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家门口的大好河山征文
她,距离市区二十多公里,人口稀少,经济也相对滞后,是我一直想逃离的地方。我厌恶这里闭塞的交通和落后的经济条件,甚至坐公汽时,我不想旁人听出我的口音。是的,我讨厌她。
我蹲坐在房前的石墩前,手捧着饭放空自己。忽然,一个身穿格子衬衫、戴眼镜的男人叫住了我,询问我是否能为我拍一张照片。我怯懦的答应他并窜到了奶奶的身后。我依稀记得,那时我们家是青石砖房,进门是一道石头砌成的门槛,楼上是木头搭成的阁楼,外部还印刷着革命时期的标语。照片里我躲闪着眼神,黝黑的面庞,穿着略小的毛衣站在坐在木椅上正在戴着旧式老花镜看着故事汇的奶奶旁。
家旁的老桥留存着我点滴的记忆。青石板铺满整个桥面,桥面还建有凉亭,旁边还建有供行人休息的位子。记忆在回溯,夏天的夜晚,我趴在奶奶的腿上,吹着桥上袭来的热风,奶奶用蒲扇为我驱赶闹人的蚊虫,耳畔是蝉鸣和桥底下的蛙鸣声。桥上小孩追逐的嬉闹声与奶奶们讲述往事的叹息声。白天,我将鸭子赶到溪水旁,将一大盆衣服放在岸边,伸手挡住炽热的日光,鸭子在水中嬉戏,我用力的捶打着衣服,与同伴们畅谈不起眼的小事。现在想想,那时的日子,虽然苦,也别是一番风味。
再后来,高桥兴起了旅游。老桥慢慢更加充满生气,每逢节假来来往往的人多了起来,人们在桥上留下此刻的欢愉,脚下踏的是历史的痕迹,桥下鸭子在河道中闲散嬉戏,河边的草地郁郁葱葱。
萝卜公社此时也应运而生,她在我的老家白水畈,一排排白墙黛瓦,鄂南特色的宽窄巷子和各式的体验馆,给在这偏僻的小镇的人们带来了工作的机会。这一年,父母也回到了我的身边,在景点工作,我不再是那个抠手指的胆怯小孩。我明白这一切都是她在变化。
现在的高桥,依托青山绿水发展旅游经济,将传统的萝卜产业发展成为振兴乡村的强势产业。有一天,街上的商铺众多、欢声笑语充斥在街道上,此刻我抬头远望八九点钟的高桥街,灯盏寥寥。我想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很重。
虽然此刻的她,很旧很穷,但她有爱她的年轻的孩子们!
第2篇:家门口的大好河山征文
月亮照回湖心,野鹤奔向闲云,而我则去步入那小小的家乡。
——题记
我的家乡在咸宁高桥。它没有城市一样的摩登建筑,也没有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没有磅礴气势的黄河,没有巍峨挺立的太岳,也没有亭亭挺拔的白杨,但我的家乡却有一幅独一无二、别有风味的“大好河山图”。
清晨起床,天已经开始下起了小雨,走到院子里,看见秋千上还挂着雨露,“滴答滴答”……只见奶奶带着斗笠,穿着雨衣雨鞋,手拿着锄头就往那油绿的麦田里去,弯下去的腰像丰收的谷穗,流下的汗水像那颗颗饱满分明的小米。
是丰收的喜讯,是家乡特产大卖的时候!
桂花是我们的特别景色,而萝卜则是我们的特产了。家乡的“白水仙萝”可谓名扬天下。清道光年间,白水畈萝卜成为朝廷贡品,直至今日,白水畈萝卜仍然是咸宁喜闻乐见的一道名菜,成为高桥镇对外的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片。因此,我们的家乡又被称为“萝卜小镇”。
如果你说“萝卜小镇”不会只有萝卜吧。那么你是真的没有来过这。
这儿的山不高,但四季常绿便是它的特点。山中的翠竹不喜热闹,便与山上的松柏一起相依相伴,相生相长。山中湍急的河流、窜来窜去的野兔,也会使沉寂的山林多了份生机与活力。
这儿的河没有黄河那样气势雄伟,但清澈透亮便是它的特点。河里遨游的鱼,河中飘摇的藻荇,河边青葱的小草……时不时也会看到邻里乡亲们在河岸洗衣服的场景,来来往往,说说笑笑,也不失为一种乐趣。
这儿的桥不多,但历史悠久便是它的特点。据《修复高桥碑记》记载,“高桥河源溯大幕山麓庙边,境内河段卅八公里,自南向北而畅流……斯桥初建于乾隆三十八年,道光辛卯年扩而续建,同治八年石拱廊桥大建落成。”这座有着几百年历史的古桥下,河水奔流不息,河岸小屋鳞次栉比,远处的群山、城镇的轮廓、缓缓而上的炊烟尽收眼底,那种古典和古朴的意蕴,瞬间便化作一抹安静的水彩画,无不让人心生神往。坐在桥上,你时常可见“鬓已星星矣”的老人,或信步悠游,或闲情逸致,品茗、下棋;可见得壮硕的汉子,挥汗如雨,挑水、担菜,穿梭于古桥之间;亦或是几个孩童在夕阳下拉长的身影,满足地奔向一天的黄昏……
这就是我的家乡。我挚爱我的家乡,爱它的风景如画,爱它的春夏秋冬,爱它的平淡,爱它的朴素,爱它的那默默无闻的美。如果我是个画家,我要用我的笔勾勒出这山清水秀的家乡;如果我是诗人,我要用我的文字赞美这景色宜人的家乡;如果我是歌唱家,我要用我的歌声歌唱这家乡的大好河山!
第3篇:家门口的大好河山征文
我虽然从小在县城里长大,但没有见过朱自清《春》里的万物更新,也没有见过现实中的《千里江山图》。当我见到这个命题作文时,心中一愣:家门口还有大好河山?这怎么写呀!无奈只能请教父亲。父亲笑了笑说:“走,到后面去看看你大舅爹种的红薯。”
父亲攥着我的手直去后院,穿过一排两层的平顶房,紧接着左一转,是一堆高高的沙石,是用来建房用的,上面还长着些杂。继续走,左边是农家小舍的黑鸡,正用着黑溜溜的眼睛打量着我这个外来之客,往远了看,是一排整齐的菜畦,绿得能拧出汁来,目之所至,让我的眼睛舒适极了。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鸡屎味,夹杂着青草的清香,怎么闻都比汽车排放的尾气好闻。
我正闭目享受着大自然的馈赠,父亲手指着右边说:“看,这就是你父亲原来上小学的地方。”我顺着他的目光看去,那里有一排二层楼白石灰粉刷过的房子,房子前堆满了瓷砖,好像是批发瓷砖的仓库。还没走近,里面的一条黑狗便低沉的吼叫起来,我竟连连后退躲到父亲身后。“这个学校改了吗?”我问道。“以前搞计划生育,村里上学的小孩越来越少,学校没有经费运营,就合并成一所联校了,这里就荒芜了。”我们还是边走边聊,一直走到了仓库的后面,父亲的眼睛忽然闪出了一道惊异的亮色。“你看,那儿是以前学校的厕所!”顺着父亲手指的方向看去,一间颓败的旧房子窝在堆了水泥管的下面,爬山虎贪婪的爬满了斑驳的墙壁,这里窖藏着父亲童年的回忆。
再走就是上坡路,到了上面是一个空旷的地方,左右两边是水泥管子,走一步便扬起两步的灰尘。走近一看,原来是一个水泥制品厂。“这里原来是一片竹林,你看,那边还有一小片哩。”父亲缓缓地说道。眼前的这片竹林生长得郁郁葱葱。穿过竹林的风拂在面上,竟感受到一丝丝凉意。父亲对我说,“这片竹林原来大得很!”他的手指上下飞舞,竭力地想表达出这片竹林的大。“村里那时候需要发展,竭泽而渔,把那么好的竹子都砍了,我和你表叔原来还在这里挖过竹笋吃咧!”在那个时代为了发展经济,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以换取GDP的增长。那种GDP,是带血的GDP。通过牺牲自身的自然资源来换取金钱,就等同于割掉自已身上的肉去换汤喝,这种杀鸡取卵的发展方式可以说是急功近利,鼠目寸光。我看到,有的地方满目青山,为了采石子,把山体炸着满目疮痍。原来,我们的家门口是那样的美丽,现在既望不见山,也看不见水,更别说记得起乡愁了。
这几年好多了,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明确“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要让人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记得住乡愁”体现出的不仅是诗意生存的守望,更有以人为本的科学精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庆幸生长于这样一个追梦的时代。青山、绿水、蓝天、白云是这个时代最亮丽的色彩。祝愿我们的祖国山河披锦绣,美好明天更辉煌!
第4篇:家门口的大好河山征文
我的家乡坐落在湖北省荆州市的个村上,这风景优美,物产丰富,年四季的美景各有千秋。
每当春天悄悄的来临时,黄的油菜花漫遍野,蝴蝶与蜜蜂正欢快地跳着舞蹈,孩们也沉浸在这欢天喜地氛之中,我真怀疑杨万当初是不是看到这样的处风光才写出“童急追黄蝶,飞菜花处寻”这般优美的诗句的。燕也从南急匆匆地赶来,急匆匆地衔树枝、泥巴建造温暖的家,它们的宝宝正在还没建完的家,张着的嘴巴,等着爸爸妈妈给它喂物呢!野,忙碌的耕机“哼哼”的叫着,勤的农民伯伯正在给秧苗施肥,稻草做成稻草,插在,让鸟不敢来吃种,于是,幅靓丽的风景画就产了。
骄阳似的夏天也忍不住要展雄风了,“我爱洗澡,体好好……”听到阵嘹亮的歌声,看,哇!有的朋友正在库打着仗;有的在赛游泳,下憋着钻进中,像鱼样欢快的游着,有点正骑在背上哼着歌,还有的朋友爬到树上去捡鸟蛋,有时,那可爱的雏鸟也被他们给捉回家当宝宝喂养了。到了晚上,歌唱家——树上的蝉和野的青蛙正在谁的歌声最优美动听。“灯笼”飞来飞去,些幼童向“灯笼”抓去,准备放在家照明呢!
丰收之神——秋姑娘终于姗姗到来。野,黄的稻笑弯了腰,灿灿的就像个个肚兵,守卫着这美丽的稻。果园,橘、李、桃……飘的果味够让你垂延三尺,有些控制不住嘴的幼童,摘了个撒腿就跑,结果正被果园的主逮个正着。收获后的稻草堆成个个草屋,这些草屋就是孩们的游乐场所,有的在捉迷藏,稻草掩盖在的上,让同伴们找不到;有的把稻草堆当成蹦蹦床。秋末,农民伯伯的粮库全都装满了,他们准备过冬了。
冬天,银装素裹。树上的落叶就像只只随风舞动的蝴蝶,早已回到了地妈妈的怀抱。地上结满了冰,孩们的鞋底也冻得很硬了,他们在上学的路上,经常滑个四脚朝天。有时漫遍野的雪让他们看不清路,他们只好摸着向,不,踩到了沟,就来个随地打滚;有的脆滚着雪球回家;树上的树枝就像晶条样,把雪景衬托得更加漂亮。
我的家乡乐趣处不在,这些都是城孩体会不到的乐趣;我的家乡美景处不在,美得让我流连忘返,我爱我的家乡!
第5篇:家门口的大好河山征文
我的家门口新修了一座文化广场,村子里的人们乐开了花!
可不是吗?这座文化广场坐落在村子中央,高大气派的柘木村群众文化活动中心引人注目。那是一栋三层高的洋楼,门前就是文化娱乐活动场所,宽敞明亮,可供一两百人在这里休闲游玩。三面围墙,绿树参天,幽静雅致,清爽宜人。这座文化广场成了柘木村几个自然墩台的人们向往的一道风景!
清晨,小鸟在四周唱歌,微风飘来阵阵花香。一切显得那么清静。爷爷奶奶们来了,在广场上做起健身操,在健身器材上锻炼身体,在长椅上促膝谈心。广场上一派祥和愉悦!
傍晚,人们从地里回来,散步的、游玩的把目光投向了文化广场,因为这里成了乡村最热闹的地方。音响里《幸福新时代》的歌声在广场上空飞扬,中老年大妈们跳起了轻快的广场舞。服饰亮眼,动作柔和,整齐合拍,真的不比屏幕上的广场舞逊色,乡村的大妈们真棒!看着看着,我们几个小孩也不竟跟着“舞”起来,唱啊、跳啊,那欢乐的心情随着晚风在乡村荡漾!
节假日,这里成了孩子们的天地。大孩子们在这里打乒乓球、打篮球,小球穿梭晃眼,大球扔来扔去。玩球的孩子们一个个生龙活虎,场面激烈诱人。小朋友们玩起了跳绳、踢毽子,唱着自己喜欢的儿歌,讲着昨天的童话故事。玩累了,就坐着歇息。那种游戏的乐趣就在脸上洋溢!
假日里,我写完作业,爷爷就领着我到广场上游玩,听爷爷讲文化广场的故事。爷爷说,这文化广场还真是人们的“乐园”!碰上雨天,村里的年轻人就来“农家书屋”读书、下棋,交流养殖小龙虾的技术,谈论田地种植、养殖情况。也有农业技术员来这里培训讲座,疫情防控时,乡卫生院的医生来这里为人们做核酸检测。逢年过节,村子里年轻姑娘们组织的“龙队”来这里扭秧歌、划采莲船,老人们唱起了地方流传的民歌,还教年轻人学唱劳动号子——“啰啰咚”。民俗文化在这里得以传承,文化广场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
爷爷告诉我,这文化广场是一位当地闻名的大老板投资几百万元建成的,村子里进村入户的小路、串联各墩台的主道都成了水泥路,装上了路灯。雨天,村民出行不湿鞋;晚上,户外活动放光明。大企老板造福乡邻!而今,乡村全面振兴,柘木乡发掘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亮出了“柘木民俗文化之乡”的名片。文化广场的美更丰富、更有魅力喏!
爷爷还说,乡村振兴,文化先行。这文化广场激活了乡村,逗乐了村民。孩子,你要好好学习文化,珍惜今天的幸福,立志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奋斗!是的,我记住爷爷的话,从小学好本领,让心中的梦随着美好的新时代飞向光辉灿烂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