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管仲的评价作文 (一)
我读了“老马识途”这个故事觉得太可笑了,不信啊,你们继续往下看吧。
公元679年,齐桓公与诸侯签订了立盟约,齐桓公登上了霸主,突然,北方的燕国过来找齐桓公要救兵,说山戎已经开始攻打他们来,要求齐桓公立刻援助他们,齐桓公到了燕国,可是山戎早就已经逃跑了,于是,齐桓公就开始去追,终于打败了山戎的人,就出了人。傍晚有一个山戎的士兵黄花拿者密卢的人头来跪在齐桓公面前说投降,于是他就开始给齐桓公带路,带到了一个迷谷,管仲说这是旱海,可能走不出去了,于是管仲找附近的人家借了几匹老马,老马识途,果然走出了这个迷谷。
我说这个齐桓公也真是笨的呀,明知道别人是敌人,还让敌人带路,笨蛋,他个黄花也真是的,投降也是假投降,干嘛还要把自己的主人给杀掉,从头说到底还是那个叫管仲的人比较聪明,不想前面那两个傻瓜,那个士兵和齐桓公应该多多向管仲学习,如果齐桓公能跟管仲一样聪明的话,那么齐国肯定会非常十分的发达的。
哎!反正我觉得管仲聪明过人。
对管仲的评价作文 (二)
管仲与鲍叔牙以前是很要好的朋友,后来由于各自投奔了不同的人,他们分别开来。最后,鲍叔牙追随的公子小白——也就是未来的齐桓公当上了国王,桓公杀光死了管仲追随的公子,并因管仲一箭差点射死了桓公,他想把管仲也杀了。但鲍叔牙希望桓公得到贤臣辅佐,能更好地治理国家,便请求免管仲一死。这里能看出鲍叔牙的大度与对桓公的忠诚,忧国忧民的品质,不像庞涓嫉贤妒能。齐桓公也听取了鲍叔牙的意见,重用了虎口脱险的管仲,因此他的国家更加安定了。由此也能看出齐桓公很会听取别人的意见,并大人不计小人过,真是“桓公肚里能撑船”呀!
鲍叔牙和齐桓公身上都有许多优点,值得我们学习,比如爱民如子等。但我最敬佩的是他们的大度,有着包容一切的宽大胸怀。历史上有多少人因为少了这份胸怀而无数怀才不遇的人在煎熬中度过一生!他们就不知道为国家着想吗?他们不会站在国家利益的立场上看轻个人利益吗?要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胸怀。许多不该出现的事就不会发生了。当然不会有,如果人人都有这样大度,那世界真的会变成“美好的人间”了。
从现在起,我们就学会宽容吧!鲍叔牙和齐桓公就是我们永远的榜样。
对管仲的评价作文 (三)
年轻时家境贫困,鲍叔牙与管仲往来,发现管仲有才能,胜过自己,往来过程中,管仲常占小便宜,鲍叔牙不以为意,反为他设想,蔚为美谈,史称“管鲍之交”。后来,管仲辅佐齐国公子纠,鲍叔牙辅佐其弟公子小白。
前686年,齐襄公被大夫连称、管至父兵变杀死,公孙无知因而篡位。前685年春,齐大夫雍廪杀了公孙无知,公子小白即位,是为齐桓公,鲁国却支持其兄公子纠,因此齐国和鲁国之间发生战争,管仲射箭中了齐桓公的带钩,齐桓公装死,骗过了管仲。
后来齐国战胜,鲍叔牙向鲁庄公要求处决公子纠,并把管仲交给齐国。在鲍叔牙强烈推荐下,齐桓公不计前嫌,拜管仲为相,甚至尊为“仲父”。管仲在齐国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倡“尊王攘夷”,终于帮助齐桓公成就了霸业。
对管仲的评价作文 (四)
管仲是齐桓公时的名相。他年轻时很穷困,曾与好朋友鲍叔牙一起经商。鲍叔牙非常了解管仲,深知他是个有才华的优秀人才,因而处处关心、迁就管仲。
有一次,两人一起到南阳做生意,分钱时,管仲给自己暗暗多分了一些。有人问鲍叔牙:“您明明知道管仲欺骗了你,为什么还要信任他呢?”鲍叔牙说:“他骗我是出于无奈。他比我穷,家里还有老母要供养,他比我更需要钱,我应当原谅他。”管仲有时为鲍叔牙办事不成功,但鲍叔牙根本不介意。因为他能体谅一个人办事要看时机是否合适,时机不利则办事不力,而不是因为管仲太笨。
管仲曾三次做官,三次被罢免。鲍叔牙理解管仲,知道并非他不是贤才,而是因为未遇上好时机。
后来,管仲为齐国公子纠效力,鲍叔牙为齐国公子小白办事;但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为争王位打起仗来,公子纠战败身死,管仲成了囚犯。鲍叔牙千方百计说服已被立为齐桓公的公子小白,不仅将管仲释放,反而拜他为相。鲍叔牙却自愿在管仲手下做事。
管仲深知自己的一切成功都靠的是鲍叔牙的谅解、推荐。因此他常感慨地说:“真是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叔牙啊!”
对管仲的评价作文 (五)
管仲,又名夷吾,颍上人也。春秋时代帮助齐桓公(公子小白)成为霸主,并且让齐国在战国七雄中列为之首。在司马迁的史记里管仲列为第二。
但是我觉得管仲不应该费这么多的时间帮助齐桓公成为霸主和建设国家,应该让齐桓公统一天下,让所有的老百姓们不在受战争的困扰,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可是我也为管仲骄傲,因为他帮助我们齐国成为春秋时期的强国,所以我为他骄傲!
呵呵!我想了一个好玩的东西,为什么管仲不在现代出生呢?如果他现在刚出生,我就会去淄博市第三人民医院去看他,因为大部分的小孩都在那里出生。我想他肯定长的没头没脑的。
到最后我还要给管仲提个意见,就是:你小时候为什么光欺负鲍叔哥,鲍叔哥救你了一条命,最后还不推荐鲍叔哥当得继承人。(也就是下一任宰相)背叛了知恩图报的道理,你小心点,我饶不了你,做鬼也不会放过你这个小兔崽子的!
对管仲的评价作文 (六)
齐桓公即位后,派兵打败了护送公子纠的鲁国军队,并写信告诉鲁国:“公子纠是我的兄弟,我不忍心亲手杀他,你们鲁国看着处置吧。管仲、召忽是我的仇人,你们一定要把他们送给我,我要把他们剁成肉酱,才能解我心头之恨。不然的话,我就和你们刀兵相见。”
鲁国害怕了,杀死了公子纠,召忽见主子死了,也跟着自杀了。而管仲呢,请求鲁国把他作为囚犯送回了齐国。
管仲曾经截杀姜小白,并差点一箭射死他,这是多么大的仇恨啊,估计姜小白恨管仲恨得牙根要发痒了。这管仲怎么这么傻,竟然要自投罗网到齐国去呢?
原来,这是齐桓公的又一计。一开始,他的确恨死了管仲,想抓到管仲报一箭之仇。他的'手下鲍叔牙却极力称赞管仲是治国的能臣,谁拥有了管仲,谁就有可能得到天下,这样的人才,不但不能杀,更不能留给鲁国,我们齐国要重用他才行。
齐桓公很信任鲍叔牙,便采纳了他的建议。鲍叔牙大喜,急忙悄悄派人到鲁国告诉了管仲。足智多谋的管仲,就配合齐桓公演了一出“自请为囚”的好戏,瞒过了鲁国,安全回到了齐国。
对管仲的评价作文 (七)
齐桓公让管仲当宰相,管仲在治国理政上大显身手,展示出了高超的治国才能。他帮助齐桓公打出了一套漂亮的组合拳,“尊王攘夷,诚交鲁国,礼遇燕国,攻蔡伐楚”,这套拳法打下来,让齐桓公得到了周天子的好感,各国的诸侯们也都信服齐桓公,愿意接受齐国的领导,齐桓公便开始称霸中原,成为“春秋五霸”的第一霸。
齐桓公这个人,年轻时好色、好酒、好打猎,一派纨绔子弟作风,但他却有识人之明,启用了管仲、鲍叔牙、高傒等一批能臣良士。用对了人,便做对了事,从而成就了霸业。
管仲这个人,从他和鲍叔牙的交往来看,也是有污点的。但君子不拘小节,那些缺点,遮掩不住他的雄才大略。当然,管仲也是幸运的,因为他拥有鲍叔牙这样的患难之交,遇到了齐桓公这样知人善任的君王,才有了一飞冲天的机会。在人生的路上,能遇到一个贵人就很不容易了,而管仲一下子碰到了鲍叔牙、齐桓公两个贵人,真是好福气啊,让人羡慕。
聪明的齐桓公没有报一箭之仇,却成了称霸中原的一代雄主,在中国历史上也留下了一段佳话。
对管仲的评价作文 (八)
从一个一文不值的平民百姓,到成就桓公霸主之业的相。他不畏困苦,不畏强敌,即使郁郁不得志,也不忘初心,不忘他的雄心壮志。千年飞逝,留下的唯有他的执着与信念。生活贫困,他会多与己利于学习;奔赴战场,他也会逃之夭夭。他有普通人的一面,但更多的是他的坚强,三仕三见逐于君,却仍寻找国家来施展才华,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却仍甘愿受辱,期待新的明天,使生活变得简单,不为脸面、功利而活,只为心中不灭的梦想和希望艰苦奋斗。
一个人需要有多大的才能,才能使鲍叔终善遇之,而鲍叔也以他知人让贤的君子胸怀、大仁大义的高风亮节,为管仲搭建了一座施展才能的平台,成就了他的一代英名。可谓是“同志相得,同仁相忧”,管鲍之交,固若金汤!他将区区之齐成长为诸侯之归处,将小小海滨壮大成无比繁华之地,南伐楚,北令燕,东经商,西扩迁,他将齐推向了空前繁盛的时段。
管仲墓旁,绿树成荫,光辉的历史伟绩被深深掩埋。淄水之边,芳草萋萋,岁月的流水仍在幽幽诉说。一代名相管仲的雄才伟略和他深邃的思想之光照耀我们成长,这种智慧和文化的恩泽比星辰更值得凝望和赞许。
对管仲的评价作文 (九)
回望春秋烽火,内心慷慨万千,多少英雄豪杰,让人高山景行:谋略盖世的管仲慧眼识人的鲍叔和顾全大局的齐桓公……读完他们的故事后?令我印象深刻,然而让我感受最深刻的还是齐桓公。
他是一代明君,以国为重,顾全大局,让我佩服的五体投地。
他曾经被管仲射了一箭,虽然没有射死,但对一般人来说,杀生之仇,不共戴天。但后来他把管仲抓回来时,鲍叔牙说管仲十分有才,齐桓公为了顾全大局,就没有因为个人恩怨而杀死管仲。
他慧眼识人,也让我十分佩服。
他知道管仲是十分有才华的人,就把让管仲当了齐国的宰相,而且拜管仲为“仲父”。
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例子,比如我们班焦焕鑫曾经和班长吵架。老师让班长把书法写的好的同学叫到办公室去比赛,班长知道焦焕鑫是写字最好的,但没有因为个人恩怨就把他丢下。
齐恒公的顾全大局和慧眼识人,让我特别佩服。
对管仲的评价作文 (十)
管仲谈到他与鲍叔之间推心置腹的友谊时说:“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管仲被囚禁时,鲍叔向齐桓公鼎力举荐管仲,并得到重用,官居鲍叔之上。管仲执政期间,凭借齐国的海滨条件,使得物流畅通,聚集财富,兵强马壮,国泰民安。齐桓公所以能称霸春秋,统领各路诸侯,使天下归正于一,多亏了管仲的勤政、智慧与谋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