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网小学作文五年级作文内容页

红楼梦五年级作文800字

2023-11-30 11:15:03五年级作文访问手机版打开翻译

篇一:红楼梦五年级作文

被埋藏了的美女--薛宝钗

春梦随云散,花飞逐水流;寄言众儿女,何必觅闲愁。

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袭人等是《红楼梦》主线人物,宝、黛二人的悲剧贯穿始终。薛宝钗虽不是此爱情悲剧的当事人,但也有着相当高的地位。 对于《红楼梦》的结局,我有甚多不满,可有人对我说,“既然你不满,林黛玉最终抱憾而亡,贾宝玉出家为僧,那你觉得,什么样的结局是完美的。”的确,我对甚为不满颦儿之死,颦儿素日也是叛逆角色,终日只想一展才华,违反

了古时“女儿无才便是德”之说。颦儿在文中的才华是不容置疑的,我实是钦佩,也为她那种叛逆而佩服。可她为何不能叛逆至底?贾母素日疼她,更疼宝玉,他俩二人想要结为连理枝,贾母也未必反对,她竟不去争取,偏自寻苦恼,气死了。可细细思量,她素日多疑,即使嫁于宝玉,也难免会被气死。她又不似凤姐会借酒撒泼,怎生向贾母开得了这口?她的力量是如此微薄,在贾府她毕竟不像宝钗那样得人心。宝玉,最后看破红尘,做了和尚。难道做和尚真是最好的结局吗?若是如此,世人都改为僧。我的想法太极端了。“你死了,我去做和尚。”预示着这一切,好似一切皆前定,无法改变。我不满的是宝、黛二人最终仍是无法逃出命运的束缚。那人又对我说,“宝玉,做和尚已不是为黛玉而做。宝玉不做和尚,还能做什么?去追求功名利禄吗?”是啊,细度之,对于宝玉而言,这不失为最好的结局。他已淡薄名利,对他而言此皆身外物。追逐名利,让历史重演,看着自己的后代再来上演这“红楼梦”吗?他看似没有摆脱命运的束缚,但命运业已不能束缚住他了,他既不是为颦儿去做和尚,那就是为自己,他也不像世人为了“得道成仙”,而是了无牵挂,看尽红尘。只可惜宝钗为人圆滑,讨人喜欢,她最终最终独守空房,也不免令人觉得有些惋惜。

宝钗也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她以林黛玉之名嫁入贾家,也深知宝、黛二人心意相通,却无力抵抗。薛母再疼她,也无能为力,贾母如此有诚意,自己又怎生婉言拒绝?何况,薛蟠之事,贾家也尽了不少力,宝钗也不想为难母亲。嫁于宝玉后,虽说黛玉已死,宝玉待她也不薄,可宝玉仍是对黛玉念念不忘。最后,她已怀身孕,宝玉仍是舍她而去,出家为僧,留她独守空房。说来,得人心又如何?最终也未得幸福。

我始终觉得宝钗是全剧中真正的强者,她从不再人前为难他人,不与人正面起冲突。她的才华绝不在颦儿之下。我很是最佩服她,她说话从不造次,不该说的话绝不多说,即使是顽话,也是极为小心,甚至是无懈可击。她的才智也是罕有的,她不似凤姐无话不说,说话好似毫不讳忌,泼辣来形容也不足为过,心狠手辣,但她的才智绝差不了凤姐许多。

就拿此二事做分析。她时而劝戒宝玉,宝玉无悔改之意,她也不勉强,一她是姨娘家的,不便多说;二袭人如此劝慰,仍不见起效,多说也无效。就此打住,多说无意。再拿她与宝玉结婚之时,伺机将颦儿的死讯告诉他,也显示了她的才智。这些都是有目共睹的。

在来说说我自己的见解,我自认为对宝钗的为人,性格,想法都不够了解。我只是以一个常人的角度来思考。

宝钗处理世事甚是圆滑,几乎是人见人爱,可难免会有点虚伪感。她对何人都是如此,也不轻易像他人倾吐心声,她就好似将自己藏起一般,在我看来没有人自愿,将自己埋藏,她也许是为了建立地位,或是想得人心才这么做的。在母亲面前,她是贴心,在外人面前,她是懂事,薛姨妈脸上也有光。也许她是招人喜欢,可同时她将真正的薛宝钗埋葬。在整部书中,表面上她也许是最完美的,可我总觉得她出卖了自己的心,自己的灵魂,那还有什么完美可言?也许是家境关系是她不得不如此,家有薛蟠这酒囊饭袋,虽有薛蝌,可毕竟不是亲哥哥。她可能想忍得一时,时机成熟后,便可寻回自己,可到时到何处寻回自己?虽然她

是强者,我个人认为将自己埋藏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这不是一个弱者做的来的,可最后她却不是真正的赢家。

美梦终究一场空。韶华散尽,容颜衰。独坐烛前痴痴叹,才觉泪痕爬满容。过往如云不可及,镜中双鬓已成霜。膝下遗腹已成人,房空冷清如往昔。闲来无事仰望月,无语能诉,唯有泪空流!

常听人讨论,宝钗凄惨还是黛玉凄惨?可纵观全文,细细评之,你便会觉得这个问题已不重要了。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黛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篇二:红楼梦五年级作文

暑假将来到来之际,老师为了丰富我们的假期生活以及增加我们的阅历,为我们推荐了很多有意义的书籍。我选了我感兴趣的《红楼梦》,让爸爸去书店给我买了来。看到书时我有些发愁了:这么厚的书何时才能看得完呀?后来我慢慢静下心来,尝试去翻阅它。我渐渐被其中的人物所吸引,也逐渐的投入感情在其中,随着他们一起悲,一起喜。

不经感慨这真是一本好书,代入感真的很强,人物性的塑造鲜明。说到这,我相信让许多人映像深刻的莫过于刘姥姥逛大观园,以及还有那泼辣的王熙凤了。不经如此呀!还有多愁善感的林黛玉,聪明灵秀的贾宝玉,端庄大方的薛宝钗,心直口快的史湘云······个个都是值得揣摩。

“天上掉下来个林妹妹”可不正是天上掉下来的神仙妹妹。每每想到关于黛玉的情节,不由得就会泪流满面呀。这个“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多三分胜三分”的女孩,令我产生了无限的恋爱。无论是离愁别恨,还是草木枯荣,都会让她黯然泪下。这个多愁善感的女孩,或许她真是那株美丽的绛珠仙草,来到世间是为了“还泪”吧。

他好像是通灵宝玉的化身,清灵、纯洁,他不爱读书,因为他看淡功名利禄,不想参杂到污浊的官场,也不愿为封建礼数所束缚。他就是贾宝玉了,宝玉与大观园中众姐妹的关系甚好,因为他懂得这些女孩的内心,能看清她们水一样清澈的心灵。

看完这本书我已经无法将《红楼梦》看成是一部普通的小说了,它更像是一段历史的象征。它写出了那个年代那个家族由盛转衰的过程,也写出了人物间的悲欢离合。都说《红楼梦》所展现的是将没好东西碾碎给人看的悲剧,关于这出悲剧或许我们只能说这是历史的必然。是呀,它的衰亡确实是必然性的,不过对于还不太懂得世间存亡法则的'我来说,我多希望它不是个悲剧,我多希望贾宝玉可以和林妹妹在一起。但是细细想来从古至今只有悲剧才能叫人久久难忘呀。

篇三:红楼梦五年级作文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她;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题记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我轻念着这古诗,将手中那《红楼梦》放于桌头,掩卷沉思,不觉一丝悲凉在心头,为那个时代的人,那个时代的物。

珠帘滚滚冲垮了红楼,雕梁画栋化作一堆尘土,往日的富国奢华也飞灰湮灭。随着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灭亡,大观园中的风花雪月也因此而一去不复返,对大观园中醉生梦死的那群贵族来说,自己的一生以喜剧开始,以悲剧结束,醒来之后才体会出“浮生若梦”的内在含义。

记得《红楼梦》里第一回曾这样写道:“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曹雪芹以伤感的心情,饱蘸着时代的血泪,为封建贵族阶级走向灭亡唱出一首荡气回肠的挽歌,在我看来,《红楼梦》并不仅仅是讲述一个封建贵族阶级的无耻与堕落,真实再现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世间悲惨景象,将封建统治者的虚伪、阴险和恶毒暴漏在阳光下。它并不单指出这四大家族必然灭亡的命运,而且也向世人暗示这个家族所属的这种腐朽的社会制度必然会走向灭亡和崩溃。

在《红楼梦》中,作者成功地塑造了四百多个人物形象。大观园里的每个人物都扮演不同的角色,都有独树一帜的特点,令人百看不厌。例如贾母的安富尊荣,贾政的道貌岸然,邢夫人的庸俗不堪,宝钗的城府深严,湘云的豪爽洒脱,妙玉的矫揉造作,都刻画的细致入微,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黛玉这个让无数读者落泪的悲剧形象。

林黛玉的娇美容姿是迷人的,而使她动人心魄更具艺术魅力的则是她丰富细腻、复杂多变的精神世界。她在《葬花辞》中所扦发的是自己进入贾府寄人篱下的生活感受,以落花自况,以血泪为墨,抒写花落人亡的哀愁。“柳丝榆英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寄托着她对人情冷暖不定的愤您。“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这难道不是她对迫害自己的残酷现实的控诉吗?“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则表达了她对美好理想的渴望和执著迫求。“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表现了她的高洁情志和坚定不移的精神。从后,“侬今葬花人笑痴,她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向读者探刻展露了一个充满痛苦和矛盾的纯洁心灵,凸现的是一种人格独立的壮美和崇高。黛玉一生不幸,与宝玉的爱情被无情的统治者封杀,最后泪尽而逝,而宝玉也因此看破红尘,遁入空门,上演了又一出爱情悲剧??

不仅是爱情悲剧,也是性格的悲剧、爱情的悲剧,更是一个社会的悲剧,一个时代的悲剧?

在《红楼梦》这么多人物中,还有一人值得一提,也是她与我性格相似,或许是曾在语文课上演绎过她,她就是所谓的凤姐—王熙凤。

我对她的第一印象是她的风姿,黛玉第一次到达贾府,凤姐登场,那 “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起笑先闻”凤姐他身上散发着一种气息,正是这种风韵,使我不能

自拔,那一种成熟女性的魅力,一言一行中皆显示着一种高贵。

王熙凤给我带来的第二种印象就是她的性格,有人评价王熙凤,说她的性格泼辣,但她在面对重大事件是能够从容不迫,端庄得体;说王熙凤性格温柔,在受贾瑞调戏后,她那毒辣的调戏手段又实在不敢让人恭维;说王熙凤处理事情从容不迫,不被外界因素所干扰,丹凤街在得知秦可卿病重时痛哭流涕,又把她的形象塑造得更加感性。总结王熙凤的性格就是琢磨不透,越有神秘感的东西越吸引,这也是我对王熙凤有好感的原因吧!

王熙凤给我带来的第三点印象就是太聪明,总是能猜到别人的想法,提前她人一步想到要做的事情,先她人一步完成事情,但也正是这种聪明,是自己不能得到解脱,最终将自己的性命葬送其中,

《红楼梦》中对凤姐诠释的这句话实是有理:“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很多人就是如此,对于事情太过于执着,不是自己应得到的,却要机关算尽的算计别人,是自己深陷囹圄不得解脱,何必呢,不要抛弃一切强行去追求不可能的梦想,有时顺其自然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人生不过梦一场,在这过程中,或喜或悲,不管是波澜壮阔还是碌碌无为,到头来也是无可奈何,我认为人这一生,概括起来,就是要得意淡然,失意坦然,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会有一定的困难和挫折,这时,我们就要有一颗平常心,遇事不过于积极也不过于无视,这样才能更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这一本书在我眼里是一个悲剧,林黛玉因丧母,被外祖母贾母接到贾府后,悲剧便已拉开序幕,一本红楼,瞬间则乐极生悲,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

篇四:红楼梦五年级作文

《红楼梦》作为百科全书式的古典现实主义伟大作品可谓是“其大无外”了,展卷红楼每每眼前浮现宝黛二人荡气回肠的痴情苦恋,耳边响起荣宁二府巨厦崩彻的苍凉悲歌,不禁惊叹曹雪芹那既善精巧细致又工斫石裂鼓的如椽巨笔。那笔下汹涌而出的沧桑巨变,轰轰烈烈固然令我钦佩不已,而那一丝丝款款流动的低吟浅唱更在我掩卷静思时久久萦绕于心。书中上至达官显贵下至商贩走卒不可胜数,如若一一品评好比蚍蜉撼树,这里暂且管中窥豹。

书中有一位洒脱随性、傲然自处的女性——晴雯便是本文的主题。书中出身贫苦的女性不可谓不多,晴雯便是不可不提的一位。她短暂的人生经历可谓是命运多舛。十岁时被贾府的奴仆赖大买来变成奴隶的奴隶,后因为“贾母见了喜欢”就被理所当然地作为一件小玩意“孝敬了贾母”,后辗转到了宝玉房中。除了一个叫吴贵的姑舅哥哥之外就再无其他亲人,甚至连自己父母的姓氏也不得而知,可以说从未享受过任何家庭的温暖,而与这种孤苦无依的经历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爆如红碳、热辣直率的性格。

相信每一个《红楼梦》的读者都会由衷地喜爱这个长相姣好、刚烈异常的姑娘。曹雪芹在她的名字中就写出她的性格:“晴”寓意其性格刚正不阿、光明磊落,“雯”意指其姿态美好(文中更是通过王夫人市侩世俗的口吻,说她削肩膀、水蛇腰,反衬她的魅力),从中又体会出一种“自古红颜多薄命”的悲凉之感。

晴雯一出场便先声夺人地向酒后归来的宝玉“抱怨”,“这个人可醉了……我生怕别人贴坏了,亲自爬高上梯地贴上,这会子还冻的手僵冷呢……”这份嗔中带柔体现了晴雯的爽快与干练,柔情脉脉让人不由得心生爱怜的训斥,又哪里有一丝一毫的奴才气呢?

晴雯的人生是悲剧的',她自幼悲苦、少年辗转,豆蔻年华饱经风霜多受白眼。然而她生就有一种傲然之气,对主子有一种非抵抗、不合作的态度,她追求的是真实的真挚的人生,她需要的是对生命的尊重与平等,二者之间的矛盾正是悲剧的根源。每次看晴雯得理不让人的泼辣言行,看晴雯在一干人等女仆面前傲然的态度,在大大小小的主子之间傲然不屈的态度,怎能不由衷地唏嘘叹惋?那个社会只给了她服从、妥协的机会,天生不会退不得晴雯的悲剧却也在情理之中。但是看到“俏丫鬟抱屈夭风流”、“痴公子杜撰芙蓉诔”时,看到小丫鬟编造“花神”的谎言哄骗贾宝玉时又怎能不为这些纯洁热情的生命而感动?

而晴雯又是幸运的。在那个浸润灵魂的时代,遇到了宝玉这种懂得生命的意义、热爱生活的“主子”,主仆之间以诚相待、赤诚相见、肝胆相照、情深意切,宝玉是平等待人之人,晴雯是追求生命的尊严,正是“春风得意遇知音”夫复何求?然而在跌扇撕扇的情节中,因宝玉一时火起使了一把主子性儿恨恨地训斥了晴雯一番,打破了主仆二人之间微妙的平衡,晴雯心中平等与尊严的原则大大受到了践踏,二人关系遇到了挫折,宝玉在情急之下甚至说出来要赶晴雯走的话,然而很快峰回路转,二人之间的隔阂与不快随扇面而烟消云散,晴雯的自由个性和自身价值得到了认可和尊重,二人重新找回了心理上的平衡感,感情更进一步。

晴雯宝玉之间的情愫种种我难下定论,但他们之间真挚的情谊却实实在在足以感动每一个读者。在“勇晴雯病补雀金裘”的情节中,晴雯不顾身体上极度的虚弱“只觉得头重身轻,满眼金星乱蹦,实事撑不住……少不得狠命咬牙挨着……”即便如此,她还是担心宝玉直劝宝玉早点睡。(在此之后,作者还通过袭人的嘴透漏出平日要晴雯帮忙晴雯是大大不愿的)此等拼着性命维护朋友,一心一意为朋友着想的性情中人,难怪曹雪芹也要用“勇”字来赞扬她这等“士为知己者死”的侠士风度。此等刚烈女子纵比之燕赵义士荆轲也毫不逊色。

在随后贾府的第一次抄检中,晴雯面对近乎侮辱的压迫,表现得泼辣而坚定,其刚正的性格可见一斑。她的反抗精神也相应地达到了最高潮。然而正如判词中所写的那样“霁月难逢,彩云易散”这朵执着热情的花一样的生命很快便凋谢了。事情说起来有些蝴蝶效应的意味,起因是晴雯为了帮助贾宝玉故意将事情闹得满城风雨上下不安,最后惊动早已对其不满的王夫人,结果是晴雯在贫病中“夭风流”,她也终于达到了“士为知己者死”。

如果说黛玉是为宝玉还泪而来,最终泪尽而亡;那么晴雯定是还义而来,最终义尽成仁。晴雯短暂的一生是抗争的一生,她无时无刻不反抗着这个社会带个她的种种不公平与不公正,虽然她脑中没有主动的意识,但这种生命的平等与自由一如不加粉饰的水墨画,黑白之间深刻而沉重。在生命最后的时刻,她将自己的夹衣与指甲送给宝玉,前者寓意心心相印、肝胆相照,后者更以身体发肤相授,这一切的一切都是生命最本能的挣扎与倔强,强权可以让我们失去生命,却不能让我们失去气节;横暴可以将我们击败,却不能让我们屈服。当一个如此纯洁的生命无路可走,那瞬间所绽放的光华如一闪而过的流星化作永恒。

晴雯也有其明显的不足。她的反抗与刚正只是出自其本性使然无主观因素,她不似袭人清醒,懂得主动依附王夫人给自己的将来找个安安稳稳的靠山;也不如小红明智,目标坚定要逃离大厦将倾的贾府。她只是听凭自己的性格和众多仆人一样浑浑噩噩的过日子,甚至也有一些压迫他人的行为。如虾须镯事件中的坠儿。然而诸如此类并不能掩盖她身上的芳华,她是宝玉少有的红颜知己,她既不劝宝玉走上仕途之路,也不会违背宝玉对生命的尊重情怀。正因如此,在宝玉被贾政毒打之后,才会故意支开其他人特意选择晴雯向黛玉传情,因为在宝玉的意识中只有他们二人才能够真正了解自己的心事。

晴雯的一生活得精彩活得磊落,她生命的每一天都在压迫中顽强地活着,并且享受生命的赐予。她得遇知己、意气相投最后间接为之而死,子曰:“求仁得仁,夫何怨?”。晴雯得到了她一生挣扎所求的真挚与真诚的情谊,她得到了宝玉“茜纱窗下,公子多情;黄土垄中,卿何薄命。”的无限追忆又有什么遗憾的呢?

“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晴雯就这样真实演绎了自己不弱于人的一生,我常常思考何为永恒,通过晴雯的一生我懂得了永恒不是时间上的延续而是生命的升华。

篇五:红楼梦五年级作文

滚滚红尘,携着记忆的枷锁,永远地尘封了那场悲伤的爱恋。在那最后一抹余晖中,被风静静地吹散了,也吹淡了往日的思念。终于,消失在茫茫人海,留下了世人的遗憾和指责……《红楼梦》,一部让我终生难忘的长篇小说。

《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清代伟大文学家曹雪芹所著。他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为中心,生动地描写了封建社会的全部生活。故事讲述的是从小体弱多病的林黛玉来到了荣国府,渐渐与“性情顽劣”的公子贾宝玉相恋。因王夫人等阻挠,又因凤姐从中使用掉包计,最终贾宝玉娶了薛宝钗,林黛玉吐血身亡,贾宝玉从此心灰意冷,看破红尘,遁入空门的故事。林黛玉的悲惨命运实在让人感到惋惜,但最让人憎恨的却是当时的封建传统观念。

特别是读到第二十七章:薛宝钗出嫁这一章节时,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章节的大概内容是:宝玉以为是和黛玉成亲十分高兴,但却不知是和宝钗成亲。在洞房里揭开盖头才知道那是宝钗,他难以置信旧病又复发了。在宝玉娶宝钗的时辰黛玉死了。最后宝玉哭得死去活来。

相爱的两个人为什么不能在一起?这本书让我知道了在古代“门当户对”的重要性。一个为爱情熬尽最后一滴眼泪,含恨而死;一个离弃“温柔富贵之乡”而遁入空门;一个虽成了荣府的“二奶奶”却没有赢得真正的爱情,陪伴她的是终生凄凉孤苦。这怎么看,都是意难平啊!

在看到大结局的时候,不知为何书上湿透透的。我难过,黛玉死了;我难过,有情人没有终成眷属;我难过,千言万语也说不尽……曹雪芹通过《红楼梦》,揭露了当时封建社会的黑暗,也表达了他的不满与愤怒。这本书也让我悟出一句话:“甜言蜜语人人爱听。”像宝钗那样的人越来越多了,自私、虚伪、心机……

读了《红楼梦》后,我不禁感叹世事的无常和人生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