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网初中作文初一作文内容页

初中生送灶神作文

2025-03-29 11:48:01初一作文访问手机版打开翻译

初中生送灶神作文 (一)

今天是腊月二十三,早上,妈妈从超市买来了一袋神秘的东西。我连忙走上前去,问:“妈妈,这是什么东西呀!”妈妈回答道:“这叫祭灶果,晚上祭灶的时候会有大用处呢!”我看了看祭灶果,哇!祭灶果真是形态万千呀!金油果穿着一身金黄色的衣服,像一根根金手指,豆酥糖穿着一层厚厚的棉衣,冻米糖呈正方形,由各种米做成。除了这些,还有其它各式各样,五颜六色的祭灶果。我看得口水直流,真想拿一个来吃。妈妈见了,对我说:“这可要等祭灶完了才能吃,可不能现在就吃哦!

晚饭后,我迫不及待地和妈妈一起收拾着桌子,把灶台擦得干干净净的,小心翼翼地放上了祭灶果。看着祭灶台,我不解地问妈妈:“妈妈,我们为什么要祭灶啊?”妈妈摸着我的头,笑眯眯地对我说:“祭灶是一项在汉族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传统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灶神是汉族民间最富代表性,最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流行神,寄托了汉族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我听了,恍然大悟。

祭灶结束了,妈妈把祭灶果搬到桌上,我见了,连忙拿起一块红色的祭灶果吃起来。哇!真好吃呀!里面是空心的,咬下去,香脆可口,美味极了。我还吃了好几种祭灶果,美妙的滋味一直在舌尖流连。

初中生送灶神作文 (二)

我又听了两个关于灶神的传说:

第一个传说:“灶王爷原来是一个富家子弟,姓张名禅,他休了结发妻子后,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不料一年家中失火,把偌大个家业烧个精光,张禅的双眼也被烧瞎了,只好四处乞讨为生。一日,他讨饭来到一家门口,好心的女主人见他可怜,便做了好饭好菜招待他。言谈之中,张禅发现这位女主人竟是自己的前妻,于是羞愧难当,便一头扑进灶火里烧死。后来,玉帝觉得他浪子回头,便封他为灶神,让他司察人间的功德善恶,并在每年的腊月二十三回天庭汇报一次人间的实情。人们害怕他上天之后胡言乱语,便在他上天之日摆上糖果和瓜子来祭奠他。”

第二个传说:“据说在很久以前,一对老夫妇有一子,两人十分疼爱,但因家中贫困,无以糊口,只能让儿子到煤矿去挖煤。儿子久去不归,老人格外想念。一天,老太婆嘱咐老汉到煤矿看看。在路上,老汉遇到一个光脚丫的同路人,两人闲谈之中,老汉得知光脚丫是受阎王指使,来矿上收回一百名矿工。老汉心急如焚,乞求光脚片留下自己的儿子。光脚片立即答应了,并要他不要告诉别人。见了儿子,老汉假装生病,儿子侍奉左右,一直无法下井。不久,煤矿出了事故,老汉赶忙把儿子领回家里。转眼三年过去了,这年腊月二十二夜里,老汉想起当年的风险,就对老伴说了。谁知此话被灶君听走了,二十三晚上,灶君上天报告玉帝。玉帝恼羞成怒,立即惩罚了光脚丫,并收走了老汉的儿子。为此,每到腊月二十三这天,人们祭灶君吃灶糖,希望他到天宫后,不要再搬弄人间是非。久而久之,人们都在腊月二十三祭灶。”

今年的小年过的甜甜蜜蜜、快快乐乐,明年我家肯定会红红火火。

初中生送灶神作文 (三)

每当我从学校回来,我总能听到厨房在演奏“交响乐”,我认为这是世界上最好的音乐。

今天是星期天,我也想加入“厨神交响乐团”,所以我和奶奶商量了一下,让我中午也体验一下,让家人尝尝我的“厨神”手艺。我像帮助我的祖母一样系上围裙。当我打开水龙头时,我只听到“哗哗”的水声。我仔细洗了蔬菜。漂浮在水中的蔬菜似乎比平常更绿。我把锅放在炉子上,火开始“噼啪”作响。奶奶帮我在锅里弄了些油。只听到“滋滋”的声音。油是热的。我有点害怕,下意识地后退了两步。奶奶笑着说,“没关系。你可以把蔬菜倒进去。烹饪是最简单的。”奶奶支持我,我不怕。“哇”的一声把蔬菜倒进了厨房。突然,“乒乓”声响彻厨房。只看到铲子左右翻腾,绿色的蔬菜立刻变得有光泽。奶奶说,“别忘了放盐。”我马上把盐放进锅里,过了一会儿,奶奶看着它说:“是时候出锅了。不要放味精。少吃味精是健康的。”我高兴地说,“好吧。”激动人心的时刻来了!发球!奶奶尝了尝,称赞我说:“是的,颜色和香味都很好。”我也忍不住尝了尝。有点咸。里面盐太多了。我以后需要改进它。

对一个下定决心的人来说,世界上没有什么是困难的。虽然烹饪是一件小事,但它也需要很多关注。下次我会为每个人做更好的食物。

初中生送灶神作文 (四)

腊月二十四这天,我回到家,发现厨房中多了一碟糖果。我寻思着“糖怎么放这儿来了?”便对正在厨房做菜的奶奶说:“奶奶,这糖放错地方了!我帮您把它放到茶几上去吧。”可我话还没说完,奶奶连忙拦住我说:“别,别!这可是用来送灶的!”“送灶?送给煤气灶吃?”我愣住了,半天都没明白这是怎么回事。“呵呵”奶奶笑了笑,“还是让我给你讲讲关于送灶的故事吧。”

“传说天上有个玉皇大帝,是掌管人间生活的神。他有一个民间调查员——灶神。人们为了让灶神在玉皇大帝面前多说好话不说坏话,每逢腊月二十四,家家户户便会在灶前摆上糖果、甜包等贡品献给灶神。”

奶奶轻轻叹了一口气,接着说:“唉……想当年我的妈妈,也就是你的老外婆,一到这送灶神的日子,总会带我去吃糖葫芦。一出门,街头巷尾处处都弥漫着炒糖的香甜味儿,使我总想多吸几口气。路上,不管哪儿都洋溢着欢乐、幸福的气息。”

听着奶奶略有伤感的讲述,看着窗外大街上张灯结彩的商店,我不由想到:随着时代的发展,有许许多多的风俗习惯都离我们远去了,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是永远不会改变的。

初中生送灶神作文 (五)

在我们白蒲,过年的时候会有一个很有趣的风俗,那就是送灶神。听奶奶说。灶神是玉皇大帝派遣到人间考察一家善恶之职的官。十二月二十四日就是灶神离开的日子,上天告诉玉皇大帝这家所作所为的日子,又称“辞灶。”送给灶神都是一些又甜又黏的东西,就是为了塞住他的嘴,好让他去天庭少说一些坏话。也有人是用酒糟去涂抹灶神的嘴,使他迷迷糊糊的,少打一点小报告。怪不得我们家灶神旁会写着“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呢!

送灶神这个活动十分有趣,人们早早就起来收拾好房子,接着在灶神像前的桌子摆上汤圆,年糕,麦芽糖等非常粘牙的东西,都是为了黏住灶神的嘴。

记得有一次,我为了测试这些食物是否黏性十足,就偷偷尝了。汤圆,年糕这两个我并不曾感到粘牙,只觉得它们很好吃,便忍不住多吃了几个。至于麦芽糖,我一直抱着好奇的态度,因为那是我第一次吃。黄色的不知什么的东西,上面裹着一层粉,滑溜溜的。我便忍不住吃了下去,一口下去,轻易地咬到嘴里,令我没有想到的,下一秒我便黏的说不出话来了,只能像蚊子一样“嗡嗡”地吐字。好了,现在我终于知道哪一个可以完全黏住灶神的嘴了。

因为今年的疫情特别严重,所以今年出不去了。闷啊,可是又能怎么办呢?只有自己寻找乐子了。于是我便在灶神的嘴上弄了贡品在他的嘴上,闷好像也衰减了许多。

祭灶神是象征着祈求降福免灾的意思,我也希望我们能够度过这一劫难。

初中生送灶神作文 (六)

今天是腊月二十四,也称小年,家家户户祭起了灶神。

吃完晚饭,妈妈把灶台收拾得干干净净,摆上了各式各样的祭灶果、祭灶糖。看着这些花花绿绿的水果和糕点,我直流口水。刚伸出手,想“偷”个尝尝,却被妈妈制止了。妈妈说:“这些要等祭完神灶了才能吃的,等下吃了灶神吃过的这些糕点啊,保你越来越聪明。”爸爸也忙着在灶台正中央贴上灶神像,整整齐齐地摆上酒,茶。接下来就是我的任务了,告诉你吧,这可是我第一次接受这样有趣的任务。

爸爸递给我一个打火机,叫我把两支蜡烛点上,接着又给我八只香。在爸爸的指导下,我点上香,学着妈妈的样子对着灶神像,双手握着香,高举过头顶,严肃认真的拜了3下,心里默背着妈妈教我说的一大堆吉利的话。然后再用左手把3支像插进香炉里,最后燃放鞭炮,在噼里啪啦声中迎接灶神来我家品尝我们为他精心准备的糕点,祈祷灶神保护我们一家人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爸爸妈妈看着我像模像样地做完了这些,开心地抚摸着我点头说:“我们的小男子汉长大了!”

祭灶神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寄托着我们美好的心愿和祝福,祝福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愿美好的民俗代代相传。

初中生送灶神作文 (七)

“奶奶,今天要过节吗?怎么摆这么大桌菜呢?”奶奶宠溺地看着我,解释道:“小孩子家家,不懂了吧?今天可是个大日子哩!天上的灶王爷要向玉皇大帝报家里的事咯!他吃够喝足,才会讲讲好话,来年咱家就更顺哩!”

原来今天是祭灶神的日子,腊月二十三。每逢这个时候,家家户户都要祭灶,说是为了保佑一家老小,平安如意。

望着这一桌子菜,咕噜咕噜,我馋得咽了咽口水。彤红的苹果、青翠的枣梨,清一色用洁白的大青花碗装着;一整条鱼,一整只鸡,统统用古旧的大红碟子盛放着;还有自家酿的糯米红酒,在杯子里默默醉了吧我猜,这灶王爷在天上必定是个响当当的大官,不然在咱这柴米油盐烟火人家里怎么会有这般待遇?我斜眼防着奶奶,正要伸手“偷”一颗枣梨,啪!被奶奶狠心得一拍,她笑骂道:“灶神爷看着!他都还没吃,你有得吃?”

说罢,她将瓜果鱼肉端上灶台,便要祭灶神了!奶奶像个川剧演员,上了灶台,脸面瞬间就严肃了几分。她从一捆红纸包着的香里抽出三柱点燃,给了爸爸,随后又点燃三柱给了我,再抽出三柱自己双手轻握着。奶奶嘴里念念有词,但我不知道她在具体说些什么,大概是些求佛的话吧!随后,她朝灶台上灶神爷的画像拜了三拜,那个鞠躬的样子,真是虔诚。奶奶转身,示意我和爸爸别干站着,赶紧拜拜灶神爷。于是,爸爸也鞠了躬,他还端起米酒来敬灶王。我还不知道他那点心思,自己也想啜上一口呢!

“你也拜拜”,奶奶又转过身来对我说,“求求灶神爷保佑你来年成绩会合格。”奶奶,想必你的“合格”应该是“优秀”的意思吧?我许下心愿,照着奶奶的样再三鞠躬,祭灶王的环节便结束了。

这就是我家乡的风俗祭灶神。它应该是奶奶那一辈不可缺失的生活仪式感吧!你听,它在诉说一个我们中华民族从古至今重视家庭的故事。

初中生送灶神作文 (八)

今天是农历十二月二十三,也就是送灶神“上天”的日子了。

傍晚时分,爸爸下班回来后,先准备冬青树的枝叶,然后用绳子扎成一簇一簇的。再找一根粗又长的桑树根,用砖块把它夹住,让它竖起来。这薪就搭好了,这是用来“送”灶神的。

吃过晚饭,爸爸用小碗装上果品、糕点等,供奉在灶神的像前,点燃两支蜡烛,在香炉中插上香。听说这样就可以免除火灾,求得灶神保佐,岁岁平安。

再过半个多小时,蜡烛燃尽了,爸爸把灶神的像拿下来,再找一块瓦片,放在搭好的冬青树枝中,点燃灶神的像,烧在瓦房片上。

接着要放鞭炮了。爸爸你把点燃的香燃烧鞭炮的引子。一阵又一阵响声连接不断,而且我家燃的是五彩鞭炮,冲上天时会闪出五彩的光,可好看。我们树上也有不少人家买的。天空中五色的鞭炮连成一片,是那样的好看啊!

听妈妈说灶神每逢十二月二十三“上天”回“娘家”,大年初一接灶神下来,也就是买一张新的灶神画像。在这其中呀!还有一个传说呢!

以前有一户人家,他们生了个儿子叫张单,张单的父亲全身瘫疾,他母亲为了养活他们父子去财主家做工,来换点剩菜剩饭给张单父子俩充饥,维持生计。到了农历腊月,财主家盖新房,狠心的财主以浪费太大为由,不准张单母亲带回剩菜剩饭。张单的母亲没法,只好将张单的父亲藏在财主家的茅草里,准备等夜黑弄点吃的。可谁知那茅草突然起火,张单的父亲被活活烧死。张单母亲痛不欲生,就将骨灰放在灶头上,插上木牌,写上名字,作为灵位,天天烧香。

农历腊月二十三,是张单父亲的生日,张单的母亲准备了果品供奉。说来也怪!这天张单做了个梦,梦见父亲被封为了灶神。

于是,这个风俗被流传下来,代代相传,至今还流行着。

初中生送灶神作文 (九)

农历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在家乡,每年农历腊月二十三都有送灶的传统。

至今在乡下还流传着这样的童谣:“腊月二十三,过年将七天;腊月二十三,打发灶爷上青天。”

祭灶也称“祀灶”,它起源于汉唐时代。清朝后期北方地区大多在腊月二十三送灶,我国南方也有二十四祭灶的习俗,南宋著名诗人范成大的《祭灶词》中有“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的说法。

在我们清水,灶君尊神被称为“灶王爷”,俗称“灶爷”,在家乡当地,送灶的传统习俗和程序主要有三项:一是“烙灶饼”。灶神又称本家司命,祭灶节当天晚饭后,家里的女主人要烙灶饼12张,寓意一年12个月。要是是闰年,就烙13张。灶饼献上之后十分钟左右,要将每张灶饼掐出一点,放入盛有茶和酒水的碗中,抛在厨房的屋顶上,意味恭献灶爷受用,剩余的就可以自己吃了。二是杀献“灶鸡”。送灶这一天,家乡的习俗必须杀鸡献灶,“灶鸡”又称作“神马”。祭祀的主持人一般都是家长,礼拜时身后跪一个孩子,双手抱一只雄鸡,由家长向灶神祈祷几句之后,把灶鸡的头向草料内推三下,一只手把凉水向灶鸡头上倾撒,便认为灶爷将神马接受。三是进献灶糖和果品。在灶台上献上香甜可口的灶糖和香蕉、苹果、梨子等新鲜果品。灶糖的用意是为黏住灶爷的嘴让他“上天言好事”,在玉帝面前不说本家的过错,腊月三十晚上接回来时“下界降吉祥”。另外,这天晚上还有放鞭炮和大炮的习俗,意在祝贺小年的到来。

祭祀仪式结束之后,将贴在灶墙上的灶神神像虔诚地揭下来,随着香蜡黄纸一起点燃焚烧,待叩头焚香之后在鞭炮声中送灶爷上天,随后又将焚烧的纸灰用干净的盘子装盛,按照习俗要将纸灰送至“天河”——当地的大河里,显示对灶爷的尊重。

初中生送灶神作文 (十)

妈妈告诉我,农历腊月(十二月)二十四日,是“灶神爷”上天奏事的日子。

听老人家说,“灶神爷”上天要向玉帝汇报一年中人间的好坏、人的过失。为避免他不说坏话,不打小报告,在二十三日的晚上,信佛的人家都要“送灶神”、“祭灶神爷”,供上酒、饭、水果、蔬菜以及好鱼、好肉,上香点蜡烛谢“灶神爷”。老底子的人们还要供上糖元宝,据说吃了会让“灶神爷”粘上牙齿,说话不清,可少说、不说人间坏话。现在糖元宝是不供了,但我妈妈供上了年糕,也是粘牙齿的,嘻嘻嘻!

我们一家人一个一个轮流拜“灶神爷”,妈妈还在嘴里念叨着“上天奏好事,下地保平安”的话。我在心里默默地告诉灶王爷,我不怕你上天去说我的坏话,只要保佑我明年能拿个三好学生就好了。嘿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