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过七夕情人节优秀作文
每年农历七月七日,即七夕,又称七巧节,属于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
七夕节始终与牛郎织女的传说相连,这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千古流传的爱情故事,成为我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
一天,天上的织女与诸仙女一起下凡游戏,在河里洗澡,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认识了织女,二人互生情意,后来织女便偷偷下凡,来到人间,做了牛郎的妻子。
牛郎与织女结婚后,男耕女织,情深意重,他们生了一男一女,一家人生活得非常幸福。但是好景不长,这事非常快便让天帝知道,王母娘娘亲自下凡来,强行把织女带回天上,恩爱夫妻被拆散。
牛郎穿上牛皮做的鞋,拉着自己的儿女,一起腾云驾雾上天去追织女,眼见就要追到了,岂知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金簪一挥,一条波涛汹涌的天河就出现了,牛郎与织女被隔在两岸,只能相对哭泣流泪。他们的忠贞爱情感动了喜鹊,千万只喜鹊飞来,搭成鹊桥,让牛郎织女走上鹊桥相会,王母娘娘对此也无奈,只好允许两人在每年七月七日于鹊桥相会。
后来,每到农历七月初七,相传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姑娘们就会来到花前月下,抬头仰望星空,寻找银河两边的牛郎星与织女星,希望能看到他们一年一度的相会,祈祷自己能有如意称心的美满婚姻,由此形成了七夕节。
篇二:过七夕情人节优秀作文
“乞巧”——是“七夕节”节俗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乞求智巧,祈求心灵手巧之意。
在我的家乡蓬莱,七夕节“乞巧”家家户户都要做巧果。
巧果是一种面食,用模子造型(各种动植物水果及吉祥物的形状),在大锅里烙成金黄酥脆小面点,然后待冷却后用线绳穿成串,挂在炕头的墙上,遂成一道七夕风景。
巧果是大人们的忙碌和辛劳,孩子们的最爱和欢喜。
每当七夕临近,孩子们都要提前好几天到东邻西舍去预定“巧果”模子(模子不是每家都有。有大中小三个号,而且图案也不一样),协商约定先后使用顺序,然后甜言蜜语讨妈妈欢心,请求妈妈多发一些面,多做一些巧果,并且发誓多帮妈妈干活,揉面,卡(音)巧果,烧火。
七夕这一天,从早到晚一整天村里都飘着巧果的香气,还有孩子们的欢声笑语。
做巧果:发面,揉面,搓面,切或揪面剂儿,然后是把面剂儿按到模子里,按实按平整,然后在面板上一卡(音),形态各异的巧果初成。
然后是烙巧果,烙巧果是技术活也是辛苦活。
七月暑热,妈妈们俯身在胶东大锅上,在烟熏火燎中一边摆翻腾挪,一边指挥灶火的大小旺炆。一锅又一锅……烘烤的面香氤氲着、弥漫着、飘荡着。房间里,村落中,人们的脸上,心中。
巧果出锅,盛在笸箩里,簸萁里,金黄酥脆,香气四溢。
穿巧果:是用线绳将烙好凉透的巧果穿成串。穿巧果也很讲究,先要用彩色布条缝好的穗头或是水果(沙果,海棠果,小苹果)打底,然后把巧果一个一个穿成一米左右的串。(还要考虑图案形状的搭配)。其间还要穿一些迷你小串,让孩子们提在手里,玩耍、比看、吃食。
送巧果:邻里间,亲戚间,家里有孩子的还要互相赠送巧果,以示友好;长辈还要给自家的孙侄辈送巧果,以示喜爱。
挂巧果:巧果穿好后,家长会给孩子们分配,一人少则几串,多则十几串,然后挂在炕头的墙上。既好看,又可慢慢风干,还可以随时取食。这样可以存放到春节不坏。到春节时用油一炸,金黄酥脆又是一道美食。
七夕巧果是儿时的期盼、快乐。也是记忆中永存的美好和温馨。
因为七夕是弟弟的生日,更增加了对七夕的情感和留恋。
如今每家的孩子少了,七夕一定没有以前热闹。缘于七夕巧果的快乐正在慢慢淡去。
现在,孩子们的小食品如此丰富,不知还有几家七夕在做巧果!孩子们还会喜欢吃巧果吗?
篇三:过七夕情人节优秀作文
七夕节是富有浓郁中华民族传统的中国式情人节,在笔者家乡福建东山岛,则弥漫着独具情趣的保健遗风。
节日前夕,几乎家家户户都购买中药使君子和水果石榴。节日晚餐就用买来的使君子煮海岛特产的螃蟹、海螺、小鱿鱼,或鸡蛋、瘦肉、猪小肠。吃罢晚饭,长辈会让小辈拿着石榴放在门扇与门槛之间压破,全家人分食。使君子和石榴都具有一定驱虫功能,因而备受欢迎。
记得童年时,祖母见笔者望药生畏,为了给笔者驱虫,她别出心裁用去壳的“使君子”放热锅炒熟,然后研末拌入鸡蛋蒸熟吃,那口感至今让笔者难以忘怀。
东山岛人许多民俗活动都要用上石榴花枝这种当地人心目中的吉祥物,大多数家庭喜欢在庭院种植石榴,既美观又实用。“石榴”可供入药,树皮、根皮、果肉、果皮对伤寒、痢疾、绿脓、结核杆菌和皮肤真菌有一定治疗作用,特别是石榴根皮碱有很好的驱虫作用。在缺医少药的年代,海岛人生活与石榴密不可分。
说来有趣,东山岛人每年七夕节晚餐,习惯用糯米煮食红糖干饭,据说能对诱虫吃药起辅助作用。相传此俗为海峡两岸尊奉的北宋名医吴夲所提倡,宋景佑元年,医德高尚、医术高超的闽南名医吴夲(音滔)目睹家乡大人小孩面黄肌瘦,大都患有虫病,就先从驱虫入手,倡导乡人在七夕节购食使君子、石榴、槟榔,民众遵嘱去做,竟然起到意想不到的驱虫效果。治好虫疾,形成节俗,由此东山岛人也尊称吴夲为“先生公”,于明代天顺二年(1458)建真君宫(俗称“先生公庙”)奉祀。
东山岛四面环海,是个重点渔区。七夕这天,渔家人总忘不了准备两样东西,一是前面所说的石榴,二是自家捕捞的小鱿鱼。小鱿鱼蒸熟后连同石榴放在盘碟,摆到床前,敬奉“床公床婆”。床,是哺育人们成长的摇篮。当地人用石榴敬奉“床公床婆”寓意多子多孙。
传统的七夕节俗是亲和力、人情味的大众文化。在热衷过新节、洋节的当今,有些传统节日被漠视,少了几分气氛,几分情味。然而,在东山岛七夕节不但古风未泯,而且过的有益有趣。
篇四:过七夕情人节优秀作文
七夕节,又称乞巧节,过去子女都祈求自己能够心灵手巧、获得美满姻缘的节日。这也就是“乞巧”这名称的。妇女亦会结彩楼,预备黄铜制成的细针(七孔针),以五色细线对月迎风穿针。久而久之,七夕也成为了“女儿节”。
“七夕”也古代人们对时间的崇拜。“七”与“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给人以时间感。古代中国人把日、月与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数在民间表现在时间上阶段性,在计算时间时往往以“七七”为终局,旧北京在给亡人做道场时往往以做满“七七”为完满。以“七曜”计算现在的“星期”,在日语中尚有保留。“七”又与“吉”谐音,“七七”又有双吉之意,是个吉利的日子。在台湾,七月被称为“喜中带吉”月。因为喜字在草书中的形状好似连写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岁又称“喜寿”。
牛郎织女传说是我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也是在我国民间流传时间最早、流传地域最广的传说,在我国民间文学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传牛郎父母早逝,又常受到哥嫂的虐 待,只有一头老牛相伴。有一天老牛给他出了计谋,教他怎样娶织女做妻子。到了那一天,美丽的仙女们果然到银河沐浴,并在水中嬉戏。这时藏在芦苇中的牛郎突然跑出来拿走了织女的衣裳。惊惶失措的仙女们急忙上岸穿好衣裳飞走了,唯独剩下织女。在牛郎的恳求下,织女答应做他的妻子。婚后,牛郎织女男耕女织,相亲相爱,生活得十分幸福美满。织女还给牛郎生了一儿一女。后来,老牛要死去的时候,叮嘱牛郎要把它的皮留下来,到急难时披上以求帮助。老牛死后,夫妻俩忍痛剥下牛皮,把牛埋在山坡上。
织女和牛郎成亲的事被天庭的玉帝和王母娘娘知道后,他们勃然大怒,并命令天神下界抓回织女。天神趁牛郎不在家的时候,抓走了织女。牛郎回家不见织女,急忙披上牛皮,担了两个小孩追去。眼看就要追上,王母娘娘心中一急,拔下头上的金簪向银河一划,昔日清浅的银河一霎间变得浊浪滔天,牛郎再也过不去了。从此,牛郎织女只能泪眼盈盈,隔河相望,天长地久,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也拗不过他们之间的真挚情感,准许他们每年七月七日相会一次,相传,每逢七月初七,人间的喜鹊就要飞上天去,在银河为牛郎织女搭鹊桥相会。此外,七夕夜深人静之时,人们还能在葡萄架或其他的瓜果架下听到牛郎织女在天上的脉脉情话。
篇五:过七夕情人节优秀作文
七月,暑假开始了!酷热的阳光照着我们,照进心田,让心也温暖起来。这酷热的阳光引来了牛郎织女,七夕节就要来到了!
七夕节,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一年只能相会一次,也只有一个七夕节。在七夕节的夜晚,许多人们在织衣服,来庆祝这美好的七夕节。农村的人们也攀上高梯,许下自己的愿望。一切都很美好。就在这时,我仿佛看到了一只只小鸟排成一队,组成了一座桥:鹊桥。我又看见了牛郎与织女在鹊桥的两岸。他们的眼神充满幸福,他们的脸,充满渴望,期盼。渐渐地,两人走上鹊桥,在桥的.中央相会。鸟儿叽叽的叫着,好像在祝福牛郎织女,树上的知了不停地叫,好像想推迟黎明的到来。牛郎织女仿佛插上了翅膀,在天空中相爱,让人陶醉,让人沉浸在充满阳光,鲜花与爱的家园里。
可惜,谁都阻挡不住清晨的到来。在离开的那一刻,牛郎紧紧地拉住织女的手,想留住这美好的一切,可这是没有办法的。感人的一刻就要到来了,鸟儿仿佛很珍惜这一切,知了仿佛在哭,连老天爷也流下了感动,大家多想挽回这一切啊!最让人激动的是,牛郎织女都不肯放手,宁愿牵手一起消失。
我也从这美好的梦中醒来,只望见繁星在空中闪烁。我心中也在祝福牛郎织女,期盼七夕节再一次到来,下次,我一定要在梦中留住牛郎与织女,让他们永不分开,幸福的过着生活,我更希望他们能下凡,与我一同生活。虽然这一切是不可能的可我依然有着这样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