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新年作文 (一)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盼着,盼着,终于过年了,又可以回家看看了!
每年都会回老家过年,一大家子人围坐一起,打牌的打牌,看电视的看电视,聊家常的聊家常,而我们小孩最喜欢的莫过于放烟火了……
整个广场上灯火通明,点缀在树上的彩灯闪闪发光,还未到12点,就听到爆竹声,我和妹妹们欣赏着一场场烟火表演,艳丽的烟火在空中绽放,散发出不同的颜色,等到12点后,我们迫不及待的跑到楼上,打开烟花,点燃,只见它冲上天空,绽放,好不美丽,接着我们又点燃了拿在手上玩的烟火,它扑哧扑哧的闪烁着,我们拿着它到处跑动,可是不料一点火花落到了妹妹身上,她的衣服被烧了一个小洞,她很不高兴,这场烟火游戏就这样结束了、
大年初一,我们一家人要回乡下上坟,刚下车,这刚下过雨的乡间小路就让我咂舌,经过雨水的冲洗,变成一条泥泞的路,我小心翼翼的走着,深怕跌倒,而且我不敢走中间,必须沿着小路边的杂草丛走,因为只有这样才不会跌倒,妹妹觉得很新鲜,便在稀泥巴上走来走去,“东东,你干什么,小心点,莫拽到了。”好嘛,又听见我妈在后面吼着,我不禁一笑,随着拿出手机拍下这一切。
终于到了大婆婆家,每年我们上完坟都会回她家吃饭,今年也不例外。我们拿着鞭炮,纸钱,香烛来到坟前,撕好纸钱,点燃香烛后,磕个头,鞠个躬,只见大人在念着“保佑xx,考个好大学”,正当我准备说这封建迷信时,姑爷把鞭炮放在坟堆上上时,点燃的纸钱不小心燃起来把鞭炮燃起来了,我们一群人都跑开了,噼里啪啦,炮竹声响彻云霄,鞭炮炸出来的`纸屑到处乱飞,我们都在埋怨姑爷的不小心,这时候,爸爸告诉我们可以吃饭了,我很高兴,急急忙忙的跑到大婆婆家里去,她家是正宗的瓦房,用泥巴和干草砌成,有木头做顶梁柱,门也是木头的,门两边贴上了对联是街上叫人免费写的,走进房内,地上没有瓷砖,也是坚硬的泥土地,跨进厨房,只见大婆婆还在灶台边烧火,边上摆满了晒干苞谷干和稻草,看她熟练的夹起,送入灶台,我觉得很好玩,便央求她让我帮忙,她同意了。
“小心点哦,莫把衣服弄脏了。”他在一旁边笑着,边和蔼可亲的说,
“我知道了。”我心想,在怎么我也是在农村呆过几年的怎么会连烧火都不会呢。说着,我把稻草对着,用夹钳送入灶台中,正当我很满意我的成绩时,只听见大婆婆说“还是我来吧,你这个速度,怕是明天也吃不上饭了,我笑了笑,还是走开了,看着大婆婆烧柴、
我们坐上了桌,8人一桌,长辈坐上席,菜到齐了,准备开动了,我一眼望过去,菜品很丰富,我夹起一块糖粑粑送入嘴中,还是原来那个味道,甜而糯,让人忍不住还想夹一块,那是在烙好的汤圆耙上淋上溅好红糖,童年的味道。还有藕,糯的很,咬下去,藕断丝连,难怪爸爸一直很挂念老家的藕。来到农村,不仅要吃鸡鸭鱼,我更期待的是菜,自家种的,当你尝过以后,你会感觉那不是现在超市中的才能比拟的,第一时间的采摘,在开水中下煮,配上一点猪油,那个味道才叫一个鲜。
我很珍惜每年回家过年,过年,一个传统的节日,我很喜欢这种感觉,一家人在一起,大团圆,我家会在除夕夜守岁,一起包饺子,大年初一吃汤圆吃鸡蛋,得压岁钱,那时幸福的感觉,即使是在科技发达的今天,我们还是应该常回家看看,他们在等待我们,团圆才是过年真正的含义。有事没事,回家过年~
“找点时间,找点空闲,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
过新年作文 (二)
噼里啪啦几声响,哇!过新年了!欢歌笑语传遍大街小巷,鞭炮擂鼓传遍东西南北。哇哈,过年当属我们孩子最高兴了!看,东家小妹妹穿上了五颜六色的彩装,西家的大婶也花里胡哨的穿了上去。哇哈,过年哦,好棒!
妈妈包饺子,我独自玩,哎呀,过年嘛,就要玩翻天!这不,我打算和妈妈包饺子。我把和好的白面捏得又细又长,再一小段一小段地截下来,丢到案板上。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段白面就毛手毛脚地擀起来,不知怎么搞的,饺卢一会儿像鹅蛋一样扁圆,一会像小鸡一样两头翘,一会儿又像癞蛤蟆身上的疙瘩,凸凸凹凹的,可就是擀不圆。我想:“这擀面棒怎么不听使唤?”
忽然,饺子皮粘在擀面棒上擀不动了。妈妈说:“应该撤上点面粉再擀。”唉,这张饺子皮没成功,我有点泄气了,慢吞吞地把粘住的饺子皮剥下来,妈妈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语重心长地对我说:“没关系,我是第一次,慢慢就学会了。”说着,拿起一小段白面,耐心地教给我擀饺子皮的方法,我牢牢地记在心里。我重新拿来一段白面,左手轻轻地挪动着饺子皮,右手轻重有致地擀着,爸爸一边在桌上撒些面粉,一边嘱咐我:“皮不能太厚,也不能太薄,应该中间厚,边上薄。”在妈妈爸爸的指导下,我擀好了第一张饺皮,妈妈看了满意地说:“擀得不错!”我满怀信心地擀好了第二张、第三张、第四张,渐渐地,我的速度提高了,并且越擀越好,一段段白面在我手中变成了张张精致的饺子皮。
“包饺子不怎么难?不用学。”我顺便用筷子夹了一些饺子馅,轻轻地放在饺子皮上,学着爸爸的样,把饺子皮的边儿,一点点地捏合起来,再放在手心里,用力一压……啊!不好了,漏馅了!我急忙把另一张饺子皮盖上去。刚放下心来,饺子馅又从手指缝里流出来了。原来,饺子上又有一处的皮破了,我慌忙又用一块饺子补上。就这样,我用了三四张饺子皮才凑凑合合地包上一个饺子。放在案板上,嗬!多么神气啊!虎背熊腰,简直像个“将军肚”,和大家包的大不一样。我没有灰心,更没有丧气,鼓起勇气来,包第二个。
这次,我吸取了教训,没敢多放馅,用手压的时候,也不敢用力。结果,包出的饺子还不及大家包的2/3大,活像个“营养不良”的“瘦干巴”,连站也站不起来。再看爸爸包得又快又好,好像用一个模子脱出来似的,一种敬羡之情油然而生。我一定要赶上爸爸……“万事开头难”,经过反复练习,现在,我包起饺子,也又快又好,可真是“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
左手掌上摊放一张饺子皮,右手用筷子放上饺子馅,然后右手用一个手指蘸一点水在饺子皮周围抹一圈,之后饺子皮对折,用右手大母指和食指用力捏一下饺子皮边缘的最中间部分,两边还是开的。(饺子皮对折后应分为三部分捏:中间、左边、右边)首先把中间部分捏拢,接着捏两边,用左手提住中间捏拢部分,右手食指托住饺子右边开口处,使其分为前后两部分,先用手把前面(靠自己这面)捏拢,再把后面分为两份折皱,分别倒向中间部分折捏,捏好后接着捏左边部分,左边也是一样捏,这样一个饺子就算完功了,放在桌上怎么也不会倒的。
包好饺子,就下锅吧,一个个饺子像一条条小鱼,在水中游。看着自己包的饺子,我开心地笑了。新年,哇哈,尝尝自己包的饺子吧!
过新年作文 (三)
过了腊月二十三,这年的味道是越来越浓了。记得田园小时候,天天盼着过年。特别是到了年根上,心情兴奋得简直难以控制,整天数着指头过日子。中国人之所以重视春节,最主要的还是在刻意追求大年下那种浓浓的人情味。除夕之夜,辛辛苦苦劳累了一年的人们,干里万里赶回家乡,祖孙几代,闻家欢聚一堂;天一放亮,亲朋好友,街坊邻居,同事朋友,就开始了互拜互访,那真是说不尽的祝福语,诉不完的人间情。这天伦之乐,这浓浓的人间之情,任你是铁石心肠的硬汉子,也难免为之而砰然心动。
曾经有一位法国留学生问田园,中国人的春节,是一种什么性质的节日。田园想了想回答他说,是人情节。确实,中国人特别讲究包括亲情和友情在内的这人间之情。春节,是人的感情一次大的溶汇。所以,这个节日历来为中国人所重视。说句玩笑话,过年的时候,连小偷都不好意思将手伸进别人的口袋里。
今天田园遇到一位父母都在农村的朋友,他告诉田园,他已经好几年没有回家过年了,不是不想回去,而是面对高涨的人情往来费用,实在是回不起家了。他粗略地给田园算了一笔帐,按照他们当地的风俗,单这七大姑八大姨亲戚间的压岁钱一项,他就得开支近3000元,再加上其他亲属结婚、人情礼等等,怎么也得花个五六千元。对于一个中等收入的公薪阶层的人来说,这几乎等于他大半年的工资。像这样,哪能回得起家呢?没办法,他只好给父母寄回去1000元钱,借口工作忙,躲了这个年。这位朋友发自肺腑地说:“谁不愿意守着老人,兄弟姊妹欢聚一堂,去享受一下这天伦之乐?大年三十的晚上,看着家家户户热热闹闹,我们两口子守着个电视,相对无言,心情实在是太难受了。”是啊,当亲情被金钱无情地阻断的时候,谁的心理还能够保持那份平衡?
这就说到了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陋习了。您想,本来过年是个高兴的事,而偏偏叫一些陋习给搅得心里七上八下的。就说这压岁钱吧,本来,过个年,长辈给晚辈点压岁钱,体现了一种关怀和爱护。这钱选在除夕之夜递到晚辈手中,更增添了节日的欢快气氛。其实,压岁钱的本身,并不在钱的多少,只要体现出长辈的心意就可以了。可是现在这压岁钱变了味,成了一种人情债。你给我的孩子50元,我就得给你的孩子100元,这样三攀两攀,价码可就越抬越高。原本纯洁的亲情友情,不知不觉间蒙上了一层金钱的铜臭。最可叹的是那些老人们,本来他们的收入就不高,到了老年正是该用钱的时候,可这孙子外甥一来,是谁的也不能少,一人一份,无偏无向。老人们平时牙缝里挤出来的那点钱,就这样瞬间而去。说起来,人情到了这份上也真够令人尴尬的。
类似的陋习能否消除?田园认为,完全可以。只要我们不去随大流,自觉地抵制那些陋习,就完全可以还亲情友情的本来面目。对于这个问题,田园的一位同事家里是这样做的:早在几年前,这位同事的父亲就向子女们宣布,进了我的门,无论是七大姑八大姨,给每个孩子的压岁钱不准超过10元。谁超了,以后不准再进这个家门。这家法一定,还真起作用。这一家老老少少和和睦睦,省掉了多少纠纷多少烦恼。由此可见,陋习的消除,并不是多么难的事,您完全不必去计较别人怎样做,不必随波逐流,从我们自己做起,在这个问题上,倒是需要来点“我行我素”了。
过新年作文 (四)
“过了腊八就是年。”我们家过年,是从腊月初八开始的。过腊八自然要喝腊八粥,除了放油、盐、酱、醋以外,至少还要放八种东西:面条、米、蒜、馓子、花生、姜、菠菜、香菜。别以为粥就得是甜的,腊八粥可是咸的。
日子过得真快。到了腊月二十四,外婆就开始买肉、准备年货了。大人们个个忙得团团转,自然就无暇顾及我们小孩子了。小孩子去买炮玩,炸一下,也算有年味了。
终于到除夕了!我这几天一直待在外婆家里。我和爷爷、外婆从大清早就开始贴对联。外婆家是个大院子,上上下下好多房间。房间多,门就多;门多,要贴的对联就多;贴的对联多,要用的时间不是了吗?对联贴在左右两扇门上,上联贴右边,下联贴左边,上下联要对仗工整,还要分出一副对联哪个是上联,哪个是下联,千万不能贴错,除此之外,上下联要对齐贴在门上,不能贴歪了,也不能贴得一个高一个低,横批贴在门头上,横批上面再贴一个“福”字,不过,“福”字得倒着贴,寓意“福到了”(福倒了)。贴完了对联就得放炮,“噼里啪啦”地乱响一通,如果离得近一些,非得用手捂着耳朵不可。中午吃饭前还得放一次炮,放完了炮才能吃饭。吃过中午饭还得吃“团圆”。“团圆”就是一块大饼,大饼上面放几颗蜜枣。吃的时候把“团圆”分成一块一块的,每一块上必有一颗蜜枣。我虽然喜欢吃“团圆”,但不喜欢吃“团圆”里的葱,总是把葱挑出来扔了。下午的时候,大人们就开始准备包大年初一的饺子了。
大年初一,要发压岁钱。把报纸垫在地上,跪在上面,给长辈磕个头,然后才能领压岁钱。大年初一,是要吃饺子的。我不太喜欢吃饺子里的肉馅儿,只喜欢吃饺子皮儿,因此还闹出了场戏呢!
镜头一:某年过春节,我坐在桌子前,姑姑坐在我旁边,桌子上有一碗饺子。我抓了一个饺子,把饺馅儿四周的饺皮儿吃了,留下饺馅放在桌子上,等爸爸回来帮我“解决”掉它们。姑姑看我放在桌子上的一个个“小太阳”,忍不住哈哈大笑……
镜头二:爸爸与我“合作”吃饺子。某年过春节,我和爸爸、二叔叔、姑姑一起吃饺子。爸爸与我“合作”,他把饺馅先吃了,剩下的饺皮都归我吃。叔叔见我这么吃,笑着对我说:“我们来比赛吃饺子好不好?我和你姑姑一组,你和你爸爸一组,看谁吃得快。”爸爸对我说:“好啊,我只吃饺馅,你来吃饺皮,分工吃,肯定比他们快。”“那可不一定,”姑姑说,“我们一口吃一个,比你们一个饺子分两下吃快。”结果是,我跑去看电视,他们几个大人还在那儿吃饺子。
过了大年初一,春节的另一个高潮就是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了。过元宵节吃元宵自然是不用说了,但我却喜欢元宵节有关面灯的事。
淮北有正月十五蒸面灯的习俗。在我看来,面灯可以分为上下两个部分,只不过上下两部分在一起罢了。上面部分很像碗的形状,下面部分则是圆柱体。别看它有点“其貌不扬”,但可好吃呢!点面灯也好玩。天一黑下来,就可以点面灯了。在面灯凹下去的地方插一根棉签,然后倒一些油,不要太满,但是要把棉签浇透,最后用打火机把棉签点燃,一个面灯就点好了!这时候关上电灯,捧着面灯就可以把屋子照亮。送面灯也不错,人死后三年,家里的人是不能蒸面灯的,但可以点面灯,面灯是由乡亲们送的。外婆拉着我的手,给别人家送面灯。人缘好的人可以收几十到几百个面灯呢!
转眼间,年过完了,大家由各忙各的了。淮北人过春节,也有跟别的城市不同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