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清明初一作文
每年临近清明的时候,心中总会有丝淡淡的莫名的哀愁,不甚强烈,却也挥之不去,就这样在心头绕着、纠缠着。这几天的天气很是不错,不知道,清明节那天,纷纷的细雨是否会如期而至。仿佛有了这雨,清明才更能显得出它淡淡悲凉
和丝丝忆念的味道来。是清明成全了这场雨,更是这雨衬托了清明。望着飘洒的细雨,才更能引得人们心中那种淡淡的哀愁和思念。
回味少年时,清明节和雨,在我的印象中只是一幅优美的画卷。随风飘洒的细雨中,一位骑着马赶路的清贫诗人,俯身向着一个小牧童,牧童站在道旁,一手握着鞭子,一手遥遥指着间草房。草房上空,一面红色的酒幡在薄薄的细雨中时隐时现。这大概是源于《清明》这首诗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在我无忧的岁月里,这首诗所给予我的就是这样一种恬美的意境。
少年无忧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就像童年放起的一只风筝,挣断了线,便消失的无影无踪,到处也寻觅不到了。渐渐地,清明对于我,便多了一丝淡淡的哀愁,愈来愈重,特别是外公离去后,这感觉更加强烈了。在我的印象中,外公是一位慈祥的老人,对我特别的好,可能是我比较乖的缘故吧。外公走后,每年的清明和他的祭日,我心中都会很哀伤。有人说,对别人的思念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淡。我想,或许对于至爱亲人的思念恰恰与之相反吧。即使过了再长的时间,在每次忆起他们音容笑貌时,我们的心中总会有些酸酸凉凉的感觉吧。哪怕是十年、几十年,这种感觉也不会减弱、消失,反而会变的更加强烈。正因如此,清明节才会成为一个流传千年的日子;清明时节的细雨,才会绵绵不绝地纷纷而至,这大概是对于人们心中哀愁的感应吧。
又是清明了。“男儿有泪不轻弹”,我不能流泪,那只有拜托清明的细雨了,希望她如期而至,就算是世人欲流而难流的泪吧。
第二篇:清明初一作文
我的家乡在美丽的德宏----盈江。家乡的山美,水美,人美,民俗风情节日更美。我喜欢泼水节,目脑纵歌节,清明节……今年的清明节让我更加感到难忘!清明节那天,我和妈妈起得都很早,妈妈为清明节准备了许多祭品:纸火、水果、糖、鱼肉等。而我呢,一心只想着赶紧飞到外婆家过清明节。可我催了一早上,妈妈总说时间还没到。后来,我和爸爸等不及了,决定不等妈妈,先去外婆家。来到外婆家,看见外婆正在厨房忙活,外婆已经做好许多祭祀的食物。这时听到哥哥喊我去砍柳枝,我爽快的答应了。我和哥哥去园子砍了满满一车(脚踏三轮车),回到家,妈妈正好也到了。
到了下午2时30分,我们终于出发了。我们坐上了外婆家的拖拉机,外婆家上坟是一个家族一起,所以一共有七辆拖拉机,好热闹啊!一路上清新甜润的空气扑面而来,路旁弯弯的小河缓缓的流淌着,河水清澈见底,多么美啊!不一会儿,便来到了墓地,刚停车就听见大人们就齐声喊:“祖先们,儿孙们来看您们了!”舅爹他们有的拿着长刀,有的拿着锄头,来到祖先的墓碑前,七手八脚的除杂草,添新土,他们干得汗流浃背,杂草清除后,轮到我们这些小孩子和舅妈们上场了。
我们小孩子比赛插柳枝,摆纸钱,看谁摆得最多。舅妈她们在墓碑前摆放祭品,一碟碟、一盘盘整齐的摆放着。哇塞!可真丰富啊!有一整头的傣家火烧猪肉、白煮鸡、烤鸭、干炸鱼、黄米饭、蛋糕、饼干、水果……
这一切显现出我们对祖先无比的怀念与敬重之情。祭拜仪式开始了,整个家族来上坟的男女老少按长幼顺序齐跪在祖先墓碑前,二外公和外婆就念开了,我听不懂,妈妈告诉我,意思就是希望祖先们能保佑我们这些子子孙孙,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和睦生财,学有所成,听完妈妈的解说,我更加虔诚了,心里默默想着:先祖们,您们安息吧,我一定会好好照顾外婆、爸爸妈妈,好好学习,将来做个有用的人。念完后,舅妈们把食物分放到每座坟前,然后把纸钱烧了,最后要燃放鞭炮除旧气,只见爸爸拿起一枝香,点燃了悬挂在坟后小树上的鞭炮,鞭炮的响声非常大,我已经捂住了耳朵还能听到“噼里啪啦”的声音。大人们们收拾好东西,检查了一下放鞭炮烧纸钱的地方火灭了没有。
然后坐上拖拉机,浩浩荡荡的向另外一个墓地出发了……
第三篇:清明初一作文
“该去看爸了,好想他。”
朋友的这句话,触动了我的心,莫名的酸楚涌出心头。是啊,又到清明了。一个能让人将一年的泪水毫无顾虑的逝去的亲人的节日;一个能让人缅怀过去,想起逝去的朋友生前的种种的节日;一个能让人彻底反思与悔悟——为什么在爱人生前没有多爱他一点的节日。
而我,是从来不过清明的,可是多想的我的脑海里却呈现出这样一幅画面:
也许我已经年过半百到了知天命的年纪,每年都会在那小雨纷纷,行人断魂时看看爸,告诉他一些有趣无趣的事,煮一两道小菜,让爸尝尝他心中长不大的女儿的手艺,跟他诉说其实我很爱他,只是不善表达而已,时不时的也会抱怨为什么他从来没有对我说过爱我之类的话语,来温暖一下我干涸的心灵,打我也没个轻重,不知道我疼吗。也许,说着说着,泪便湿了眼眶,牛毛般的细雨打击着我的脸,分不清脸上的水珠究竟是泪还是雨,只有自己的心才知道,那是咸的!
这一幕幕的思绪让我心痛,我无法继续想象,我知道,父母跟我过的日子是过一天少一天的了。
可,我呢,是否明白的太晚了,要知道,我还在跟你赌气,在跟我最敬爱的爸爸做些无谓的抗争。
我曾这样评价过爸爸:我讨厌他如女人一般的啰嗦,讨厌他的洁癖,讨厌他动不动就挥拳骂人,讨厌他的一切一切……
现在回想,我是怎样的不懂事啊!我凭什么讨厌,凭什么摒弃他的一切?难道不是为了我好吗?
我对你深深的歉意无法用言语表达,爸爸,我不想在一块没有温度的石碑面前向你阐述我的罪恶,我其实感受到了你那高山一般巍峨的爱,也读懂了你眼神里那道圣洁的光,否则,望着你,我怎么会有想要流泪的的冲动呢?
如果大天使愿意给凡人一对翅膀,那我希望我会成为那个幸运儿,用我的翅膀去温暖爸爸您那因我而受伤的心。我会好好爱你,不是言语,而是行动!
又到清明,雨依旧纷纷扬扬,心中的爱意与歉意化成了一潭晶莹的泪水,与那雨水交融在一起,只有心知道,那是咸的!
第四篇:清明初一作文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我还记得他的容颜,是那么的慈祥,可三年前他离去了,但是好在我们可以在清明扫墓时再与他见面。
记得那年清明节,学校为我们放假一天,可是又有几个人可以开心呢?早晨下着小雨,大家都认为这场雨十分凄凉,正如这句诗“感时花溅泪,恨时鸟惊心。”这场雨下在清明,更是凄冷了。
我们的老家在一个乡村,去扫墓要带一把斧子,一路走要将路上的树枝砍去,条条树枝落下,再也没有了挡雨的地方,雨落在我的身上,砍树枝在我们家比喻砍断世界上的鬼,在扫墓时不带回“脏东西”。一路走着,过了十几分钟我们终于来到了那片墓地边。我们老家的墓,如果是一个家族大都埋在一起,可以让死去的人身边有些温暖。
那时候,人们点上三根长香,五根短香,与两根蜡烛,烧一身衣服。每到清明过节时,才会去看一次死亡的亲人,把过世的人生前最喜欢吃的东西带给他们。有时还会洒一杯酒,酒必须要用火点燃,这样他们才会真正的品味到酒。酒从杯中洒出,如果落在地面并没有烧起火,这便说明过世的人并没有喝到,要一直洒下去直到烧起火来才可以。所以人们总是把蜡烛滴在地上再去洒酒,这样才易燃。
在墓前许多人都哭了出来,男女一起哭,人们总说“男儿有泪不轻弹”,但如果和后一句一起说却是“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清明大家都要挤出几滴泪来,让去世的人认为大家很伤心。
离开前一条条鞭炮放了起来,共有九条,每个墓前都要有几条。意味着九九归一,让去世的人早些回到人间,再去体会一次做人的酸、甜、苦、辣、让他们再体会一次温暖。
雨把火熄灭了,飘出一股股轻烟,在天空轻轻散去。
清明在众人眼中并不重要,它不热闹,它没有美食,它不如其他节日快乐。
但清明在我们眼中却是十分重要的,因为亲人对我们的关心,因为我们对亲人的思念,更因为这是我们的传统。
第五篇:清明初一作文
每年临近清明时,心中总免不了会有一些淡淡的莫名的哀愁,不甚强烈,在心头缠着绕着。这几天的天气不错,不知道清明节那天,纷纷的细雨是否会如期而至?恍若只要有了这雨,清明才会显示出她淡淡的伤感和丝丝忆念的味道来。清明成全了这雨,可这雨更衬托出了清明。望着纷纷细雨,更能引起人们心中那份挥之不去的哀思。
回味小时候,清明和雨在我的印象中是一幅凄美的画卷。在蒙蒙的细雨中,一位骑马赶路的诗人,俯身一位小牧童。牧童站在道旁,一手持着鞭子,一手遥遥指着远处的一间草房,草房上空,是一面红色的酒幡,在薄雨轻雾中时隐时现。“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在我无忧的岁月里,这首诗所给予我的就是这样一种淡淡的、幽幽的而又有些伤春的意境。
少年无忧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就像童年放起的一只风筝,挣断了线,便消失得无影无踪,连同那放风筝的孩子也无处寻觅了,只剩下那丝丝缕缕的回忆,犹如那犯卡的碟片,时断时续。
渐渐地,清明对于我,多了一些淡淡的哀愁。特别是奶奶离去后,这种感受便更加强烈了,愈来愈重。在我的印象中,奶奶是一位慈祥的老人,对我特别的好,可能是奶奶比较疼我的缘故吧。奶奶走后,每到清明和她的祭日时,我心中不由得就会升起一种让人无法抚慰的痛觉。有人说,思念随着时间的流逝会越来越淡。可我想,对于至爱亲人却恰恰相反,即使过了再长的时间,在每次忆起她们的音容笑貌时,心中总会有种酸酸凉凉的感觉。哪怕是十年,几十年,这种感觉也不会减弱、消失,反而会变得愈加强烈,尤其是到了清明这一天。正因如此,清明节才会成为一个流传千年的节日,清明节的细雨才会连绵不绝纷纷而至,这大概就是寄托人们心中那份哀愁的感应吧!
清明今又将至,如果我们不能将心中的哀愁表达出来,那只有拜托清明的细雨了,希望她如期而至,就算是世人欲流而难抑的泪吧……
第六篇:清明初一作文
天空中下着绵绵细雨,行人们打着伞,走在满是烂泥和石子的山坡上,沉默、匆匆地擦肩而过。世界上的一切,此刻都归于平静。
又是一个清明,我们一大家子十几个人,还是以不变的程序,走在往日走过的山路上,前往祖坟祭祖。过去,我并不愿意一同前去,因为单调和无趣;可如今,在大人们的要求下也会前往。
去墓地的路上,眼前不时出现几个破败的黑灰色墓碑,在灰暗天空的映衬下,显得寒光阵阵,越发凄凉。我的心,也蒙上了一层灰色的纱。
经过一段山路的跋涉,我们终于来到了一块小土包旁边。天空中,依旧细雨绵绵。大人们开始了各自的忙碌,除草的除草,添土的添土,在众人的努力下,墓地终于显露出来。眼前的祖坟,只留下一堆黄土和半圈杂草,以及石碑上斑斑点点的些许字迹。它历经岁月的沧桑,似乎在诉说着过往。
“不就是来烧点东西拜一拜嘛,干吗说得这么严重?”我耐不住无聊,对爸爸之前的话深感不满。
“我不是说过,祭祖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吗?”爸爸一边为正在燃烧的纸币打伞,一边回应道,“敬畏祖先,敬畏生命的每一个环节。这样,你的生活才会多一丝光彩。”
我愣了一下,本以为清明祭祖扫墓纯粹只是一个仪式,但爸爸那句“敬畏祖先,敬畏生命的每一个环节”重重地敲击着我的心。恍惚间,我的思想逐渐清明,我终于懂得了其中的内涵。只有心怀敬畏,人生才会有动力。尘世间,人的一生际遇浮沉,只有遵守根本,才不会在乱世之中迷失心智。祭祖不仅是人们的一种美好意愿,更是新旧两个世界的重合,是生命与生命之间的交流。
顿悟,让心灵一下子明白了许多。我双手合十,郑重地拜了一拜,一种肃然起敬的心情油然而生,抚平了我躁动的心灵,这种心境是从未有过的。
归途中,那丝丝细雨仿佛依旧在诉说着人们的哀思。而此时的我,内心是如此平静,怀着对故人的追思,向着未来继续前进。
清明,让我的心灵清明。
第七篇:清明初一作文
让我盼望以久的清明节终于来了。本是清明时节雨纷纷,那天却晴空万里,真是顺我心也,顺我意也。
我们做学生的,到了个什么节日,就盼望放假,即使上学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眼耳麻木,目光直直。
清明一大早,我就已经是睡不着了,在床上翻来覆去。只因为将要和几个同学去闯荡江湖,这是我生平最快乐的一次长途旅行,感觉爽呆了。
这次旅行对象是雪山,雪山里有“雪”字,其实并没有雪,让我看来,只是一个大大的公园,景色不错。
刚入大门,迎面扑来的是一阵凉风,清爽的感觉来自那小瀑布左边是一个大水上公园。水中有鱼儿。水上有亭儿。就少了一点东西--荷花。显得有点儿单调,鱼儿显的有点孤独。
我们边玩边走,不久就到了彩虹谷。你们仔细想想,有没有见过晴天下大雨。这我可见多了,所谓天上不下雨,地下冒雨--喷泉[人工降雨]。打着伞,走在雨中,还成了个落汤鸡,不过不遗罕,看到了几条“七彩桥”。
到了玫瑰长廊了,可惜的是没有玫瑰花,没有玫瑰花那爱的香味。“月老”是谁?他是干什么的?这个我不懂,谁知道就向我解释一下,省的我想东想西,想不出个究竟。还有一座彩楼,哎!真笨,又忘了彩楼是干什么的了。
这一回,该我们轻松一下,欢乐一下了。欢乐谷里爬上爬下,险性当头。这里可是我们野性大发的地方,玩过一遍解放军小游戏,又来了霹雳炮,飞龟,遨游太空,太空健身器等,这是我最疯狂的一刻。
还有野战呀!真可惜,没有证件,放弃了吧!
这次徒步旅行,持续了八个小时,回来时体力消耗过大,不想再动了。
我喜欢这样的旅行,因为有友谊陪伴,有欢乐共享。希望有一个更加快乐的时光,让我与小洁共行,与好友共行,带上甜蜜的友谊走上欢乐大道。
这将是我最难忘的时刻,我永远会记着这次清明之旅。
清明之恋,给了我一个美好的回忆。
第八篇:清明初一作文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清明节踏着无边无际的眉毛细雨来到了人间,雨后的空气变得清新,变得格外的清凉,也变得更加的忧愁。思念是一种痛,思念是一种病,思念随着细雨笼罩在天地之间。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植树种瓜,莫过清明。”同时清明也是祭拜祖先的日子,传统活动扫墓。
到了正午,我们便踏上了扫墓之路。跟着大班亲戚们成群结队的走在弯曲的山路上。经过二十分钟的步行,我们便到达了奶奶的墓碑前,我们一队人满头大汗也十分累,而看到奶奶的墓碑时,那些所谓的累都向人间蒸发了一样,跑到千里之外。走到坟前,坟边得花花草草围绕在坟边,像是爷爷奶奶还活在这个世界上那么有生命力。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在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在生的时候。可奶奶去了,为什么没有再来的时候。我情不自禁的想起前年奶奶躺在纯白色的病床上,在微弱的灯光下拉着我的手,用微弱的声音对我说:“好好学习……”。奶奶那充满期待的眼神令我终身难忘。
来到奶奶坟前,我又想起了,我每次来到奶奶家,奶奶必定会第一时间给我递上一个削好的苹果,笑眯眯的看着我吃,致至吃完为止,还不时问:“苹果甜吗?还想吃吗?要不奶奶给你再削一个?”“这个苹果可比其他的苹果甜多了!”我慢慢的看着,细细的嚼着,还不时发出吱吱的赞叹。
在奶奶坟前,我烧掉了“金银财宝“在这火灰中,寄托着我们的希望,让火灰慢慢的天空中飞旋到天堂的奶奶家中。心想:奶奶你在天堂过的好吗?在天堂上没有病魔的折磨,没有任何的约束,无忧无虑,你应该过得很好吧!这时我倒下一杯“九江米酒”和奶奶喝得痛快。酒的香味加上浓厚的亲情的氛围围绕在我身边,就让我与奶奶的爱存。
爱是永恒的,我们要珍惜我们与长辈生活的每一刻,每一秒,孝敬他们分分秒秒,才能让爱永存下去。让这个短暂而又漫长的生命永远都存在爱。
第九篇:清明初一作文
清明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在这天清气明的日子里,人们沐浴斋戒,祭祀先人,我的家乡也不列外。
家乡主要的祭祀活动是扫墓,也叫“挂山”,这也许是先人的墓葬大都在山上的缘故吧。扫墓的时间很讲究,一般要求前三后四,即是清明前三天和后四天的时间段内,否则就不为敬了。不像上海人提前半个月就扫墓了。而且还看黄历,如果在要求的时间段内有不宜的日子也不行。在此期间清明节那天称为正清明,最为敬了,但若是那天不宜也只能作罢。祭祀活动也很讲究。首先是挂山,即是鸣放鞭炮,不仅香雾缭绕而且声音响彻山谷,此事便启动了乡民,知道谁家的子孙来祭拜先人了,有孝心。接着便贡献祭品,插上香花蜡烛,烧纸钱元宝,跪拜致礼。祭品多寡随儿孙意愿和能力,没有定规。一般是酒肉点心米饭馒头水果之类。很有意思的是,香插三柱而且串上三片冥钱,不点燃。问其故,没人知其源,只是说:“千思万念,当不得清明一吊钱。”由此可见清明祭扫在人们心中是多么重要。然后便是培坟,即是给坟堆培土并清除坟旁杂草及整理清洁等。诸事完毕最后则在坟墓上插上清明吊,这是清明扫墓的隆重象征。从前使用白纸剪成的长长的花式各样的带有流苏的串串,用竹竿高高挑起,一片肃穆悲凉。现在的清明吊更是花式各异形象独特,而且是流光溢彩五颜六色缤纷灿烂争奇斗艳,显示出一派繁华荣昌,更具喜庆韵味。这也说明随着时代的前进,人们对于生和死的观念也在不断变化。
所以,从前清明节扫墓,路上行人匆匆,而且满怀忧伤。于是便有了古人“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的诗句。借酒浇愁,何等凄凉!今天,又值清明长假。人们不仅乘车扫墓而且很多人还自驾小车前往。城里人更是兼带着踏青赏春。一路欢声笑语,在风景如画的自然山水中尽情放飞心情。此情此景,我不知道诗人将会如何描写他。
永远的清明,永远的祭祀先人。但随着丧葬制度的改变,家乡今后扫墓应是另一番风景。
第十篇:清明初一作文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时间过得飞快,一年一度的清明节有到了。清明节又称踏青节,在这一天,人们要带酒食果品,纸钱到墓地去悼念已逝的亲人。
今年清明这一天,天气特别好,可不像诗句上说的那样。那天我起了个大早,因为我们一家人要一起去扫太爷爷的坟。刚出门时,感觉心情特别好,一路上蹦蹦跳跳的,像刚出笼的小鸟,因为这是我第一次上山扫墓。可从大人的表情上看,可没我这么高兴,也许是去扫墓的原因吧。
在山脚下,我觉得跟别的上没什么两样,可到了半山腰可就不一样了。那里杂草丛生,杂草高出了我一个头。走着走着,我们来到了太爷爷的坟墓前,在坟墓的周围到处是一些树枝跟杂草,它们仿佛懂得扫墓人的心情似的没有生机。
我们先把坟墓的周围的草除一除,接着在坟墓上用些小泥块压上黄纸,摆上供品,点上香,我们轮流给太爷爷磕头。爷爷在坟前念念有词,报告着这一年来家里的大事,还请太爷爷保佑全家大小平安。我想:在此长眠的太爷爷一定听到了我们的话的,他一定感到欣慰,一定会保佑我们的……
最后,我们在坟墓前的空地上把纸钱烧了,等烧完了还用带来的水灭了火星。因为太爷爷坟前有一座凉亭,我们就坐在凉亭里吃东西。爷爷还把吃完的蛋壳撒在坟墓上,我好奇地问:“爷爷,为什么要这样呢?”爷爷说:“表示祖先跟我们在一起啊!”死人明明就在这嘛,怎么会跟我们在一起呢?也许他活在爷爷的心中吧!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最后爸爸再检查了一遍,我们就下山了。
在下山的路上,大家有说有笑,心情非常轻松。回来时我想:原来清明节是表示对先人的怀念日,也是家庭团聚,也是踏青赏春的好机会。
今年的清明节我过得特别有意义,明年我一定再来扫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