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网作文体裁读后感内容页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

2023-12-16 23:51:01读后感访问手机版打开翻译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 (一)

在做人方面,傅雷的见解很深刻也很独道,像“自己责备自己而没有行动表现,我是最不赞成的,这是做人的基本作风……只有事实才能证明你的心意,只有行动才能表明你的心迹。”“不经历尖锐的痛苦的人,不会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

不仅是做人,傅雷也呕心沥血的教了孩子很多做事的方法和准则,“得失成败尽量置之度外,只求竭尽所能,无愧于心。”“慢慢的学会控制,这也是人生修养的一个大项目。”“一个人要做一件事,事前必须考虑周详。尤其是想改弦易辙,丢开老路,换走新路的时候,一定要把自己的立志做一个天平,把老路与新路放在两个盘里很精密的秤过。”“一个人往往对有在手头的东西不知珍惜,直到要失去了的时候再去后悔这是人之常情但我们不能因为是人之常情而宽恕我们自己的这种愚蠢,不想法去改正。”

当然还有处世之道,“成就的大小、高低,是不在我们掌握之内的,一半靠人力,一半靠天赋,但只要坚强就不怕失败,不怕打击”“对别人就得防一着,别再那样天真,老是‘以君子之心度小人之腹’……年轻人不比中年人纯洁多少,一切都要慢慢地观察,‘日久见人心’‘知人知面不知心’这几句老话真有道理!”——嗯,确实是真有道理呵!

家书中还流露出了父亲对孩子的无限爱意和期盼,让人不得不联想到“可怜天下父母心”这个词,——“你走后第二天,妈妈哭了,眼睛肿了两天,这叫做悲喜交集的眼泪。我们可以不用怕修得这样告诉你,也可以不担心你憎厌而这样告诉你,人毕竟是感情动物,偶尔流露也不是可耻的事,何况母亲的眼泪永远是圣洁的,慈爱的!”“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我做父亲的只想做你的影子,既随时随地帮助你、保护你,有要不让你对这个影子觉得厌烦”“但我这许多心意,尽管我在过去的三十多封信中说了又说,你都似乎没有深刻的体会……”——则可见父亲为儿子费尽心思,为儿子着想且不厌其烦!家书中,傅雷和儿子分享了想法,还有时加上“你说我说的对不对”“你说对不对对。”之类的话,这里体现出了一个当父亲的严谨、谦虚的态度。

除了对儿子教导,还在音乐上,感情上对其做了指导,真可谓是无微不至,不一一举例了,傅雷在家书里的经典语句层出不穷,都让人感受非凡,这不仅仅是家书了而是做人处事的“圣经”!

没看这本书时,我还想,这傅雷家的家书怎么还让别人看,他们自己的家事让人看有什么意思!现在明白,虽是傅雷家书,但我们也要学会从别人那里吸取我们平常得不到的经验和教训,从而使自己变得更加强大。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 (二)

风雨中他为孩子撑起一把大伞,迷茫中他为孩子指引着方向,坎坷中他为孩子铺平前进的道路。他就是父亲傅雷,父爱是一条小河缓缓流淌在我的心间,父爱是一座山,让你的心灵永远不受摧残;父爱是一门艺术,耐人寻味而又回味无穷。

而傅雷先生几乎将这一点做到了完美。严师,慈父,益友,在一个孩子的成长中父母能做到的他几乎做到了极致。

傅雷先生对孩子的爱是一条河,是一条书写沧桑而且无言的河。这条河,流淌在傅聪的血液里,伴随着他走过生命的全程。所有的幸福、悲苦与烦劳都充斥在这条河中。这条河,流过了他的无知、青春;流过了他长大成人;流过了他对社会的认知。傅雷先生常指导孩子把全部精力放在研究学习上,多用理智,少用感情,用坚强的信心,克制一切的烦恼。

这潺潺不息的小河,这水的爱,是在竭其所能,滋养着万物,父亲的爱,不仅在滋润我们的生命,还用他们坚强的臂膀竖立起一座屹立不倒的靠山!

山是高大的。因为是山,所以父爱坚强勇敢。山是沉默的。因为是山,所以父爱默默无闻。山是朴素的。因为是山,所以父爱朴实慈祥。山是崎岖的。因为是山,所以父爱没有修饰。山是高大的。因为是山,所以父爱坚强勇敢。

在日常生活中,傅雷先生将对傅聪做人的教育寓于立

身行事、待人接物的家庭生活之中,遵循了“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的信条。诸如穿衣、吃饭、站立、行动、说话这样的生活小事,傅雷都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傅雷抓住孩子思维具体形象的特点,把做人的教育贯穿在孩子能接触到的、易于理解的日常生活之中,逐步提高孩子辨别是非的能力,加深孩子道德情感的体验,培养他良好的行为习惯。正是这些做法、使傅聪从小就身心健康,举止端庄,为傅聪长大成人后能适应复杂的社会生活奠定了基础。

而当成年后,儿子面对感情的选择,他竟也不失时机的帮助,而当他们成家后,他有叮嘱切勿钱在手头,撒漫使花,越是轻视物质,越需要控制物质。

傅雷对孩子的爱不光是河,是山,更是一门艺术。其实,我的父亲也跟傅雷一样的平凡与伟大。我的父亲也是经常为了生计,为了我的学习更进一步,为了我能拥有好成绩,使得自己的头发都白了,呕心沥血,这才是真正的伟大傅雷可以说是千千万万个父亲中的一个杰出的代表,他对子女全身心地爱,使得他的子女得以健康的成长。其实父爱的深沉与厚重就蕴涵在平淡如水的现实生活中,只有用心去品味才能感受到,并通过这一部充满着父爱的艺术读物让人们真正读懂父爱、人生!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 (三)

编入了1954年至1966年间的家书180多封,其中大部分是父亲傅雷写给长子傅聪的,一部分是母亲写给儿子的。作为文学翻译家的傅雷,一生译著达三十二本,行文流畅,文笔传神。翻译态度严谨。。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它不仅仅是家书,更是傅雷对远在万里之外的傅聪的教育的文字篇本,其中最长的家书达七千多字。只有写出了自己的真情实赶一封家书才可达到如此字数。在家书中傅雷和现实中大不相同,完全颠覆了那个冷酷的傅雷,而向我们展现了一个慈父的形象。

在1955年1月26日的信中,当时傅聪正在"得意"之时,傅雷劝戒孩子如何面对情绪上的跌宕。首先,说明控制情绪的必要,其次,冷静客观的分析前因后果引以为签,从而越来越坚强。十分真切地表达出所有过来人"回首"过来事"的心情:苍凉而平静,沉郁而超然。这封信写在儿子取得巨大成功被鲜花与掌声簇拥的时候,激励儿子时刻保持谦卑,不惧怕孤独,要勇于攀登艺术的止境,同时他借儿子成功之机给予他更多,向他昭示出更高的人生境界保持一颗纯洁的"赤子之心"。

"坚强"是贯穿这封信的内在精神。傅雷对孩子说:"只要你能坚强,我就放心了!"可见坚强对人生的重要意义。坚强有两个方面的体现:a不怕挫折,b永远保持谦卑之心。也就是胜不骄,败不馁。这也是我们可以学到的。

傅雷严谨的治学态度

傅雷严谨的治学态度可以从。的字里行间中看的出来。傅雷身为一个教育家,文学家,自然想要教育孩子成为和他一样的得人。但孩子从小就不在父母身边,于是用信传达爱意的接力开始了。傅雷在每封家书中都不写白字,这是很重要的。像我们再考试时都写白字。这一点傅雷做的不错,这既是他多年来养成的习惯,也是教育远在万里之外的儿子做事要认真的一个极好的机会。此外,傅雷还在信中教儿子识更多的外文,甚至整篇都用法文或英文书写而成。另外看你还会发现傅雷是个做事雷厉风行得人例如有的信就十分短小,简要地说明用意就好了。傅雷治学严谨在他的绝笔中也可以看出,事物的清单为完成的事一项一项的,一点也不凌乱,一点也不像出自面临死亡的人的手笔。从他的绝笔中我们还可以看出他不但治学严谨,而且富有责任心和强烈的爱国和爱子之情。此外绝笔简洁明了一目了然,不会去猜测后面隐藏的东西。从而产生新一轮的文字灾祸。傅雷一辈子坚信自己的信念,他没有死。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 (四)

长期同父母住在一起的我们,注定无法体会到那种互通家书时因距离而产生的淡淡的忧愁和丝丝的甜蜜。

翻开这本书,本以为只是乏味的叮嘱,没想到却在字里行间中流露出真情。是的,在父母身边我们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年幼时他将书中曾有一段话让我刻骨铭心,他说“你提到的完美,其实它根本不存在的,整个人生,世界,宇宙,都谈不上完美。我们用一生去追求,但永远是是追求不到的,因为人的幻想永无止境……”初读这本书时,我认为父子的关系肯定不好,出乎意料的是傅雷为人父,如此细腻,如此用心,他不仅谈论艺术,学习,还谈生活、恋爱,谈做人,谈修养,甚至于连儿子写错字,父亲也会指出并耐心分析、纠正。也正是这种方式而不是其他方式,使得我们可以直截地清楚地感受到,傅雷做人、做学问的细致、严谨的态度和作风。

我们藏在羽翼下,小心翼翼的将一切风雨绝隔,呵护着我们的天真。渐渐长大时他们一定是苦恼的,挡在我们身前怕碍了我们长大,跟在我们身后怕来不及阻拦我们受伤。曾期待我们永不知这世界还有黑暗存在,却又怕我们懵懂不知世事。世间每个孩子的父母都是如此矛盾,在远和近中,取舍着,徘徊着,寻找一个合适的尺度,而傅雷几乎做到了完美。

在这本书中,我们甚至是忘记了傅雷,他评论家,翻译家的身份。而是带着心去学习他为人父的优点。这本书在我眼中,是一部最好的艺术修养读物,同样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教育书籍,傅雷夫妇是父母中的典范,他们苦心孤诣、地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并不是一开始就强调成绩,工作,而是先教他们的孩子们学会做人。从傅雷和傅聪的家书中,我们

收获了许多,傅家长忽视了同孩子的朋友关系,养了十几年,却没有真正地享受过为人父母的乐趣,他们因为迫切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待孩子的心态变了了,揠苗助长的情况出现了。

这本是教子的为人,教子的艺术的作品说,泛黄的纸页中夹杂这清新素雅的气息,透露出弄弄的严父之爱,却被这个时代染上了色彩。一字一句是父亲对儿子的声声叮嘱,是父亲的儿子的声声期盼,文字中透露出父亲的内心。

书中时时给人深刻的开导,处处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不仅如此,从书中我还感受到了家长们的用心良苦和他们给予我们的崇高的爱,正如傅雷在信中对儿子说:“孩子,我从你身上得到的教训,恐怕不比你从我这儿得到的少。尤其是近三年来,你不知使我对人生多增了几许深刻的体验,我从与你相处的过程中学到了忍耐,学到了说话的技巧,学到了把感情升华!”

就这样在两个遥远的国度中,爱依旧,情依旧……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 (五)

书封很简洁,是一个人在写信,他似乎在思考些什么,手很小心地抚平着纸张,神情认真,不难猜出,这就是我们的主人公——傅雷。草草翻阅下来,心中便只余下惊叹,天下竟还有这么耐心地父亲,不厌其烦地给儿子写如此之长的书信。时至如今,写家书,即使是写信,也是极为罕见的事情。

刚开始阅读时,一来有些对所谓“名著”的排斥,二来书中那种熟悉的说教气息,不由得让我想起爸爸茶余饭后的清谈,妈妈时不时地训戒。

《傅雷家书》没有扣人心弦的剧情,也没有细腻优美的语言,我所能看见的只是一对教子严苛的平凡夫妇,和一个有些音乐天赋的平凡儿子。父亲很严厉,即使是书信里文法的错误也要纠正,儿子也事无巨细地征求父亲的意见,每封书信文末一句句的“祝你快乐”“当心身体”“学习进步”充满着对儿子的关心与爱。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句话放在此时再合适不过了。说傅聪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父母才能有此成就也不为过。没有父母不间断家书的提醒,他能在千里迢迢之外依然全心学习吗?依然不会受不良习气所影响,还保持着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吗?

傅聪最大的成就并不是音乐,而是真正做到了“德艺俱备,人格卓越”这一点。如今很少有人能做到这个地步了,年轻人大多满目名利,就连个人追求也是如此肤浅,宣扬个性,道德丧失,其内涵却更不过是一具空壳。大师为何是大师?他们胜于常人的地方,就在于他们的态度。

当你开始对学习,工作草草了事时,你甚至对需要去完成的任务报以“无所谓”的想法,你对他美名其曰你是“佛系”,你空耗着大好光阴日日虚度还美名其曰你是“丧”。一个个美名其曰的背后也只不过懒,只不过是不思进取,只不过是为自己的可耻行为找到的绝妙借口。

不提对不对得起父母的养育之恩,恐怕连你自己都对不起。

傅雷对于傅聪的教导都是以“为人”为中心的,因为“为人”乃立人之根本。若无此根基,在这之上哪怕筑起高楼大厦也终有倒塌的一日。傅雷屡屡教傅聪如何安排时间,他时常给傅聪寄去思想读物,更是为儿子手抄六万字的译稿……

太不容易了。要让一个人成才太不容易了,反之,要养成歪风邪气几乎不需要人教。

我想,《傅雷家书》是当代中国青年都必读的一本书,当你不再满怀着热血与激情,对于“奋斗”二字感到陌生时,或者浮躁的心日益难以控制时,《傅雷家书》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傅雷对傅聪来说是亦师亦友的存在,而傅雷家书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人生路上的指路明灯,圣明烛照,神交益友,傅雷家书,让我们在浮华的喧嚣都市之中,能寻找一丝平和之气,寻找我们朴实的内心。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 (六)

《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1954—1966年间写给孩子傅聪、傅敏的家信摘编,该书是一本优秀的青年思想修养读物,是素质教育的经典范本,是充满着父爱的教子名篇。他们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地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教育他们先做人,后成“家”,是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因此傅雷夫妇也成为是中国父母的典范。

内容简介

傅雷说,他给儿子写的信有多种作用:一、讨论艺术;二、激发青年人的感想;三、训练傅聪的文笔和思想;四、做一面忠实的“镜子”。信中的内容,除了生活琐事之外,更多的是谈论艺术与人生,灌输一个艺术家应有的高尚情操,让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主要艺术特色

《傅雷家书》是一部很特殊的书。它是傅雷思想的折光,甚至可以说是傅雷毕生最重要的著作,因为《傅雷家书》是给他与儿子之间的书信,体现了作为父亲的他对儿子苦心孤诣。

《傅雷家书》百分之百地体现了书中无处不体现的浓浓的父爱,或许每个父亲对他的孩子都疼爱有加,但是,在疼爱的同时,也不忘对其进行音乐、美术、哲学、历史、文学乃至健康等等全方位的教育,纵使傅雷的思想。是写在纸上的都是些家常话。

主要人物形象

傅雷老师的爱子情深,管教有方。看过全文,犹如跟傅雷老师对话一样,一个生动形象的傅雷展现在眼前,似乎傅雷就是我的父亲,在对我进行谆谆教导。对傅雷老师最深的印象是他对儿子的告诫,从字里行间里面体现出了老师对儿子的疼爱。

从傅雷老师的《傅雷家书》我还体会到了一种中国传统的但又包含先进的思想。我很欣赏傅雷老师这种告诉儿子的学习方法的做法,但是,我不是很喜欢傅雷老师对儿子进行情感的宣泄的做法,与刘庸老师相比,傅雷老师显得比较含蓄、保守。

人物性格特点

傅雷:严谨、认真、一丝不苟,对亲人(主要是儿子)和国家有着无私的热爱,有良知,正直,为人坦荡,秉性刚毅。

傅雷夫人(朱梅馥):因材施教,教育思想非常成功。

傅聪:刻苦用功,先做人、后成“家”,生活有条有理,严谨,热爱音乐,同时也是个热爱祖国的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傅敏:正直,善良,勤勤恳恳,默默无闻,不因有父亲和哥哥的光环而骄傲。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 (七)

《傅雷家书》凝聚着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信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的问题。傅雷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以及自身的人生经验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同时,对儿子的生活,傅雷也进行了有益的引导,对日常生活中如何劳逸结合,正确理财,以及如何正确处理恋爱婚姻等问题,都像良师益友一样提出意见和建议。拳拳爱子之心,溢于言表。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书信作为万里相隔的亲人之间维系感情的方式,自古至今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我长期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即使是因为读书而离家,也不会离得很远,所以根本无法体会到那种互通家书时因距离而产生的淡淡的忧愁和丝丝的甜蜜。

这本厚厚的家书中承载的是多么深沉的父爱啊!“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点钟就醒,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从上面的语句,字里行间可以看出傅雷的爱子情深。对于长大的儿子,希望他茁壮成长,向外发展,但又不忍孩子远离身边。其实家长都是这样的,从八月怀胎到十月分娩,家长辛辛苦苦,一步步将儿女哺育成人,为的就是希望子女才有所用,以后不至于露宿街头。而,儿女成才之际,亦是离开屋檐独飞之时。作为父母,既为他们而高兴,也为此伤心难过。毕竟是骨肉之情。作为我们应该体会、理解父母的苦心,让父母看到他们想看的一幕——我们快快乐乐的生活,也算是报答了父母含辛茹苦的养育之恩。

这不禁让我联想到如今的子女教育问题。很多家长忽视了同孩子的朋友关系,养了十几年,却没有真正地享受过为人父母的乐趣,他们因为迫切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待孩子的心态扭曲了,各种揠苗助长的措施出笼了。现代独生子女的家庭中,家长们对孩子包办过多,家长们不仅不让孩子做家务,连自理劳动也由家长包办。盛饭、穿衣、削铅笔、戴红领巾、洗手绢袜子等等,都由家长代劳。久而久之,孩子把家长当成了拐棍,一步也离不开。结果养成了孩子的依赖性,降低了这一代人的素质,孩子不仅不能成为强者,倒可能会成为一个窝囊废和寄生虫。孩子的意志力、坚韧性得不到锻炼,自立自理能力较弱。

读了傅雷家书后,我懂得了许多,我更了解父母了。这本书不仅是一本教育书,也是一本可以拉近父母与孩子的一本书,让孩子更了解父母,让父母更了解孩子。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 (八)

最近在备课的时候翻到《傅雷家书两则》,距离我第一次读这本书,已经很久了。

可能是年纪大了,比较能够感受家长的角色了,每每读到父亲挂念亲儿却得不到回应的段落,心里只觉得难受。然而年少时,又有多少人,能够在忙碌工作或学业的同时兼顾父母的爱?在这一点上,我非常希望和学生交流彼此的感受。

课文只摘录了来往家书中的两则,第一则写傅雷在儿子傅聪遭遇生活挫折时,对他的谆谆鼓励;第二则写傅雷在得知傅聪演出成功之后,对他表达的兴奋与赞美。文中父亲与儿子同喜同悲,傅雷以过来人的身份,理解傅聪的心情,鼓励他面对,支持他发展,更肯定他的成就。在我们看来,这就是一副父慈子孝的理想家庭的模样。

但是,作为一个年轻人,一个拥有远大理想抱负、已经展翅高飞的年轻人,在与父母的来往当中,真的就如此“循规蹈矩”吗?

我很好奇。在更多的家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傅雷总是在信中提及,希望傅聪可以多写家书,说说自己近况。而傅聪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也不一定都与父亲商量。每当傅雷从报上、朋友处打听到儿子的消息,他总是深感自责,不断地问自己:是不是自己老了,意见不中用了,所以孩子才不愿意听?

可见,家长与孩子的关系,天下之大,却是那样类似。孩子长大了,父母的牵挂不会断,无论多远都想遥遥牵着风筝的那一头,哪怕只有一点点,哪怕只传回一点点消息,父母为之喜,为之悲。

而作为孩子呢,渴望自立、独当一面,加之生活忙碌,总是在不知不觉中把父母越推越远。殊不知,父母的心却因为这种渐行渐远无力着,落寞着,放不下,握不住,处处不知如何是好。

说了这么多话的我,大概是希望孩子们未来和父母相处的时候,对于父母的唠叨和说教,多一些耐心,甚或是忍耐,不要把他们生生地拒之门外。要知道,天下父母能像傅雷那样把话说清楚的并不多,更多的时候,他们满载着爱却不知如何表达。他们说的话也许不如人意,却很真,很真。

龙应台在《目送》里说,所谓父女母子一场,不过是不断看着他的背影渐行渐远,它还告诉你,不必追。

只消数一数,你就会知道相处的时间那么那么少。

我的准则是,凡事不留遗憾。而父母,则是我一生最不愿意对其有遗憾的人。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 (九)

有你在,灯亮着。

——题记

深夜,伫立窗前,望着那苍茫,深邃引入深思的天空,心中隐隐有一种冲动,精神的饥渴,历史的荒漠,常常会让回忆变得丰富,耐人咀嚼,让我想起我的父亲,想起无处不在的父爱,想起《傅雷家书》。

在这样的深夜,读着《傅雷家书》,我不禁泪流满面,虽然读这本书已不下三遍,每每于生活失意、彷徨之时,总是不自觉地读它。在我看来,家书是所有文体中最简单的。我喜欢简单,所以我喜欢家书,因为简单本身就是一种魅力。

文学翻译家傅雷先生在儿子傅聪留学海外的过程中,先后写了近百封家书给他,教导他立身行事、爱国成才,把中华民族的优秀道德融入了对儿子的谆谆教诲中。其声殷殷,其意绵绵,其情拳拳。由这些信件汇集而成的《傅雷家书》曾先后再版5次,重印19次,累计发行超过100万册,数字虽不能说明太多,但时间足以证明一切:《傅雷家书》自问世以来已畅销18年。打开《傅雷家书》,就是走近一位父亲,聆听他“充满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诲”。

父亲对孩子的深爱作为一条人类的公理,如同太阳的光辉温暖着其间的每一个人。傅雷对傅聪的爱自是如是,这样的爱是高尚的、纯洁的又是无私的,它荡涤了世间尘事的功利,洗去了人生的浮华,留下的是舔犊情深的人间第一情。“多少对你的爱,对你的友谊,不知如何在笔底下传达给你!孩子,我精神上永远和你在一起!”这是多么真挚的人间真爱呀。

然而,这样的爱毕竟又是特殊的,它超越了那种爱加威严式的教导,代之的却是建立在父子心与心相互交流基础上的一种隐没、深沉的父爱。傅雷是“清高”的那类人,在他的骨子里都渗透着这种独特的个性,当他把这种“清高”带到给儿子的信中,却成就了一份“清高”的父爱!

于是这一封封家书中便少了几分唏嘘不已,更没了世事钻营的技巧,写下的却是对人生、艺术的见解,对崇高精神和真理的追求。人生何其大,真理又何其空!而这又是多么可能会使这些家书变成概念的准则!然而没有,丝毫没有!做父亲的以其大半生的心路历程来给爱子昭示生活的方向、精神的归宿!这般的昭示却不是那种艺术化的“展示”,却是结合了百般的勇气和无私的爱。

傅雷极其敏锐地觉察到孩子在艺术之外所遇到的问题,譬如交友、感情、花销等等。有一句话我一直记着,那就是“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永远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也不会落伍。永远能够与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我想:一个人有了它,也便有了整个世界!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 (十)

书架上有一本泛黄的集子,我从未想过要去翻看它。在我即将成年之时,父亲郑重其事的的把它交到我手上,对我说:“看看吧,或许对你有用”。我翻开厚厚的《傅雷家书》,令我没想到的是,我一口气读完了它。185封家书,字里行间透着清雅的香,诉说着那个我没有经历过的年代——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故事。

在我们的.一生中会遇到千千万万个人,但会关注你的一言一行并且最了解你的人却只有父母。傅雷与傅聪在生活上不是单纯的父子关系,它交融着挚友间的感情。傅雷激发了傅聪的思想;而傅聪又让傅雷有了一个讨论艺术和音乐的对手。在事业上,父亲期望儿子攀登音乐艺术的高峰,达到“掀动听众的感情,使他们如醉如狂,哭笑无常,而你自己屹如泰山,像调度千军万马的大将军一样不动声色”的最高境界。在生活中,“吃饭时筷子不可以碰响碟子”,“手不可以放在裤子口袋里”……透过这类生活细节,父亲告诉儿子如何成为一个令人尊敬的人。一封封家书代表了父子每一个人生驿站中或喜或悲或苦或甜的一段感情历程,也让读者从中“读”出了厚爱和幸福。

读完这本书,我庆幸父母陪在我身边,并且他们很爱我。父母无论对你做什么,都是缘于他们对你的爱。傅雷是一个出了名的严父,从《傅雷家书》中更能具体地领会到这样的严厉。1954年,当傅聪将要离家远赴波兰求学时,父亲回忆起往事,才发觉有亏良心,从心底说出“有些罪过只能补赎,不能洗刷!”但也正是少年时代父亲教子极严,有时几乎不近人情,才造就了傅聪的成功。所以,我更能感受到这种严厉中蕴含着特殊的意义———严厉与疼爱的融合。

回想自己的成长经历,如果说没被父亲逼着,那纯属是骗人。小时候倒是并不贪玩,而现在正经历着青春期,贪玩,没少被父亲教训。自己也气,一边抹眼泪,一边用眼睛偷偷地瞪父亲。现在想想,如果没有父亲的督促和管教,我现在也不会养成这么好的学习习惯。我也常常觉得奇怪,父亲训斥自己时,觉得父亲的不好,现在却记不起来了,脑子里倒有一百个理由让自己承认父亲的好。这种感情看起来简单,但这种简单却是无法解释的。

静静地翻着这些家书,青春期的叛逆或许在这本老旧的集子中的得到平息。它所给我的感动和激励,是我无法用语言能表达的,它所给我的远远大于我所看到的,而我唯有以书中的言行为准则来立身行事。

傅聪在异国漂流的生活中,从父亲的这些书信中汲取了多么丰富的精神养料。时时给他指导,鼓励与鞭策。让我们一起走进傅雷家书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