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读《穷人》有感
在这段时间的学习中,我阅读了《穷人》这一课,其中的两位母亲桑娜和西蒙都让我感受到了无私的母爱。
桑娜和西蒙都是一位普普通通的母亲。桑拿只是一位家庭主妇,但当她得知西蒙死去后毫不犹豫地把西蒙的孩子抱回来,本来担子重的家庭更重了。即使这样桑娜宁愿被丈夫骂也不愿把孩子送回去,这些都是一种本能的母爱。而西蒙却愿意用自己的生命来保护孩子。在寒冷的夜晚中一位生病的母亲最需要的是温暖,是衣物。西蒙心甘情愿地把自己的衣服都给了孩子保暖,自己却死了。这种母爱难道还不够无私吗?
读了这篇课文,我情不自禁地联想到我的母亲。那是一个正下倾盆大雨的下午。天气真想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上午还阳光灿烂 ,但这会儿风云突变。本是牛毛细雨,但放学时却变成了倾盆大雨,有雨伞的同学都回家了,而没有雨伞的同学也被家长接走了。教室里剩下我孤零零的一个人。看着外面的大雨,我心想:爸爸到成都出差,妈妈又在发高烧,希望他们来接我看来是不可能的。想到这里,我还是情不自禁向窗外望去。突然,一个熟悉的身影在风雨中闪过,啊!是妈妈!她在雨中显得是那么的弱不禁风,仿佛一阵风就能将她吹倒在地,风掀起她的头发,无情地打在她的脸上。我冲到校门,扑进妈妈的怀里,啊!多么的温暖!当妈妈帮我擦干脸上的雨水时,手是那么的滚烫。打那次以后,妈妈的高烧理更加厉害了,好几天都卧床不起。
母亲,您是湛蓝的大海,我就是海中欢快的鱼儿;您是甘甜的泉水,我就是受您浇灌的禾苗;您是开阔的天空,我就一只在您怀中自由翱翔的雏鸟。母爱是无私的,她们不求富贵荣华,只愿儿女一生平安。他们用自己的心血来养育保护我们,她们有着一个神圣纯洁的称呼――母亲。
第2篇:读《穷人》有感
《穷人》这篇文章是语言大师,俄国著名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它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疾苦,揭露当时的社会现实。第一次读他的作品,就被故事中主人公的美好品质深深地感动了。
文章讲述的是一对贫穷的夫妇抚养邻居的两个孩子的故事。通过细节描写桑娜抱养孩子的经过,反映了她那复杂的心理斗争,最终说明了平凡的穷人有着一颗伟大的仁爱之心。一对贫穷的夫妇,一样善良的心灵,在别人最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他们用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善、美”!我也真的感受到了:“善良之心抵黄金,平凡之中有伟大”的真正含义。
读了这篇课文,我深深地为穷人这种善良的品质所感动。其实,爱一直蕴藏在每个人的心里,只要你真心地给予,你就会成为爱的富翁,这甚至是一笔永不枯竭的财富。这不禁地让我想起我们班级这种善良的爱心人士无处不在!我们的班长就是个爱心满满的阳光少年,不管是谁,只要有困难,他都会伸出温暖的双手;无论她有多忙,如果向他请教学习上的问题,他总会马上停下手中的“活”,向你细细地讲解,直到你完全弄懂为止。大家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在生活上互相关心,在这个班级真的好温暖。因为无论是老师还是同学,我们彼此都有“爱”。我想,如果世界上每个人都那么善良,对周围的人和事多一点爱心,这个世界该是多么美好啊!人类就不会有猜忌,世界就不会有战争,人类将会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创造美好的未来,那该多好呀?不经想起一首经典的歌曲:“如果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第3篇:读《穷人》有感
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名叫《穷人》,文中的桑娜和丈夫的举动让我觉得很感动。
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在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在焦急地等待出海打渔的丈夫回来的时候,去看望生病的邻居西蒙,发现西蒙已经死了,两个年幼的孩子成了孤儿,她与丈夫商议要不要收养孩子,丈夫也是个善良的人,最后同意了。一对贫穷的夫妻,能拥有如此商量的心灵。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毫不犹豫地伸出援助之手,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他们用行动告诉人们什么是真、善、美。
我的朋友小刚也是一个善良的人,在一次下雨天,他在回家的路上发现了一只全身湿漉漉的小狗坐在家门口瑟瑟发抖,又没有主人在身边,于是小刚把小狗报进家里,用吹风机把小狗身上的毛吹干,还给它喂食。等雨停后,小刚拿了个纸箱,里面放了一些干草和食物,把小狗放进去,让它在箱子里等待主人。小刚的善良同样让我感动。
读完了这本书,我感受到了桑娜和丈夫的真、善、美。我也要向他们学习,做个善良的人。
第4篇:读《穷人》有感
读了文章《穷人》让我非常感动,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善有善报,我们一定要做一个善良的人,这样世界就会对你一笑。
《穷人》这篇文章讲了:渔夫的妻子桑娜在寒风呼啸的夜晚,知道了邻居西蒙死了,就把她的两个孩子抱回家,渔夫也知道西蒙病故,主动提出收养两个孤儿,夫妻俩不谋而合。
桑娜和渔夫宁愿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而且他(她)们还有勤劳、朴实、善良、富有同情心的高尚品质值得我们学习。文中说桑娜有一颗善良的心,如果她没有那颗善良的心,她就不会去看望西蒙,不会知道西蒙已经病故,那么两个孤儿会被饿死。文中还说了桑娜家地打扫得干干净净,搁板上的餐具闪闪发亮,她正坐在椅子上补破帆,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桑娜十分的勤劳。她家的生活多么贫困,这更能衬托出她的善良是多么可贵。
想想我们自己,我们在家里帮助爸爸妈妈做家务,那爸爸妈妈就会更疼你,爱你;我们在学校里如果常常帮老师收理桌子,那我相信老师一定会喜欢你;在街上如果你看到了老奶奶提不动重的东西,你跑上前去帮老奶奶提回家,我相信你一定会受到老奶奶的赞扬;在街上如果你前面的人钱包掉了,你捡起来并还给那个钱包的主人,我相信那个掉钱包的人一定会对你说一声“谢谢”……
我们有必要向《穷人》中的桑娜和渔夫学习,做个善良的人,我想世界真的会对你一笑。
第5篇:读《穷人》有感
许多人都很贪心,但过度的贪心会使好事边趁变成坏事,一无所获。这使我懂得了:做人不可太贪心。
故事中仁慈的上帝不仅恩准了善待他的穷人的三个愿望,还实现了拒绝留宿他的富人许下的三个愿望。最后,富人一无所获,穷人却幸福地生活了一辈子。同样是三个愿望,结果如此的不同,原因就在于富人许愿时贪大、贪全,患得患失,生怕漏掉任何东西,最终弄巧成拙,一无所获。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人不也是这样吗?从不敢上台表演,却说:“我一定要当红明星”;成绩平平,却说:“我要让成绩全年级第一”;学科竞赛时,初赛都很难通过,却说:“我要在某次竞赛中一举得冠”……同学们,你们听了这些一定觉得这些人真是异想天开,可你们不知道,可能我们的班级体里就有这样的人。
同学们,让我们改掉贪心的毛病,远离贪心,让善良的花朵永远盛开吧!
第6篇:读《穷人》有感
今天,老师带领我们走进了生活贫穷而品德高尚的穷人的生活。《穷人》这篇文章主要讲了桑娜和渔夫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了她的两个孩子的事。
当桑娜把孩子抱回家时,文章对其极度复杂的矛盾心理做了细致的刻画:“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桑娜作为一个穷困家庭的主妇,她怎能不为今后的生活担忧?但她毅然要收养西蒙的孩子,把他们抚养成人,从中可以看出桑娜同情穷人、关心穷人的善良品质。在桑娜抱回孩子后,以为丈夫会揍自己,但自己的丈夫得知邻居西蒙死后,两个孩子没人抚养,主动领养孩子。桑娜和渔夫正是这样朴实而善良的人:生活的穷困没有把他们压垮,反而使其更加坚强;内心的善良又促使他们伸出援助之手去帮助更加需要帮助的人。贫穷的生活彰显出了人性的光辉。
再与文中的桑娜和渔夫相比,我们大家是否跟他们一样有一颗乐于助人的心呢?我们每次看见别人有困难时,都是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说不定我帮了他,他还反过来怪我呢”的心态。其实我们反过来想,将心比心,当我们有困难时,别人也这样想,我们就没人帮助,整个世界将会失去爱。所以,从现在开始,让我们像渔夫和桑娜一样,拥有一颗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心。
一对贫穷的夫妇,一样善良的心灵,在别人最需要的时候,不约而同、毫不犹豫的伸出援助之手。当桑娜拉开帐子的那一刻,无言的感动像潮水一样包围了你我: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他们用行动诠释了什么才是真、善、美。让我们像渔夫和桑娜一样,用爱心去温暖世界。因为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第7篇:读《穷人》有感
想到那样一句话:要是可以给与,也不贫困。对啊,贫困并不恐怖,恐怖的是精神的贫困。可以给与他人爱,可以帮助他人,这样的人始终是精神的富有者。今天我读过一篇文章《穷人》,作者是俄罗斯着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文章内容写的是一个鱼夫和他的老婆桑娜,也有她们的五个孩子,过着艰辛的日子,每日只靠鱼夫打鱼保持一家人的生活。她们的隔壁邻居西蒙去世了,留有了两个孩子,西蒙临走时并沒有把小孩交给桑娜一家,但善解人意的桑娜不管不顾自身的贫困,坚定不移地担负起养育西蒙的两个孩子!
这个故事十分令我打动。这对穷光蛋夫妻不管不顾自身生活艰难,积极收留2个弃儿。虽然生活不富有,可是她们的精神是颇具的,她们有着一颗愛心,一颗朴实善良的心,颇具责任心!有这种就充足了。
大家不用向她们一样,收容可伶的弃儿。大家应当从一点一滴的琐事学起,也做一个精神的富有者!
例如,我们可以在公共汽车上给老年人让位;在马路上扶视障在街上过路的;看到一片废旧纸张积极拾起;关闭仍在渗水的自来水龙头。这种平时琐事,足够体现出一个人的精神財富,一个人的优秀品格。
我觉得,每一个人要是去做都能保证这一点,而且会对穷光蛋夫妻造成怜悯,钦佩之感。拥有这类念头,你的精神之花早已刚开始绽开了!相信你能做得更强!
第8篇:读《穷人》有感
最近我们学习了一篇课文,是托尔斯泰的《穷人》。读了这篇课文,我就被渔夫和妻子桑娜的善良打动了,同时也学会了应该怎样对待他人。
课文通过讲述渔夫和他妻子桑娜收养邻居西蒙两个孩子的故事,反映了穷人的悲惨生活和他们在困苦中相互帮助的高尚品质,以及他们在精神上面的富足。
课文告诉我们,要时时刻刻善待他人。渔夫家境那么贫穷,还善待他人,收养了两个孩子。更为可贵的是,收养孩子的行为不是经过无数思想斗争后做出的,而是不假思索的决定。因为桑娜甚至抱回家还“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而现在真正能做到这样毫不犹豫的助人又有多少人呢?联想最近发生的《少年扶起摔倒老人反成被告虽胜诉却留心理阴影》的新闻,渔夫夫妻的行为毫无疑问更值得我们赞赏和学习。
再说我们同学之间,大事不说,借支笔、问问题等举手之劳的小事在同学们眼里都成了天大的难事。却从未想,你付出的、他人终究有一天会回报于你的。渔夫在无法得到回报的情况下仍去收养孩子,真让我们感到惭愧。
一个国家也是这样。国家只有靠不断地壮大实力,与他国和平共处,才能结交更多的合作伙伴。这样,当面临困难时才有可能获得帮助。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善待他人就是一种“道”。
不要无视他人的存在,他人就是生活的镜子。生活中的许多事情都能在他人身上找到影子。他人亦己,己亦他人。让我们都来关心他人,善待他人吧!
第9篇:读《穷人》有感
列夫·托尔斯泰是《穷人》这篇文章的作者,他是俄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与歌德、高尔基等人一起被誉为世界十大文豪。《穷人》这篇文章让我感触良深。
它讲述了渔夫一家子十分贫穷,牵强地牵扯大了五个孩子,但在一个暴风之夜,邻居西蒙却病死在了她家中的床上,渔夫的妻子桑娜是个善良的人,她自作主张地把西蒙的孩子抱了过来与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渔夫回来后不但没有打她还很赞同妻子的做法。
我觉得故事中的女主角桑娜是一个善良的人,她家中虽然贫穷到了极点,但还是坚持把西蒙家中的两个孤儿抱过来。她即使冒着被丈夫打的风险,也不让几个孩子睡在一个已经故去的人旁边。而西蒙也使我感动,她是一个寡妇,没有把孩子丢下就已经不错,还在临死前不忘孩子,用自己的衣服盖在自己的孩子身上,还用自己的旧头巾包住他们的脚。
穷人不穷!《穷人》拥有无私的爱,温暖的家,善良的心,我们应该像桑娜和渔夫一样,伸出援助之手,去帮助别人,让世界更美好!虽然渔夫考虑过自己的日子,但也执意要养西蒙的两个孤儿,表现了渔夫助人为乐,敢于面对的品质,整个故事,没有华丽的词藻描述,也没有半们歌须式的豪迈词句。然而由故事中的人物折射出的真、善、美,显示了人世间最淳朴、美好的感情,忘我付出的精神世界,却无处不撞击读者的心灵,扣动着读者的心弦,使之深受感染。
在生活中,也有许多这样的事。我外公就是一个善良、助人为乐的人,他经常把家里的东西送到村子里的敬老院去,有一天,我外公家的马铃薯成熟了,外公毫不吝音地把马铃薯分给了村子里的一些老人,让他们也有马铃薯吃。有位老人说:“我们经常吃你的东西,不好意思呀。”我外公笑呵呵地说到:“大家都是一个村子里的人,互相帮助是应该的。”
一个善良的人,像一盏明灯,照亮了周遭的人,也温暖了自己。
第10篇:读《穷人》有感
看《穷人的银行家》这本书,有几点体会:
1、 认识一个国度
没有去过巴基斯坦,也并不了解巴基斯坦人的历史文化和生活状态。读此书,对这个中国睦邻还是孟加拉国时期才有些认识。
2、 爱、信念和梦想
我一直认为,爱、信念和梦想是人生最弥足珍贵的东西。也是成就一位非凡人物的必备条件。格莱珉银行能够在孟加拉国建立并在全球得到推广,正是因为尤努斯教授对祖国深深的爱,怀着改善穷人命运的梦想,在坚定信念支撑下不断行动,最终实现了梦想。
对于朋友们来说,未必有远大的梦想,即便一个小小的梦想,只要你热爱,也都能促使你去努力实现它。热爱是一个人做好一件事的非常重要的前提。因为热爱,你才会为此而付出,劳苦奔波尔不觉得疲惫。作者作为一个富人和教授,因为热爱自己贫穷的国家,从而关注并帮助改变穷人的生活状态。他看到了穷人的诚信,并以此成立了格莱珉银行。
我们常常看到一些文章对大学毕业生说,你要学会热爱自己的工作,我们从这本书中应该也能体会到一二。因热爱而关注,因持续关注你会发现很多旁人看不到的东西。爱一个人,爱一件事,投入并热忱地去投入,你会得到应有的回报。
梦想是目标,爱能让你看得到它,信念使你越来越接近它。
书中开头有句话很有感触:“当你将世界放在掌心仅以鸟瞰的角度去审视它时,你很容易变得傲慢自大——虽然你意识不到,一旦拉开距离,事物就变得模糊不清了”。
3、 成功的制度和模式
格莱珉银行成功的原因在于,尤努斯教授抓住了穷人贫穷的根源和这个群体的基本特点,穷人的诚信,并以此建设了相应的规避风险的制度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