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网实用文档范文大全内容页

思政课的改革创新案例

2024-02-27 18:45:55范文大全访问手机版打开翻译

思政课的改革创新案例 (一)

化工设备的腐蚀与防护——弘扬爱国主义,培养家国情怀

一、教学目标

1、课程教学目标:掌握腐蚀的定义,腐蚀的类型,以及防腐的措施

2、思政育人目标:

(1)设计思路:通过引入化工厂管道腐蚀引起的事故案例,自然地达到思政育人的效果。

(2)思政育人目标: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工程应用能力。

(3)育人主题:科学精神,工匠精神,价值主题。

二、教学实施过程

1、引出课堂知识——问题分析

问题:举例说明你见过的生活中腐蚀现象?

图2生活中钢铁腐蚀

通过问题的分析引入腐蚀的概念,培养学生理论结合实际分析问题的能力。

2、腐蚀的分类及防腐

腐蚀其实有两种分类方法,第一种按照机理分,分为电化学腐蚀和化学腐蚀。生活中常见的腐蚀为电化学腐蚀。比如铁器和铜器的腐蚀。那么什么是化学腐蚀呢?引入实例:

图3打铁过程中铁渣的掉落(化学腐蚀)

生活中的打铁铁渣掉落现象就属于化学腐蚀的一种。引入实际案例,进一步加深知识的理解程度,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的能力。

按照腐蚀破坏特征分:腐蚀分为晶间腐蚀,应力腐蚀,均匀腐蚀和缝隙腐蚀。其中晶间腐蚀和应力腐蚀危害性较大,通过引入实际案例,引入晶间腐蚀和应力腐蚀的概念。

思政课的改革创新案例 (二)

内压薄壁容器的强度设计——以人为本的思想之安全意识教育

一、教学目标

1、课程教学目标:掌握弹性失效准则;掌握圆筒壳和球壳的强度设计方法。

2、思政育人目标:

(1)设计思路,通过引入四川省某化肥厂氨合成塔发生爆炸事故,自然地达到思政育人的效果;

(2)思政育人目标:培养学生养成安全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3)育人主题:科学精神,工匠精神,价值主题

二、教学实施过程

1、引出课堂知识——案例分析

首先通过引入四川省某化肥厂氨合成塔发生爆炸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发生该事故的根本原因,让学生自主讨论。结合去年江苏发生的化工厂爆炸事故,分析该事故对社会,对公司以及对个人带来的影响,和该事故对于我们人类的一个启示。通过提问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爱岗敬业,遵守规章制度,严格按照技术规范进行操作,严禁超过工艺规程允许范围运行的意识。如何进行强度设计,引出本章学习的必要性。

图4四川省某化肥厂氨合成塔发生爆炸

2、弹性失效准则

如何进行强度设计?依据什么进行强度设计,这个时候就需要强度设计准则。失效准则有弹性失效准则和塑性失效准则。目前国内外用的最多的设计准则就是弹性失效准则。为了让同学们理解弹性失效准则和塑性失效准则的区别。以生活中实例给同学们做解释。

思政课的改革创新案例 (三)

《鲁滨逊漂流记》:资本主义殖民者的成长故事

一、课程教学目标

1、了解18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兴起及其基本特征。

2、介绍丹尼尔·笛福的生平及其主要作品,赏析《鲁宾逊漂流记》片段。

二、思政育人目标

1、认清资产主义财富积累的本质。

2、了解英国殖民主义的历史。

3、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三、思政育人案例设计及实施过程

1、课程导入

(1)思考问题:《鲁滨逊漂流记》是一部什么性质的小说?它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鲁滨逊是一个英雄人物吗?他在荒岛求生的经历体现了怎样的精神?

(2)图片展示:

提问:图片中的鲁滨逊是一种什么样的人物形象?他手中的刀和枪、肩上的鹰分别象征什么?图中看出他是如何对待荒岛的原住民的?

总结:鲁滨逊是早期资本主义殖民者典型形象。他靠武力强占孤岛,并残杀原住民,霸占岛上资源,建立自己的殖民统治。

2、马克思主义经典论述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论述资本原始积累的本质时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资本原始积累的历史充满着血腥和暴力,新兴的资产阶级靠对殖民地的血腥掠夺获取财富,壮大资本的力量。

阐释:I。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成长史是不光彩的,充满着杀戮和征服。

II。强占殖民地和扩大奴隶贸易是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手段。

3、深层阅读

(1)鲁滨逊的成长经历:因性喜冒险,屡次出海;后贩卖黑奴,船遇险而落魄荒岛,独居小岛28年,建成栖身之所;通过让“星期五”学英语、信基督彻底教驯化野人;最后自己成为荒岛主人。

“思政”教育:资本家总是以冒险家的面目,远征殖民地;奴隶贸易是资本原始积累的罪恶手段;殖民者眼里的荒岛就是自己殖民的对象;剥夺语言和信仰是殖民者征服殖民地人民的惯用伎俩。

(2)《鲁滨逊漂流记》被经典化的原因:契合18世纪英国的时代精神;塑造具有开拓和进取的精神的资产阶级英雄;满足西方人的征服欲;美化殖民主义叙事。

(3)“思政”教育:文学经典具有民族性和阶级性。西方的经典文学作品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和时代精神,但它们代表了西方的传统价值观,具有鲜明的阶级立场。阅读西方文学经典,我们要采取批判的态度,客观、理性和辩证地看待其价值和意义。

4、课后反思

(1)鲁滨逊形象的正面意义:他不甘平庸无为的生活,具有坚强的毅力和勇往直前的闯劲;性情乐观,不畏艰险,白手起家,体现自我奋斗的精神。

(2)“思政”教育:当代大学生正响应国家的号召,积极开展创新创业,为个人发展和国家的兴盛而努力。在个人拼搏的过程中,会遇到困难和挫折,所以大学生应该具备鲁滨逊那种敢闯敢拼的劲头,学习他的乐观主义精神,凭个人的努力获取成功。鲁滨逊的传奇经历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起到很大的激励作用,那么《鲁滨逊漂流记》可成为大学生创业路上的励志书籍。

思政课的改革创新案例 (四)

外压容器的强度设计——创新精神教育

一、教学目标

1、课程教学目标:掌握外压容器的设计准则,掌握外压容器的计算方法。

2、思政育人目标:

(1)设计思路,通过外压容器设计师的年轻化案例,引入对青年学生责任与使命的教育,自然地达到思政育人的效果;

(2)思政育人目标:培养学生养成责任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3)育人主题:科学精神,工匠精神,价值主题

二、教学实施过程

1、引出课堂知识——案例分析

通过引入外压容器的失稳案例,进一步强调外压容器设计安全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引入压力容器设计准则的概念。

图5压力容器失稳

由于几何性质和尺寸的偏差、材料性能不均匀和加工制造带来的误差等因素,势必会降低外压圆筒的承载能力,因此工程上的处理方法是类似于强度计算时引入安全系数的做法,引入一个稳定系数m。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m的值会越来越小。这要靠学化学工程与工艺的学生来进行研究,创新和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问题:什么是创新?

教师总结创新:有人说基础研究是创新,有人说人才是创新,有人说实践是创新,创新应该就是突破常规。现在同学们都在学校学习基础知识,只有实现了基础知识的储备,才有可能实现创新。由于人们对化学工业的需求越来越高,对于其产品纯度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这些要求都离不开化工设备的强度设计,因此,需要人们对化工设备设计等方方面面都进行了创新,未来还需要进行更多的创新,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因此,作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要在常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深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力求实现创新突破。

2、设计准则和强度设计

外压容器设计具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理论计算法,另一种是图算法。通过此部分的讲解,让学生熟知学习知识并不仅仅是为了毕业,是为了真正掌握知识,任何一个人在任何一个场所下都是具有初心和使命的。我们学习的初心就是学有所用,学有所思,学有所值。希望每位同学都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力求实现突破常规,寻求创新。

思政课的改革创新案例 (五)

多元文化的中国美术史

一、课程教学目标:

让美术学专业的大二学生对中国美术史有一个系统性的认识,知道中华民族的视觉文化和美术遗产是独特而多彩的;了解中国美术史的研究对象、掌握中国美术史的总体脉络、熟悉中国美术史的研究方法。

二、思政育人目标:

深刻认识中国美术史在时空上具有复杂性,在文化上具有多元性,是中国美术在民族和文化上的多样性和融合性的发展。

三、思政育人方案设计及实施

1、中国美术史的研究对象

以感性的方式切入,引导学生说出他们心中哪些作品属于美术,通过问答引出美术史的研究对象,包括:美术作品、与美术作品相关的人物、与作品及人物相关的社会环境、阶级关系、思想观念、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等以及美术制度、运行机制以及意识形态等;

2、中国美术史的总体脉络

结合幻灯片讲述中国美术史的分期:史前时期的原始美术,与当时的巫术、政治和日常生活直接相关;历史时期可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从夏朝到晚唐,魏晋南北朝到隋唐的贵族美术;自宋朝到清末的文人美术;晚清到民国的平民视角成为新时代的主题。

为学生设定阅读目标、内容和方法,通过网络自主搜索不同历史时期的美术作品资料,形成感性认识。引导学生思考美术的时代性与阶级性,立足当代的美术创作应表现时代精神。

3、中国美术史研究的方法

以个案分析的方法让学生对图像学方法、风格分析法等美术史研究方法有初步了解。其中外部研究关注作品的社会背景,功能和传播途径等社会因素;内部研究关注图像的风格与样式。美术是社会需要的产物,有明显的政治、宗教和经济属性。

运用启发式、讲授式和参与式相结合的教学法,力求使中国美术的研究对象、总体脉络和研究方法这些基础性知识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运用相关知识分析、理解和探讨具体作品。在传授中国美术史专业知识的同时,激发学生了解和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认识到中华民主的视觉文化史是独特而多彩的,进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爱国情操。

思政课的改革创新案例 (六)

《伦敦》:资本主义工业社会的挽歌

一、课程教学目标

1、简介18世纪后期英国前浪漫派诗歌特点。

2、介绍威廉·布莱克及其诗歌特色。

3、赏析诗歌《伦敦》中的场景和人物特征。

二、思政育人目标

1、认清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本质。

2、开展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教育和习近平“两山”思想教育。

三、思政育人案例设计及实施过程

1、课程导入

(1)思考问题:布莱克的《伦敦》描述了怎样的画面?它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伦敦变成了工业化的地狱,其社会根源是什么?从整首诗歌的描述可以感受到诗人什么样的心情?

(2)图片展示:

提问:图片中烟囱林立、火车轰鸣反映了什么时期的英国伦敦?图片中忙碌的工人和悠闲的资本家形成了怎样的鲜明对比?图片展示了“雾都”伦敦的工业城市形象,其繁华景象的背后有怎样的辛酸?

总结:资本主义工业化是建立在对无产阶级的剥削和对大自然的无情破坏的基础上。资本家为追求最大利益,他们强占资源、扩张市场、压榨劳动者,将美好人间变成了可怕的地狱。

2、当代马克思主义思想

(1)科学发展观思想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其中,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可持续,就是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2)“两山”思想

2005年8月15日,习近平同志考察浙江湖州安吉余村时,首次发表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思想。“两山”重要思想的前提和基础是绿水青山,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3、深层阅读

(1)诗歌中的伦敦景观:诗人漫步在泰晤士河畔,被眼前的恐怖景象怔住了——听到的是大人和孩子们凄苦的叫喊、伤兵的叹息和年轻妓女们的诅咒,看到的是被独占的河流和街道、面带饥色的人群、污黑的教堂和宫墙外流淌的鲜血。这就是工业革命时期伦敦的可怕景象,资产阶级霸占了一切资源,无产阶级挣扎在死亡线上。工业污染破坏了伦敦人的生存环境,伦敦简直是地狱般城市。

(2)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本质:资本主义工业化是以生产资料资本主义所有制和雇佣劳动者相结合的生产方式为基础,以榨取最大的利润为目的。它体现了资本家的贪婪本性,疯狂地追求最大利润,根本不顾无产阶级的死活和自然环境的承受力。

(3)“思政”教育:工业化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社会主义国家也需要工业化。但是由于经济所有制和国家制度的不同,两者有本质上的差异。社会主义工业化是以提高国家整体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为目的,资本主义则是以个人利益和私人财富积累为目的。而且社会主义工业化注重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走生态文明的发展道路。

4、课后反思

(1)《伦敦》反映的社会现实:这是布莱克诗歌集《经验之歌》中的一首描写工业化背景下伦敦的城市景观。通过诗人的所见所闻,我们感受到资本主义私有制给各阶层的劳苦大众造成的精神创伤。资本主义工业化不仅污染了环境,而且给社会造成了无尽的苦难。

(2)“思政”教育:当前为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建设社会主义强国,我国也在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步伐,也会面临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难题。为此,我国要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基础,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推动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的“两山”理论,为经济建设指明了方向,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具体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