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网实用文档范文大全内容页

个人优秀党员先进事迹材料

2024-03-02 19:24:06范文大全访问手机版打开翻译

第1篇:个人优秀党员先进事迹材料

XXX,女,中共党员,XXXX休宁县城加油站站长,自2001年加入中国石化这个大家庭以来,她脚踏实地,从加油员到记账员,再到担任站长,21载如一日,工作兢兢业业。她先后荣获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服务标兵、先进个人和文明职工等荣誉。为克服尾气处理液销售瓶颈,XXX带领员工一起学习活动方案、勤走访顾客,在不懈的努力下终于突破销售额,在她带领下的县城加油站先后获非油双提升先进门店、红旗加油站、尾气处理液销售先进加油站和赖茅销售标兵站点等称号。在新冠疫情封控期间,她每天背着装满消毒液的大罐子在场地消毒,给员工准备防护装备,每天给员工测体温,询问家属是否有外出等信息,严格落实疫情封控期人员管理,受到各级领导的肯定。

第2篇:个人优秀党员先进事迹材料

徐xx同志是xx长鸿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党总支委委员、副总经理。

徐xx同志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他无论做什么工作,都是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把方便了让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他的模范形象已得到了职工群众的认可。

徐xx同志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无闻工作着,特别是住户投诉、咨询等疑难问题上,事无巨细都要亲自过问、亲自部署、亲自到现场处理,与住户直接对话,及时解决,用户满意率达到了100%。

面对严峻的疫情防控工作,徐xx同志率先垂范,克服多重困难,从大年初二开始,一直坚持公司疫情防控工作第一线,加班加点,组织有力,精准施策,协调各部门,确保及时有效地把疫情防控工作落到实处。

为了节约用水,减少水费严重亏损现象,徐xx同志带领房管科全体同志严格按照公司集团党委的决策对玛钢厂宿舍生活用水实施一户一表移交改造。

第3篇:个人优秀党员先进事迹材料

张xx,xx公交修理三厂湾里分厂厂长。1981年5月进入xx公交运输集团,至今已工作39年,多次荣获公交运输集团、市政公用集团的各项荣誉。

张xx同志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全身心投入生产一线。分厂厂长工作琐碎繁杂,涉及人事考核管理、车辆维修管理、客户回访管理、外修业务拓展和消防安全管理等方面。根据维修、派工和生产情况设置人员架构,除生产外的科室对接、分厂后勤保障等工作也都由分厂厂长来做。面对现状他从不叫苦,“天道酬勤”是他一贯的座右铭。

担任分厂厂长工作的几年中,从检查办公区域、厂区环境卫生到车辆维修派工、车辆维修质量监督、车辆外修业务拓展、厂区值班结束后排查安全隐患,他都始终奋战在生产一线,亲力亲为,日复一日。

第4篇:个人优秀党员先进事迹材料

李延平,男,汉族,1963年4月生,中共党员,杜家营四组村民,任博望街道饶杜联合党总支书记、杜家营村党支部书记、饶家营村党支部副书记。任职以来始终按照村党组织书记履职要求,牢固树立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理念,在农村工作中理思路、谋发展,全心全意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取得了群众的支持和厚爱。

抓班子带队伍,建强基层堡垒

以“建强村级班子,提升为民办事水平、加强综合治理”为抓手,推进杜家营、饶家营村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开展“三强化三提高”活动强化理论学习提高履职本领、强化责任意识提高服务效能、强化群众监督提高村务公开透明度,促进了“两委”班子转变服务方式,激发了村班子活力和村干部干事的热情。

抓经济促发展,带动群众奔小康

杜家营村基础条件差是制约整村发展的最大瓶颈,也是实现新农村建设的最大短板,近几年他带领两委班子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大力实施道路硬化、污水沟治理及亮化工程,使杜家营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争取农业项目资金50万元,入股经营肉牛养牛场,壮大集体经济,年集体收入增长4万元。促进了村域经济发展,使群众生产生活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改善。

抓治理保稳定,打造发展好环境

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兢兢业业,一心一意谋发展。扎实开展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工作,通过整顿。饶家营村党支部的战斗力、执行力得到了全面提升,转后进为先进,党支部“三力”不断增强。

针对饶家营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村集体经济薄弱的现状,他带领村“两委”班子实施了张骞路亮化工程,安装路灯47盏,方便了群众出行。争取苏陕协作资金49万元,硬化1-4组产业道路1590米。修建乡村大舞台一座,对张骞路、西绕路、博安路等主要路段实施了绿化美化。

一年里他化解了积累多年的矛盾纠纷6起,使村内安全稳定得到了大大的改善。在2023年8月饶家营村实施张骞纪念停车场拆迁项目时,在自己刚做完手术还没恢复的情况下就到村开展工作,攻坚克难,使拆迁工作顺利进行。

在杜家营、饶家营村工作这几年的时间里,他始终立足服务群众,与村干部群众一起苦干实干,展现了一名支部书记敢于担当的精神,真正实现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总体要求。

第5篇:个人优秀党员先进事迹材料

“总书记说了,要把下庄建设好、发展好,我啊,还得撸起袖子加油干!”2月25日,毛相林从习近平总书记的手中,接过了“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这份来之不易的荣誉。次日,他怀揣责任与使命,从北京回到下庄。

下庄村位于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西南部,四面环山、绝壁合围,海拔垂直落差1100多米,生存条件十分恶劣。曾经,这里贫穷闭塞,被称为“锁”在“天坑”底部的村庄。如今,乡村旅游红红火火,道路两旁瓜果飘香。这一切,都离不开老百姓口中的“老毛”“毛支书”。

多年来,毛相林用“不服输、不服穷”的新时代愚公精神,坚守一名优秀共产党员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带领村民凿通绝壁“天路”、广开致富门路,打开了下庄村贫穷落后的“锁”。

不畏艰险绝壁凿“天路”

千岩万壑,云雾缭绕。从巫山县出发,向西南行驶57公里,从海拔1300米的山顶,穿过一条如玉带般缠在山腰、蜿蜒盘旋的陡峭“天路”,下到海拔200米的山底,下庄村便映入眼帘。

很难想象,2004年之前,这里仅有一条藏在荆棘丛中的小路与外界相连。村民要走出“天坑”,便要攀爬这条号称有108道拐的羊肠小道,“去一趟县城,来回至少4天,很多人一辈子都没出过山。”

这条路,一面是陡峭崖壁,一面是万丈深渊。“老百姓生病了,还没等抬出山,人就没了。”回想当初,在下庄村当了快30年“赤脚医生”的杨亨华感慨万分,“现在有了‘天路’,苦日子一去不复还了!”

1997年,下庄村第四任党支部书记毛相林在一次外出培训时,看到了邻村日新月异的发展,深受触动。他在培训心得中写道:“回到下庄,第一件事就是修路!”然而,想法一提出,就遭到了村民反对。“没钱没物资没劳力,不现实!”“这路怎么可能修通,万丈悬崖,连草都不长!”就连共事的班子成员听后,也选择了沉默。

面对质疑,毛相林没有放弃。他将党员和村干部召集起来,给大家算了一笔账:“‘天路’大概8公里长,倘若每天修一米,20年也一定能修通!我们这代人穷10年苦10年,让下辈人过上好日子!”获得认可后,毛相林和班子成员一起,通过分批包户、谈心谈话、开群众大会等方式,做村民的思想工作。最终,下庄村11名党员,带领近400名村民,筹集起3960元初始资金,正式向悬崖峭壁发起挑战。

没设备、没物资,毛相林便和村民们一起,腰系长绳,趴在筐里,吊在悬崖上打炮眼,炸出立足之地,再用钢钎和铁锤,一寸一尺往前凿。遇到危险的地方,他第一个去探路,确认安全后再喊大家过去。为了省时间、赶进度,毛相林带头住在山洞里,“天气特别恶劣的时候,被子上飘着雪花,睡在最外面的同志会在腰间系一根绳索,拴在铁桩上,防止晚上翻身掉下悬崖。”

尽管反复强调安全问题,意外还是发生了。26岁的沈庆富和30岁的黄会元相继被滚石砸中,摔下万丈悬崖。短短50几天,就牺牲了两位村民,毛相林第一次打了退堂鼓。

站在黄会元的灵前,他再次征求大家意见,“这路还修不修?”没想到,黄会元的父亲站出来说,“我们数十代人,受了这么多年苦,哪怕我儿子死了,也要努力一把!”一席话彻底坚定了村民们修路的决心,大家异口同声地说:“修,必须修!”望着痛失爱子的黄父、望着人群中一只只高举的手臂,毛相林眼含热泪,喊出了那声:“修!”

皇天不负苦心人。2004年4月,一条长达8公里的“天路”终于修通,彻底改变了下庄村祖祖辈辈与世隔绝的命运。正式通车那天,下庄村一片喜气洋洋,而毛相林,这位敢拼敢闯、不怕牺牲的汉子,却望着“天路”流下眼泪,“7年时间,6条生命,这条路,是兄弟们拿命换来的!”

今年2月,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结束后,毛相林收到了10万元的个人奖励。“捐出去,成立慈善基金,用于支持在修路中失去亲人的村民!”在他的引领下,重庆市爱心企业纷纷捐款,目前,初始资金已达100万元。

“天路”不仅圆了下庄几代人的出行梦,也改变了下庄闭塞落后的面貌。如今,运送物资的小车能直接开到家门口,骑车去一趟乡政府只要30分钟,孩子们再也不用背着一周的干粮去镇上读书……

每每有人问起当初修路的决心,毛相林总是笑着说:“作为共产党人,我的初心是想着老百姓,我的决心是干一件事情要有始有终。我生在下庄、长在下庄,能为老百姓做点事,是我的本分。”

敢想敢干蹚出致富路

路修通了,怎么才能让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真正过上好日子?

“发展产业,彻底摆脱贫困!”在毛相林看来,绝壁“天路”都能凿通,发展产业总不会比修路还难。

2009年,他号召大家伙儿一起养蚕、种桑树。然而,由于没有经验、不懂技术,第一次尝试就以失败而告终。“蚕在吐丝的时候,桑叶必须经过高温消毒,我不晓得要消毒,小蚕就全部死亡了。”

面对村民的埋怨,毛相林觉睡不着、饭吃不香。身为共产党员的老母亲语重心长地开解他:“毛娃子,修路的劲头要有,但不能蛮干,答应了老百姓的事,就没得回头路了呦!”母亲的话点醒了他,“不管出现任何困难,都必须克服!”一番思考后,他召开村民大会,主动分析失败原因,承认自己有些“蛮干”。“任何一件事,没有失败就没有成功,请大家再相信我一次!”

“老毛身上有股‘韧劲儿’,不服输!”在下庄村包村干部、巫山县竹贤乡党委组织委员刘涛看来,毛相林憨厚质朴、公道正派,但又思想超前、胆子很大。

敢想敢干的毛相林步履不停,继续探索脱贫门路。到曲尺乡考察时,他听说120株柑橘就能收入22000元,“那一刻我很心动,觉得这是个致富机会。”这一次,他吸取教训,请来专家把脉,确认下庄适合种植柑橘后,又到农业局争取项目资金,随后外出学习种植技术,挨家挨户上门教学,召开群众会,发动老百姓一起种植柑橘。

“毛支书干事有决心、有信心,我们愿意跟着他干!”53岁的村民杨亨双笑着说。

2023年,下庄村第一批500亩柑橘树下了地。2023年,柑橘树开始挂果,下庄人看到了致富的希望。2023年,全村柑橘产业收益达70万元。

“作为党员干部,只要心中有盼头,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再苦也香甜!”柑橘产业的成功使毛相林信心大增。他请来技术专家,进一步勘测土地,发现除柑橘外,下庄还适合种植西瓜、桃子和脆李。在自家承包的土地上试种成功后,毛相林再次号召村民一起种,并邀请县农委给老百姓讲授瓜果种植技术和日常管护方法,每年至少培训5次。

如今,下庄村共有柑橘650亩、桃园150亩、脆李100亩、西瓜200亩,按照“村集体经济组织+专业合作社+产业+农户”模式,进行统一管理,每年增收约200万元。

2023年,下庄村在全县率先实现整村脱贫。2023年,县里出资将“天路”硬化,收购瓜果的汽车直接开到果园,村民致富的路越走越宽。2023年,下庄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965元,是修路前人均300元的40多倍,村里70%的农户都有了机动车。下庄,再也不是那个被“锁”在“天坑”底部的村庄。

壮心不已铺就振兴路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脱贫攻坚楷模”“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一项项荣誉背后,是毛相林数年如一日的付出,也是一名基层共产党人的使命与担当。

“党员就要以身作则,不怕苦、不怕累,要带头。”多年来,毛相林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当初写在入党申请书中的誓言,“过去我们修‘天路’,是生存之路,现在我们要把发展当作希望之路,振兴美丽乡村!”闲不住的毛相林又将目光转向了第三产业。

“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风景优势,毛相林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办起了农家乐。通过申报重庆市传统村落项目,将老百姓20世纪七八十年代修的土房子进行保护性修缮,用做民宿或临时客栈。

然而,旅游大环线尚未建成,专程到访下庄的私家车仍是少数。如何才能吸引游客来到下庄,吃农家饭、住农家院,切切实实给老百姓增收?

“文旅融合,把下庄打造成党员干部教育基地!”一个新点子在毛相林的脑海中生根发芽。原来,随着“绝壁天路”知名度的不断提高,慕名前来学习下庄精神和经验的党员干部越来越多。“借这股东风,既能把下庄‘勤劳勇敢、艰苦奋斗、坚守初心、自强不息’的宝贵精神财富传承下去,又能吸纳客源、促进消费!”

2023年,在毛相林的提议下,在乡党委、政府的支持下,下庄人事迹陈列室建成开放。一座座栩栩如生的雕塑、一幅幅催人泪下的照片、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影像,将下庄人向绝壁要出路的勇气和决心展现得淋漓尽致……

如今,下庄人事迹陈列室已成为周边区县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的热门地点,越来越多的游客走进下庄,聆听下庄故事。今年6月,下庄村农家乐预约人数达2200人。

随着下庄村经济不断发展,在外打工的村民们纷纷返乡。“当初修路的时候真没想到,我们这一代还能受这么大的益。”59岁的杨元鼎曾奔波于广东、四川等地打工,现在,他和村民杨亨双合伙经营起农家乐“三合院”,日子越过越红火。“以前每年顶多赚一万块,今年光是办农家乐,纯收入就得有十几万!”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过去,村里只有1个大专生、3个高中生,娃娃们都不想读书。现在,下庄走出了28个大学生、100多个高中生,入学率达100%!”谈起村里这些年的变化,毛相林满怀骄傲。每年过年前,他都将返乡过节的200多名年轻人召集到一起,和大家唠家常、话发展,鼓励年轻人回乡就业。目前,20多岁的年轻人中,已有7人回到下庄,参与家乡建设。

小康梦圆不是终点,艰苦奋斗未有穷期。对毛相林来说,把下庄建设好、发展好早已成为他无时无刻不放在心上的事。“我们下庄人不服输、不服穷,下一步,我要和村里的知识青年一起,传承愚公精神,振兴美丽下庄!”提及未来,62岁的毛支书又有了新思路……

第6篇:个人优秀党员先进事迹材料

XXX,女,XXXX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轨道车辆结构分析与现代设计方法、车辆结构疲劳可靠性分析等相关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兼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可靠性工程分会第六届委员和辽宁省力学学会第七届振动、疲劳与冲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务。她在16年的教学实践中,一直兢兢业业做好教书育人工作,将自身的发展融入到学校的发展之中,为学校相关学科发展作出了较大的贡献。曾获辽宁省优秀教师、中国力学学会全国徐芝纶力学优秀教师、辽宁省优秀硕士论文指导教师等多项荣誉称号。

思想素质过硬,政治信念坚定

XXX于199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以来她始终怀着对党的忠诚和热爱,将学习党的先进理论、个人成长和国家需要紧密联系在一起。她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始终牢记为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将其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弘扬真善美,传递正能量,自觉把小我融入大我。积极主动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思想上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信念”,做到“两个维护”。在实际工作中始终遵循“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和“四个相统一”要求,做到堂堂正正、光明磊落,敢于担当责任,善于解决问题。

立足教师岗位,教学水平精湛

XXX始终站在教学第一线,疫情防控期间更是身先士卒,潜心教书育人。为了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利用业余时间积极参加教育部网培中心培训、高等院校慕课微课教学开发与应用培训、KAB大学生创业教育项目培训、课程思政等培训学习。先后主讲14门本科和研究生课程,指导106名本科毕业设计、52名研究生,参加9次生产实习和2次专业课程实践训练,指导本科生创新设计18组、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10组,主持省、校级教改项目7项,提出CDIO视野下融合STEAM理念的多维立体新工科协同育人培养模式。她所做的教学工作也得到了认可,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材料力学竞赛优秀指导教师、XXXX大学优秀教师、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校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校优秀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大学生机械创新大赛优秀指导教师等荣誉。

潜心钻研专业,科研成果丰硕

科研是教学的“源头活水”。XXX在做好教学的同时,潜心科研。近几年主持国家自然基金等项目20余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50余项;参加国际学术会议20余次,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授权专利和软件著作权20余项,做学术报告30余次,荣获辽宁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等奖项5项,兼任国家/省级学会的副主任委员/委员/理事、铁路科技标准规划专家及国基通讯评审专家等8项工作。提出了基于疲劳可靠性、时变可靠性的轨道交通装备结构抗疲劳设计方法,并将其推广应用于车辆产品研发,其成果获2023年“辽宁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基于运营维护数据建立了一套较完整的轨道交通装备故障闭环管理和安全评估系统,并成功服务于C80货车和市域动车组的RAMS分析及设计。与中车各主机厂合作完成了以“轨道车辆结构碰撞安全、静强度、疲劳及RAMS可靠性仿真分析优化”为代表的科技产品研发项目。研究成果得到了国内同行的广泛认可,且在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处于领先水平,为轨道车辆结构可靠性提升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始终不忘初心,悉心培育学生

XXX关心爱护并严格要求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坚持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激励学生爱国、励志、求真务实,不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建立轨道车辆仿真设计与创新工作室,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竞赛。荣获“挑战杯”竞赛校/省二等奖、三等奖;“第十二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三等奖、优秀奖;辽宁省本科大学生“无碳小车”越障竞赛三等奖。指导申报国家、省、校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余项,指导的本科毕设10余次获校优秀毕业设计,指导的硕士生多人获2023—2023年度XXXX大学优秀硕士论文和2023年辽宁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的博士生获中国运筹学会可靠性分会2023年年会优秀论文。此外,所指导研究生1人次获得“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14人次获得“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等奖项。

投身学科建设,发挥先锋作用

在努力搞好教学和科研同时,XXX勇挑重担,无私奉献,积极参加校、院、系各项工作。担任车辆工程学科带头人和学术带头人、学院党总支兼职组织员、学院教学督导、班导师等工作;她还作为骨干参加车辆工程专业工程教育认证工作、辽宁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申报、机械工程省一流学科建设工作、交通运输工程博士点申报工作、车辆工程专业申报“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工作、车辆工程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车辆工程专业申报“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优势特色专业”的工作、车辆工程专业“辽宁省双一流专业”申报、本硕博培养方案制定等工作,以纯朴踏实的工作作风为学校发展、学科及专业建设奉献自己的力量。

“责任心强,一丝不苟,态度严谨,精益求精”是同事们对她的评价。她始终秉承着“用心做事,踏实做人,走好人生每一步,于人于己,都是幸福的。”这一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