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网作文体裁节日作文内容页

端午节的作文1500字

2023-07-12 07:33:01节日作文访问手机版打开翻译

端午节的作文 篇一

最新小学生端午节国旗下演讲稿:回味端午,传承民俗

各位同学、各位老师:

上午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回味端午,传承民俗。

端午节,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酒,龙舟下水喜洋洋。这些,都是曾经端午节上最热闹的活动,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节奏的加快,外来文化的大举入侵,中国人不再眷顾流传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而是将目光转向了“圣诞节”“愚人节”这样的节日,面对这种现状,我们不得不感到悲哀,发出“端午节是否不再姓“中”这样的疑问。

这些年来,我国的传统节日,似乎总离不开吃。端午节吃粽子,清明节吃青团,元宵节吃汤圆,中秋节吃月饼,农耕社会对饥饿的恐惧,形成了我国传统节日最鲜明的饮食风俗。如今,满足了温饱需求的人们正在奔向全面小康,传统节日一下子失去了特有的魅力,我们守着传统文化的“聚宝盆”却不善于保护和挖掘。就拿端午节来说,它已融入各个临近国家的文化中,形成了独特的生命力——在新加坡,每年端午节举行的国际龙舟邀请赛闻名于世;在韩国,端午节被称为车轮节,是插秧结束后祈求丰年的日子。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人着眼于创新,却往往容易忽视对传统的坚持,文化的缺失必然导致精神断层甚至扭曲。有句话说的好: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面临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该如何保护与继承我们的传统文化,显然已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而现时的洋节兴盛与传统节日衰弱间的反差,更凸显了这个问题的迫切性。

其实,不光是传统节日,整个中华民族民间文化的生存环境如今都面临着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的挑战。同学们,我们肩负着老师和家长的殷切期望,面对如此的现状,我们不能无动于衷;复兴中华文化,我们责无旁贷。我们或许无法改变端午节已被他国申报的事实,但我们可以用中国传统思想中的“仁义礼智信”来勉励自己。当父亲或母亲劳累了一天回到家里时,你能否为他递上一杯热茶?当你的朋友陷入困境的时候,你能否毫不犹豫地伸出援助之手?当你对别人许下承诺时,你能否言出必行、信守承诺?当你自己在考试中失利时,你能否冷静面对,寻找原因,总结教训?我们在做好这些平凡的小事的时候,不仅实现了自己的价值,也传承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如果人人都做好这些平凡的小事,那将会是一件不平凡的大事。

传统节日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和文化遗产,是民族的精神家园。春节、端午、中秋节已经成为民族文化的象征,彰显着全民族的文化认同感和凝聚力,中华民族分布如此广泛,却能保持强烈的民族认同感,相当程度上得益于节日民俗的存在。这些节日已经成为全社会、全民族的共同节日,体现着共同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在"端午节"——到来之际,我们更应该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节日.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节奏的加快,外来文化的大举入侵,中国人不再眷顾流传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而是将目光转向了

“圣诞节”“愚人节”这样的节日。我们中华民族的许多优秀文化传统在漫漫的消失或降低,我们的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的学习,也要关注古老深厚的传统文化。

现在,许多旅居在海外的华人、华侨历经几十年甚至更长久的国外生活,但是依然保持着我们的传统,他们虽然身在国外,依旧过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和重阳节等我们的民族节日.然而,现在我们国内的学生却喜欢吃的是麦当劳、肯德基、巧克力;看的是日本的动画片及韩国电视剧,过的是圣诞节等西方节日??我们的民族节日却不能引起他们的关注,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索。

20xx年,韩国将端午节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遗产;20xx年,端午节被正式认定为韩国的非物质遗产。用骇人听闻来形容这个消息或许有些言过其实,但至少它发人深思。祖先遗留下来的传统却成了别国的珍宝,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内心又会作何感想?

同学们,我们肩负着老师和家长的殷切期望,面对如此的现状,我们不能无动于衷;复兴中华文化,我们责无旁贷。我们或许无法改变端午节已被韩国申报的事实,但我们可以用中国传统思想中的“仁义礼智信”来勉励自己。当父亲或母亲劳累了一天回到家里时,你能否为他递上一杯热茶?当你的朋友陷入困境的时候,你能否毫不犹豫地伸出援助之手?当你对别人许下承诺时,你能否言出必行、信守承诺?当你自己在考试中失利时,你能否不灰心不放弃,而是寻找原因,总结教训?我们在做好这些平凡的小事的时候,不仅实现了自己的价值,也传承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如果人人都做好这些平凡的小事,那将会是一件不平凡的大事。

悠悠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就像一条历史的长河,我们不能让它断流;祖祖辈辈沿袭下来的优良传统,应在我们的手中发扬光大。让我们一起努力,用实际行动挽救中华文化。

端午节的作文 篇二

看到满街的条幅,听到粽子的叫卖声,读过网络上铺天盖地有关屈原的贴子,忽然醒悟:明天就是端午节了。而明天的端午节,只是城里人亲朋聚餐的因由,是小摊小贩赚钱的契机,是商家推销自己的良策,与屈原无关。

明天是五月初五,是城里人的端午节,而在家乡,端午节却是五月十五。因为五月初五农活正忙,稻田里的秧苗还未插完,棉田里的杂草还未除净,正是农人们播种丰收播种希望的黄金时期,他们哪里会有闲心坐下来过节呢,即使勉强自己将身体坐到了餐桌的旁边,他们依然会魂不守舍,他们的心仍在田间地头,仍在那些庄稼的身上。于是咱们的祖先便想出了一个折衷的办法,节也要过,农活也不耽误,只好让端午节作出让步,等农活做完后,就把端午节作为庆祝播种的节日吧。这样的端午节,自然与屈原无关了。

在我的印象中,端午节是家乡人每年必过的四大节日之一。根据农活完成情况的不同,家乡人又把端午节分为早端午、中端午和晚端午。早端午是五月初五,在家乡起初是没有的,后来因为农村与城市亲友网络的扩大,有好些嫁到城里的女儿都在这一天回家来过端午节,于是有亲友在城里的人家便把这一天当成他们的端午节了,后来得到大家的普遍认可,自然而然的便形成了早端午的概念。更有家道殷实的大户人家以此作为端午节的前奏,于是五月初五也就有小端午之说了。而那些家道殷实的人家多半都是那一方的地主或者富户,家里都请有长工或短工,在五月初五这一天,长工或短工都还在为他们辛勤的劳动,他们有些之所以选在五月初五过端午,其主要目的还是为了慰劳一下那些长短工们,让他们死心踏地的为他们卖命,同时也是一种积德行善的途径,以此博得乡邻的口碑,可谓一举多得,他们又何乐而不为呢。于是,即使家乡的早端午是五月初五,是屈原投江的日子,但这一天依然与屈原无关。

家乡的中端午是五月十五,也称正端午。顾名思义,这一天才是家乡人真正意义上的端午节,因为到这一天为止,家乡大部分人都把一年的希望播到了地里,农活可以暂时告一段落了,为了纪念他们播种的辛苦,为了庆祝他们阶段性的胜利,他们便借用了这个传统的节日,只是赋予了它暂新的内涵罢了。这一天,姑娘多的人家可就热闹了,因为在这一天,姑娘女婿都携着子女回娘家过节,其实也没有谁作出一个什么规定,只是大家都这样,于是便有了一种约定俗成的默契,后来在家乡便有了这样的一种说法,端午节便是姑娘回娘家的日子,当然也就与屈原无关了。

家乡的晚端午是五月廿五,也称末端午或尾端午。也就是说到这一天为止,家乡的端午节才算过完了。据说之所以有这个末端午之说,一是为了与早端午相呼应,二是照顾那些田多劳少又无力请工的人家,他们往往在正端午这一天还在地里劳作,等到他们收工上岸,人家的端午早过完了,于是他们便在五月廿五这天过晚端午,也算是坐上了端午的末班车吧,只是节日的气氛淡了许多,但亲情依旧,庆祝的心情依旧,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他们为端午节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只是,这样的端午节,依旧与屈原无关。

从早端午到晚端午,家乡的端午节足足要过二十一天,而家乡的春节从腊月廿四过小年开始算起到正月十五花灯送年为止,满打满算也就二十二天,因此,家乡的那些德高望重的长者便大声呼吁,乡亲们啊,端午节的战线再不能拉长了,否则就要超过春节了,那还成什么体统呢,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啊!到这时,才遏制住了端午节继续发展的势头,否则,家乡人一定会把端午节弄得比春节还要隆重。由此可见,端午节在家乡人的心目中是多么的重要,只因家乡的端午节象征着播种,象征着希望,所以仍然与屈原无关。

其实家乡并不叫端午节,他们叫过端阳,就如他们把春节说成过年一样。尽管说法不同,但实际意义却是完全一样的。过年的意思便是年年难过年年过,那么过端阳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人生本是一条苦难的长河,偶尔在长河中拾起一小瓣精致的贝壳或者到银河采撷到一丁点星光,以此来点燃乡亲们播种的希望之光,自然也不失为一种东篱采菊的怡然自得。只是,过了这些节日之后,他们依然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但在他们求索的空隙中,忙里偷闲度过的这样的端午节,真的与屈原无关。

端午节的作文 篇三

当然今天是端午节。那么你们知道这个节日是怎样来的吗?让我来给你们讲爷爷告诉的故事:从前有一位爱国诗人,名叫屈原。他是楚国人。当国家受到侵略危险时,向朝廷献计,却被赶出朝廷。屈原心里很悲伤,就含恨跳入汨罗江身亡。当地人得知此事,渔民立刻驾船打捞尸体。有的向河里撒米,让鱼吃饱肚,不去咬屈原的尸体。

后来,人们把农历五月初五定为端午节。人们过节是让大家想起屈原的故事,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保卫祖国,建设祖国。

这一天,有的赛龙舟,有的吃粽子,有的在家门上插艾叶,有的开纪念大会。纪念活动丰富多采。

我们一家人吃着粽子,听着爷爷讲故事,开心极了。去立志一定热爱伟大的祖国。长大了一定报效祖国。

晚上,我请爷爷讲端午节的来历。 饱学的爷爷用苍老的声音,穿越了遥远的时空,将我带到楚国。 楚国时,朝廷腐败无能,官员们鱼肉百姓,人民怨声四起。楚国走向衰落。 当时,有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有着远大的政治抱负,他连续几次写出改革朝纲的 奏折呈给皇帝。 但是皇帝不但没有采纳屈原的正确主张, 还把他拘禁起来……在无可奈何的 情况下,屈原以死抗争,毅然跳下滚滚汩罗河。 屈原的爱国精神感动了人民。人们纷纷赶来,划着竹排小舟沿江找寻屈原,但寻找多日 未果,就无奈地往河里撒一些白米,希望鱼儿们不吃屈原的尸体。可是米粒太小,也容易分 散,鱼吃不到怎么办?于是有人就想到包粽子的方法。用苇子叶卷成一个尖尖的小筒,往里 面塞上糯米,再用细细的马莲草缠好包成一个个粽子,丢进河里,鱼儿就可以吃饱,就不会 吃屈原的尸体… 为了世世代代纪念屈原,人们就把每年的五月初五——屈原跳河的日子作为端午节。 后来,人们就以吃粽子,赛龙舟的方式,永远纪念屈原。听到这里,我不禁流下了晶莹 的泪水…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包粽子.吃粽子。 初四下午,妈妈和奶奶就开始包粽子了。粽子是四角形的,绿色的粽叶,给粽子包上了美丽又漂亮的衣服。香喷喷的粽子煮好了,我迫不及待的品尝了妈妈和奶奶的劳动成果,粽子里包着白白的米,红彤彤的枣,看得我直流口水,于是,我张开大嘴咬了一口,啊!真好吃。多么希望每天都能吃到这又香又甜的粽子埃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赢躯亦点舟。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这首诗描写了南宋诗人陆游在端午节这天的生活习惯。作者吃粽子,插艾枝,储药、配药方、祈祷这一年能平安无事。从中也反映出了江南端午节的风俗。

作为中国古老文化节日之一,端午节文化不管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可谓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过去,我对端午节的知识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直到寒假里,我读了(我们的节日)这本书,才知道原来端午节有着很深厚的文化内涵。从这本书当中得知,端午节是在中国这么多的节日中,名称最多的:端午节、端阳、重五节、夏节、天中节、五月节、诗人节等。端午节的来源也有很多种,有纪念屈原说、龙说、纪念伍员说等20多种。

其中,最流行的是纪念屈原说。据说,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国家被侵略,含恨抱石头投汨罗江而死,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每年这一天纷纷涌到江边去凭吊屈原,所以在每年五月初五就有了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悬艾草的风俗。其中赛龙舟最有特色,那争先恐后的激烈场面就像屈原强烈的爱国精神一样,几千年来一直激励着我们。

因为这深厚的文化底蕴,所以端午节现在已经成为了我们中华民族主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今天她仍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在我们德清,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的门上,都会挂上菖蒲、艾草,据说可以辟邪消灾。各家各户自然也少不了包粽子,那透着浓浓竹叶清香的粽子,是我们孩子们的最爱,枣子棕、火腿棕、赤豆棕……一个个引人垂涎三尺呢!有的地方,人们还会佩带着香袋,姑娘们以这五彩缤纷的香袋做饰物,既香味袅袅,又让自己变得更美丽动人,走在大街上自然引来了不少小伙们留连的目光。

偶然间,我从网上看到去年,韩国打算向联合国申报端午节为他们国家的遗产,我非常惊奇,觉得这是对我们中国人的羞辱,端午节是中国人的,怎么可以让给别的国家去申报呢!这可能跟有些人喜欢过洋人的节日有关吧!我想,我们应该行动起来,为保护宏扬我们中国自己的传统文化,尽自己的一份力吧!

看了(我们的节日),那一个个传统、有趣的节日,正款款地向我们走来,(我们的节日)一书,为我们打开了另一扇门,让我们通过另一个角度,去审视我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让我们更有理由为中华文化而自豪!

端午节的作文 篇四

“妈!端午节我就不会来了,公司就放三天假!”

“哦,又不回来了啊!”母亲叹气的在电话那头说。

“也放了三天假啊,怎么又回不来呢?”母亲紧接着问我。

“我回来,坐车都要做4个多小时,中途又要换几趟车,来回真的很麻烦的。况且回到家已经很累了,最多在家住两晚,又要急匆匆的赶回公司啊。”我很委屈的对母亲说道。

“那你就别回来了,是很累的。上次你回来时已是天黑,一回来就倒头而睡,晚饭都没有吃,一直睡到第二天上午10点。你自己买点好吃的,记得每天不管有多忙,都要记得吃饭啊!这次你就别回来了。”母亲和蔼的对我说。

“好的,妈!下次放假我一定回来。我身体很好,每顿都吃饭,胃也不怎么痛了。您就放心吧!您和爸可一定要保重身体啊!”

“好……好,下次,下次放假你可一定要回来啊!我和你爸都很好的,你就安心工作吧!不说了,下次你可一定要回来啊!”说完,母亲就挂断了电话。

我放下手机,心里顿时很不是滋味。记得今年春节假后,母亲送我到村头的马路上搭车。她帮我提着东西,在我后面跟着,眼睛一直很不舍得的望着我。路上,我对她说,清明节就不回来了,就放三天假,还没有等我说完,她立马对我说道:“那就五一假回来啊!”我连忙对她说:“五一也只放三天假啊!”母亲笑着说道:“那就端午节一定要回来哦!”我没有再说什么了……

母亲送我上了车,帮我准备了一切,并叮嘱我中午的时候,把粥喝了。她知道我胃痛,所以一大早就起来为我熬粥,用保温杯装着,又用毛巾紧紧的包着,生怕变得太冷了。车子慢慢的开走了,我与母亲越来越远了,我向车窗往外看到,母亲追着汽车跑了好一段距离,直到再也追不上汽车了,才没有跑了。我心里也知道,直至汽车完全消失在她的视野里,她还会一直伫立在那里许久许久。

想到这,我的眼泪一下子就溢满了眼眶。我放下手中的事情,马上去车站买车票,明天端午节回家。

在买车票的回来的途中,我突然想到替母亲买几件新衣服,她身上穿的衣服都是很旧的,并且很多都是捡了别人穿过的。春节的时候,村里的人私底下议论,说我妈养了一个不孝的儿子,自己穿得很体面,却让自己的妈穿得太破旧了,连一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后来,妈知道了这件事情,她对村里人说,我给她买了好几件新衣服,而且已经买了好多次了,只不过是她自己没有穿,太娇艳了,自己太老了,怕穿出来,会被人笑话,况且整天在家忙农活,也不舍得穿这么好的衣服。想到这,我的眼泪又马上流下来了。不懂事的我,其实长这么大,还没有给她买一件新衣服,而她却总是要我穿得体面些,她说,我们虽然穷,可不能让别人戳咱们的背。

坐了几个小时的车,终于到家了。回到家中,母亲正在菜园里摘菜。看到我回来了,又惊又喜。连忙放下手中的活,问我累不累,帮我放下东西。吃晚饭的时候,她一直望着我吃,一直往我的碗里夹我最爱吃的菜。嘴里一直不听的问这问那的。饭后,一直跟我聊天,聊到很晚才睡觉。那晚,我隐隐约约看到,母亲有好几次都蹑手蹑脚的跑到我的房间,呆呆的只是看着我,看了又看,或是帮我盖被子。

第二天一大早,我一醒来,就听到她与王大婶说话。母亲对她说,这件新衣服都是我帮她买的,又买了好几件,并且好像都是什么名牌的,挺贵的。这件身上穿的是“Nike”牌的,还有一件是什么“XTEP”,“Adidas”牌的,都挺贵的。我真不敢想象,一个没有念过几年书的农村妇女,竟从她的口中蹦出几个英文名牌的词来。我这才知道,为什么昨晚,她硬是要我教她说这几个英文。听到这里,我的眼睛又湿润了。其实我给她买的几件新衣服,没有一件是她穿得合身的。在我回家的短短两天里,母亲逢人就主动说:“我儿子又给我买了几件新衣服,都是名牌,很贵的!”当邻居对她说:“你是享福啦,养了一个这么孝顺又有本事的儿子!”母亲便欣慰的笑了……

第三天,我又要走了,母亲同样一大早就起来为我熬粥。我知道,其实母亲昨晚一直没有睡好,她来我房里一连看了我来五六次,总是看了又看。吃早饭的时候,也只是两眼呆呆的看着我吃。我心里很明白,其实母亲很不舍得我走。

车来了,我接过她手中的东西上了车。我连忙对她说道:“妈!以后每一个月我都回来一次!”母亲听后,先是一惊,然后笑着大声对我说:“好!好!好……”汽车开走了,母亲依然站在那里不舍得离去。看着她站在那里,我的眼泪又来了。

如今的我每个月不管工作有多忙,我都会抽空回家一趟。哪怕是只住一晚,看看他们,同时也让他们看看我,让他们安心幸福一些。无论子女走得有多远,父母手中总有一根线,一根牵挂子女心灵的线,只要抽动这根线,我们都会感受到远方父母的呼唤。有时间一定要回家看看,儿女是父母一生的牵挂!

端午节的作文 篇五

端午本是中国传统节日,但韩国以“端午祭”向联合国申请“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著作”并得到批准,这表明韩国对端午的重视不亚于中国人。其实端午早传到韩国、日本、越南,古代韩国也像中国一样在端午节放假,韩国江原道江陵市每年举办“端午祭”庆典;日本古代每年举行端午庆典,成书于宋代的日本名著《源氏物语》第二章载:“五月端阳节,人人急于入朝参贺。”这天日本男人骑马射箭,女人穿着中国服出外游玩一庆祝节日;古安南(越南)有个国王的名字名叫陈端午。英国哲学家怀特海说,从文明的历史和影响的广泛看,中国文明是世界上自古以来最伟大的文明。

一般认为端午节起源于战国屈原。梁吴均《续齐谐记》:“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但五月五日节俗已见于春秋,《琴操》:“介子绥遂抱木而烧死,文公令民五月五日不得发火。”这比屈原早300多年。《史记·孟尝君列传》:“五月子者,长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索隐》引《风俗通》:“俗说: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孟尝君生于公元前346年,比屈原自杀早了近70年,可见端午节最初并非因为屈原。

端午节缘于五月是凶月的古老观念。晋董勋《问礼俗》:“五月俗称恶月。”这个观念缘于上古,云梦睡虎地秦简《日书》甲种《玄戈》:“五月,东井、七星大凶,胃、参致死。”东井,即二十八宿之一的井宿,因它在玉井之东,故称。这虽见于秦代,但却历史久远。《礼记·月令》:“仲夏之月,日在东井。”在中国古代天文学中,东井星主管五月。汉王充《论衡·说日》:“当夏五月,日长之时在东井,东井近极,故日道长。”五月不吉观念渗透到民间,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五月,俗称恶月,多禁忌。”五月为凶月,是端午赖以建立的文化基础。

端午最初作端五。唐李匡乂《资暇集》卷中“端午”条引晋周处《风土记》:“仲夏端五,烹骛角黍。”《艺文类聚》卷四引《风土记》仍作“端五”云:“端,始也。谓五月初五日也。”五与午同音通用,《周礼·壶涿氏》:“午贯象齿”郑注:“午故书为五。”端五后作端午。古人忌重,五月五日重五,被视为大不吉。《抱朴子》:“或问辟五兵之道,答曰:以五月五日,作赤灵符,着心前。”北魏魏收《五日诗》:“辟兵书鬼字,神印题灵文。”《艺文类聚》卷四载《续汉礼仪志》:“五月五日,朱索五色、柳桃印为门户饰,以止恶气。”道教《八道秘言》称五月五日为“地腊日”,《杨公忌》:“(五月)初五日,不宜问疾,名地腊日。”原始的五月五日禁忌与粽子、龙舟等拯救屈原等没有关系。

端午节时宫观寺庙举行驱鬼祈福仪式:第一,道长在祭祀仪式上念“急急如律令”的魔法咒语以驱鬼除魔;第二,道长画符镇鬼,并派使者持神符一道,到其它地方去驱鬼和镇鬼;第三,道长要为国家和百姓祈福;第四,出外驱鬼的使者活动结束后要向道长汇报驱鬼的情况。这些活动的中心就是祭鬼和驱鬼,它清楚地表明:恶鬼作祟是五月五日举行宗教祭祀活动的根本原因。《古尊宿语录》卷27载,舒州龙门佛眼禅师说:“今日端午,世间人钉桃符、书门阃,使万邪不窥其户,百鬼不入其门;世间人又使针烧灸,采药登山,使万病不干其体,疫疠不入其身。”也揭示了端午活动的根本目的:驱鬼除病。可见,端午节是鬼节,端午节为对付“百鬼”和“万病”而生。这些记载,揭示了端午节产生的真正原因。

明白了端午节起源的根本原因,端午的其他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端午又称“续命节”,就是因为有恶鬼索命。《风俗通》:“五月五日续命缕,俗说以益人命。”续命缕的形态,唐代仲子陵《五丝续宝命赋》有载:“颜似渥丹,对回鸾之十字。手如振素,盘续命之五丝。其五丝也,蕙绿轻重,兰红浅深。皎皎而有莺其领,采采而亦翠其衿。既比方而一色,又条畅乎数寻……懿寿丝之礼大,续宝命之天长。”端午节时,荆楚民间以彩丝系在臂上,唐花蕊夫人《宫词》有“玉腕斜封彩缕长”之句。道教《三洞奉道科》称五月五日时举行“续命斋”的法事,北齐后主的妃子冯小怜以五月五日进纳,故号她为“续命”,取端午冲喜续命之意。以丝系臂为防恶鬼夺命,故可以达到“续命”目的。介之推、伍子胥等死于五月五日是因恶鬼索命。魏邯郸淳《曹娥碑》:“五月五日时迎伍君,逆涛而上为水所淹。”伍君即伍子胥。这些人死法不一,但都因恶鬼所害。端午恶鬼猖獗是他们死亡的原因,端午节举行祭祀仪式是为了驱除恶鬼。隋唐以后南北文化合流中端午节被整合,由于屈原影响大,端午节变成祭祀屈原的节日。屈原在宋代被封为公侯:“屈原庙,在归州者封清烈公,在潭州者封忠洁侯。”元代屈原被封为“忠节清烈公”。屈原成为端午节的主角时,介之推、伍子胥等湮没无闻,驱鬼的动机也被遮蔽,遂形成今天的端午习俗。

端午节的作文 篇六

夏至的风,吹的空气好温热。布谷不时地唱着算黄算割的歌,路旁的树木枝叶茂盛,田里的麦子,已经开始收割。时间过的还真快,马上又要到了端午节了。无事在菜市场转悠,有商贩已经开始卖粽叶了。绿绿的粽叶,一捆一捆在地上,整齐地摆放着,让我不由自主地停下了脚步,看着一些人将它买走。

又到一年端午节时,我的回忆,也随着排列整齐的粽叶飘向很远,很远......

每逢农历五月,便是粽叶飘香的时候。粽子对于生活在南方的人来说弥为珍贵,而对于生活在大西北的人来说,显得就不是那么重要。

记得小的时候,好像没有吃过粽子。归纳起来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家穷吃不起,二是西北人不讲究吃粽子,就像不善吃大米饭一样,我们平常的的主食,基本上是面条和馒头,也叫馍馍。不吃,母亲也就不去研究她咋个包,咋个吃。说起来母亲的面食做的不错,可是母亲却从来不会包粽子。遇到过端午节,母亲就买些香粉,也叫雄黄粉,再找出点零碎花布头,给我们做成香包戴上,说是能防蚊虫叮咬。母亲的手很巧,做出的香包各式各样,很让我们喜欢。有时看到我们实在馋了,就让父亲蒸一碗甜米饭,算是给我们过过瘾。父亲在外工作,不会做饭,可父亲的甜米饭和冻肉做的很好。所以每每过节,就拿父亲蒸的甜米饭当粽子吃也有点过节的滋味。

上中学起,开始了解了有关粽子的故事。知道了在战国时代,楚秦争夺霸权,诗人屈原很受楚王器重。遭他人嫉妒。后来,屈原的一些主张便被他人反对,他们在楚怀王的面前不断诋毁屈原,使楚怀王渐渐疏远了屈原。有着远大抱负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怀着难以抑制的忧郁悲愤,写出了《离骚》、《天向》等不朽得诗篇。

后来,秦国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屈原被流放。在流放途中,屈原听到楚怀王客死和郢都攻破的噩耗,万念俱灰,仰天长叹一声,投入了滚滚激流的汩罗江。江上的渔夫和岸上的百姓听说后,纷纷来到江上将米和雄黄酒倒入江中,为的是屈原的尸体不被鱼虾伤害。从此,每年的农历五月,楚国人民都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以此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所以,每年端午节吃粽子的风俗,就这样流传下来。

后来,我们家里的生活条件也逐渐好转。这时候,街面大食堂也开始卖起了粽子。因为看过了屈原的故事,很是佩服屈原。就一直有一个心愿,什么时候能吃个真正的粽子,看看她到底是什么滋味,也能祭奠一下心中的大英雄屈原。自从告诉了父亲我的这个想法,每年的端午,父亲就会买几个粽子回来给我和母亲四姐品尝。虽然数量不多,但总算是品尝到了粽子的真正味道。

高中时,母亲突然因病突然走了,这对我们犹如晴天霹雳。这个时候。其他姊妹也都相继工作了,剩下我和父亲一起生活。每每端午,父亲怕我想母亲难过,就做一大碗甜米饭,再买几个粽子回来,让我吃个够,不会胡思乱想。看到我一大口一大口的吃着粽子,父亲比他自己吃更高兴。

成家后,因老公老家是四川人,我开始习惯吃大米饭的生活。公公婆婆又很会做吃的,菜烧得特别棒,让人闻一闻就馋言欲滴。特别是每年到了端午节,他们包粽子是一绝。有甜的,咸的,豆的,枣的,还有腊肉味的,各有各需,百吃不厌。在跟公公婆婆相处的日子里,我不仅学会了包馄炖,也学会了包粽子的技巧。所以父亲就不用买粽子了,年年是我送一些给他吃。

再后来,父亲,公公婆婆相继离我们而去,端午就让我感觉到世事的沧桑和悲凉。好在这时有孩子和老公相伴,倒也不觉寂寞,其乐融融。

现在,每次到了端午,我就会和老公一起包粽子。虽说没有公公婆婆包的那么周正好看,却也耐吃味正。再送几个给朋友邻里,他们也乐的品尝,笑意感谢写在脸上。

“要粽叶吗?”一声亲切的问话,将我从回忆里唤醒。又是一个勤快的女商贩,挎着一篮粽叶向我兜售。我笑着摇了摇头,大步向着菜市场的深处走去。走在端午的路上,看着行人匆匆忙忙。他们是去上班,还是在为家人准备饭菜香;走在端午的路上,粽叶的香味已经飘远,而父母,公婆的微笑依旧,忙绿的身影闪现在身旁。那残留的点点滴滴,模糊了谁的记忆,打湿了谁的心房。或许应该放下一颗忙碌的心,静静的守在那个地方,重拾旧时熟悉的梦幻,还有过去的美好温暖善良。就让我们的心,如同糯米越粘越紧。我们的情,如同粽叶越煮越香。我们的快乐,如同滚开的水,不停翻滚向上。

端午,我闻到了粽叶的香,也闻到了很浓、很浓的粽子香。走在端午的路上,愿我们的心情,像粽子一样甜蜜绵长……。

端午节的作文 篇七

看到满街的条幅,听到粽子的叫卖声,读过网络上铺天盖地有关屈原的贴子,忽然醒悟:明天就是端午节了。而明天的端午节,只是城里人亲朋聚餐的因由,是小摊小贩赚钱的契机,是商家推销自己的良策,与屈原无关。

明天是五月初五,是城里人的端午节,而在家乡,端午节却是五月十五。因为五月初五农活正忙,稻田里的秧苗还未插完,棉田里的杂草还未除净,正是农人们播种丰收播种希望的黄金时期,他们哪里会有闲心坐下来过节呢,即使勉强自己将身体坐到了餐桌的旁边,他们依然会魂不守舍,他们的心仍在田间地头,仍在那些庄稼的身上。于是我们的祖先便想出了一个折衷的办法,节也要过,农活也不耽误,只好让端午节作出让步,等农活做完后,就把端午节作为庆祝播种的节日吧。这样的端午节,自然与屈原无关了。

在我的印象中,端午节是家乡人每年必过的四大节日之一。根据农活完成情况的不同,家乡人又把端午节分为早端午、中端午和晚端午。早端午是五月初五,在家乡起初是没有的,后来因为农村与城市亲友网络的扩大,有好些嫁到城里的女儿都在这一天回家来过端午节,于是有亲友在城里的人家便把这一天当成他们的端午节了,后来得到大家的普遍认可,自然而然的便形成了早端午的概念。更有家道殷实的大户人家以此作为端午节的前奏,于是五月初五也就有小端午之说了。而那些家道殷实的人家多半都是那一方的地主或者富户,家里都请有长工或短工,在五月初五这一天,长工或短工都还在为他们辛勤的劳动,他们有些之所以选在五月初五过端午,其主要目的还是为了慰劳一下那些长短工们,让他们死心踏地的为他们卖命,同时也是一种积德行善的途径,以此博得乡邻的口碑,可谓一举多得,他们又何乐而不为呢。于是,即使家乡的早端午是五月初五,是屈原投江的日子,但这一天依然与屈原无关。

家乡的中端午是五月十五,也称正端午。顾名思义,这一天才是家乡人真正意义上的端午节,因为到这一天为止,家乡大部分人都把一年的希望播到了地里,农活可以暂时告一段落了,为了纪念他们播种的辛苦,为了庆祝他们阶段性的胜利,他们便借用了这个传统的节日,只是赋予了它暂新的内涵罢了。这一天,姑娘多的人家可就热闹了,因为在这一天,姑娘女婿都携着子女回娘家过节,其实也没有谁作出一个什么规定,只是大家都这样,于是便有了一种约定俗成的默契,后来在家乡便有了这样的一种说法,端午节便是姑娘回娘家的日子,当然也就与屈原无关了。

家乡的晚端午是五月廿五,也称末端午或尾端午。也就是说到这一天为止,家乡的端午节才算过完了。据说之所以有这个末端午之说,一是为了与早端午相呼应,二是照顾那些田多劳少又无力请工的人家,他们往往在正端午这一天还在地里劳作,等到他们收工上岸,人家的端午早过完了,于是他们便在五月廿五这天过晚端午,也算是坐上了端午的末班车吧,只是节日的气氛淡了许多,但亲情依旧,庆祝的心情依旧,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他们为端午节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只是,这样的端午节,依旧与屈原无关。

从早端午到晚端午,家乡的端午节足足要过二十一天,而家乡的春节从腊月廿四过小年开始算起到正月十五花灯送年为止,满打满算也就二十二天,因此,家乡的那些德高望重的长者便大声呼吁,乡亲们啊,端午节的战线再不能拉长了,否则就要超过春节了,那还成什么体统呢,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啊!到这时,才遏制住了端午节继续发展的势头,否则,家乡人一定会把端午节弄得比春节还要隆重。由此可见,端午节在家乡人的心目中是多么的重要,只因家乡的端午节象征着播种,象征着希望,所以仍然与屈原无关。

其实家乡并不叫端午节,他们叫过端阳,就如他们把春节说成过年一样。尽管说法不同,但实际意义却是完全一样的。过年的意思便是年年难过年年过,那么过端阳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人生本是一条苦难的长河,偶尔在长河中拾起一小瓣精致的贝壳或者到银河采撷到一丁点星光,以此来点燃乡亲们播种的希望之光,自然也不失为一种东篱采菊的怡然自得。只是,过了这些节日之后,他们依然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但在他们求索的空隙中,忙里偷闲度过的这样的端午节,真的与屈原无关。

端午节的作文 篇八

又一个端午节到了。

清晨,热闹的街市熙熙攘攘,人来人往。街边热气腾腾的锅里飘出粽叶的清香,乡下的老农们担着一担担湿漉漉的艾叶走街串巷带着古朴的音腔吆喝着端午的清晨。

艾叶上颗颗露珠滚动着艾香,长长的艾香在都市的清晨缩短了都市人的梦,拉长了屈原的诗句,拉长了端午节浓郁的民间气氛,也拉长了我们民族几千年延续下来的民俗走廊。

于是,满街里充溢了艾叶独特的香味。这是屈原的香味,这是端午的香味,这是我记忆的故乡山里的香味。这香味曾经带给了我一个又一个好奇的童年,也带来了一个又一个充满幻想的少年。如今,虽然我年过不惑,这香味又依然一路伴我走来,深深地深深地,回荡在我的心间;长长地长长地,回荡在我的记忆之中。

时间过得很快,四十年的人生弹子一挥间。尽管如此,但我还依稀记得小时候过端午的情节。似在眼前的艾香中,又似在昨日嘉陵江畔的龙船舵手的吆喝声中。

于是,我努力地向空中抛出一枚硬币,记忆的光环便随着那翻覆的银光闪闪开始翻转,翻转成端午节中我苦涩而有趣的童年,翻转成几个世纪也挥之不去的故乡的端午情节。

其实,小时候我并不知道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尽管依稀的记得母亲曾给我们讲过屈原投汨罗江的故事。但那时,在我幼小的年龄里端午节除了艾蒿的香味外,只有粽子的香味最好。或者说在童年的记忆里是艾叶的香味才让我有了粽子的香味,是艾叶的香味才唤醒了我对粽子的嗅觉和味觉感。

贫穷的童年,带给我印象最深的除了玩以外,莫过于对有好吃的东西最深情地记忆了。所以,我对于端午节的印象除了艾香外就是对粽子香味的印象了。就象我的童年对过年的印象除了爆竹硝烟的味儿外,只有家乡香喷喷的腊肉的味儿了,其他的却什麽也没有。

在那个特定年代的孩子,大都是饿着肚子在百无聊赖的玩耍中度过童年的。自然,能吃上一顿饱饭是最高兴不过的事了。

于是,我童年的端午节也是在盼望与守候中来临的。只不过大人们对端午节的态度是在虔诚中迎来端午的;而象我一样的孩子们呢,却是盼望端午早早的到来,我们也好好的吃上几个香喷喷的粽子了。

说实话,那时每一年除了盼望春节早早的到来外,我始终是盼望着过端午节和中秋节了。

因为在我们家里,平时初茶淡饭都有些不济,更谈不上吃山珍海味了。于是,父亲母亲平时积攒一些东西,在时逢佳节时他们才纷纷把这些平时舍不得吃的东西(但今天看上去却是再普通不过的食品了!)拿出来招待客人或者让我们几个小孩子解馋。这,可能是一件让今天能吃好穿好的小孩子们感到非常费解的事情了。

然而,这确实是我童年的一部分真实写照。

过节,是孩子们快乐的日子。过节,却是大人们最操劳和忙碌的日子。

在端午节还没有到来之前,父亲和母亲便忙开了。母亲把珍藏的糯米从大瓷缸里倒腾出来,用米盅一盅一盅的计量,然后把盛出来的糯米倒入水中浸泡。父亲呢,父亲却到煤矿附近的农家毛竹林里去采摘新鲜的竹叶拿回家来洗净以备包粽子用。

端午节那天一早,父亲便把我从睡梦中拉起来。于是,我背上背篓跟在父亲背后朝我家屋后的那一片山坡走去。

那时候,在我家乡过端午节,家家户户都有在端午节的清晨去山坡摘割艾蒿的习惯。听大人们讲,端午节这天,大地上生长的百草都是药,以艾蒿最佳。特别是天刚亮的时候,有夜露滋养过的艾蒿是最好不过的了。

然而,我当时不懂得这些,就是现在也是似懂非懂。至今还疑惑,为什麽每一年只有农历五月初五的这几天的艾蒿是药呢?虽然费解,但我不得不承认端午节的艾蒿还真是好药啊!

因为天刚亮的`时候,采艾蒿的人并不多。我跟随在父亲的侧面,父亲一边采艾蒿,一边教我认识艾蒿。

艾蒿高大约有三四十公分吧,细细的杆子上支撑着片片艾叶,艾叶不大,无柳叶的纤弱,却有柳叶的线条,无梧桐叶肥硕,却有梧桐的叶脉,形状独特,傲然遍野。在五月初露花绽放,气象万千的季节里,艾蒿是屈原的心,艾蒿是屈原的魂。

晨风吹拂,一片片艾蒿象集体做着晨操,微微的弯腰,轻轻的点头,晶莹的夜露在叶面滚动。我多想用小手掌去接几颗露啊!然而,我的小手却情不自禁的使劲地将艾蒿连根拔除。一股股艾叶香迎面扑来,留在了我的小手上,浸在了我的幼小的心中。于是,端午节的清风把我童年的记忆存储着满满的,满满的艾叶香了。

端午节的作文 篇九

各位同学、各位老师:

上午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回味端午,传承民俗。

端午节,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酒,龙舟下水喜洋洋。这些,都是曾经端午节上最热闹的活动,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节奏的加快,外来文化的大举入侵,中国人不再眷顾流传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而是将目光转向了“圣诞节”“愚人节”这样的节日,面对这种现状,我们不得不感到悲哀,发出“端午节是否不再姓“中”这样的疑问。

这些年来,我国的传统节日,似乎总离不开吃。端午节吃粽子,清明节吃青团,元宵节吃汤圆,中秋节吃月饼,农耕社会对饥饿的恐惧,形成了我国传统节日最鲜明的饮食风俗。如今,满足了温饱需求的人们正在奔向全面小康,传统节日一下子失去了特有的魅力,我们守着传统文化的“聚宝盆”却不善于保护和挖掘。就拿端午节来说,它已融入各个临近国家的文化中,形成了独特的生命力——在新加坡,每年端午节举行的国际龙舟邀请赛闻名于世;在韩国,端午节被称为车轮节,是插秧结束后祈求丰年的日子。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人着眼于创新,却往往容易忽视对传统的坚持,文化的缺失必然导致精神断层甚至扭曲。有句话说的好: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面临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该如何保护与继承我们的传统文化,显然已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而现时的洋节兴盛与传统节日衰弱间的反差,更凸显了这个问题的迫切性。

其实,不光是传统节日,整个中华民族民间文化的生存环境如今都面临着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的挑战。同学们,我们肩负着老师和家长的殷切期望,面对如此的现状,我们不能无动于衷;复兴中华文化,我们责无旁贷。我们或许无法改变端午节已被他国申报的事实,但我们可以用中国传统思想中的“仁义礼智信”来勉励自己。当父亲或母亲劳累了一天回到家里时,你能否为他递上一杯热茶?当你的朋友陷入困境的时候,你能否毫不犹豫地伸出援助之手?当你对别人许下承诺时,你能否言出必行、信守承诺?当你自己在考试中失利时,你能否冷静面对,寻找原因,总结教训?我们在做好这些平凡的小事的时候,不仅实现了自己的价值,也传承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如果人人都做好这些平凡的小事,那将会是一件不平凡的大事。

传统节日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和文化遗产,是民族的精神家园。春节、端午、中秋节已经成为民族文化的象征,彰显着全民族的文化认同感和凝聚力,中华民族分布如此广泛,却能保持强烈的民族认同感,相当程度上得益于节日民俗的存在。这些节日已经成为全社会、全民族的共同节日,体现着共同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在"端午节"——到来之际,我们更应该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节日.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节奏的加快,外来文化的大举入侵,中国人不再眷顾流传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而是将目光转向了

“圣诞节”“愚人节”这样的节日。我们中华民族的许多优秀文化传统在漫漫的消失或降低,我们的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的学习,也要关注古老深厚的传统文化。

现在,许多旅居在海外的华人、华侨历经几十年甚至更长久的国外生活,但是依然保持着我们的传统,他们虽然身在国外,依旧过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和重阳节等我们的民族节日.然而,现在我们国内的学生却喜欢吃的是麦当劳、肯德基、巧克力;看的是日本的动画片及韩国电视剧,过的是圣诞节等西方节日??我们的民族节日却不能引起他们的关注,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索。

20xx年,韩国将端午节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遗产;20xx年,端午节被正式认定为韩国的非物质遗产。用骇人听闻来形容这个消息或许有些言过其实,但至少它发人深思。祖先遗留下来的传统却成了别国的珍宝,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内心又会作何感想?

同学们,我们肩负着老师和家长的殷切期望,面对如此的现状,我们不能无动于衷;复兴中华文化,我们责无旁贷。我们或许无法改变端午节已被韩国申报的事实,但我们可以用中国传统思想中的“仁义礼智信”来勉励自己。当父亲或母亲劳累了一天回到家里时,你能否为他递上一杯热茶?当你的朋友陷入困境的时候,你能否毫不犹豫地伸出援助之手?当你对别人许下承诺时,你能否言出必行、信守承诺?当你自己在考试中失利时,你能否不灰心不放弃,而是寻找原因,总结教训?我们在做好这些平凡的小事的时候,不仅实现了自己的价值,也传承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如果人人都做好这些平凡的小事,那将会是一件不平凡的大事。

悠悠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就像一条历史的长河,我们不能让它断流;祖祖辈辈沿袭下来的优良传统,应在我们的手中发扬光大。让我们一起努力,用实际行动挽救中华文化。

端午节的作文 篇十

又是一年的端午节,又到了赛龙舟吃粽子的时候。在这个热热闹闹的季节里,我怀念起了家乡的端午节。

我的家乡是木兰溪上的一个小镇,端午节的气氛特别浓厚。家乡的端午节是从农历五月初一开始的。家乡过的端午节流传的风俗:初一糕、初二粽、初三螺、初四艾、初五赛龙舟。

糕是为祭祀祖宗用的,是用面粉或用米磨成粉发酵后加糖做成的,松松的、甜甜的,很好吃。

记得每年五月初二,母亲都会从棕树上砍下一朵棕叶,捆在高高的四方桌桌脚上,顺着叶子的纹路扯成一条一条的,末端还是连在一起的,用来捆粽子。洗好的粽叶和糯米端过来,还有调羹和筷子,一切准备就绪,就搬来小板凳开始包粽子。而我就在旁边蹦来蹦去的,不停地问什麽时候才能有粽子吃。看着一片片粽叶在母亲灵巧的手里神奇地变成一个个精致的粽子。没多大会的功夫,桌脚上就挂起来一串串精巧的粽子,解下来提在手里沉甸甸的。就那样提着棕叶的梗一并放进大大的锅子里,得煮上好半天才能好,等吃上粽子多半都到了下午了。等到一揭开锅,一股浓郁的棕香肉香立即扑鼻而来。

家乡的端午节有吃螺的习俗,据说是小孩在这一天吃螺会变得聪明。螺这东西当时不昂贵,五分钱就能买一盎,村里几乎家家都买得起。初三这一天,卖螺的小贩会满村里吆喝。小孩们向大人讨了钱、买了螺后聚在一起吃;孩子们吃了螺,留下螺壳,就屋顶上扔,弄得旧瓦片喀啦喀啦作响,其乐无穷。

初四一早,大人就会叫小孩们去田埂拔一捆沾着露水的艾草,回来插在门框上。大人们说这样驱蚊虫、能避邪。等插在门框上的艾草渐渐被风干了,就成了药。夏天村里的小孩容易得胀肚子,肚子鼓鼓的。拔一根干艾叶放在锅里煮。蒸气冒出了一股好闻的香气,在屋里绕来绕去,冷却后让胀肚子的小孩喝下,有时肿鼓鼓的肚子就会渐渐瘪下来。

初五是过端午节的高潮。家乡民俗认为,五月为恶日,悬挂艾叶如旗、昌蒲似剑,可驱邪除秽。每当五月五端午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在清晨去采带露水兰草、金银花、铁芒箕、番石榴叶、榕叶的“五味草”,当然还要在午时上井里打一桶甘甜的清泉。这水,都是泉眼里流出来的,没有任何污染。在端午节这天,水最凉,喝起来也最可口,喝了这天的水,可以保佑一年健康。用“五味草”和“午时水”煮鸭蛋,剩下的水给小孩洗澡,换上新衣服看下午的划龙舟。据说是水乡蚊虫多,用“午时水”洗澡可防叮咬。

端午节前,村里的小孩都会缠着母亲或祖母给打个“蛋兜子”。“蛋兜子”是用五色丝线结成一个精致的网络子。用“五味草”煮鸭蛋,会把鸭蛋染得黄黄的。装进网络子里,挂在胸前衣襟的纽扣上,胸前的衣服通常也被染上一圈黄渍。出门一碰上小伙伴,就把鸭蛋掏出来,对碰撞,谁的蛋壳先破了,谁就输了,就剥了壳吃掉,有一种淡淡的五味草的清香。小孩子对于鸡蛋很感兴趣,并不是因为他们特别的喜欢吃,而是因为他们特别的喜欢“斗蛋”。带上几只蛋,早早的来到教室,几个一群在课桌上拿蛋对撞,谁的蛋被撞破谁就输了,好胜的小孩们玩得可开心啦。

龙舟竞渡是一种具有浓郁的民俗文化色彩的群众性娱乐活动,同时也是一种有利于增强人民体质,培养勇往直前、坚毅果敢精神的民间活动。我家乡龙舟竞渡据说也是为了纪念楚大夫屈原:“楚大夫屈原遭谗不用,是日投汨罗江死,楚人哀之,乃以舟楫拯救。端阳竞渡,乃遗俗也。”

端阳的下午,四乡八邻小孩们穿上新衣服,佩带“香囊”和“蛋兜子”,高高兴兴地跟着大人们观看龙舟竞渡。岸上人头攒动,翘首瞻望;溪面龙舟灿烂,一字排开;船队服色分明,沿岸彩旗飘扬;一声炮响,船如箭发。执旗手站在船头,挥动令旗,助威呐喊;锣鼓手敲起锣鼓,节奏声声,扣人心弦;划桨手赤膊上阵,齐心协力,溯流奋进。竞渡完毕,夺标龙舟披红绸,插红花,放鞭炮,摇头摆尾绕江向观众致意,似英雄凯歌颇自豪……

离开家乡好多年了,隔着遥远的时间和空间我仍能嗅到那股棕叶的清香。妻子和我都 是从家乡出来的,每年端午节,妻子也会用“五味草”煮一些鸭蛋,也会从市场买一点螺煮给女儿吃。现在,超市可以买到各种的粽子,有包红枣蜜饯的、有包蛋黄果肉的;妻子也会包一些粽子,但我怎么也吃不出母亲包的感觉,怎么也感觉不到端午节那个闹烘烘的气氛。

20多年过去了,我仍然怀念家乡的故土,怀念家乡的人——勤劳善良的人民,简单而古朴,充满生活情趣的人,永远忘记不了家乡的端午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