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有关重阳节征文 (篇1)
农历的九月初九,两阳相重,故叫“重阳”,重阳节又是“老人节”。老人们在这一天或赏菊以陶冶情操,或登高以锻炼体魄,给桑榆晚景增添了无限乐趣。
重阳的这一天,人们赏玩菊花,佩带茱萸,携酒登山,畅游欢饮。九月重阳,天高云淡,金风送爽,正是登高远眺的好季节,因此,登高便成了重阳节的重要习俗。住在江南平原的百姓苦于无山可登,无高可攀,就防止米粉糕点,再在糕面上插上一面彩色小三角旗,借以示登高(糕)僻灾之意。
重阳节还有插茱萸,饮菊花酒,吃重阳糕等风俗。茱萸,也叫越椒,是一种重要植物,气味辛烈,可以防止恶浊重阳花糕是用粳米制成的一种节令美食。
宁静的傍晚,我独自一人站在林荫道旁的一棵树下,阳光斜斜地织下来,细碎地穿过零落的树叶,在我的眼睛里投下斑斑驳驳的闪亮。而我却丝毫不能从那光芒中获得温暖,反觉得有一种从骨髓中散出的凄冷。看那枯黄的树叶光华不再,即便在这尚暖的风中也要冻的瑟瑟发抖,坚持不住就要飘落下来,像蝴蝶绝美的舞蹈,而后归于寂寞。裹衣离开,我感觉自己就像那些被抛弃和遗忘的败叶,远隔亲人好友,在这遥远的城市呼吸陌生的空气,咀嚼思念的苦果。
窗外,一阵秋风吹来,我再一次抬头看那些纷飞在空中的枯叶,忽然觉得它们很像自然的信笺,而关爱是一枚世界通行的邮票,枯叶用尽最后的生命燃烧成一缕缕阳光纯净的灿烂,给无数异地的亲朋好友传递温情与祝福,让世界不再孤单。原来只要心心相印,距离永不会阻隔真情;其实只要真情恒久,天涯也不过咫尺比邻。
七年级有关重阳节征文 (篇2)
丹桂飘香,在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来临之际,富阳区实验小学虎山校区的同学们,组成“阳光”假日小队,走进区中心敬老院,开展了重阳节主题活动,与敬老院的100多名孤寡老人进行了互动。
孩子们为老人带来了丰盛的水果、茶叶,并现场发放到每一位老人手中;之后,孩子们即兴为老人带来了竖笛表演、歌唱、拉丁舞等多彩的文艺节目,赢得了在场老人的阵阵掌声。老人们看着表演,吃着水果,坐在秋日暖暖的阳光里,脸上绽放出开心的笑容。文艺表演结束后,假日小队的队员们跟老人自由互动,陪老人聊天,为老人捶背,老人们脸上绽放出开心的笑容。
我作为富阳日报的小记者,采访了敬老院的工作人员钱阿姨,钱阿姨介绍说,目前富阳区中心敬老院主要是接收富春街道、春江街道、东洲街道、春建乡的五保户老人,所谓五保是指保吃、保穿、保医、保住、保葬,而这些老人,大多是属于无儿无女,身体或精神有疾病的,所以,照顾这些老人的起居是每一天的日常工作。当我问到,目前在敬老院最困难的事是什么,钱阿姨面露难色的说:“工作累倒不是主要的,最难的是与这些老人的交流,有些老人对我们的工作不理解,会产生很多的误会。”
经过这次活动,我对社会上老人的供养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明白了照顾老人这项工作的辛苦;同时,经过跟老人聊天,也意识到,我们不仅仅应当关注老人的生活,并且也要关注老人的精神。
最终,活动在孩子们的祝福声中结束。我期望,经过这次活动,在同学们之间能产生影响,让更多的人更加关注老人。而我们的假日小队,也会继续开展活动,让阳光和温暖洒遍世界每一个角落。
七年级有关重阳节征文 (篇3)
今天一年一度的重阳节,重阳节又称“老人节”,一大早我也惦记着该为祖父做些什么?
放学后回到家,我将书包放进一边,一蹦一跳地赶到祖父的屋子。“祖父……”望着祖父那瘦骨如柴的人体,又联想起父亲嘴中年青时身强力壮的大汉祖父,一个独特的比照啊!我张口结舌,觉得一股泪涌又在眼眶里打转儿了,内心也酸溜溜,伤心无比,或许女生就这样多愁善感一些吧。“啥事啊?”耳旁又传出了祖父声如洪钟又坚定不移强有力的语句。“我……临时保密。”我顽皮的一笑。“小滑头!”祖父柔和地摸了摸我的头。我跑出屋子,拿了一个洗脚盆,放了点水,试了试溫度,笨手笨脚地端起來,或许是由于水过重,我走起來真是像个摇摇摆摆的企鹅,还泼一地的水,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返回祖父的屋子,祖父拍了拍我这只“落汤鸡”禁不住嘿嘿大“又有什么鬼注意啦?咳,咳……”我明白祖父的气管炎又犯了,咽喉里像个风箱,呼哧呼哧地响,便缓缓的拍了拍祖父那像弓一样背,有礼貌的说:“请。”祖父瞪变大双眼,愣了愣,我呢,将计就计,帮祖父脱了那破烂不是很的布鞋,把他早就干躁的脚挪到盆里,搓了搓,又为祖父敲了敲腿。这时候,我偷偷地看了看祖父,祖父脸部笑开了花,意味深长地说:“成长啦!听话啦!小宝贝亲一个!”也没有像以往一样推辞,只是缓缓的吻了吻祖父的面颊,祖父也吻了吻我前额,猛然我内心像吃完蜜一般甜,一股溫暖从心里传出,“我爱您,祖父,我这一生一定要对祖父好!”我闭上眼许了个愿。
在大家身旁有很多老年人,大家应当去关注她们,重视她们。
在这里重阳节里,希望我的爷爷和天下全部老年人都能健康长寿,高高兴兴的过完每一天。
七年级有关重阳节征文 (篇4)
记忆中,在那菊花飘香的节日,是陈年模糊的记忆旧影,是亲人嘴角恬静的微笑。
在家中,我愿当一个彻头彻尾的旁观者,一言不发的看着家人的欢笑,像在繁华街头陌生的路人,喜欢把这一切美好的事物印入脑海,脑海中浮现出一家人欢聚一堂的记忆。那年,那人,那事。
回忆排山倒海的涌上来,小院中摆出一张朽蚀而参差的小板凳,那个年代,空气中没有排放出的汽油味,没有一幢幢高耸入云的房子。有的,只是一个温柔的低矮的瓦房,灰青色的一片,有着那个年代的尘土气味。北方的重阳节,格外温馨。
我记得,自己踩着拖鞋去厨房偷偷吃肉,顺道还拉着表妹跟我一起偷吃。重阳节对一个吃货而言,在开饭前是最痛苦又最幸福的时候。这件事由最后奶奶关上了厨房门而告终。
姐姐和姐夫手牵手踏进小院,仍记得奶奶的微笑格外幸福,这是一家人团圆相见的日子。小时候的我不懂事,也不知道为什么这一天都要呆在家中,只记得姐姐快些到来,我就又可以跟刚出生的小弟弟游戏。记忆中那小小的手,胖墩墩的脸颊跟红润润的嘴唇格外喜人。温润的像个小绅士,而现在却长大了。也因为距离的原因,几年才见一次面。记忆中长大的模样逐渐模糊,已经记不起来具体的样子。
而我,也不再是当时什么都不懂,那没心没肺的疯孩子。
重阳节带给我的,是恬静的十岁记忆,和物是人非的感慨,那些曾经熟悉的、就这样无声无息的远去,哪怕我什么都没有准备好。
我多想回到过去,回到童年,而岁月并不宽宏,只给了我回眸的时间。
重阳节,怀念亲人。思念故乡。
午夜时分,家乡老房子前那狭长的小巷,一直延续到我的梦乡。
七年级有关重阳节征文 (篇5)
农历九月初九,两阳相重,故叫“重阳”,重阳节又是“老人节”。老人们在这一天或赏菊以陶冶情操,或登高以锻炼体魄,给桑榆晚景增添了无限乐趣。 重阳这一天,人们赏玩菊花,佩带茱萸,携酒登山,畅游欢饮。九月重阳,天高云淡,金风送爽,正是登高远眺的好季节,因此,登高便成了重阳节的重要习俗。住在江南平原的百姓苦于无山可登,无高可攀,就防止米粉糕点,再在糕面上插上一面彩色小三角旗,借以示登高(糕)僻灾之意。
重阳节还有插茱萸,饮菊花酒,吃重阳糕等风俗。茱萸,也叫越椒,是一种重要植物,气味辛烈,可以防止恶浊重阳花糕是用粳米制成的一种节令美食。 宁静的傍晚,我独自一人站在林荫道旁的一棵树下,阳光斜斜地织下来,细碎地穿过零落的树叶,在我的眼睛里投下斑斑驳驳的闪亮.而我却丝毫不能从那光芒中获得温暖,反觉得有一种从骨髓中散出的凄冷.看那枯黄的树叶光华不再,即便在这尚暖的风中也要冻的瑟瑟发抖,坚持不住就要飘落下来,像蝴蝶绝美的舞蹈,而后归于寂寞.裹衣离开,我感觉自己就像那些被抛弃和遗忘的败叶,远隔亲人好友,在这遥远的城市呼吸陌生的空气,咀嚼思念的苦果. 窗外,一阵秋风吹来,我再一次抬头看那些纷飞在空中的枯叶,忽然觉得它们很像自然的信笺,而关爱是一枚世界通行的邮票,枯叶用尽最后的生命燃烧成一缕缕阳光纯净的灿烂,给无数异地的亲朋好友传递温情与祝福,让世界不再孤单.原来只要心心相印,距离永不会阻隔真情;其实只要真情恒久,天涯也不过咫尺比邻.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穿越历史的烟云,又是一年重阳,再颂经典,宛如心声……
七年级有关重阳节征文 (篇6)
金黄的枯叶离开了树梢,在空中如蝴蝶样飞舞,最后以悠柔的弧度悄无声息地降落在地上,一片片的金黄,为冷寂的街道作了最美的点缀,渐渐的,秋的韵味浓了起来。秋天,来了。
“每逢佳节倍思亲”枫叶正红时,又是重阳佳节到。我登上了故乡的山。往日,崎岖的乱石小路,如今还十分亲切,路旁的景物依旧,只是觉得更添了一份愁绪,因为,睹物思人,而物事人非。是的,重阳节,难免让人回想起过往的人,过往的事,过往的一切,更难免让人触景伤情。不经意间,我又想起了我那已故的,亲爱的大伯。往日与大伯的欢声笑语,又在我难中浮现,让我对他的思念,在秋风中更加浓烈。
去年的重阳节,过去了不久但又似乎很漫长。那时,大伯还在我们身边。他是一个很活泼可爱的老人,因为他有一颗常青的新,又宽厚的胸怀。他的笑,是那么的爽朗,清澈又慈祥,不禁让我想起“绝类弥勒”。他的一切,都感染着身边的日呢。
可是,生老病死——这一不可逆转的自然规律,终究让大伯从此成为过去,只给我们留下似枫叶般的片片回忆,簌簌的落下,沉甸甸的压在我们心头。那爽朗的笑容从此定格了。那一刻,我似乎长大了,明白到人世的悲欢离合,明白到何谓亲情,明白到在世的我们应该珍惜这一切。
如今的重阳节,我站在山上,习习秋风,夹杂着思念,吹乱了我的思绪,古往今来,人们都喜欢悲秋,又值重阳,我终于明白,这“悲”从何而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此时此刻,我反复咀嚼这句诗的韵味,尝到“少一人”中包含的那份沉甸甸的思念,其中有对现实的无奈和对过往的追忆。我于这迷离的秋色中,试图寻找昨日那一幕幕珍贵的画面,不知不觉,太阳已滑到了山间,像一个泛黄的大石榴。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我心里默念着,踏向了归途……
七年级有关重阳节征文 (篇7)
农历九月九日,是传统的重阳节。双九是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意思,所以重阳节也叫“老人节”。重阳节是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节日。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农历九月初九的重阳佳节,活动丰富。许许多多的传统美德将在这一天纷纷涌现。比如:给老人让座、扶老人过马路、陪他们郊游、散步、登高、吃重阳糕、赏菊等。多为老人做好事,让她们吃好,穿好,住好,儿女报答养育之恩等;让老人保持精神愉快。我们华阳镇的社区还把老人们聚集在大坝院一起吃“九碗”;“坝坝宴”。夜幕降临,灯光闪耀,人们饮着菊花酒、二锅头,吃着丰盛的饭菜,欢聚畅谈,交流情感。一张张笑脸绽放,一阵阵笑语飞扬,大家互相祝福着健康长寿、事事平安,大坝院处处洋溢着祥和的气氛。
是啊!爷爷、奶奶们风风雨雨几十年,历经坎坷,为儿孙们创造了良好物质生活的环境,很不容易。现在他们老了,我们要懂得感恩,懂得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不要让他们感到孤独寂寞。要常回家看看他们,哪怕是陪他们说说话,洗洗碗筷,他们也会高兴地像小孩一样。我的外婆、外公就是这样的,重阳节这天,妈妈带我去看望外婆、外公时,他们已经“返老还童”了,他们还陪我唱歌、玩捉迷藏呢!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关爱今天的老人,就是关心明天的自己。我们学校也应该组织九九重阳节感恩教育活动,要为老爷爷、老奶奶们服务:送一句祝福、泡一杯茶、送一个礼物、敲一次背、听一个爷爷奶奶的故事、为老人们表演节目……
爷爷、奶奶们:祝您们节日快乐,健康长寿!
七年级有关重阳节征文 (篇8)
农历九月初九,太阳和太阳都很重,所以叫“重阳节”,重阳节也是“老人节”。这一天,老人要么赏菊花陶冶情操,要么登高锻炼体质,为桑榆的夜景增添了无限乐趣。
重阳节,人们赏菊,佩戴山茱萸,饮酒爬山,畅游畅饮。九月,是登高远眺的好季节,所以登高成为重阳节的一个重要习俗。生活在江南平原的人们,苦于无山可攀,无高处可攀,就防着米粉饼,然后在饼面插上一面彩色小三角旗,以示登高避灾之意。
重阳节还有插吴茱萸、喝菊花酒、吃重阳糕的习俗。山茱萸,又名月角,是一种重要的植物,具有强烈的气味,可以防止臭味。重阳花糕是由粳米制成的时令食品。
一个安静的傍晚,我独自站在大道旁的一棵树下,阳光斜斜地编织着,穿过一片片散落的树叶,在我的眼中投射出斑驳的火花。但是我根本无法从光里得到温暖,我却觉得有一种从骨髓里出来的冰冷。看那枯黄的叶子。即使在这温暖的风中,他们也会冷得发抖。如果坚持不下去了,就会倒下,就像蝴蝶翩翩起舞,然后就孤独了。裹着衣服离开了,我觉得自己像那些被抛弃被遗忘的叶子,远离亲人朋友,在这个遥远的城市里呼吸着陌生的空气,咀嚼着思念的苦果。
窗外,一阵秋风吹来,我又抬头看着空中飞舞的枯叶。突然觉得他们就像天生的信头,关怀是万能的邮票。枯叶用尽最后的生命,燃烧成一缕缕纯净的阳光,传递给无数异地亲友的温暖和祝福,让世界不再孤独。原来,只要心心相印,距离永远挡不住真情;其实只要真情永存,世界就在身边。
“一个人在异乡是陌生人,每到过节都会想家。我知道哥哥们往哪里爬,少了一个人。”穿越历史的云层,又是重阳的一年,然后歌颂经典,就像心一样.
七年级有关重阳节征文 (篇9)
九月九日是重阳节,也是老人节,那天想和活动中心的老人一起过,可因为休息,所以才延后到今天。
今天早上第一节课下课后,我们拿着鲜艳的中队旗去老人活动中心去看望老人。
到了那里我看到一些阿姨正在为爷爷奶奶们理发,上面还有一个牌子:“老人免费理发。”这应该也是为重阳节做的补充,然后我们又进了会议室把衣服换成了太极服。我们出来站好队,放开了音乐,我们大家都认认真真的做了起来,应该是想给爷爷奶奶过一个快乐的重阳节,我看到爷爷奶奶有站着的,有坐着的,还有在理发的都聚精会神的注视着我们打太极,看来我们打的很好噢!打完太极我就主持帅哥行建的萨克斯表演,回来的时候听妈妈说他吹得特好听,可惜我没听到,那时我正在换衣服。精彩的萨克斯表演后,有该优美的舞蹈《扇花花》上演了,伊诺一手拿着扇子,一手拿着手帕,跳出了各种极其优美的动作,这时我听到后面有一声:“理完了。”可老爷爷却没听到,眼睛直直的看着表演,原来是表演吸引了他的眼球,他却忘了在理发。下面就该我和建博吉它表演了,我们一手拿着坐位,一手拿着吉它上台了,我把二郎腿一翘,摆好吉它我们俩就合奏了,虽然我们尽力了,可我们的吉它音太小了,一萱虽然拿着话筒,也没有多大的变化。接下来是葫芦丝表演,虽然她们的乐器比我们的小多了,可它们发出来的声音清脆又响亮。那下面就是五人健美操了。
最后我们就要该和老人说再见了,希望来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们能喜欢我们的节目,也祝他们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七年级有关重阳节征文 (篇10)
多少诗人、作家,在笔下讴歌了那烂漫在金秋的重阳,或思念,或感恩,亦或是悠扬在丹桂中的浓浓孝心。“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我们无法挽留时光,只愿夕阳下的剪影不再是孤单一人。
今日重阳,又何止重阳。
我犹记得奶奶还在的那个重阳,她的笑和那声欣慰的“我好幸福……”
那天,我正陪奶奶散步,停下来问。
“奶奶,你知道今天什么日子吗?”
“今天……不是你生日,你生日我记得可牢了,那今天是什么日子啊?”
“今天是重阳节,你们的节日!”
我一双眼闪着光,吐出的答案让她掩埋在时光深处的笑意又沿着眼角的皱纹重浮,“不,是我和乖孙女的节日。”她幸福地说。
“是的哟,我要给您洗脚呢。”
回到家,我便拿起脚盆打水,回来时,奶奶已经脱下了鞋袜,安静地坐在椅子上,看着我过来,我挽起她的裤脚,将脚放入水中,那双脚在水里静悄悄的,在热气中竟显得有些羞怯。“温度怎么样?”“还行。”我抬起头,奶奶就这么望着我,带着无限的喜悦与激动……我又重拾起奶奶的脚。
——那是一双怎样的脚啊!
沧桑,年迈,上面布满了硬硬的厚茧,有些地方甚至来了裂,夹杂着黑泥,让人想起那无尽岁月的万里风尘,它走过来,像一件活着的文物!
我慢慢地扑洗着,轻轻地摩挲着,静静地擦拭着,而我们祖孙俩的距离,也在这半人高,一盆水的间隔中逐渐拉近。
“我好幸福。”奶奶和蔼、熟悉的声音响起,她的呼吸就在我的头顶,我仍能感受到她那时满溢的幸福感。
我曾见过奶奶与另一位老人互相扶着前进,而现在那个搀扶的人成了我,也永远是我了。
敬老爱老,不只在重阳。暮年的幸福,如此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