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作文 (篇1)
在那昏黄的烛光中,在那古老的方言中,我又回到那有她的时光
-----题记
每当清明时节,当我踏上那个不知名的小山头,看着蓝天中飘过的几朵悠悠白云,感受着那拂过山头上青葱的小草的微风,我知道我的外婆在这里一定会开心。
外婆在我六岁的时候就死了,是四老之中最早走的一位,也是最疼我的一位。外婆的死让我第一次懵懂的走近了死亡,也知道了葬礼是怎么样的。老老的房子里,挂着一帘帘白白的帐子,到处都是哭声,熟悉的、陌生的、男的、女的、老的、少的;而外婆却安详地躺在棺材里。于是,我莫名地就放声大哭起来。不是因外婆的逝去而哭,因为我并不知道外婆再也不会起来了。我躲在母亲的身后,瞅着躺在棺材里的外婆,哭闹了很久,很久。
死亡,总能让人缅怀与逝者相处的点点滴滴。
记得小时候,外婆总爱背着我到处走,走出那不大的小村,又走回来。沿路上,她不断跟人们打着招呼 , 还不忘捎上一句:“这是我孙子”随即,便咧嘴笑了,满脸的皱纹也就更多更深了。
晚上,在那间只点着一根发出微弱黄光的的蜡烛的小屋里,我蜷在外婆 的胳膊底下,感受着那温暖的体温。一床被子下,我听着外婆讲那遥远的故事。我很喜欢听外婆讲故事,虽然那时的我并不清楚外婆讲了什么,但那亲切的带着浓重方音的话语和那缓缓的语速,总能令我安然入睡。
小时候,我总不喜欢吃饭。于是外婆就对我说:“ 吃完饭,佛祖会保佑你的,会给你一块糖吃。”我信以为真,麻利地吃完饭后,真的在饭桌上发现了一块糖。那时的我,单纯地以为佛祖是一个大好人,而且外婆跟他很要好。她还说佛祖会关心每个人。她自己就常常慷慨地施舍给走过这个小村、这间屋子前的乞丐,尽管会屡屡招来父母的数落与不满。
外婆死前,摔了一跤,随后又马上爬起来。家里的人都以为没事,我我也以为没事。于是,我像往常一样乖乖吃完外婆煮的饭,像往常一样得到了一块糖,也像往常一样兴高采烈地出去玩。当下午我回到家中,看见外婆安详地躺在那张她常坐的躺椅上,手中还拿着那个伴随她多年的扇子,我冲上前去,摇着她的手,以为她能像往常一样醒来,再陪我玩。但是
,无论我怎么去摇外婆那只发冷的手,也摇不醒她。于是我放声大哭,哭声引来了父母亲,也引来了外婆的死讯。
每到清明节,当我登上那个不知名的小山,看着蓝天,享受着微风,我总觉得外婆就坐在我身边,静静地看着我,直到永远
清明节的作文 (篇2)
到了山顶,山下的景色尽收眼底:房屋是褐色的,农田,森林都是绿色的,水库是澄清的,山下的人们像一只只小蚂蚁,在费力地向上攀爬着。
前天是清明节,爸爸说带我去爬青云山。我一听乐啦,一蹦三尺高。坐车到了山脚下,呼!和我一比,这山可谓巨人中的巨人。看着大山的面孔,仿佛大山正在对我说:“小孩子,你还是别爬了吧,可不要自不量力哦!”这下可把我惹急了。心想:不就一座山嘛,我要是爬不到山顶,我以后就不爬山了!可没想到,困难还在后面等着我呢!刚和爸爸爬到山腰,我就累得喘不过气来了,说什么也不往上爬了。爸爸这下可急了,这都快到山顶了,又不爬了,怎么办呢?突然,爸爸管都不管我就自己往上爬了。我毛了,慌忙上前追赶爸爸。事后才知道,爸爸为了让我继续爬,才使出了这招“激将法”来激我的,原来如此!
爬呀爬,刚刚爬到一个夹道旁,一股股风迎面吹来,凉快极了,与山下炎热就相差许多了。从夹道旁休息片刻,我们又准备出发了。可是映入眼帘的,确实不可能爬上去的石头,虽然石头上面有人工凿开的小洞,但是看着那么光滑的石面,怎么也有点不寒而栗的感觉,最终没有战胜恐惧的我还是让爸爸硬拉上去。到了山顶,山下的景色尽收眼底:房屋是褐色的,农田,森林都是绿色的,水库是澄清的,山下的人们像一只只小蚂蚁,在费力地向上攀爬着。眼下的景色就像一幅画,它没有山水画的优雅,却赋有浓浓的诗意;它没有《蒙娜丽莎》的安详,却又是那么美丽。坐了一会,要下山了。爸爸为了试试我的胆量,所以是从西面下山的。那个地方没有石阶,全部都是平整的石面,我一看,傻眼了,这能下吗?爸爸教给我一个小窍门:不要看前面的路,要看你脚下的路,否则你只会更加的恐惧!我试了试,还真管用!就这样我一步一步地挪下了山。不过爸爸的话倒给了我一个启示:再成长的路中,不需注意你前面的路是否长短或是否好坏,只需注意你脚下的路是否平整,这样你的成长道路才会更加坚定与踏实。这次爬山可真不寻常啊!
清明节的作文 (篇3)
自从爷爷走后,每到了清明节,虽然外面的万物生机勃勃,但是我的内心却变得异常沉重,即使我知道爷爷无论何时何地都希望他的子孙都幸福地生活着!
小时候是爷爷总把我扛在肩头串门游逛,他总把我领到供销社买些好吃的,当我吃了好吃的还跟着别人叫着他的名字的时候,他总是哈哈乐着,他还说,我娃会叫我名字好,到哪谁都知道她是我孙女。可是,当我现在懂事呼唤爷爷的时候,他却躺在那里什麽也不知道了。
爷爷生前曾告诉我,我小时候他曾领我到赶集,当他一转眼发现我不见的时候,竟发疯般地喊着我的小名,在镇上横冲直撞地找我,找到我后,便不顾一切地一把搂住我,回到家里,他告诉家里人说:“吓死我了,吓死我了!”爷爷说这话的时候,声音嘶哑着,眼圈都红了。爷爷,当年没失去我,如今我却永远地失去了他。
小时候每到清明节的时候,爷爷总会带着我和家里人去祖先坟头去祭拜,在去田野坟头的路上,我蹦蹦跳跳,欢呼雀跃,他总是紧随着我,叮嘱我小心看路,看到路边有野花开放,他会帮我摘下,当我走累的时候,他蹲下身来,或把我扛在肩头,或将我背在身后,我在他的身上手足舞蹈,他总喊叫:“乖些,乖些!”到了坟头,我们跪下,他让我别出声,我就要喊叫,他脸一沉不出声了,只顾自个拿出家里蒸好的子福鸡蛋白馍摆好献上,点了纸钱,磕了头,掰下子福白馍最上面的鸡蛋给我,我却不理他了,为了哄我高兴,他蹲下身让我用小拳头在他背上不停地擂着,如今想起这些往事,想到爷爷长眠在地下,我泪流满面。
在那个吃不饱的年代,爷爷修渠在生产队搭灶,当我看到大家领饭吃的香甜,嘴唇竟不由地上下舔着,馋馋地目光盯着那数量有限的菜、汤、馍,爷爷端着碗过来了,他只吃了几口,就将他的那一份全让我吃光,如今想着爷爷当时疼惜地看着我狼吞虎咽的眼神,又思量着那一天爷爷是怎样忍受着饥饿干活的心情,我心如刀割。
那一年我到离家四十多里地的高中上学,爷爷将家里唯一的代步工具——自行车让给了我,正是那一年,爷爷突然病了,当我回家看到爷爷枯瘦如柴的身体时,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没多久,我在学校忽然接到爷爷去世的消息,我木讷地跟随来接我的人回家,爷爷已躺在那儿,任我怎样呼唤,理也不理我了。爷爷,爷爷,你咋了?我的心和着泪水在撕裂地喊着。
爷爷种的那棵桑葚树已经长出了新芽,那棵桑葚树仿佛就是爷爷的影子,看到它我仿佛能体验到一种温馨、关怀、留恋和遗憾。想着爷爷对我无微不至的呵护,我直想流泪。
清明节的作文 (篇4)
清明节来到了,‘烟花三月下扬州’,咱们和唐代大诗人李白一同来到江南。不过,咱们已经去过扬州了,咱们今年的目的地是扬州的‘邻居’泰州。
我和爸爸妈妈在高速上颠簸了6个多小时,最终因为时间问题,不得不在盐城住一晚上。星期天,我早早的起了床,来到兴化千岛湖观赏油菜花。只见漫山遍野的油菜花随风飘荡,景色秀丽宜人,令人流连忘返。经过导游的介绍,我才知道这里的一条条水沟是南宋时期兀术率领金兵挖的战壕,经过人们的处理,战壕两旁的土地就形成了现在的水垛。走着走着,咱们不知不觉地上了瞭望塔。妈妈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远处的油菜花看似很黄;而近处的油菜花却显得很绿,这是为何呢?原来,因为今年的天气很凉,油菜
花没开足,所以形成了这种现象,令我很惋惜。
看完了油菜花,我又来到了兴化水上森林公园,那里的景色更加美丽。
游完了千岛湖油菜花,咱们一家又来到了兴化的另一大风景区——兴化水上森林公园。妈妈买了三张船票,带着我进了景区。
景区里一片热闹的景象:一棵棵大树枝繁叶茂,竞相开放的花儿映衬着绿草。林中的白鹭自由自在,一会儿落在树梢尖,一会儿落在草地上,一会儿从水面上滑翔掠过,漂亮极了。公园里面沟渠纵横,湖水清澈见底,时不时会看到几条小金鱼从我身边游过。咱们坐在木筏上谈笑风生,非常快乐。经过询问,咱们才知道湖边的树叫做水杉。
上了岸,柳树的枝条随风飘荡,高高的水杉好似在和咱们点头说笑。爸爸摘了一根柳条给我编了一个帽子戴在头上,似个游击队员。
森林公园的景色真是美不胜收呀!进了园中,更是春意盎然,和别处自然不同。红的、蓝的、黄的、白的,各种花儿竞相绽放,那些柳树的绿反倒成了陪衬。
离开了森林公园,午餐在小六汤包店解决,累了,饿了,吃相果然较馋。咱们品尝了当地最有名的美食——鱼丸。吃完饭,我又来到了第三站——淮安的周总理纪念馆,该位于江苏省淮安市北门外桃花垠,距离周总理故居约两华里。期待明天的旅程!
清明节的作文 (篇5)
4月5日的清明节快要来了,咱们与小姑妈一家就来到了奶奶那儿包清明馃,准备过清明节。
咱们刚到奶奶家时,爷爷奶奶就已经将包馃的工具摆齐了,值得一提的是那些工具全是爷爷一手制造出来的。我这儿瞧瞧,那儿看看,发现了两件新奇的玩意儿,一件活像一把木头勺,长柄,只是那勺子里雕刻着一只小凤凰;另一件四四方方的,是用两块大小一致的木板组合,两块木板间有一个轴,能够让木板自由移动,我百思不得其解:那些半圆形的饺子似的大清明馃怎么会用这两件东西做的呢?真是奇怪!
过了一会儿,大家开始忙着制作香喷喷的清明馃了。小姑妈负责和面,经过长时间的工作,那本来硬梆梆的大面团变得柔软而细长,爸爸再用刀将长长的面团切成小段,这就是馃的'雏形。接着,爸爸再开始用那件四四方方的工具了。只见他先将一小段面团放置在一块板靠近轴的地方,再用另一块木板往下压,再把面团,不,是把面饼掉个头再压……经过半分钟的时间,一张又薄又大的面饼登场了,这东西就是给奶奶她们包清明馃用的。我见这东西好玩,便嚷嚷着要试试。爸爸一听,连连答应(估计他累了,正想休息),便将这活儿交给了我。我照前面爸爸做的方法按部就班,果然做出了一张面饼,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接下来的许多面饼,全是我压的!
忽然,奶奶从碗柜内拿出了一碗黑芝麻白糖馅,说是想做糖馃。于是,小姑妈又拿出一团青色的面团,这就是做糖馃的材料了。小姑妈将它揉成长条,切为一团一团的,便成了“青”团。青团要比面团粘手多了,为了制作方便,咱们在做馃时要在青团表面撒上一些面粉。奶奶见材料准备完毕,便开始做馃。她先将团子捏成碗状,再用勺子往里加满糖,最后用手把旁边一些青往中间挤,形成了一个丸子似的糖馃。这还没有完,前面提到的勺状的工具起作用了。爸爸先把球形的糖馃放在“勺子”的中心,再均匀的往下压,直到馃占满“勺子”时,再将馃敲出来,一个圆圆的、上面有一只凤凰的糖馃便做好了。我也试了几个,十分有趣,看着一个个自己加工的清明馃,我的心中感到满心欢喜。我想:这些清明馃是出自自己之手,一定非常好吃。
这一次上奶奶家玩,真是愉快,好像进入了一个“农家乐体验中心”,体验了做馃的快乐。
清明节的作文 (篇6)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晚唐诗人杜牧这首脍炙人口的《清明》,诉说着思念与哀伤。清明节是我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扫墓和祭奠、追思已故亲人的日子。
清明节的习俗有很多,如寒食赐火、清明扫墓、踏青郊游、放风筝、荡秋千、斗鸡、拔河等,这些习俗随着岁月交替和社会变迁,有些已经逐渐被世人所遗忘,连一丝记忆都不复存在,有些仍遗留至今并赋予了新的内涵。
在旧时的青岛,清明节也被看作是一个大节气。寒食节是在清明节的前一天,每家都要断火,吃冷食。冬至后105天谓之寒食,从前的这一天禁火,冷食,故又称“冷节”、“禁烟节”。人们在清明前两天就开时断火,即天不亮就把饭做好,直到落日后再烧火,以示对亲人的怀念,由于人们常把寒食节的活动延续到清明,逐渐将寒食与清明合二为一。
在清明节扫墓的习俗比较盛行,扫墓俗称“上坟”。这一天要去祖坟上填土整坟,扫除沙尘杂草,上香、烧纸,举行祭礼。有的人家要利用这一机会修整坟墓,大多数是象征性地给坟头上添添土,还要在上边压些纸钱,让别人看了,知道此坟尚有后人,所以说,无论家里多穷,清明节都是要去上坟的。人们祭祀完毕,都要进行野餐,将上供的食品吃掉,也就是吃福根,以向先人表示节俭之意。
许多人家都要吃大葱和蛋饼,寓意着聪明伶俐,这个习俗一直延续至今。有的人家还要捏面花,称作“蒸小燕”, 吃白面小鸡和鸡蛋。寓意小燕子来了,真正的春天到来了。清明这天早晨全家人一定要吃鸡蛋和小鸡,心明眼亮不得病,很多学生要带鸡蛋给老师以表敬仰。另外,清明节时将印有蝎子图案的纸贴在家里,家中不招蝎子、蜈蚣,尤其是在农村特别盛行。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这是一句流传广泛的民间谚语。清末民初,农村一带开始合理安排农时,清明节这天,好多农家给牲口吃高粱米饭,俗语:“打一千,骂一万,不忘清明节一顿高粱米饭。”吃高粮米粥、麦子粥、玉米粥,表示日子步步高,这一天用粥要让牛、驴等饱餐一顿,以犒赏它们一年的辛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