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拉与太阳读后感 篇1
书必须是用来凿破人们心中冰封海洋的一把斧子。正如弗兰兹·卡夫卡所说,书是具有力量性,它能带我们领略不同的视角,体会不同的人生,了解别样的风情,内化为知识,运用在我们的生活之中,而经典更是如此。
读《简爱》我们明白了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时要保持理智,不能抛弃自己的原则。读《活着》我们明白了在面对生活的种种困境时,要坦然接受,乐观面对,读《挪威的森林》我们明白了人应该听从自己内心的意愿去过活一生。
经典之所以是经典,不在于其存世时间长短,而在于其表达的内涵深刻,其文字值得反复研读。它所反映的内容,道理可以充实我们并让我们在为人处世上更加考量。
身处21世纪,科技迅猛发展,生物工程取得长足进步,人工智能话题热度不减,而在未来,这些技术显然会变得愈发成熟,在那是人类和人工智能又将如何发展,英籍日裔作家石黑一雄在《克拉拉与太阳》一书中给出了答案。
故事讲述的是在未来一个叫克拉拉的机器人被乔西的妈妈所购买目的是为了在乔西病逝后克拉拉能延续这种“亲情”,克拉拉单纯,真诚,细腻,她深知治好乔西之后自己的命运,却依旧为乔西祈祷,最后乔西恢复健康,而克拉拉也被丢弃。这本书更倾向于探讨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什么乔西会病重,因为当时流行基因编辑,尽管乔西的两个姐姐因此去世,而她的妈妈为了所谓的“上流社会”依旧决定为乔西做基因编辑。乔西的青梅竹马克里没有进行基因编辑,注定会与乔西处于不同的阶级,渐行渐远。乔西的妈妈是一个自私冷血的女人,深知基因编辑可能会对女人造成生命威胁为了所谓的“上流社会“依旧以身试险,为了获得所谓的“亲情”让克拉拉模仿女儿最后又因女人痊愈,为了减轻自己的罪恶感又将克拉拉丢弃,从始至终她都在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由此不得问自己一句:我们在面对外界巨大的诱惑时,是否能坚守原则与底线。其次,克拉拉为什么不能真正的替代乔西,克拉拉尽管有着明锐的观察力,极高的洞察力,为什么却始终无法替代乔西最终被丢弃,其实在文中乔西的父亲给出来答案,“人心”这不是指器官而是文学意义上的人心,乔西活着每个人的心里,每个人对乔西的感情是独一无二的,这是克拉拉无法改变的。
作者以机器人的回忆的口吻来写这片文章,尽管克拉拉最后被丢弃要面临“死亡”,但她回忆时没有怨恨,她依旧希望乔西开心幸福,相比之下在科技发达的世界人类又是如何呢,歧视,歧视没有进行基因编辑的人与机器人。自私,为了所谓的“上流社会”拿自己孩子的生命去冒险。冷血,通过机器人满足所谓“亲情”的需求而后用不上时毅然丢弃。值得我们深思在未来如何妥善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同样人工智能,生物技术还未像文中那样先进,但终有一天可以与之比肩,我们要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如今,电子科技已经广泛普及,“低头族”,“社恐”等活跃在网络上,其反映的当代青年人越来越“封闭”,沉浸在网络世界,网络是快捷,方便,迅速,但面对面的沟通是依旧有存在的必要,网络只是一个沟通的媒介,在网络上可以畅所欲言,但有其风险性与不确定性,其次必要的肢体交流可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这不是网络所能替代的。再者,有些科学技术的诞生伴随着伦理,社会与道德问题,在运用时我们应妥善处理与其关系。
科技的进步,使我们生活更加高效便捷,但也使我们面临一些困难抉择,这取决于我们如何使用,不要掉进欲望之网,让整个社会充斥着名利,冷漠与自私。
读经典不仅仅是读故事,而是品语言,悟内涵,内化知识为自己所用,经典,可以让我们了解自己以前所未接触到的,所不了解的事物品,它能劈开我们心中冰封的大海,让海水涌流,使我们自由地在书香中遨游,丰富充实自我。
克拉拉与太阳读后感 篇2
“你相信有‘人心’这回事吗?我不仅仅是指哪个器官,当然喽。我说的是这个词的文学意义。人心。你相信有这样东西吗?某种让我们每个人成为独特个体的东西?”
这句印在本书封底上的问题,直到最后的结尾,作者石黑一雄才借克拉拉之口说出他的答案。而本书的前三分之二,几乎都在为乔西的“肖像”、为这个回答铺垫。
故事的中心并不是乔西,而正如书名一样,它所叙述的是克拉拉与太阳的关系。作为一个AF,克拉拉需要太阳能以维持正常运转,她因此相信太阳拥有某种神奇的力量。在目睹它“让”乞丐和狗起死回生、“让”咖啡杯女士和雨伞男人重逢之后,这种想法更加强烈,就如同一种信仰。
为了乔西的健康,克拉拉先后两次穿过长长的田野,来到麦克贝恩先生的谷仓里向太阳祈祷。出于对太阳的信仰,她姿态谦卑,用词谨慎而庄重。她确信谷仓中掠过的光线是太阳的一部分,也确信太阳听到了她的请求,只要她摧毁“库廷斯”机器,乔西便能好转。这份“确信”中有如孩童一般的天真,初读令人啼笑皆非,再读却令人深思——克拉拉的信仰,正如孩童的天真一样珍贵。乔西是否好转,并不代表着克拉拉是否会成为“乔西”,而是代表着她这样一个至善至真的人物对太阳、对善的信仰是否会破灭。正如作者在访谈中所说的:“这个奇迹是否可信,是否科学,对于我来说并不重要,我要做的只是在呈现哪种情感上做出选择。”本书正是由无数种选择所组合构成的一篇小说,无关命运,情节只为了表达而服务——这一点上,石黑一雄对文字的控制欲展露无遗。
我始终忘不了克拉拉在万斯先生的小餐馆里,注意到了那个连餐厅经理都忽视掉的女人;忘不了她在初见乔西的时候,对她做出了那个动作——双手交握,高高举起,微微晃动——尽管她不明白它的具体含义,却本能地对他人散发着善意。
她是一个称职的AF,永远为他人考虑,却不去思考这件事对自己所带来的影响,就像她在知道要摧毁库廷斯机器必须要用到她体内的一种溶液时,她所唯一考虑的,仅仅是这是否会对母亲的计划造成影响。她身上所展现出的利他性,让她在一众为生命、未来、爱情所裹挟的人物中显得格外清醒。她目睹着海伦小姐为了里克,低声下气地向前男友卑微地乞求,毫不犹豫地贬低自己,试图换取他一点点的原谅与施舍;她目睹着卡帕尔迪对人心的轻蔑,母亲的自欺欺人,父亲的犹豫不决;她目睹了一个又一个人的离去,直到只剩下她自己停在原地,被废弃,留在堆场里,慢慢梳理她这一生的记忆。
她的善意,没能改变人们的偏见。或者说,人们对机械的造物有着本能的恐惧,他们制造AI,一边期待它更加智能,一边又害怕它太过智能,压缩人类的生存空间。几十年来,讨论智能生命的小说层出不穷,但在这本书中,这种讨论与对剧情的种种猜测显得毫无意义,我只感到悲哀。
可我又唾弃我的悲哀,因为克拉拉的身上有一种近乎神性的悲悯,她好像看到了每个人,却又没看到任何人;她是历史的笔者,故事的见证人,她书写下所见的一切,却唯独不谈自己的想法。我感到荒谬,因为我的悲哀限制了她的生命,她不该是能用人性定义的存在,我却以我的想法,用人类的姿态,自作主张地替她下了判决。我只是在思考,如果我是她,我将为这样的一生感到不值。可如果她是我,她就不会向太阳祈求,不会一边试图成为乔西一遍否定这样的想法,更不会在生命的最后,无比确信地告诉经理:她很高兴当初做出了那样的决定,乔西就是最好的少年。这是一种人的傲慢,而克拉拉永远明白她想要的,从未后悔,从未动摇过她的信仰,至今终结,都保留了那一份无瑕的天真。
人造的灵魂,却比人类本身更加悠长。
“卡帕尔迪先生相信乔西的心里没有什么特别的东西是无法延续的。他对母亲说,他找啊找,可就是找不到那样特别的东西。但如今我相信,他是找错了地方。那里真有一样非常特别的东西,但不是在乔西的心里面,而是在那些爱她的人的心里面。”
克拉拉与太阳读后感 篇3
《克拉拉与太阳》一书有着不同寻常的封面设计,正中央一个正方形镂空形的窗口是最为吸引人心的,镂空后露出的封面本色与橘色的封面装饰纸的颜色相得益彰,蓝底的右上角还有一小片弧形柠檬黄。只有剥开硬皮外的这层橘色装饰纸,才能明白弧形原来是太阳的一部分。
小说一开头被克拉拉局限的视野带入叙述中,让我们知道她是刚刚陈列出来的AF。
而AF是为陪伴孩子成长而设计的人工智能。她们能够按自动编码器深化学习实现自己的功能,可是关于这个世界,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她们所知有限,怀有孩童般稚嫩的念头。AF作为强人工智能,她们只需要知道一件事就好——好好陪伴孩子。
可是总有特例,克拉拉就是AF大家族中的那个特例。她会这样说:“我一直渴望看到更多外面的世界,看到它全部的细节。克拉拉拥有人类引以为豪的所有美好品质:她善良,体贴,无私,为了乔西献出了她所能献出的一切,她是一个完全利他的存在。
直到小说的最后篇章,在克拉拉与经理的对话中,我们才不经意地意识到,整个故事事实上是克拉拉在临近“生命”终点之时,对自己的一生所作的回顾。
小说中克拉拉的自述“我的职责就是成为乔西最好的朋友”中得到了完美的诠释。事实上,人们谈起克拉拉时,很少把克拉拉当作克拉拉,而是说:“她是乔西的AF。”
在细碎的生活日常中,克拉拉竭尽全力照顾乔西的情节不胜枚举。在乔西在小问题来征询克拉拉的意见时,克拉拉也是尽己所能去鼓励乔西。
在一次乔西和里克两人几天相互不理睬的时候,克拉拉看出了乔西的微妙心理:乔西既想联系里克,又出于女孩子的矜持而不愿意主动联系里克。克拉拉将乔西微妙的心思看在心里,于是她就主动代替乔西充当她的信使与里克和好如初。
但是乔西是怎样看待克拉拉的呢?乔西将克拉拉视为一件类似玩偶的物,就像她后来不止一次地对克拉拉所言:“你是我的AF。
虽然克拉拉始终难逃在被创造出来之初就已打上了“人类辅助工具”的标签,但克拉拉为了成为乔西更好的AF,无论是对于乔西还是其相关者,克拉拉从来都是以一颗博爱、理解之心来善待他们,而她也越来越像一个人类。
乔西患有重病但克拉拉不忍心看乔西就这样死去,克拉拉相信只有太阳给予特殊的滋养,只有太阳才能最终挽救乔西的生命。为此,她两次前往太阳可能“休憩”的麦贝恩先生谷仓想恳求太阳怜恤。
虽然有里克的帮助,但她仍然需要面对路途的巨大不适、恐惧等,不过这些困难在克拉拉拯救乔西的坚强意志面前似乎微不足道。为了取悦太阳,换取太阳对乔西格外开恩,克拉拉主观上和太阳达成一个契约。
此后,完成这项使命成了克拉拉最大的心愿,为此她不惜去承受任何痛苦,甚至做好了随时献出自己生命的准备。这些全部是她主动选择的,而非人类的指令。
与少女乔西朝夕相处的机器人克拉拉,真的能够凭借着远超人类的洞察与学习能力,学习乔西的一颦一笑、举手投足,乃至于她的全部内在人格,不是“复制”乔西,而是“成为”乔西,成为她在这个世界上的真实延续。而克拉拉无论探访乔西的内心多少回,总有一个房间是她从未进入过的。所以乔西父母请求克拉拉延续乔西的并非是乔西本人而是她身边那些爱着她的人。
等到乔西身体康复后,为学业朋友忙碌,女管家和克拉拉同时变得多余。她们又落入相似的境地。她们曾经一起照顾乔西,用自己的方式保护乔西,现在需要各自从乔西的生活退出。
女管家被新管家代替,克拉拉就不得不搬进杂物间了,对此乔西是默认的。
乔西在杂物间为她搭了一个通向高窗的阶梯。她知道克拉克喜欢看窗外。现在,克拉克就可以安心待在杂物间了。这里有她需要的一切。告别的时候,她们彼此对望,面带和煦的微笑。
可是当乔西问起克拉拉,“这就是你现在待的地方了。一切都还好吗?”克拉拉答道:“一切都好,谢谢你。”克拉拉不会告诉乔西正是她以牺牲自我的方式换来太阳特殊的滋养而挽救了乔西,她只会默默接受和认可乔西对她所做的一切。而这也揭露了人心。
或许石黑一雄的这本小说为我们带来了思考和启示,或许正像这本书的封面和这本书的书名《克拉拉与太阳》一样。是的,太阳是仁慈的。“太阳总有办法照到我们,不管我们在哪里。”这是一个关于太阳的故事:太阳是仁慈的。那个仁慈的太阳只对她露出了一角。
克拉拉与太阳读后感 篇4
“你相信有‘人心’这回事吗?”
我想,我大概是相信的。是啊,“人心“,为什么不相信它的存在呢?
“人心。你相信有这样东西吗?某种让我们每个人成为独特个体的东西!“
当然,我信!
知道看完正本《卡拉拉与太阳》后,我终于勉强明白了一些东西。比如,或许,这些闻叹,其实就概括了整本书的全部内容。也就是说,这本书中的故事,给到我们这些闻叹的答案,而且,包括但不限于这些问题的答案。
还有一些别的东西,至少在我看来是这样的。
《卡拉拉与太阳》一书,据我所查到的资料来看,和其他同作者的作品一样具有着浓厚的石黑一雄的写作风格。这个英籍日裔作家,似乎热衷于“调查”所谓“人心”。而且,在此书中,还加入了科幻的元素。
用“冰冷无情”的机器来叙述“人心”,似乎并不少见。这时总会出现一些有“自我意识”或者有“温度”的图灵。比如,该书中以主角(或主视角)克拉拉为例的AF(人工朋友)。毕竟这群“朋友”存在的目的,既是为了陪伴那些孤独寂寞没有朋友的孩子。只不过,这样的“温情”,所谓他们“天生的职责……”
似乎,也总不过是,按“程序”设定好的行为吧。
很多的AF,在陪伴了孩子们一段时日之后,便被嫌厌,或直接被抛弃了。
克拉拉是幸运的。或许是由于她确实有超过其他AF的洞察力、理解力和好奇心,或许是因为乔西确实非常喜欢她,抑或,她确实可以完成目前“最坏的打算”,在乔西死后“延续乔西”,给母亲最后一丝的慰藉。
同时,克拉拉,我想,也是不幸的。她等到了答应买她的乔西,也得到了母亲的信任和“爱”,还得到了乔西的“小男朋友”里克的喜爱,更得到了乔西与母亲身边越来越多人的赏识。但,克拉拉也同时被卷进了一个奇怪且沉痛的计划。她很可悲,她是有限的,她的“寿命”和能力都是有限的。她曾是有限的。她曾以为,她或许能够从她所信奉的、虔诚恳求过的、给她“生命”与“活力”的太阳那里,为生病的乔西带去希望和生机;她曾以为,或许她能通过摧毁“库廷斯机器”,以防它再继续“制造污染”;她也曾以为,或许她能够胜任母亲和卡帕尔先生的“延续乔西”计划,在乔西离世后套上与乔西一模一样的“织物”,并且“复刻”乔西的一切行为习惯,乔西的思考方式以及乔西的记忆,作为新的“乔西”陪在母亲身边。
事实上,克拉拉把因自己的执着而出现“医学奇迹”的乔西的复苏归功于她的太阳,献出了“脑袋”里250ml宝贵的P-E-G9液体去摧毁“库廷斯机器”。但是却发现了制造更多“污染”的机器,以及,克拉拉发现,即使她可以几乎完全模仿乔西,却始终无法成为乔西。
这便是克拉拉的受限。而最后那件事,更是直击人心的部分。
是哪个直击“人心”,当然喽。
就像克拉拉在文中最后所意识到的,母亲的自我欺骗,两个孩子的分别,和“重要的不是那个人,二十那个人身边的人对那个人的爱,才使得那个人变得鲜活”一样。
在死亡之上,更可怕的是,被所有人遗忘。
所有人都知道,克拉拉不是乔西,所以克拉拉永远不会成为“乔西”。就像一只陪伴了我很久的玩具熊,即使父母在给我买一只一模一样的小熊,我也知道这不是原来那只。曾经的玩具熊都无法被替代,乔西就更加不能了。
“自我欺骗”是一种“人心”的自我保护方式。但,它也只能做到一时的麻痹罢了。现实会留下永远的伤痕,疼痛是一定的,自我麻痹是难免的。“人心”就是如此,一边不愿接受真相,一边又默认着既定的事实。
“太阳总有办法照到我们,不管我们在哪里。”或许,有时,就是需要坦然接受一切吧。当然,不必为自我“自我欺骗”感到悲哀。
也许这就是为何有时那些再不信生活的人,也会说一句“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的原因吧!
克拉拉与太阳读后感 篇5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人们无法避免去讨论人工智能与人类之间的关系。而石黑一雄的《克拉拉与太阳》便发生在近未来,可以说是一个生活中遍及人工智能的时代。但我并不想把它归入科幻小说的范畴,我认为它更像是在讨论一个古典而隽永的内核:什么是人心。
“你相信有‘人心’这回事吗?我不仅仅是指那个器官,当然喽。我说的是这个词的文学意义。人心。你相信有这样东西吗?某种让我们每个人成为独立个体的东西。”这是《克拉拉与太阳》在书的封底上就抛出的问题。“人心”或者说“人性”,既非完全诚实,也非完全利他。作者更是从一个机器人的角度向我们展现了人的多面性,而正是这丰富的情感才构成了完整且独一无二的人。
克拉拉是一个太阳能机器人(AF),她有着极高的观察、推理与共情能力。她被一个单亲妈妈克丽西购买用来陪伴家里的女儿乔西。乔西由于接受了基因改良的提升,身体状况不是很好,她的姐姐更是死于这种改良。在克拉拉陪伴乔西的这段时间里,乔西的身体状况不断恶化。克丽西就在暗暗观察克拉拉,终于有一天时机成熟了,她向克拉拉表达了心声。她害怕再次经历失去女儿的悲剧,更怕自己没有力量再撑过去,所以她希望克拉拉能学习并模仿乔西,当乔西去世后能延续乔西,成为乔西。克拉拉虽然接受了“延续乔西计划”,但她并没有放弃拯救乔西。在她两次向太阳真诚的祈祷下,乔西的身体渐渐康复了。而克拉拉也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最终被遗弃在丢弃机器人的堆场。
而这本书便是克拉拉对自己一生所作的回顾。用她自己的话来说,是将她那些堆叠在一起的记忆在时间轴上一一整理归位。
克拉拉那敏锐的洞察力就如同明镜一般,映出了每个人的内心。在克拉拉这么一个秉持着纯粹利他主义的机器人的衬托下,人类似乎展现出了无尽的自私,他们彷彿无时无刻不在施行着“自我欺骗”。
青梅竹马的乔西和里克曾共同勾画他们未来的美好蓝图,但他们早就知道,或许那些美好的计划与憧憬在基因与阶级问题面前迟早都会化为泡影,而在爱情与面包中选择后者,也是必然的。里克的母亲海伦小姐为了让儿子和其他接受过基因提升的孩子一样能考上大学,竟愿意去求自己多年前嫌弃并伤害过的男人,希望他能不计前嫌,帮助里克。海伦小姐当真不知道自己是在用圣人的心怀来要求一个血肉之躯的凡人吗?乔西的父亲保罗,曾经的天才工程师,却被人工智能代替而失去工作。他会真如自己所说的那样“丢了工作反而找回了自我”吗,他又能真正放下心中的不甘吗?他们看似云淡风轻、满不在乎,但这,是在生活重压下的无奈之举啊!也恰恰是因为这些“恶”才完整了人类,造就了每一个独一无二的个体。
而最大的自我欺骗无疑是克丽西让克拉拉延续乔西。看上去人类为了摆脱孤独,似乎愿意付出任何努力。但克拉拉真的能延续乔西吗?其实克拉拉自己已经给出了答案。克拉拉不像卡帕迪尔那样理性,坚信每个人的内心深处并没有什么独一无二、无法复刻的东西;更不像保罗那样矛盾,认为人心是一个奇怪的房子,里面房间套着房间,总有一个是克拉拉无法触及的。克拉拉拥有人类的智慧和情感,却并没有成为真正社会意义上的人。因为她清楚的知道,周围的环境构成了每一个独立的个体,那些抽象的、看不见的,我们与他人之间的关系,构成了人类本身,人和人之间的爱,让我们找到了自我,在理智与情感的共同作用下造就了人类这个鲜活的个体。
说到底,人心是脆弱的。这些自我欺骗是我们为自己筑起的一道简陋的墙,让自己得以缓冲,它使我们不必承受现实中那些突然的当头一棒,可以在假以时日渐渐接受现实。
借由克拉拉这个类似于人类的机器人之口,我们得以对人性进行辩证的剖析:人会撒下善意的谎言,会自我欺骗,会逃避孤独,是人的卑劣才衬托出这些真善美的可贵,在这些下坠拉扯中,造就了沉浮的人类,这或许便是人之所以为人的重要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