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网作文体裁写人作文内容页

奶奶的作文800字

2024-01-02 15:39:01写人作文访问手机版打开翻译

奶奶的作文 (一)

我的老家,在杭州西北面,个名叫昌北的地方。那里空气清新,景色优美,是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

记得很小的时候,每次从县城回老家,要倒好几趟车,破旧的公交车在弯弯曲曲的盘山公路中颠簸穿行好几个小时,才能到达在那高山顶上的奶奶家。奶奶家门口有块很大的田,每当到了秋天丰收的季节,金黄的片,收割时,我就在那充满稻谷清香的稻草中欢快地打着滚儿,好不惬意自在。

但是渐渐地,我不太爱去了奶奶家了,和外面繁华热闹的城市相比,奶奶家太远,路程太长,每逢下雨,摇晃在坑坑洼洼的'路上,更是段艰辛的旅程,随处泥泞的小路随时会弄脏了自己的新衣服。有时候偶尔去,发现以前能陪我玩的叔叔阿姨都不见了,村子里大多是年纪大的老人。问奶奶,奶奶只是叹了口气说:“这么偏的地方,谁愿意回来啊?”然后拎了个篮子到门口那块田里去割青菜。她告诉我,没有了种稻谷的壮劳力,那块田,只有种青菜的份了。

不知从何时起,据说奶奶那个村又开始热闹起来。我不信,这么高的地方谁去玩呢?爸爸妈妈就带着满腹狐疑的我回了老家。在回家途中,我发现曲曲折折的盘山公路变得更加宽阔而平整起来,到了村庄,去往每户人家的路上都用水泥浇筑。举着漂亮旗子的导游阿姨正在不断地向群群外来的游客天的行程:打麻嗞、自己去农田采摘蔬菜,用柴火做饭,做包子,然后去田里进行扎稻草人比赛……我好奇地跟在导游阿姨的身后,边走边看:怎么多了这么多新楼房呢?咦,这户人家我好熟悉,原来就是装修新的奶奶家啊?客厅里最显眼的地方挂着“农家乐经营”的牌子,爷爷奶奶正喜滋滋地接待陌生的游客们,连姑姑们都回来帮忙了。吃完饭,奶奶门前那块稻田又变成了游客们扎稻草人比赛的场所。我问奶奶:“不是说不种稻谷了吗?”奶奶喜滋滋地说:“傻孩子,你看,这么多人喜欢我们这些住在高山上的人家,就是喜欢我们这里的真山真水真空气,为什么要放弃这块块能给我们带来收入的田呢?”

妈妈说,我们临安素来有“江南氧吧”,“森林王国”之称。现在,现在不光是昌北,临安好多地方都搞起了农家乐,人们都爱来这里避暑度假。往日寂静的山村因为这些旅客的到来变的生机勃勃,而更灿烂的,是临安农民收入的巨大变化。

我站在奶奶门前的那块田边,不禁又想起了我小时候在这块田里玩耍嬉闹的瞬间,那时的我们,怎么会想到这块田里经历的时代变化?习爷爷说有个“中国梦”,那我奶奶的梦是什么,我们村里的人的梦是什么,会不会都与这块丰收的土地有关呢?

我想,答案是肯定的。

奶奶的作文 (二)

自从我家搬进这栋五楼新房以后,很多现代化电器也随之蜂拥而至,把房间布置得高档雅致。厨房里的那只破旧的菜篮子显得格外醒目。 记得那天搬家的时候,一家人对旧家具进行了大处理。

当货车启动的时候,奶奶却迟迟不肯走,在焦急地东找西找什么,嘴里还不停地唠叨着:“天天都放在那里,怎么突然不见了?”我急忙询问,居然是找那只破篮子!我百思不得其解。 原来这只菜篮子是我奶奶的“私有财产”。它伴随着奶奶几十年的时间,与我一家人患难与共,所以奶奶对它珍爱无比。看,它是一只用竹条自编的蓝子,呈半个椭圆形。篮子两边均用较细的竹条编成绳子状,成倒“y”形地连在一起,是手提的地方。由于时间久,这只篮子都变了形,已经向一边倾斜,而且颜色也都成了暗红色了。四周也用不同的铁丝一圈又一圈的环绕着,起到了保护的作用。 听说奶奶年轻时,家里简直是穷得揭不开锅,再加上兄弟姐妹又多,因此,就连最普通的粗粮都吃不饱,常常是有了上顿顾不了下顿。

于是奶奶就自编了那只篮子,到野外去拣烂菜叶填填肚子。那只篮子就与一家人度过了一段最艰难的时光。 后来,爷爷靠着党的政策承包了果园。于是,在不同的季节里不同的果实争先报喜。奶奶记忆最深是荔枝成熟的时候,串串颗粒饱满,色彩鲜红的荔枝果缀满了枝头,沉甸甸地下垂着,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那时爷爷说奶奶的脸上就象开了花。她提着那只菜篮子笑嘻嘻地上了树,摘了一篮又一篮,分给了东家,又分给了西家,单单拿去市场卖掉的就赚了好多钱。于是奶奶就更喜欢那只篮子了。

再后来家里又办起了“养鸭专业户”。养鸭场宽大无比,数千只鸭子簇拥着,追赶着。远远望去,就像一大片白雪堆积在那边,好看极了。每当鸭子下蛋的时候,那只菜篮子又发挥了作用。奶奶用它来装鸭蛋。装了一篮又一篮,如今的这栋楼房,那只篮子是立下了“汗马功劳”。 如今,我爸爸又改行办起了“服装加工厂”,生意很兴隆。家里真是不愁吃,不愁穿。奶奶年纪也大了,是该享享清福的时候。可是,奶奶坐不住,每天早上都要上市场去买菜。那只菜篮子变老了,本该换一换。市场上款式多样、颜色多种的菜篮子琳琅满目,而奶奶就对那只篮子情有独衷。

每天挎着它,也终于让它“尝”到了鲜活的虾、新鲜的鱼肉、时兴的水果了…… 这只菜篮子是我们生活水平提高的见证,难怪奶奶舍得扔下它呢?

奶奶的作文 (三)

一个和三面墙连在一起的平台,边上铺着油布,一边整齐地放着被子,旁边搁着针线蒲篮,这就是奶奶的炕,平淡而又朴素,几十年来除了蒲篮里多了副老花镜,其它的几乎什么都没有变。

也许正是因为我在奶奶的炕上长大,所以每次坐在奶奶的炕头都感到无比温馨,那些隐居在记忆中的童真趣事就如同喷泉一样奔腾而出,渗入我的灵魂,在我的体内汇成一首永不褪色的亲情之歌。那种心情、那种感觉,我至今仍无法真真切切地表达出来,这也正好应了那句话:人是一种感情复杂的动物,文字与语言的创造的确很神奇,却至今不能穷尽有些更神奇的感觉,那就是人的感情,它是一种无法言表的信仰,它与生命同在,永远贮存在人最珍贵、最真诚的地方。

逢年过节的时候,奶奶的炕头最为热闹,所有的亲戚朋友欢聚一堂,吃着特意准备的糖果、瓜子,喝着清香四溢的茶水,侃南谝北,大到国家政策,小到操家过日子,无所不谈,所有的人都好像有说不完的话和吐不完的情,欢声笑语,其乐融融。

奶奶的炕也是我们兄弟姐妹几个的伊甸园,无知的我们我们最喜欢在炕上打闹,一有空就爬到炕上折飞机、堆积木、翻跟头或者横七竖八的躺下,信口说着那些天真、幼稚的理想,尤其是到了赶集的日子,爷爷会给我们从集市买回零食,吃饱喝足的我们更是变本加厉,闹得天翻地覆。现在回头想想,站在历史的长河边上,回望那一幕幕成长的片段,都如同珍珠一样点缀着我的童年,倍感温馨。

和奶奶坐在炕头谝闲传是我从小到大的必修课,我最喜欢听奶奶讲过去的事情,我们村名字的由来;三年自然灾害他们的生活状况等等,奶奶都能给我声情并茂地娓娓讲来。每次听她讲故事我都静静地坐着不言传,生怕打断她的思路。因此我和奶奶的字典里从来没有“代沟”这个词,每次和她谝都仿佛回到了那久远的岁月,看到了村口那颗饱经沧桑得老槐树,傲然耸立、浓郁苍劲,我迈着新奇的脚步若有所思地走在那片古老而又逶迤的黄土地上,幻想着自己可以做点什么,可一切都已经过去,一切都无法重写。

奶奶是一个爱学习,爱思考的人。每晚听一个多小时的广播是她几十年来不变的习惯,听妈妈说奶奶以前总在炕头放着报纸书籍。奶奶也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画画、刺绣对她来说都如数家珍,尤其是奶奶刺绣的时候,大有“日暮堂前花蕊桥,手拈小笔上床描,绣成安向春园里,引得黄鹂下柳条”的意境。

奶奶也是一个特别怀旧的人,记得盖房的时候爸爸想把奶奶的房间拆了,可是奶奶说:我在这房子里住了几十年了,对里头的啥都有感情,你不要动它,我要守它一辈子。也是,那里的一桌一椅,哪怕是地上的一块砖都陪了奶奶大半辈子了,从那里走出的那些惟妙惟肖花草动物都是奶奶的心血,是奶奶不舍的情怀,值得她留恋,更耐我们怀念。

奶奶的作文 (四)

我的奶奶今年九月份去世了,享年九十一岁,在我们小县城算是一位长寿的老人。

奶奶是民国生人,一辈子谨小慎微,勤勤恳恳。干什么事都是察言观色,唯唯诺诺,谦顺了一辈子。但奶奶说话很有意思,总是绕的很远,总是在试探。她说谁家今年的桃子花朵繁,她就是想吃桃子了。但她总是不明说,怕被回绝。也许在她心里,她是不该提要求的.

好多年前,没当我不顺心时,我总喜欢回到老家。一脚进门,一脚便抬腿上炕。土炕总是热乎乎,一会儿我便昏昏睡去。等到我自然醒时,香喷喷的西红柿鸡蛋手擀面便会递到我的面前,奶奶总会说:“快吃,快吃,我娃爱吃这,不吃就凉了”她从不问我为什么回来,也从不问我什么时候走,一切自然。

说到手擀面,不能不说奶奶做的家常饭。奶奶切的土豆丝又细又薄,做的手擀面又细又长,一根象一根。荠荠菜,苜蓿,灰条条……这些不入眼的野菜,在她手里总能变着样的做的有色有味,十分好吃。

\

奶奶的身体一直很好,但她经常会说,这不舒服,那不舒服。变着法的吃药,晚年时更是豆奶粉一天一包,从不耽误。用她的话说是为落个好“回升”,不要叨扰儿女。她果然做到了,从生病到去世只有两个月,没有痛苦,安静的离去。

奶奶在时,我们家是四世同堂,一大家子人。她和我们这些孙子辈经常开玩笑,和几个孙媳妇更是嘻嘻哈哈,有说有笑,关系非常融洽。每到过节时,奶奶更是早早准备好花馍,各式各样的凉菜,等孙儿们来品尝。临走时,不管你们小家多少人,不管回来没回来,一人一个罐馍,也早早准备好,等你拿走。

我们爱和奶奶说话,更爱说笑。奶奶和孙媳妇开玩笑,始终离不开两个字,“生娃”。和重孙们说话,也离不开两个字,“学习”。和我们这些孙子说话,“孝顺”两个字更是她的口头禅。

有时我想,古代人讲耕读传家,其实就是一种生活的方式和态度。奶奶不识字,也不懂的什么大道理。但她教育孙辈们的“生娃,学习,孝顺”六个字。可以看出她对生命的延续,子女的教育和长辈的孝敬是多么看重。在她的思想里,没有索取只有奉献,没有享受只有责任。

我曾将逝去的爷爷比作核桃树。奶奶做饭很好,我将她比作手擀面,手擀面实际而又家常,实实在在,朴实无华。吃到嘴里,有踏实的感觉,家的味道。

想起爷爷奶奶,我想去了一句古诗“亲人或余悲,他人以放歌,死去何足道,托体同山坷”是的,我的爷爷奶奶去世了,我们的生活仍将继续。但悠长的思念,一定会像核桃树的树影,像手擀面的飘香,袅袅的飘向远方。

奶奶的作文 (五)

奶奶,再亲切不过的称呼了,每次提到奶奶,心情会很复杂,说不清楚。其实我好想对奶奶说“不管怎样,我永远永远最最爱您!”

奶奶总是一个人,我喜欢陪在奶奶身边,陪她说说话,上小学的时候,每到周末或假期,我就会陪奶奶住,帮奶奶做家务(奶奶的腿不好),虽然我那时很小。这时候想起和奶奶在一起的日子,好亲切。

每天早晨我睁开眼,看不到奶奶我就喊:“奶奶,奶奶。”奶奶就会说:“宁,我在门口。”然后我就下去找,现在想想那时的我好幼稚,可能是怕失去奶奶吧。那时奶奶对我来说比谁都亲,奶奶像是我的依靠,所以不管奶奶去哪,我都守着她,在胡同里凉快的时候,奶奶让我去找那些小孩玩,我从来不去,我总是趴在奶奶腿上,奶奶给我扇扇子。奶奶有什么事都会跟我说,不管是哪方面的,即使我有些听不懂,但我知道奶奶说出来心里就不会闷,可有些时候我也会嫌奶奶唠叨,也会顶撞奶奶,可事后又很想给自己两个耳光。(我知道奶奶一生很累,爷爷很早就不在了,以前我们家是和奶奶一起住的,可后来搬了出去,让奶奶一起过去可奶奶坚持要守着自己的老屋,而我决定不会让奶奶一个人)白天我会和奶奶一起在炕上玩,有时候和奶奶打牌,奶奶不会打,我们俩就都会乱弄,奶奶就说我耍赖,然后就挠我痒痒,那时好开心,真想重新来过一次,可奶奶现在真的老了,没力气了。有时奶奶会躺着看我拾石子、缝毽子或者写字画画。晚上睡不着,就喜欢听奶奶讲故事,猜谜语,那些故事讲多少遍我都不会厌。就这样,放假的每一天我都和奶奶在一起,从来不自己出门,也不找同学玩,那个时候沙子口对我来说都是一个陌生的地方,最熟悉的就是和奶奶在一起的那个小小的空间,但我却很满足,很快乐。

但也难免有伤感的时候,等到假期结束,我就要离开奶奶去姥姥家,那个时候奶奶会拄着拐棍送我到门口,我会看到奶奶脸上闪着的泪光,奶奶的依恋,不舍我都读得懂,我会告诉奶奶周末我会回来。晚上我闭上眼就会看到奶奶在门口朝我摆手,我就会想到今晚奶奶又是一个人,眼泪就会忍不住流下来。

和奶奶在一起我也学到了很多东西,尤其有一句话印象很深,“求人难,上天难!”我会永远记住的,奶奶不喜欢求人,能自己做得就自己做,所以我现在也是,不喜欢麻烦别人,而且到目前为止,我还没对别人说过一个“求”字,我也不喜欢别人总是说“求求你”,那样我会很反感很反感。

现在,奶奶真的老了,而我也长大了,却不能经常陪奶奶了,奶奶依然是一个人,不过她现在在姑姑家住,我感到很开心,奶奶不会寂寞了,可是我也因为她在姑姑家而不愿经常去,不知道为什么,可能我喜欢只和奶奶在一起的感觉吧。

我喜欢奶奶家里的味道,喜欢和奶奶在一起的感觉,我爱奶奶,说多少遍都不能表达出我对奶奶的感情!

奶奶的作文 (六)

“哎哟哟,宝贝儿,洗脸水不能倒掉,快给奶奶。”奶奶一边嚷嚷着,一边从我手中夺过洗脸盆,熟练地把水倒进浴缸里的塑料桶里。

“奶奶,这水多脏啊,留着它干什么?”我不解地问。“留着冲马桶、浇花,倒掉多可惜!”奶奶又开始了关于“节俭”的唠叨。

你们看,这位便是我的“小气”奶奶。我的奶奶“小气”可是出了名的。去买菜,奶奶不把菜市场前前后后逛个三遍不罢休,然后经过一番对性价比的精确衡量和一通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的讨价还价后,奶奶总能带着既便宜又新鲜的菜满载而归。“叮叮叮~~~~”奶奶的手机又响了:“喂,张奶奶啊,什么?杨家山菜市场的新鲜排骨比天桥菜市场的便宜5毛钱啊?那我得赶紧去买两斤……”奶奶说走就走,骑上她的助力车一眨眼就出了小区。“哎呀呀,奶奶,算上您的助力车汽油钱可就亏大了!”我早已笑得直不起腰。

不过,奶奶有时候又很“大方”。星期天的中午,我去奶奶家吃饭,一进门就看到沙发上堆着两大叠衣服,旁边还有一个装了500元钱的信封。我奇怪地问:“奶奶,这些衣服和钱是做什么用的呀?”奶奶一边烧菜一边说:“准备捐给灾区的东西,别人受了灾咱们有能力帮忙就尽力帮点呗。”“奶奶,这么多衣服和钱您不心疼啊?”我偷偷捂着嘴笑着问。“小东西,就知道你们说奶奶小气,这是大是大非,奶奶才不会小气,别人有困难我们帮,等我们有困难别人也会伸手帮忙的。”望着奶奶的背景,我突然觉得奶奶不再是我心中那个“小气”的奶奶了,奶奶懂得给予,懂得大爱,奶奶是个真正“大方”的奶奶!

据妈妈说,奶奶“粗心”的毛病是从生了妈妈的时候就有了的。妈妈说,她小的时候奶奶从不落下应该给她准备的东西,可是奶奶自己却总是忘记了带这个,忘记了带那个。奶奶年纪大了,有了严重的高血压,医生叮嘱说每天三次的吃药一定不可以忘记。可是奶奶不是忘记了早上的药,就是忘记了晚上的药。奶奶还说,她年纪大了,少吃就少吃吧,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妈妈没有办法,只能每天三次打电话提醒奶奶。

可是,奇怪的是奶奶对我却是极其“细心”的。前不久,我得了感冒,整天挂着鼻涕龙上学。奶奶知道了,心疼的不得了,催着妈妈让她带我去医院。妈妈说我只是轻度感冒,已经吃了药了,不用去医院。奶奶还是不放心,硬是带着我去看了医生,医生开了好几种药,奶奶怕记不住剂量和时间,还特意拿来笔记在纸片上。医生说一天三次,记得饭前吃,结果每天早上6:50,每天中午12:30,每天晚上6:00奶奶都会准时打电话过来监督,那叫一个准时啊。哎,奶奶,为什么您就不记得自己的吃药时间呢?

其实呀,我的“奇怪”奶奶一点也不奇怪,她是将所有的爱与关怀都无私的给予了别人。奶奶“小气”是因为她懂得珍惜;奶奶“大方”是因为她懂得给予;奶奶“粗心”是因为她从不为自己考虑;奶奶“细心”是因为她将所有的爱都倾注在我们的身上。

我爱我的“奇怪”奶奶!

奶奶的作文 (七)

我想。这阵子一直在阳历的日子中度着,就忘了传统的节气,也不知老黄历该翻到哪一篇了。直到感觉真的凉了的时候,不经意间就发觉已近重阳了,就忽然想起了那几年嘴上老挂着的“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就忽然想起了原来奶奶的生日到了。

记得前几年,和奶奶在一起的时候,每到这个日子,一家人就是不大过这个生日,也是很喜气的。人常说,家里的老人健健康康硬硬朗朗的,是儿女的福,比啥都强。我相信的。所以总是在重阳确当天一直喜气洋洋的,跟过年一样,奶奶也是一脸的笑意。尤其是我放了学后,她那一双小脚就掂来掂往,忙个不停了。回想起来,高中三年一直是陪着奶奶度过的。

现在想来,那是她最开心的日子了。逐日为我做饭,等我放学回来。直到往广复读那一年,和后来的读书生涯,才让她一直处在盼看和思念之中。我不忍,却没有办法。等到放冷暑假的时候,回往看看她的时候,每次见到她,她都是眼看着我回老屋的那条巷子,那条我走来的路。到真的看见我了,便笑盈盈的,在旁的大婶大娘们的羡慕下,带我向老屋走往,然后拿出别人送她而不舍得吃的好东西,坐了炕上问这问那。以后每次回想起那光景,我便不觉潸然,我知道那是她等了无数的日子才盼回她的孙子的,尽管只是几天的日子,但她依然喜欢,续续叨叨的说着一年来对我的思念,说着每次必说的“老三篇”,说着一些我早已熟在心间的故事。

现在奶奶已经永远地离开我了,这几年每次回老家,途经老巷往二叔家的时候,却再也看不到她的身影了。青山依旧,故乡依旧,我依旧,却再无奶奶的笑脸了。往年带妻回老家过年的时候,一家人喜气洋洋的,就忽然想起了她老人家,若大的岁数,却终于没有看到她的孙媳妇,我的心几近悲伤,尽管也知道人往不能复生,尽管知道我们的日子会越来越好的,也尽管知道她若地下有知,也会为孙子兴奋的,但每每想起一家人团圆的时候就单单缺她,每每想到正当我们要孝敬她的时候人已不在,每每看到街边的老人就眼含热泪想起她的时候,心里就一直不好受。这几年每次回往,我都偷偷到奶奶的坟头痛愉快快地哭上一回,尽管乡里有不在其他节日上坟的风俗。也是在这个时候,才真切的感到了什么叫“子欲孝而亲不在”的肝肠痛断。

现在我工作已经两年有余了,奶奶往世也已近四年了,但我对她的思念却一直随着岁月的渐增而更深了!

奶奶的作文 (八)

我,一个典型的农家子弟。父母长年在外地打工,十几年来奶奶是我生活的全部。爸爸妈妈只是偶尔电话里的两个声音而已。

我的奶奶,是一个白发苍苍的七旬老人,她不没有文化;矮矮的佝偻的身影每天很灵活的忙碌于田间地头;饱经风霜的脸一辈子没抹过啥,黝黑是她脸的本色。在我眼中她是个“啰嗦”“迂腐”的人。

记得上次归宿假的一天晚上,我吃过晚饭在灯光下挥笔疾书,过了好大一会儿奶奶也完成了吃饭的大工程。她没有去看电视,因为仅有的一个台那天是综艺节目,她对综艺节目不感兴趣,也是不许我看的,时不时还骂人家“妖里妖气”的,我常在旁边暗笑。她习惯地拿起她那张歪了腿的小凳,蹒跚地来到我旁边然后把小凳放在她常坐的老地方。我早已习惯了她的陪伴,这也是她忙碌一天难得的空闲。不知过了多久,我听到“呼呼”地声音,我瞟过去:只见她歪着头、闭着眼、嘴巴张得大大的;手扯着她的破棉袄,怕被别人拿走似的。我叹了叹,摇了摇她,她睁开朦胧的双眼;“哎哟,你做完了啊?”“喔,还没有,你先去睡吧”我答道。“我不困,多坐会儿,你写你的”她挪了挪板凳说。

很快我又听到了“呼呼”声,我知道奶奶这么大年纪还要忙农活,是真的累了。我没再劝她,顺势想把她扶去睡,她却转身往厨房走,说是去烧把火替我再热热洗脚水才去睡。我知道拗不过她,呆呆地立在那儿,心里暖暖的。

星期天下午我又该回学校去了,奶奶坚持送我到马路边等车。一会儿车没等来,雨却先来了,奶奶把我拉到马路边的树下,我让她先回去。她摇摇身子说道:“不,等车来了我就走出。”我苦笑了一下,把伞拿出来塞到她手上,她坚持不要。

终于车来了,我挤上车,只见她踮着脚尖往车里张望,然后扯大嗓门问道:“还有座儿没?”我顺口答道:“还有呢。”她如获至宝般点点头,似乎又忘记了什么,猛地抬起头又吼道:“在学校可得听话,努力点”。车已远去,我再也忍不住内心的涌动。

等我这次归宿假回去时,却从邻居那儿得知奶奶病重被接到成都治疗的消息,这简直就是晴天霹雳。我僵在那儿,望着远方的天空,心弘再一次被震动,心里默默地为奶奶祈祷。

奶奶不在我身边已经九天了,少了许多“叮咛”与“啰嗦”,心里在总是空落落的,像一个被放了气的气球。我突然觉得她是全天下最美丽的女人。

有奶奶在身边的日子真好,希望奶奶能早日康复。我要用我的行动来感谢她、报答她。

奶奶的作文 (九)

我的奶奶今年九月份去世了,享年九十一岁,在我们小县城算是一位长寿的老人。

奶奶是民国生人,一辈子谨小慎微,勤勤恳恳。干什么事都是察言观色,唯唯诺诺,谦顺了一辈子。但奶奶说话很有意思,总是绕的很远,总是在试探。她说谁家今年的桃子花朵繁,她就是想吃桃子了。但她总是不明说,怕被回绝。也许在她心里,她是不该提要求的.

好多年前,没当我不顺心时,我总喜欢回到老家。一脚进门,一脚便抬腿上炕。土炕总是热乎乎,一会儿我便昏昏睡去。等到我自然醒时,香喷喷的西红柿鸡蛋手擀面便会递到我的面前,奶奶总会说:“快吃,快吃,我娃爱吃这,不吃就凉了”她从不问我为什么回来,也从不问我什么时候走,一切自然。

说到手擀面,不能不说奶奶做的家常饭。奶奶切的土豆丝又细又薄,做的手擀面又细又长,一根象一根。荠荠菜,苜蓿,灰条条……这些不入眼的野菜,在她手里总能变着样的做的有色有味,十分好吃。

奶奶的身体一直很好,但她经常会说,这不舒服,那不舒服。变着法的吃药,晚年时更是豆奶粉一天一包,从不耽误。用她的话说是为落个好“回升”,不要叨扰儿女。她果然做到了,从生病到去世只有两个月,没有痛苦,安静的离去。

奶奶在时,我们家是四世同堂,一大家子人。她和我们这些孙子辈经常开玩笑,和几个孙媳妇更是嘻嘻哈哈,有说有笑,关系非常融洽。每到过节时,奶奶更是早早准备好花馍,各式各样的凉菜,等孙儿们来品尝。临走时,不管你们小家多少人,不管回来没回来,一人一个罐馍,也早早准备好,等你拿走。

我们爱和奶奶说话,更爱说笑。奶奶和孙媳妇开玩笑,始终离不开两个字,“生娃”。和重孙们说话,也离不开两个字,“学习”。和我们这些孙子说话,“孝顺”两个字更是她的口头禅。

有时我想,古代人讲耕读传家,其实就是一种生活的方式和态度。奶奶不识字,也不懂的什么大道理。但她教育孙辈们的“生娃,学习,孝顺”六个字。可以看出她对生命的延续,子女的教育和长辈的孝敬是多么看重。在她的思想里,没有索取只有奉献,没有享受只有责任。

我曾将逝去的爷爷比作核桃树。奶奶做饭很好,我将她比作手擀面,手擀面实际而又家常,实实在在,朴实无华。吃到嘴里,有踏实的感觉,家的味道。

想起爷爷奶奶,我想去了一句古诗“亲人或余悲,他人以放歌,死去何足道,托体同山坷”是的,我的爷爷奶奶去世了,我们的生活仍将继续。但悠长的思念,一定会像核桃树的树影,像手擀面的飘香,袅袅的飘向远方。

奶奶的作文 (十)

我们家呀,什么迷都有,我是书迷,爸爸是工作迷,爷爷是戏迷,妈妈是股迷。告诉你,我们家还有一个“财迷”呢,那就是我的奶奶。

说到我的奶奶,她可是一位和蔼可亲、勤劳能干、热情大方的人喔。说到她的样子,我可得好好跟你们讲讲。她胖胖的,脸上有着一道道皱纹,那可是岁月流过的痕迹,却遮不住她慈祥的微笑。头发染得乌黑油亮,走路有点小驼背,却不乏精神。她有一双勤劳能干的手,上面的每个老茧都见证了她日日夜夜的辛苦劳作。不过,她还有一点小“财迷”,喔,是大大的“财迷”!

有一次,我半夜起来上厕所,隔着墙突然发现厕所里隐约传来怪声,有老鼠!我操了把扫帚,蹑手蹑脚地走进厕所,刚摆好架势,却发现原来奶奶正偷偷地手洗衣服呢。她佝偻的身子在苍白的灯光下,显得越发苍老无力。她一下又一下地搓洗着脏衣服,洗手间中一直回响着洗衣服单调的“唰唰”声。

我不解地问奶奶:“奶奶,为什么要半夜起来手洗衣服?而不放洗衣机洗呢?”

“因为可以省水电钱啊!”奶奶微笑着对我说。边说手还不停地搓洗衣服。我想每天受那么多罪,能省下多少钱啊,心里不禁有点不以为然。

诸如此类事件数不胜数,奶奶常常把家里的硬板纸、空瓶子保留下来,卖到回收站,就连小区内的垃圾桶也都让她翻了个遍,总是拎着一大堆去,带着几块钱归的。每天省吃俭用,剩饭不知吃了多少次了。奶奶每天吃饭的时候都要念叨,她们小时候有多么多么苦,吃的饭有多么多么差,不厌其烦,这些都是陈谷子、烂芝麻的事了,还数叨什么?

奶奶每次买完菜,她都会取出她的聚宝盆(钱包)中的记账本,戴上老花镜,眯眯着眼儿,拿起一支水笔,记了起来,嘴里还念叨着“排骨……块,肉……块,冬瓜……块”一副舍不得的样子了,仿佛被别人抢走了最珍贵的宝贝。可当她拿起她的聚宝盆时,脸上便泛起了一阵阵微笑,她打开钱包,眼睛顿时亮了起来,手指沾沾口水,一遍又一遍地数起钱来,活脱脱就是个财迷,我看了无奈地摇了摇头。

可是一件事却改变了我对奶奶的看法。前不久,一位敔山湾的小女孩烧伤了,可却没有钱去治病,当奶奶路过募捐人群,了解了这件事,她毫不犹豫地走过去,掏出口袋里仅有的100元,捐入了募捐箱。原来奶奶是个伪财迷啊!我顿时觉得以前对奶奶“敛财”行为的不屑是多么地可笑。

瞧,奶奶又在数钱了,我走到奶奶跟前:“奶奶,我给您敲敲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