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网作文体裁读后感内容页

山居笔记读后感

2023-12-02 08:03:01读后感访问手机版打开翻译

山居笔记读后感 篇1

暑假时间太多,可做的事太多,反而没有静下心来阅读。

《山居笔记》按字面的解释的话,便是居住山中时的笔记。那样的话,我们应当摒除一切浮华与喧嚣,面对旷古的寂静,叩问心底的善,然后穿越时空,去追寻不朽。

余秋雨书写着从古至今,形形色色的人,形形色色的事,汇总起来,无非就是这个冷暖交织的人间。

人间是如此,就看个人的心境了。有人写诗写道:“我在放飞一个名叫幸福的气球。”有人却写:“秋天来了,我们在雁群的翅影下,险些为人间的寒冷落了泪。”余秋雨活得很宁静,很开明。有人活得很喧嚣,也很绝望。但总归是一个世界。

追溯百年前的时光,才发现,人生不过是一个循环。但依然有追求的价值,有快乐的价值。善不会变。文明和邪恶不会混淆。

进行一场和远年的灵魂的对话。面对历史,面对我们的人生。为人性的复杂与纯粹而落泪。然,我们不能回答谁是谁非,只能用生命去感知,去体验。那样微妙的感受,该怎样用语言来表达?恐怕只有余秋雨做得到吧。

书一页一页的翻下去,停止在最后一页。合上书,听到一声遥远的,浑厚并且苍凉的叹息。时间种种,无言以对,只能一声叹息。

山居笔记读后感 篇2

我曾想过要把《山居笔记》中的每一篇文章带给我的感动都写下来,有苏东坡突围成功的喜悦,有千年庭院日渐沉寂的沉重,有乡关难寻的迷茫,还有那最震撼人心的遥远的绝响!

种种情绪涌上心头,却发现这份感动在心头弥漫而难以付诸文字。大概这就是余秋雨先生所说的无言的交流吧。

细细回想,所谓的一个有文化良知的人到底追求着什么呢?

如苏轼的身上看到了一份纯真坦率,在岳麓书院立言教学的历代山长用行动向世人表达了一种责任和严肃。而远在他乡的游学士子那遥望家乡方向的目光更多的是依赖和迷惘吧。

最后的最后,不得不说说那位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巍峨若玉山之将倾的嵇叔夜,那位不顾礼法的嵇叔夜,那位在苏门山上发出绵绵长啸的嵇叔夜。历史上从未有过这般不真实的存在,他纯粹得可爱,他代表着那个年代的风度,风姿,风流,风韵,风骨…

就像一阵风吹过,不留痕迹却浸入心脾。如此种种,辨不清楚,抛开这些,却发现心莫名的静了下来。或许,所谓的文化人格追寻的就是这种内心的安宁?莫道岭南应不好,此心安处是吾乡。

山居笔记读后感 篇3

读完一部不算很厚的《山居笔记》,只觉得心中有些沉甸甸的,历史的沉淀,文化的积累,余秋雨先生娓娓道来,千年风云如高山流水般在面前穿行而过,感觉有如陈子昂在《登幽州台歌》中描述的那样:“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于是我在感慨他知识丰富之余,与他同呼吸:流放者的凄楚,进士们的挣扎,小人们的挣扎…千年画卷仿佛只有一个“灰”字了得,阴沉沉的让人难以透气,这就是中华历史五千年的繁荣,表面之下掩盖着怎样一副颓败倾轧的景象?人类文明进步了吗?怎么有时猛然发现周围的事有俨然历史重现?

不管是帝王是学者或是一个草民,无论地位高贵,地位低贱,他都首先是作为一个独立的人存在,是流芳百世还是遗臭万年都是个人选择,有人为国家,有人为自己在历史的画页上寻找自己的位置,成败功过自有人评说!

山居笔记读后感 篇4

《山居笔记》这本书有点深奥,具有挑战性,但让我了解了许多历史知识,认识了古代的文人和现代作家,如苏东坡,冰心,李斌父子等等,非常精彩。

《山居笔记》的作者是余秋雨。他本是余姚人,后来被划分到慈溪,10岁因父亲工作原因全家搬到了上海。他为了写《山居笔记》,辞去了学校的行政职务,隐藏在山里,进行了实地考察和查找资料,共花了两年时间。

其中我最感兴趣的话题就是古代的一种惩罚形式——流放。流放者们被带到一些荒芜人烟的地方生存。让我震惊的是,只要一个人被流放,就会把亲朋好友都连带,或者说是牵连九族。他们在那里生活地十分艰难,有些甚至在路上就倒下了,并且流放完毕后还要给公家当奴仆,十分辛苦。他们同甘共苦,共度难关。我欣赏他们坚强的意志,让我惊叹。

余秋雨在书中批评了一些昏君,由于以前不允许大家说“小人”,“围啄”等词,但余秋雨说:“既然一切都来自于苦难,你还有什么好害怕的呢?”

《山居笔记》的内容很广泛。书里写了清王朝的衰败,苏东坡的事迹和科举等,增加了我的知识,开阔了我的眼界,我非常喜欢。

山居笔记读后感 篇5

读完《山居笔记》最直接的感觉就是自己对中国的历史、传统、文化、文明、地域和风情知之甚少,平时的那一丁点了解微不足道。读起来很害怕,越读越感到自己的无知,越读越认为自己就是一个十足的文盲,会有那种感觉:灵魂是空白的,只有一副所谓的皮囊。

这本书从古讲到今、从北聊到南、从西聊到东、从文人谈到小人,每一篇每一文都很有穿透力和感染力,这个力量好像可以脱离空间、跑赢时间和穿透历史。

书中所讲的文化,文化比政治和军事力量更顽强,更有生命力,但在时间面前,在历史长河中也可能只是一瞬间的事,很容易就被时间击败。后又谈到文明,文明相对于文化更脆弱,一个庞然的渤海国在一朝之间就消失了,如果没有看到《脆弱的都城》这篇文章,我想自己是不会想到一个城市消失的这么快,相对于山川湖泊,在历史长河中是这么的不起眼,甚至很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就会被人彻底的遗忘。

文化不能持续,文明又很脆弱,那究竟什么是永恒呢?

历史的车轮永远不会倒退,时间永远推着它往前走,一种文化也好、文明也好,消失了,马上又有一种新的`文化或文明起来了,犹如各朝各代的兴衰起落一样。这样,我不由得想起一个词“进化”,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一种文化、一种文明消失了,不可避免的会孕育出一种新的文化、一种新的文明,如果这样,我们所有的文化和文明从未消失,因为它们已植入到了我们的基因里,且随时会有可能进化为一种更高级别的形态。

山居笔记读后感 篇6

"当时心里想的只有一点,当一个人面对厚重的文化,沉重的历史感的压迫时,那些所谓的青春的烦恼居然会卑微到那种程度,毫无意义。"

那个时候刚刚拿到《山居笔记》,心里是有些激动的。其他的几本书都抛到一边,径直托着《山居笔记》就开始了探寻之旅。

一直都记得,这是唯一的一本书,让我只读了前言就被感动。看完前言,心里很沉重,沉重得几乎不敢再继续看下去。正好那时的我正纠结于各种若有若无的烦恼,或谓之曰因为痛,所以叫青春的状态。

因此,我心里只想到了一点,当一个人面对厚重的文化,深沉的历史感的压迫时,那些所谓的青春的烦恼居然会卑微到那种程度,毫无意义。

以前默默寻了好长时间,希望为青春找到一个可供宣泄的出口,却万万没想到此时的我会如此随意,曾经执着了很久的东西突然间就变得轻如鸿毛,无所谓有,无所谓无。

很重要的东西突然变得不重要了,那么你还捧着它干嘛呢?

《山居笔记》和《文化苦旅》算是连理同枝了,先有《文化苦旅》的寻找,再有《山居笔记》的思考。二者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