就往邮局跑,第一时间将钱捐给了汶川灾区。但很少有人知道,那时她的孩子得了手足口病,因为住院费用太高,不得不让孩子出院回家休养。

“你是不是有点太傻了。”殷美明总能听到身边人这样的评价,但她却不以为然,她常说,帮助别人让自己感到快乐,“这就是公益人的一种本能。”

“我的精神世界更加充实了”

1999年,殷美明与丈夫结识,并回到了丈夫的家乡——方塘乡潘茶村。他们选好山边的两间小地坪开始造房子。这期间,殷美明发现村里的路泥泞不堪,于是她和丈夫一边挖屋基,一边补起了路。

山石不够,他们就开着一辆破旧的小三轮,来回从河滩里运石渣。就这样,一年多过去了,村里的路让他们填得平平整整。善良勤恳的夫妻感动了父老,受到了大伙儿的称赞。

家乡有位青年叫徐顺,2023年,他不幸被查出患有脑瘤,因为是乡亲,他的情况得到了殷美明的格外关注。

2023年元旦,殷美明找到了徐顺家,给他送去了近800元的现金和年货,想尽力帮助他过一个温暖的春节。后来,听说徐顺脑瘤术后的后遗症发作,殷美明立即发动身边好友为他提供帮助,并在病房捐了1400多块钱。

当时在医院,徐顺病重得连父亲都不认识了,却清清楚楚叫了一声“美明阿姨”。“听到那一声微弱的‘阿姨’,真觉得做的一切都值得了。”殷美明说。

这样的爱心故事不胜枚举。在殷美明的生活中,伸出援手已经成了一种习惯。2023年9月,殷美明申请成为宁国市红十字会的一名志愿者。为了能达到献血要求,瘦弱的殷美明开始“增肥”,当成功成为造血干细胞志愿者时,她激动不已。后来,她还完成了遗体(器官)捐献登记手续并获得荣誉证书。

“不为金钱、不求名利,默默承担起社会责任——这是我对‘志愿者’的理解。”殷美明说,做公益,让自己的精神世界变得无比充实。

眼下虽然烈日炎炎,殷美明正计划着抽空再回方塘乡潘茶村一趟,看看自己曾经帮扶的一家人现在生活得怎么样。

“我会在公益路上继续奔跑”

每天下班后,殷美明并没有忙着回家做饭,而是和以往一样,在楼下的一间破房子前停了下来。

这间仅有十余平米的房子就是殷美明的“爱心小屋”。推门走进去,只见地面上摆放着各式各样的爱心物资。盛夏时节,屋内闷热难耐,但殷美明却毫不在意,她一待就是半天,认真地将物资分门别类地摆放好。

自2023年12月起,殷美明积极发动身边亲朋好友和志愿者,为贫困群体征集物资,并统一放在“爱心小屋”。对于征集而来的物资,她几乎都会清洗一遍,然后按照顺序装入箱子,再带到邮局,发往她联系的贫困地区。在她的带动下,如今,当地一些爱心人士和单位积极加入,捐献衣物、分担物流费用。

2023年,殷美明组织收集、邮寄的衣物达到1000余斤;2023年,她用于邮寄衣物、学习用品的邮递费用高达8000多元。据不完全统计,几年来,她组织收集、邮寄的衣物达到两三吨,光邮寄费用就有上万元。

每次物流费用就要花去好几百元,而这区区几百元,殷美明要省一个月的午饭钱。“好在有家里人的支持和理解,我才能坚持把这项工作始终坚持下去。”殷美明感触地说。

公益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身体上的劳累还不是殷美明难以忍受的,最让她感到难过的是别人的质疑与不解。“有的人骂我是神经病,还有的人说我不干正事,听到这些,心里确实难过。”殷美明啜泣了很久,“后来我才想通,我不能因为这1%的流言蜚语,放弃了99%的公益热情。”

“做公益是一辈子的事,我也许就是为做公益而生的。”殷美明说,不管未来有多难,自己会一直奔跑在公益的大道上,痴心不改,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道德模范个人事迹范文 (五)

XXX,男,1982年12月2日出生,中共党员,2005年3月参加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现为XX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八大队骑警中队中队长,系共青团XX市委九届青年联合会常委。

他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他是交警队伍里的精兵强将,打击违法不留情;他是业务尖兵,在全市公安“大比武”中勇争第一;他是侠骨柔肠的好男儿,扶危济困、永远奋战在为民服务的第一线。他是爱岗敬业的好青年,更是守护忠诚耀警魂的好干部,他以自己刚毅执着的担当,以青年人特有的勇气和干劲,书写了新时代新青年的新风采!一路走来,一路汗水、一路收获,他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2次、被市公安局嘉奖4次、被评为优秀公务员4次、2023年被市总工会授予“五一”劳动奖章,2023年被掌上春城评为“文明城市,我为XX代言”最佳人气代言人。

栉风沐雨磨己身

2005年3月XXX成为了一名XX交警,12年的从警路上,他站过市中心的北站岗位、守过边远山区的阿子营中队、管过市场林立的昌宏路及小板桥片区,不同的岗位教会了他爱岗敬业、忠于职守、不忘初心、守土有责。2023年10月春城骑警正式组建,面对一个全新的工作模式,XXX毛遂自荐并得到大队信任和认可,他带领这样一支年轻的队伍,熬风斗雨,披星戴月圆满的完成支队、大队安排的各项任务,向科学统筹要警力,向合理部署要效率。

如今,他带领的骑警中队俨然成为了大队“尖刀”,哪里需要就在出现哪里。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交通秩序整治中,大队辖区内取缔“黑三轮”的重任落在了他们的头上。刚开始时,抱团的“黑三轮”车主见缝插针地出来拉客,与骑警打起“游击战”。XXX他们采取了特殊的办法,面对“黑三轮”车主、面对交通违法、面对违法驾驶人,他们坚决依法查处。时间久了,辖区的“黑三轮”现象也逐渐减少,在大队查处“黑三轮”违法中,骑警中队的处罚量占据了70%左右,成为了当之无愧的“尖刀”。

金戈铁马炼精兵

作为中队长的XXX,把所在的骑警中队称为“铁马兄弟连”。

骑警工作没有前例可鉴,经过实战,长期在一线的执法管理让XXX积累了丰富的突发处置经验,业务上,XXX根据工作实际提出了“三会一课”,即会熟练掌握摩托车驾驶技术、会规范执勤执法、会事故处理固定证据,能单独进行交通安全课的宣讲。合理分配民警、协警具体工作,最大程度调动民警、协警工作积极性,开展有针对性的训练,实行每周一会,三天一训,每日点评的战训模式,边战边训,以战促训的方法,提升了中队整体战斗力。

XXX也是XX市公安局的警务实战交教官,已培训了十几期参训的民警和协勤人员。在2023年9月份举行的春城骑警警务实战技能大比武中,XXX代表交警支队参加比赛,并获得民警组650车型个人第二名,带领交警支队获得团体第一名的好成绩。

服务群众显真情

春城骑警不仅是业务上的精兵,更是服务群众的贴心人。他们以快捷、灵活的特点,穿梭在城市的每个角落,用心服务每一个群众。

2023年7月19日夜晚,一场大雨让春城变成“水城”,XXX凌晨就艰难的从北市区的家来到位于关上的大队,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对积水路段进行巡逻,哪里不水深不能通行、哪里下水管道盖开了……,在辖区每一个险情的位置安排人员值守,发现受困车辆立即,救助保证群众的安全。直到下午3:00,道路积水开始减退,XXX才来得及吃上第一顿“饭”馒头就水,5分钟吃完转身他又重新投入工作。下午6:00,辖区积水基本退完,XXX终于能坐下来休息一会,脱下灌满水的骑行靴,早已湿到腋下的骑行服,双脚早已被积水泡的发涨发白。累吗、苦吗,答案是肯定的,但是XXX以他对岗位的热爱、对职业的尊重,咬紧牙关,不惧风雨,只为了守护道路的平安。

在骑巡中队显眼的位置上,一面红色的锦旗,为这个年轻的团队增添了荣誉。XXX和中队民警在日常巡逻时遇到一名中年妇女从小区内急匆匆地跑了出来向他求助:“警察同志,不好了,我家阳台下面有个老人头耷拉着,不知道是怎么了,你们快去看看。”听到群众求助,XXX和队友二话不说就跟了上去。果然,在小区一层的阳台底下,一个年过八旬的老人瘫坐在地上,头耷拉着,看上去精神状态十分不好。XXX没有多想,立即上前和队友一起扶着老人的头、抱着老人的腰,把老人搀扶了起来。这时,一名男子急匆匆赶过来寻找老人,“太谢谢你们了。”那名男子找到自家的老人后一再对民警表示感激。之后,男子将一面写有“感谢人民好交警,助人为乐新风尚”字样的锦旗送给XXX和战友手中。

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2023年4月,XXX带领中队战友在金源大道巡逻,一辆轿车发生自燃,XXX没有多想,拿着灭火器迅速上前扑救。几分钟后,消防赶到,再次对火势进行彻底控制,险情终于化解。事后,战友笑称“周队英勇,火势已经将整辆车包裹,他想都没想就往前冲”,XXX就是这样,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他的身影,正如他说的,速度和效率是对秩序管理的负责,是对生命的一种尊重。

岁月流转,时光更迭,我们每一位民警都是岁月长河里的一块礁石,牢牢守住自己的梦想,牢牢守住自己的本心,守护着这座城市的安全有序,守护着万家灯火。XXX说,很荣幸我是这千百礁石里的一块,不惧风雨,高歌而进。嘘唏感慨几多愁,一身风雨看彩虹。就这样,XXX在日复一日平凡的交管工作中,始终坚持着从警以来的初心,用自己的爱岗、奉献、坚持、服务,谱写着对党和人民的忠诚。

道德模范个人事迹范文 (六)

2000年,尹荷英与丈夫卢海波结婚,当时丈夫在桂阳县山区的华泉信用社上班,她在县城的建设银行上班。两地分居,聚少离多,可是这对年轻的夫妇有憧憬和梦想,有热情和爱,生活过得简单而幸福。那两年,是尹荷英最感甜蜜、最无忧无虑和最难忘怀的两年。

然而,2003年,尹荷英的丈夫突然晕倒被送到医院,确诊为尿毒症。

这个噩耗犹如晴天霹雳!尹荷英生命中第一次感觉到天都塌了,光是每天沉重的医药费就压得她喘不过气来。

但是,尹荷英强压泪水,不在丈夫面前哭。为了配合医生治疗,期盼丈夫早一些康复,尹荷英每天强装笑脸,强打精神奔跑照料。

在医院治疗的那段时间,每当尹荷英独自去食堂打饭时,在路上都忍不住哭上好久。哭完,她又强笑着走进病房,还不断地鼓励丈夫:“没事的,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当时他们的女儿刚两岁,作为母亲,尹荷英对女儿的牵肠挂肚可想而知。女儿生日那天,尹荷英的姐姐打电话告诉她,给女儿买了红衣服,还带她去公园玩了。姐姐还说,刚学话的女儿嘴里一个劲叫着“爸爸!妈妈!”

尹荷英的心都要碎了。她告诉自己,一定要给女儿一个完整的家,再苦再累再难,咬紧牙关也要陪伴丈夫积极治疗。

女人本弱,为母则刚。人生艰难,这个刚刚为人母为人妻的年轻女子,变得异常刚强起来。她绝不相信如此年轻的丈夫就这样倒下了,她坚信他一定会好起来。他们的幸福才刚刚开始呢!

于是,她带着丈夫开始了一条漫长的求医求治之路。北京协和医院、山东潍坊医院、广东中山医院,他们都跑遍了,诊断结果都一样:尿毒症,无法根治。

2009年冬,尹荷英的丈夫突然出现紧急病危状况,身体疼痛得缩成一团,进入高烧昏迷状态。她急忙把丈夫送进医院,医生诊断是血管瘤破裂,立刻送进ICU病房紧急抢救。

在ICU病房,家属每天只允许进去探访一个小时,尹荷英特别珍惜这一个小时的时间。

她爱抚的目光投注到丈夫脸上,拉着他的手慢慢地揉搓,轻轻地、轻轻地对着他耳边说:“老公,你要挺住啊!你是我最爱的人,你是女儿唯一的爸爸,我们需要你,你一定要坚强再坚强,你一定要活过来!”她每天来到丈夫身边呼唤、呼唤,不屈不挠与死神争夺丈夫的生命,带着绝不放弃的渴望,期待奇迹发生,期待好运降临。

苍天不负有心人。终于,第七天,尹荷英的丈夫醒过来了!

尹荷英的丈夫重新转到了普通病房,他对她说,虽然他处于昏迷状态,但意识还是清醒的。

他真切地感受到死神的来临,感觉活下去的希望在一点一点地消退。就在几近绝望的时刻,他清楚地感觉到妻子来到了身边,他清楚地听到了妻子在他身边,他听到了妻子那些絮絮而热切的话语。他立刻叮嘱自己不能走,不能走,一定要活下来,要看着女儿幸福地长大,要看着女儿考上大学。顽强的意志力,让他走出了ICU病房。

丈夫对尹荷英说:“老婆,每天早上,当我睁开眼睛,看得见这个世界,知道自己还活着,我就觉得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16年里,尹荷英凭着自己的勤奋和努力,在事业上闯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她用自己的全部积蓄来给丈夫治病,用不离不弃和悉心照顾激励丈夫与病魔顽强抗争。

现在,尹荷英的丈夫每天都要做四次腹膜透析,尹荷英在旁边陪伴左右,量血压、按摩、定时喂药,丈夫的各项功能已趋向正常。

即使每天心惊胆战与病魔做抗争,但生活总是充满希望的,开心过好每一天便是生活的真谛。尹荷英不仅对丈夫不离不弃,对公公婆婆也像对待亲生父母一样。

工作繁忙的尹荷英经常会推掉外面的应酬,和家人在一起,帮婆婆做做家务,陪公公聊聊天。一家人总是相处得其乐融融。

尹荷英的公公说:“她是个好媳妇!一年到头,她都对我们照顾得相当好。我们也非常感谢她、感激她。如果每个家庭都像她这样,我相信整个社会就成为一个和谐的社会。”

不善言辞的丈夫,对妻子充满着感谢。他时不时给老婆写书信,来传递自己的感情和爱意:逢年过节他会给妻子买礼物和鲜花,用一些小浪漫点缀平淡的生活。

2023年5月15日是世界家庭日。那天早晨,尹荷英起床的时候,发现枕边有一封手写的书信,她打开一看,原来是丈夫写给她的,题目叫《老婆,你辛苦了》,信上这样写着:“老婆,你辛苦了,15年,你从姑娘变成了孩子***;15年,你的满头青丝变成了两鬓斑白;15年,你风风雨雨陪我度过;15年,你坎坎坷坷不离不弃;15年,无数次死亡与我擦肩而过,这都是因为你、因为你的伟大爱情紧紧地拉住了我的手。老婆,你辛苦了,太辛苦了!”

读着丈夫的信,尹荷英顿时泪如泉涌。随着泪水,她的心底同时涌出一片滚热的话语:“这辈子,嫁给这个男人,没有白嫁!我要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做一个一辈子照顾好你,陪你慢慢变老的好妻子……”

尹荷英和丈夫最喜欢唱的两首歌是《知心爱人》和《最浪漫的事》。这一天,他们手拉着手,比任何时候都唱得深情、欢快、温暖灵魂。不用说,这是世界上最美的爱情之歌、婚姻之歌。

“我和他结婚快20年了,酸甜苦辣一路走来很不容易,别说照顾十几年,就是一辈子,我也会陪他到底。”尹荷英深情地说,“因为我觉得最浪漫的事就是一辈子照顾好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