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过春节的作文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
春节到了,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万象复苏草木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人们刚刚度过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着春暖花开的日子,当新春到来之际,自然要充满喜悦载歌载舞地迎接这个节日。
然后就是家家户户准备年货,节前十天左右,人们就开始忙于采购物品,年货包括鸡鸭鱼肉、茶酒油酱、南北炒货、糖饵果品,都要采买充足,还要准备一些过年时走亲访友时赠送的礼品,小孩子要添置新衣新帽,准备过年时穿。
在节前要在住宅的大门上粘贴红纸黄字的新年寄语,也就是用红纸写成的春联。年如何才能过去呢?“夕”长年深居海底,每到特定的一天(现在说的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乡亲们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夕”兽,那老人把胡子撩起来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夕’兽赶走。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夕”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凤城新年辞(清)查慎行 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
甲午元旦(清)孔尚任 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春节看花市林伯渠 迈街相约看花市,却倚骑楼似画廊;束立盆栽成列队,草株木本斗芬芳。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也是云南少数民族节日中影响面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节日。泼水节是傣历新年,相当于公历的四月中旬,节日一般持续3至7天。第一天傣语叫“麦日”,与农历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语叫“恼日”(空日);第三天是新年,叫“叭网玛”,竟为岁首,人们把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节日清晨,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节日盛装,挑着清水,先到佛寺浴佛,然后就开始互相泼水,互祝吉祥、幸福、健康。人们一边翩翩起舞,一边呼喊“水!鼓锣之声响彻云霄,祝福的水花到处飞溅,场面真是十分壮观。
泼水节期间,傣族青年喜欢到林间空地做丢包游戏。等姑娘有意识地让小伙子接不着输了以后,小伙子便将准备好的礼物送给姑娘,双双离开众人到僻静处谈情说爱去了。
泼水节期间还要进行划龙舟比赛。一组组披红挂绿的龙舟在“堂堂堂”的锣声中和“嗨嗨嗨”的呼喊和哨子声中,劈波斩浪,奋勇向前,把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吸引到澜沧江边,为节日增添了许多紧张和欢乐的气氛。
泼水节源于印度,曾经是印度婆罗门教的一种宗教仪式,其后为佛教所吸收,经缅甸传入云南傣族地区,时间约在十三世纪末至十四世纪初,距今有700年历史。有的男子边跳边饮酒,如醉如痴,通宵达旦。与大自然发展变化、楼阁等处、庙字,木质雕刻著名,雕龙刻凤、戏曲和手工艺品,白族的音乐,故事。有较强的民族特色。其手工艺品十分精美别致、民谣,使之通俗易懂,经过数百年的相传和不断的艺术加工,结构严谨、“族源说”、民瑶和谚语,在房屋大门,显示出精美手工艺技术。其民歌,感情十分丰富,曲调动听、旋律优美、生活。妇女的挑花、童话,都以丰富的想像力和生活实践经验的积累、传说、绣花图案变化无穷、童谣等,反映了白族人民处理人际其生产。传统的民间文学有诗歌,内容丰富,不仅有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艺术,也都充满着古朴的哲理白族习俗 白族主要信奉本主教和佛教、舞蹈。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尖角,凶猛异常。
“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爬上岸来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伤害。他对一户老婆婆说只要让他在她家住一晚,他定能将“年”兽驱走。北方地区有吃饺子的习俗,象征团聚合欢;同时又取更岁交子之意。
正月十五元宵节过后,过年才算真正结束了。还要唱《开春歌》。腊月三十,谁最先挑回头担水,依次咂饮、闹锣、小羊,子时煮饺子、小鸡等祭品。有酸辣风味生鱼,以而对她们劳累一年的.慰问,然后用约二尺多长的麦管从左至右、唢呐载歌载舞,姑娘们便争先恐后奔向河边去挑水,为迎新春,妇女准备早餐。青年男女聚在一起跳转圈集体舞汉族——大年初一,让妇女休息,家家户户杀猪宰羊,叩头请安,祈求天神及神恩赐太平丰年。清晨,轮流做客,先给长辈们叩头祝愿,按辈份高低进行各种娱乐活动,由被推选出来的几位老人,特别是对自己的长辈和亲戚必须在初一那天去磕头拜年,姑娘,人们捧着桦树皮盒或铁盒绕马厩数圈,糊灯笼。午夜。
篇二:过春节的作文
懒懒的靠在沙发上,有一下没一下的按着遥控器,唉,这大年三十的,爸爸去加班了,妈妈又去出差了,一个人呆在家里可真无聊啊。
噼里啪啦~噼里啪啦~~”外面传来了隐隐约约的爆竹声,我好奇的走到窗前,突然听到“呜呜”的哭声,仔细一听,原来是窗外的寒风,瑟缩了一下,紧了紧衣领,仿佛这风吹进了骨子里。抬眸望去,天阴沉沉的,深灰色的楼房在它的映衬下,愈发显得单调,萧瑟。路上一个行人也没有,外面很安静,我想,大家应该都在家里围着火炉叙家常吧。
慢慢踱会客厅,看了看空荡荡的房间,苦笑了一下,今年过年真无聊呐……若是往年,我现在应该在外婆家淘气了吧。重新窝会沙发,闭着眼,脑中像幻灯片一样回放着:我的仙女棒,我的压岁钱,我的童年……我的快乐……
这是哪儿?揉了揉发酸的眼睛,再次抬头打量了一下,咦,这不是外婆家吗?!我怎么在这儿啊。挠了挠后脑勺,正疑惑着呢,只听“吱呀”一声,门开了,外婆……不对,外婆怎么年轻了这么多?
“傻丫头,看什么呢?才睡那么一会儿就不认识我啦?”只见她一把掀开被子,把我抱了起来。低头一看,我怎么这么小了?莫不是也穿越了?
“怎么了?这大过年的怎么犯起傻来了?”外婆见我坐在一边发呆,笑着推了我一下。
“没,没事儿……。”我支支吾吾的掩饰着
“没事儿就快出去玩儿吧”,外婆笑着为我穿上了一件崭新的小棉袄,并叮嘱道“别弄脏了噢”。
这到底是怎么了?一边想着一边往外走,不知不觉就到了街上,这么冷的天,路上怎么还有这么多人呐?同样是过年这儿的年味儿怎么这么重?不由自主的我放慢了脚步,仔细的打量和每一个过路人,大家都穿着干净整洁的新衣服,手中提着大包小包的袋子,遇见熟人,便停下脚步,寒暄两句,说着些祝福的话;街坊邻里的门上都贴着一个倒着的福,两侧贴着极有内涵的对联儿……窗户里透出柔和的灯光,隐隐约约还能听到一些温暖和谐的笑声……不知不觉间,天慢慢黑了下来,家家户户都亮起了灯,我走在路边感受着从窗户里透出的柔和灯光,隐隐约约间还能听到一些温暖和谐的笑声……
砰砰砰”。突然感觉天空一亮,哇!好漂亮啊!是烟火!大家似乎都约好了一样,刹那间,不同方向的上空,礼花都相继绽放,有的红的像玫瑰,热情活泼;有的黄得像菊花,明艳动人,有的紫的像罗兰,高贵神秘……炫目的烟火在空中跳着优美的舞姿,旋转着。舞动着,广阔的天空成了她的专属舞台,美得心动,美得炫目……
砰砰砰”。突然感觉天空一亮,哇!好漂亮啊!是烟火!大家似乎都约好了一样,刹那间,不同方向的上空,礼花都相继绽放,有的红的像玫瑰,热情活泼;有的黄得像菊花,明艳动人,有的紫的像罗兰,高贵神秘……炫目的烟火在空中跳着优美的舞姿,旋转着。舞动着,广阔的天空成了她的专属舞台,美得心动,美得炫目……
“妹妹,你怎么还在这儿啊?快点回家,外婆做了你最爱吃的基围虾耶……”正陶醉,只听一阵银铃般的女声传来,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十多岁的女孩儿,定睛一看,咦,那不是表姐,额,的缩小版吗?不容我多想,她拉起我就跑。哇,好丰盛啊!一进家门我就闻到了一股诱人的香味,迫不及待的爬上凳子,看着一桌子的美味,我不由自主的发出了感慨。你瞧,有糖醋鱼,清蒸鸡,炸鱼丸,宫爆鸡丁……。嗯,还有大闸蟹,那不是牛排吗?真是让人食指大动啊!
“开饭喽,大家快进来!”只见外婆笑吟吟地从厨房里端出了一盘盐味鳕鱼从厨房里走了出来。
“哎,来啦。”听着声音像老妈耶,抬头一看,真的是?!她的身后还有老爸,舅舅舅妈,姨妈姨夫。只是他们看起来都年轻了不少……
酒足饭饱后,大家都围在火炉边目不转睛地看着春节联欢晚会,一个个节目是那样的精彩,夺人眼球。赵本山和范伟主演的小品《卖拐》引的大家捧腹大笑;宋祖英的歌喉如同香醇的葡萄酒,使人陶醉其中。
“孩子们,发压岁钱喽”外婆从兜里掏出了三个红包。
“哇!谢谢外婆,祝外婆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万事如意。”接过沉甸甸的红包,我们姐弟三人高兴的又叫又跳……
“现在,请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们和我们一起倒计时:十,九,八……”电视机里传来主持人激动的声音,原来,不知不觉已经十二点了。
“噢!新年来喽,大家快出来……”不知是谁叫了一句。“砰砰砰”大家的欢呼声被“噼里啪啦”的爆竹声和礼花声淹没了,漆黑的也哄一下明亮了起来照亮了每个人的脸,我看见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温馨和快乐……外面的风不再寒冷,因为心是热的……
缓缓睁开眼,电视机依然在闪烁,风也依然在外咆哮着,我,还是一个人在家里……原来只是南柯一梦,苦笑着低下头,哎~~~~
“如果爱忘了……”拿起放在一边的手机,咦,是爸爸。按了一下接听键:
“喂,宝贝,快到****大酒店来,我和你妈特地瞒着你订了一桌年夜饭,怎么样,惊喜吧……”听着爸爸兴奋的话语,虽然嘴巴上应但我却高兴不起来,其实我更像过的是像梦中的儿时一样,大家都聚在一起,其乐融融的除夕夜……
春节……我的童年……我的梦……
篇三:过春节的作文
福清春节的民俗活动就从“筅堂”(拂尘)开始。在农历十二月廿三日至三十日间择吉选一单日,捆扎新砍的竹枝为帚,拂去房子内顶棚的灰尘,洒扫庭院,洗涤家具器皿,反住宅打扫得干干净净。筅堂日全家吃一餐猪血“调”薯粉,据说猪血有去秽除尘作用,把筅堂时吸入体内的尘污也清除干净。
福清民间还有祭灶的民俗。腊月廿四日民间定为祭灶日,这天家里备好灶糖灶饼果品蜜饯供祭家庭保护神灶君,送灶君回天庭述职,叫做送神。第二年正月初四晚饭后,再备上香烛果品接灶君回来就任,叫接神。现在虽然不在厨房帖灶君图,改贴春牛图,它表达了人们祈求平安顺利的良好愿望。
送完灶君后,开始了“送年”活动。福清素来把女婿当作“半子”。每年腊月廿五起,女婿要备好年货送到岳父母家,这叫做“送年”,新婚的头年,女婿必须备猪蹄一双,线面五斤,五素五荤十件礼仪,用食盒装好,贴上红纸,亲自送到岳父岳母家。第二年以后,礼仪件数可不拘,但必须避开“四”的忌讳。
十二月廿八以后,家家户户都要巾春联。福清的春联有与众不同的地方,它在红联身上加了一段白联头。这种习俗据说源于明嘉靖四十一年除夕,时倭寇入侵福清,百姓刚贴完春联来不及吃年夜饭便逃命而去,等戚继光率军击溃倭寇才回来,有些人不幸蒙难,丧家就改贴绿色素联,亲戚朋友为了表示哀悼,就在经联上加巾白联头致哀。这白联头红联身一是表示全家平安,二则反映福清自古就有乡里敦睦,和衷共济的纯朴民风。
分年是福清春节期间的重要民俗活动,家家户户都在除夕前一天入夜后举行发年仪式。分年是人们在一年取得收成后祭拜天地神,祭拜祖宗的宗教仪式,沿袭下来便成了风俗。先备八果三牲祭天地,接着加上二荤祭保护神,最后备十素十荤祭祖宗。分年要焚香放鞭炮,意即上达天庭,下告地府。这些仪式虽有迷信色彩,但却表达了福清人尊敬祖宗的美德。现在福清仍流行分年习俗,多数家庭都备些果品香烛祭供祖宗,以表子孙敬祖的孝心。
除夕夜,福清有守岁的风俗。除夕夜一家老少围坐着吃团圆饭。年夜饭都凑成十碗十盘,取名十全十美之意。饭后长辈向未成家的晚辈送压岁钱,家庭主妇“装岁饭”,切好初一早上用的蔬菜鱼肉,全家人在家长率领下,洒扫庭院,添满水缸。以前民间还有“煨火母”的风俗,表示灶火延续、家庭兴旺的意思。最后家长添油点灯,带领全家围坐一起,促膝谈心,直到天明,这便是守岁。
正月初一亲朋好友间相互拜年,这是全国都有的风俗,但福清初一拜年又有许多不同的风俗。福清人自古勤劳,初一都争先恐后起早,取“初一起得早,全年都起早”之意。初一早家家户户煮线面,人人都吃线面,还配上太平蛋一双,祈求“福寿绵长,太平如意”。民间还有第一口吃蛋而不喝汤的风俗,说是第一口喝汤出门便逢雨。吃完蛋后便出去拜年,主人或主妇须留一人在家接待来拜年的客人。拜年时客人向主人作揖,祝主人万事如意,合家平安。主人也作揖回贺,请客人进门,向客人敬烟请糖。路上遇到熟人,无论友善与否,一律点头致意,或作揖互贺。
初一这天禁忌多,如忌扫地,怕扫掉财运;忌操九,怕不慎伤了皮肉不吉利;忌讲晦气话,怕言语相左伤了和气;忌打小孩,怕哭声不祥,这天小孩最高兴不过,有什么要求,大人多满足他们;忌讨债认为喜庆日子不难为别人,体现福清人宽怀仁爱的美德。
拜初二是宝清独有的风俗,也称拜新座。凡上一年有成年人逝去的家庭,都在初二这天设灵座让亲友吊唁。拜初二这一习俗也与倭患有关,据说明末倭寇入侵,人们逃难而去。待戚继光率兵击溃倭寇,逃难的人们回来过年,初一见面互道平安,第二天便到死难者家中吊唁,沿袭下来,成了风俗。因此福清民间初二是不能上人家的门,以为晦气,当然拜新座不在此限。
福清南部操莆仙方言的地区还有初五做“大岁”的风俗。据说当年人们逃倭患时,无法回乡过春节,直到戚继光击溃倭寇后,人们才返回家园,初过除夕,凡有幸生返者都赶在正月初五回家做“大岁”。
福清的元宵节自有特色。这天晚上,工农商学各界人士都参加过利桥活动,利桥就是瑞云塔附近的龙首桥,人们过元宵到瑞云塔登高观赏融城夜景,多半要到利桥上凭栏观赏赏龙江上的游船,这种过利桥习俗被当作吉利之举。正月十五夜之前二三天,人们还集中在社址前燃放烟花,观看彩灯游村,当年添了男丁的人家还要给“游灯”的人分烛,以示吉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