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初一作文 (篇1)
商铺挂起了灯笼,店里的灯光换成了暖色,最繁华的城市变成了空城。街上难能见到一辆车。桃树骄傲地用艳红的花朵告诉我,一年一度的华宴要来了。
早在春节的一周前,阿太就把一家人在广西包好的粽子寄到了我们家。这几年,外婆的腿脚越来越不方便,不能回去看望她那九十多岁的老妈妈,阿太就把她亲手包的粽子寄回来,年年都不忘,她怕外婆想妈妈。老家每年的这个时候,大家都聚在一起,阿太想把这团聚遥寄给外婆。
舅舅一家带着刚出生的表妹和满满的湖南特产回到广州。一年一见,谈着彼此的健康,论起生活的琐事,亲戚朋友是否多了谁少了谁分享新生命到来的喜悦,教小朋友认认鲜少见到的长辈,哪个是你大姑,哪个是你二姨孩子们怯怯地念着“恭喜发财”,大红的纸包转转兜兜。小宝宝咿呀乱叫,大一点儿的孩子也叽叽喳喳,于大人是欢聚,于孩子是幸福的`陶醉,这也许是最好的年味儿。
这年的大年三十又是妈妈主持大局。从大扫除到年夜饭,处处她都要自己干。家里的阳台添了两盆金黄的桔树,妈妈又从花市搬来好多不知名的花花草草,大红大紫,因为各自有着不同的吉祥寓意而出现在这里。“福要倒着贴”“对联最好用金字写”这些规矩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传下来,给春节添了许多趣味。年夜饭后,一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前,欢欢喜喜跟五湖四海的人们一起倒计时,幸福地享受着祖国母亲给我们的包容安定。孩子们也睁着大眼睛,向往着小城镇的爆竹烟花。
财神爷拎着福气敲敲门,大笑着告诉我们:明天会更好!
年味初一作文 (篇2)
在古代,辞旧迎新是人们生活中的大事。在腊月初八之后,就完全进入年节状态,到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小年时,大年就进入倒计时,人们忙着备办年货,祭灶送神。
而如今的过年,并不像以前那么早。人们忙碌了一年,直到腊月三十,人们才会在家里与家人团聚,聊家常,尝年饭。在腊月三十的晚上,我们都会与家人一同坐在客厅看春晚,品香茶。到零点时,长辈就会给晚辈红包,俗称“压岁钱”。
随着网络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今年过年出现一样特别的应用——微信红包,这款应用可以直接在微信上送红包。微信红包还与春节联欢晚会进行互动,让它成为了除夕晚上的主菜单,小小的红包甚至还抢了春晚的风头。大年三十晚上,我们全家人都乐在其中,整个家回响着“咔嚓咔嚓”的声音。“哎呀,怎么还没摇到啊?”“快来看看,8.8耶,你有没有摇到啊?”“我摇到了,我摇到了,你摇到没?”……大家热烈地讨论着,“攀比”着钱的多少,一个晚上,大家一会儿也没歇,一个劲地摇,全家都收获不少。
如今,人们的生活已与网络紧密相连,正如它——微信红包,“摇一摇”这个动作,成为今年春节最特别的“风景线”。从小到大,过年的“味道”始终萦绕于心,从吃饺子,放烟花,看春晚,到现在的“摇一摇”。过年的“味道”是诸多中国人整整一年翘首以盼的期冀。很多人都说,现在的过年不像以前那样有年味了。我认为现在的过年与以前相比,的确少了很多应该倡导并保留的传统,但不管科技如何进步、社会如何变迁、过年的庆祝活动和方式如何演变,但永远不会改变的是恒久以来中国人凭借春节、端午、重阳这些中华传统节日所倡导的尊老爱幼、诚实守信等等的中华美德。
年味初一作文 (篇3)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这首脍炙人口的童谣想必大家一定不陌生吧。伴随着噼里啪啦的爆竹声,年的步伐越来越近了,过年的氛围越来越浓了,年味也在大街小巷里绵延起来——家家户户贴上了对联,真是“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预备年夜饭的香味也从各家窗子里冒了出来,回乡探亲的人更是数不甚数。
春节,是我国最隆重的节日。传说,在远古时候,有一个名叫年的怪兽,一到除夕夜便出来祸害生灵,残害万物,百姓们苦不堪言。后来,一个老奶奶为了帮助人们,用鲜艳的红纸和燃烧的爆竹吓走了年。于是,人们便在除夕夜时守岁,放鞭炮。这便是春节的由来。
大年三十是春节里最热闹的一天。这一天,家人团聚,吃团圆饭。鱼,肉,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佳肴,一年的辛勤劳动所得到的回报都体现在这桌团圆饭上了,寓意劳有所得,也有对过去一年的圆满结束和对新的一年的美好期许。人们在餐桌上互相给亲人敬酒,祝福,希望对方新的一年健健康康,事事顺心。年味浓的不是餐桌上的大鱼大肉,而是亲人对自己的那一份关心,亲情。
俗话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吃完年夜饭,人们晚上照例看春晚,守岁。待到半夜十二点,便放鞭炮驱赶年兽。小孩子也会玩烟花,同乐乐。年味也就在那转瞬即逝的烟花里。大年三十以后,人们便都会出门探亲,走亲访友,给红包。这即是对亲友的一种关切,也是一种对过去一年的汇报。
有人说“年味越来越淡了”,其实不是年味淡了,而是我们没有一双发现年味的眼睛。年味说浓也浓,说淡也淡。年味就藏在那一声声的祝福中,躲在灿烂的烟花里,在我们每一个人心中。
年味初一作文 (篇4)
新年到了,家家户户都有年味。那么,年味到底是什么呢?
年味,就是走亲访友。每年过年,人们都会去走亲访友,我也不例外。过年时,我也会和爸爸妈妈一起走亲访友。去到外公外婆家、姑姑家、妈妈的朋友家,拜访一下他们,和他们说一说话,聊聊天,拜个年。走亲访友就是一种年味啊。
年味,就是收发红包。在过年的时候,必不可少的就是发红包了。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手机上,都会有人发红包。红包一般都是用红纸包起来的,里面装了长辈给晚辈的钱。红包上也会有祝福语。发红包又何尝不是一种年味呢?
年味,也是吃年夜饭。说到过年,怎么能少了年夜饭呢?一般来说,在除夕这天晚上,人们都会聚在家中,做上一大桌菜,在家中吃饭,这就是年夜饭,年夜饭也叫团圆饭。年夜饭中会有鱼等各种各样的菜,有的菜有它们的象征意义。比如鱼,它意味着年年有余。全家团聚在一起,吃着年夜饭。吃年夜饭不也是一种年味吗?
年味,还是放鞭炮。尽管现在不允许放鞭炮了,但还是有许多人放鞭炮。记得今年除夕夜时,我在家里看春晚,楼下突然响起了鞭炮声,“噼里啪啦”地响个不停。那声音可不仅仅只是燃放了一个鞭炮就能发出的,而是燃放了很多个鞭炮一起才能发出的。所以说,放鞭炮也是一种年味。
其实,在过年的时候,年味有很多种,比如放鞭炮、收发红包、吃年夜饭、走亲访友等等。年味,还需要我们自己去发现。
年味初一作文 (篇5)
很快的,过年了。我住的平静小区一瞬间染上了浓浓的快乐。
一大早就听到了弟妹的笑声和爆竹的脆响。急急地跑到院子里,浓浓的香味迫不及待的窜进我的鼻子,哇!鸡、鸭、鱼、肉样样全啊!
吃饭了,乳白色的青烟里有若隐若现的红爆竹屑,快乐,随着爆竹炸开。每一个人的脸上都挂着幸福的笑容;快乐,随着口里的饭菜涌进肚里,窜进心里;幸福,伴着我们的笑声在屋里萦绕。
紧接着,快乐用红包裹住,送到我们手里,快乐又变成糖果化在口里,甜的我们笑得合不拢嘴。年味又从我们口里飘出来。
晚上,一家人坐在一起。爸爸、奶奶、二叔、爷爷围在一起打麻将,年味在麻将的碰撞声、爸爸的笑骂声里荡出来;哥哥、姐姐、姑姑、二婶娘围在一起玩纸牌,年味又从哥哥兴高采烈的笑声:“耶!我赢了!哈哈哈哈哈!”中飘出来;叔叔、姑父坐在一起下棋,年味又从姑父的赞扬声中跳出来;妈妈和婶娘一起看电视剧,年味又从妈妈、婶娘的笑声里蹦出来;我和弟妹们一边看过年联欢晚会,一边嚼糖葫芦,年味呀,又从我们被染红的嘴里溢出来。
屋里,笑声、歌声混在一起编织出浓浓的年味,编织出浓浓的快乐。
12点到了!黑色的天空里绽放出朵朵绚丽的烟花,金黄色的、绿色的、亮红色的、深紫色的..交织在夜空中,地下,“噼噼啪啪”响在一片,五颜六色的各种小爆竹一个接一个炸开。新年到了!
爆竹声中,我们又迎来了一个新的一年。
年味初一作文 (篇6)
我怀着兴奋的心情准备度过这另人兴奋的寒假。
起初,是八天的学习时间,这八天里,每天虽然过的差不多一样,有些乏味,但之后的春节会让这一切消失,所谓“黑暗过起初,是八天的学习时间,这八天里,每天虽然过的差不多一样,有些乏味,但之后的春节会让这一切消失,所谓“黑暗过后便是光明”,但学习也是一件快乐的事。
后便是光明”,但学习也是一件快乐的事。八天过去了,大家都沉浸在准备过春节的气氛中:超市里,人山人海,挤得水泄不通,货架上的商品被无数的双手拿进自己的购物车;人们的吵闹声,有的在争吵唯一一件物品该属于谁,有的在讨论买些什么好,还有的因为太闷太挤在抱怨,我喜欢这种气氛,它让人觉得新的一年即将到来,很激动。利用传统习俗希望自己的亲人在新的一年里事业有成,身体健康等,以及礼炮,大家特别是小朋友买好多来放,使春节里更添喜庆的生机。日子一天天过去,大约除夕那天,路上冷清清的,回家的到家了,回老家的也到了,人们在一起安详吃着团圆饭,桌上的菜比平时多了很多,热气腾腾的。一些久别重逢的抱在一起,诉说经历,一些原本在一起的,比平时也亲热了几分。期待着元宵节的到来。我喜欢过春节。
年味初一作文 (篇7)
过年了,我和父母回了老家。湖南天冷,每天都要套上厚厚的衣服。哈出的气在空中形成漂亮的白色的热雾。
今年因为各种原因,回来的人少,家里就好像这天气冷冷清清的。父亲拉起我的手,悄悄地跟我说,“走,我们去找年味。”
年味?我眨了眨眼睛,问他,“什么是年味?”父亲回答,“就是热热闹闹一家人,你在其中感到快乐,幸福,那就是年味。”我似懂非懂,但还是乖巧地点了个头。
晚上,奶奶招呼我们来包饺子。我欣然同意了,站在一旁跃跃欲试。堂姐的任务是擀面团,她将已经处理过的面团揉好,切成一段一段的,将这些面段小心放在旁边的盆子里,留下最后一段。她把那条面段又切成了几块小面团,将这些小面团用擀面杖擀成一张张均匀的圆薄片。这最后的圆薄片,就是用来包饺子的皮啦。
堂姐擀出一张皮,我便拿走一张包饺子。我用汤匙在碗里舀出一团肉馅,放在手中平摊的饺子皮中间。然后将饺子皮对折,在饺子的边边捏出花边,还注意要捏紧,防止下油锅时饺子皮被水冲开,肉馅掉出来。
我做得正津津有味,突然脸上被人摸了一把,然后听到有人在吃吃地偷笑。我抬起头来,看见对面的堂姐一张脸憋的通红,风铃般的清脆的笑声从嘴角泄出。
奶奶也很乐,“小花猫。”我照了照桌上的镜子,我的脸颊上多了三道白色粉迹,看样子真像个小花猫。“看我的。”我拍了拍堂姐的脸,手上的面粉都往她脸上跑了。她也变成了一只小花猫。我们互相看着对方,都笑出了声。
就是热热闹闹一家人,你在其中感到快乐,幸福,那就是年味。我现在感觉很快乐,也很幸福。我想,这便是父亲所说的年味吧。
年味初一作文 (篇8)
小年这天,我们离开城市,来到农村姑姑家,寻年的味道。
过年包粽子是必不可少的。一进门,便闻到浓浓粽叶香。于是,我立即跑去包粽子。拿一张粽叶,看看哪面的粗糙,要把粗糙的一面折在外。我把叶子卷成一个漏斗形,又在漏斗底下面折一个角,防止米漏出。折好,我抓一把米做底,放入一些梅干菜,又放两块肉,一肥一瘦更美味,再盖上米。之后就把粽叶尾部折起盖到“漏斗”上,压实挤紧,折出角来,最后用绳子捆紧,一个粽子就大功告成了。粽子下锅加满水,闷煮两三小时,美味的粽子就出锅了。闻一闻,可真香。妈妈给我剥了一个。真是好吃,自己包的就是不一样。
吃完粽子后,我们便开始做年糖。姑姑准备了一大筐的霜米、粉丝、芝麻、花生等,打了一大盆的鸡蛋面。全部材料用油炸过后,只见大厨外婆拿着一个大勺,把麦牙糖放在锅里融化了,然后再将霜米、芝麻等倒入。只听“哗”的一声,糖马上把霜米和芝麻等粘在了一起。外婆左手拿一把铲子,右手拿一把勺子,用力地翻炒着,铲匀后就把它们倒入一个方方的框里,用力挤紧、压实。压实后,把整块年糖糕切成窄窄的一条条,再切成薄薄的一片片。香香脆脆甜甜的年糖就完成了。我试着切了切,可切不了多久就发现不是年糖“散架”了就是我的手“散架”了,看来这即是技术活也是力气活。
过完小年,马上就要除夕了。今年的除夕也将是不一般的。我们大家族将一起聚到民宿里过大年。那里有大餐厅、大房间,老人们打打牌,大人们聊聊家常,孩子们嘛,已经准备下烟花爆竹,打算好通宵玩呢!
年味是什么?我想,它是糯香的粽子,甜脆的年糖,声声爆竹,还有就是一家人团团圆圆。
年味初一作文 (篇9)
年味儿,不是靠鼻子嗅出来的。
谁说的,走过街巷,家家户户的厨房里都飘来腊肉香肠的味道,肥厚绵长,那不是年味是什么?到了凌晨,鞭炮齐鸣,那火药的硫硝味在空中飘散,那不是年味是什么?
谁说不是呢?可是我说的年味儿,也是靠耳朵听出来的,从早上七点,就被手机里祝福的短信叫醒,一整天,响个不停,一出门,邻居的祝福便递了过来,“春节好”、“马年大吉”、“万事如意,万事如意!”一天之中类似的祝福不知说了多少遍…… 谁说不是呢?我说的年味儿,是靠眼前看出来的`,每户人家的门榻上都挂起了春联,给寒冷的季节增添了火红的景象,平时闹腾的商铺都关门打烊了,最热闹的要数农贸市场了,准备年货的人们肩扛手提,像是把一年的收获都搬回家,每家的餐桌上,老人和孩子们的红包里,攒满了祝福和期望,春晚的歌舞、小品把人们的眼睛喂饱,马路两旁的行道树上的彩灯醉迷了人们的眼。
谁说不是呢?我说的年味,是靠嘴巴吃出来的,鸡鸭鱼肉、酱肉、香肠,团圆的桌子上都是少不了的,推杯换盏,祝福的话说个没完,糖果瓜子,汤圆小吃,恨不能生得 之嘴, 之胃,把所有的美食都囊括到肚子里去,一个春节,喉咙里游离着腊肉的余香……
年味儿是春运路上回家者匆匆的脚步,年味儿是团圆桌上一家人欢欣的笑颜,年味儿,是严冬里的热闹,是春天即将临近的记号,是心的欢腾,是爱的凝结,是情的挥洒……
年味初一作文 (篇10)
每当家家户户团圆之时,从窗户中不断冒出令人幸福的年味。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将为新的一年扣来新的希望。
除夕的那天晚上,家人们欢聚一堂,其乐融融,为即将到来的春节准备着忙碌着,脸上的笑容与汗水交错着,洋溢着幸福。从大扫除之前家里的一片狼藉到丝尘不染,从冰箱里的一丝不挂到无一不备。都是大家对春节的期望,都是春节洋溢着的幸福。
春节到来时,早上喜洋洋的穿上新衣,每人分得一包压岁的钱。在走亲访友的过程之中,不断地听见那鞭炮噼里啪啦的声音远处传来浓浓的硝烟,连绵不断的欢呼声悦满心怀,也是春节之间一道热闹的风景。当然,最幸福的还是收到那压岁的红包。
烟花当然是春节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偌大的烟花团队,向我们走来,我看见烟花飞上天,发出那短暂的光芒之后繁星点点般的落下。接连不断烟花向空中绽放,在那天空,开出一朵朵五彩动人的花,漂亮着,美好着,持续着。不经意中跟上,抬头望着烟火。
回到家就有一种淡淡的喜气与忙碌,围绕在身旁。桌子上的年夜饭色味俱全,芳香四溢,炉灶中的火焰燃烧着,发出噗呲噗呲的声音。桌子上的欢声笑语,举杯庆祝,年夜饭让人们口齿留香,回味无穷之后围着炉灶看春晚时,看着春晚情不自禁发感慨,因为一点细节而担忧,因为一件事情而欢笑。无时无刻都有那种温暖幸福的年味。
大连初一的年味那么浓,那么美,那么温暖,幸福感不时地洋溢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