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网实用文档范文大全内容页

关于人际关系的论文

2024-08-18 17:33:01范文大全访问手机版打开翻译

篇一:关于人际关系的论文

[论文关健词]大学生 交往障碍 人际关系

[论文摘要]大学生踏入大学校园后面临着新的环境,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远离父母,在学校里学习生活,在这种环境下,良好的人际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是大学生正常学习、生活的保障,更是大学生自我发展的深层需要。

处于青年期的当代大学生,其特点是:思想活跃,精力充沛,兴趣广泛,人际交往的需要极为强烈。他们力图通过人际交往去认识世界,获得友谊,以满足自己物质和精神上的各种需要。但在交往过程中就会出现两种情况:交往顺利或不顺利,如果交往顺利,会心情舒畅、身心健康;如果交往受挫,便会使得心情郁闷,身心受损,导致各种不良后果,这些在大学生的生活中是极为常见的。大学生在各种心理障碍中,人际交往障碍表现最为常见,直接影响他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1 大学生交往障碍的特点

1.1认知障碍认知障碍在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中表现得尤为突出,随着大学生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开始了主动交往,但由于社会阅历有限、客观环境的限制等原因使其不能够全面接触社会,同时心理上也不成熟,在人际交往中往往带有理想化的模型,然后据此在现实生活中寻找知己,一旦理想与现实不符,则产生交往障碍,心理出现创伤。另一个是以自我为中心,人际交往的目的在于满足交往双方的需要,是在互相尊重、互谅互让,以诚相见的基础上得以实现的,而有的大学生却常常忽视平等、互助这样的基本交往原则,自我为中心,从不考虑对方的需要,这样的交往必定以失败而告终。

1.2情感障碍 情感成分是人际交往中最为重要特征。情感的好坏决定着交往者今后彼此间的行为,交往中感情色彩浓重是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一大特点。情感障碍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2.1嫉妒与自卑嫉妒是一种消极的心理品质,表现为对他人的长处、成绩心怀不满,报以嫉恨,乃至行为上冷嘲热讽,甚至采取不道德行为。嫉妒容易使人产生痛苦、忧伤、攻击性言论和行为,导致人际冲突和交往障碍。自卑是则一种过低的,自卑的浅层感受是别人看不起自己,而深层的体验是自己看不起自己。自卑对一个人性格的培养极具腐蚀作用,会打击他的自信心,扼杀他的独立精神,使其找不到生活的精神支柱。有自卑心理的大学生在交往中常常表现出缺乏自信,畏首畏尾,遇到一点挫折,便怨天尤^。实际上,自卑并不一定是能力低下,主要是不了解自己,没有发现自己的闪光点或者总拿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相比,而导致自卑;有时是凡事期望值过高,不切实际,在交往中总想把自己的形象理想化。惧怕丢丑、受挫或遭到他人的拒绝与耻笑。因此这种心境使自卑者在交往中常感到不安,因而常将社交圈子限制在狭小的范围内,导致人际交往障碍。

1.2.2自负、害羞自负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傲气轻狂、居高临下、自夸自大,过于相信自己而不相信他人,只关心个人的需要,强调自己的感受而忽视他人。特别是当代大学生,独生子女比较多,父母对其娇生惯养,养成任性和自我为中心的特点。与同学相处,高兴时海阔天空、眉飞色舞;不高兴时就大发脾气、不顾他人的感受,最终导致人际交往障碍。无论是自卑还是自负,都是导致交往障碍的两个极端。害羞在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常常表现出腼腆,动作忸怩、不自然、脸色绯红等,说话音量低而小,严重者怯于交往。对交往采取回避的态度,导致过多约束自己的言行,无法充分表达自己的愿望和情感,也无法与他人产生良好的沟通,造成交往双方的误解,妨碍了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

1.2.3人格障碍人格障碍是另一种常见的人际交往障碍。所谓人格,是指一个人的思想意识和个性特征、心胸情怀和道德操守。是个体在成人化和社会化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和行为范式。人格的差异会带来交往中的误解、矛盾与冲突,人格不健全可直接造成人际冲突。

2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原则

大学生在交往中都或多或少地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改善人际关系,加强人际交往,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心理健康都有重大意义。迈进大学校园,因刚从紧张、繁重的高中学习生活中走出来,没有时间和机会深入社会,对于人际关系,大脑中几乎是一片空白。而大学生活,又恰恰需要交往,需要沟通。那么如何打开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局面?使其在人际交往中不四处碰壁,应该掌握以下原则:

2.1平等交往平等主要指交往双方态度上的平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做人的尊严和法律上的权利与义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关系。在交往过程中,如果一方居高临下、盛气凌人、发号施令、颐指气使,那么他很快便会遭到孤立。大学生往往个性很强,互不服输,这种精神是值得提倡的,但绝不能高人一头,更不能因同学的出身、家庭、经历、长相等方面的客观差异而对人“另眼相看。”

坚持平等的交往原则,就要正确估价自己,不要光看自己的优点而盛气凌人,也不要只见自身弱点而盲目自卑,要尊重他人的自尊心和感情,这是人际交往的基础。

2.2尊重他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格尊严。并期望在各种场合中得到尊重。尊重能够引发人的信任、坦诚等情感,缩短交往的心理距离。一般来说,大学生的自尊心都较强,因此,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尤其要注意尊重的原则,不要损伤他人的名誉和人格,承认或肯定他人的能力与成绩。否则,容易导致人际关系的紧张和冲突。

坚持尊重的原则,必须注意在态度上和人格上尊重同学。平等待人,讲究语言文明、礼貌待人,不开恶作剧式的玩笑,不乱给同学取绰号,尊重同学的生活习惯。

2.3真诚待人真诚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只有以诚相待,才能使交往双方建立信任感,并结成深厚的友谊。诚实又是成功交往的基础,知心朋友和牢固的友谊是通过真诚相处才获得的。那么。怎样做到诚实呢?简单的说就是一要正直无私;二要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三要表里如一。言行一致。

坚持真诚的原则,必须做到热情关心、真心帮助他人而不求回报,对朋友的不足和缺陷能诚恳批评。对人、对事实事求是,对不同的观点能直陈己见而不是口是心非,既不当面奉承人,也不在背后诽谤人,做到肝胆相照、赤诚待人、胸怀坦白。

2.4互助互利人际关系以能否满足交往双方的需要为基础。如果交往双方的心理需要都能获得满足,其关系才会继续发展。因此,交往双方要本着互助互利原则。互助,就是当一方需要帮助时,另一方要力所能及地给对方提供帮助。这种帮助可以是物质方面的,也可以是精神方面的:可以是脑力的。也可以是体力的。一个人如果只想得到别人帮助,而不去帮助别人,关心别人,是处理不好人际关系的。

坚持互助互利原则。就要破除极端个人主义,与人为善,乐于帮助别人。同时,又要善于求助别人。别人帮助休克服了困难,他也会感到愉快,这也可以进一步沟通双方的情感交流。

2.5讲究信用 诚信是一个人内在气质的反映,是衡量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是成功的伙伴,是无形的资本,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信用原则要求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要说真话,言必行,行必果。答应做到的事情不管有多难,也要千方百计、不遗余力地办到。如果经再三努力而没有实现。则应诚恳说明原因,不能有“凑合”、“对付”的思想。_守信用者能交真朋友、好朋友:不守信用者只能交一时的朋友或终将被抛弃。

坚持信用原则,要做到有约按时到,借物按时还,不乱猜疑,不轻易许诺、信口开河,让人家空欢喜。

2.6宽容大度 人际交往中产生误解和矛盾是不可避免的。大学生个性较强,接触密切。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矛盾。这就要求大学生在交往中不要斤斤计较,而要谦让大度、克制忍让,不计较对方的态度,不计较对方的言辞。并勇于承担自己的行为责任,做到“宰相肚里能撑船”。宽容克制并不是软弱、怯懦,相反,它是有度量的表现,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润滑剂,能“化干戈为玉帛”,赢得更多的朋友。在宽容别人身上的缺点时,应该看到别人身上的优点,这样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和信任,同时,也要清楚的认识到自己身上的缺点和不足。古人说得好,水至请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明白了这些道理,就会多一些宽容,多一些真诚。从而获得多一些友谊。

2.7保持距离 保持距离感决不是设置心灵上的屏障或戒备防线,它因人、因场合而异,人与人之间亲密程度的不同所保持的距离是不相同的。同学之间要处理好人际关系,保持牢固的友谊,就必须象刺猬彼此相抱着取暖。需要保持适当的距离,这样既能感受到对方的温暖又免于相互之间的伤害。懂得了这一道理,我们就学会了尊重和被尊重,就能更好地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总之,对于在校大学生,要从各方面锻炼自己,克服各方面的心理问题,改善人际关系,使自己能够适应大学生活。大学时期是大学生心理趋于成熟的时期,特别需要别人的理解,愿意向别人倾诉自己的思想,以便通过别人的理解与安慰而对压抑的情绪进行调节,使心理压力缓解。另外,重视人际交往,掌握交往技巧,积累交往经验,不仅是大学生现实生活的需要,也是大学生成功走向社会的需要。

篇二:关于人际关系的论文

[摘要]校园人际关系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这个特殊的群体里,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每天都在相互进行着交流和交往活动,处理好这三种人际关系,不仅会给教师和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愉悦感,更会激发教师工作和学生学习的活力和创造力。师生间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心理相容;同学间真诚友爱、宽容信任、互帮互助;教师间坦诚和善、支持配合、团结协作,不仅是构建和谐校园的要求,更是时代对人才素质的要求。

[关键词]和谐 校园人际关系 构建

人生没有单行道,人生活在社会环境中,必然要与周围人形成这样或那样的人际关系,校园中也不例外。在校园中,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这三种人际关系中问题最突出的就是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矛盾。如:学生罢课、顶撞、谩骂教师的;同学间言语侮辱、同伴间的暴力欺负行为,还有因生活中的一些事情排解不了产生自杀倾向和自杀行为等。校园中的这些不和谐音符极大地影响了整个校园的安宁与稳定。作为教育工作者,育人是天职,面对校园中这些不安定因素,我们要教育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认识,调节自己,达到自我和谐,从而实现校园和谐,社会安定。

一、从自身做起,增强人际交往的意识,摆正自己的角色地位,达到自我和谐

“人”字是相互支撑构成的,没有支撑关系,人也就不复存在了,所以,我们从思想意识中应该认识到人与人之间必须要建立一种相互支撑、配合得当、互帮互助的一种人际关系。在学校中,有的学生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过高,盲目自大,自尊意识特强,过分敏感,易受伤害,常常在心灵深处产生不良的情感体验,从而导致学习、工作、交往上的失败。有的学生自我否定,缺乏自信,不能充分肯定自身的价值,处处与己为敌,自卑、自责,甚至自我毁灭,走上绝路。这些不良的心理现象都是由于缺乏正确的自我意识造成的。面对上述现象,我们开展了“学生角色教育”活动,从唤醒学生的“角色意识”入手,实现“问题学生”的角色复位和回归,从而减少或杜绝“学生问题”,使我们的校园环境更加安宁和谐和美好。

二、处理好与老师、同学之间的关系,学习人际交往的技巧,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师生之间产生矛盾,常常是由于学生对教师的过分苛求造成的,当然这里并不排除个别教师的师德问题。在学生眼里,教师从事的是太阳底下最神圣的事业,由于职业的神圣,从事这项职业的教师也被神化了,被神化了的教师永远不能有错误。其实,教师也是人,也有常人的喜怒哀乐,时常也要表露出一些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再加上双方在年龄、地位、知识水平、理解能力上的差异,师生间必然会产生一些矛盾和冲突。这时我们要学会理解和尊重,不能用指责和批评的口气对待教师,要尊重教师。还要学会沟通。沟通是交往的基本方式,当你与教师意见发生分歧时,不要与教师面对面冲突,要找一个合适的时机跟老师讲清楚,及时沟通交流彼此的想法,主动化解矛盾。这样才能增进情感,促使师生关系和谐发展。

同伴之间的交往是学校中最常见也是最多的交往形式,同时也是矛盾的病原体。在我们身边发生的打架、斗殴事件多数与不能很好地处理同学间的关系有关。尤其是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问题最多。进入青春期以后,随着性意识的萌芽和发展,异性同学之间开始有了相互了解、相互认识和相互交往的需求,这是正常的心理表现。然而,同学们尝试异性交往,我们的家庭和学校缺少这方面的指导,在交往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不尽人意的地方,因此,正确认识和学会处理与异性同学的交往就非常重要了。在同异性交往时要把握两个原则,一是自然、大方、得体;二是适度,被大多数人所接受。同性之间的交往要注意宽容忍让、诚信谦虚、友好互助。

三、要处理好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以法律为依据,以为准绳,提高个人修养,实现个人与集体的和谐

人生活在社会中,不仅要与周围人打交道,还要与集体、组织发生联系,个人与集体在利益上既有共同性,同时又存在差异性,也会发生个人与集体间的冲突,因而必须处理好相互之间的关系,做到个人与集体的和谐一致。因此,我们要大力提倡集体主义精神,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学校的规章制度是用来约束人们的行为,维护人际关系的和谐,解决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各种矛盾和冲突,也是学校生存和稳定发展的基础。现在校园内发生的许多违纪行为,多数与学生不知法、不懂法造成的。所以我们要按规则办事,以法律为依据,以规章制度为准绳,加强学生的法制观念教育,提高守法意识,依法行事。

总之,构建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是建立和谐社会的需要,是维护教师、学生、集体利益的需要,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我们要从自我和谐做起,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合理而有效地调整自己,达到身心愉悦。还要搞好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提高合作意识,增强团队精神。更要服从社会、集体的要求,做到自由是在纪律约束下的自由,知法懂法守法,依法行事,做一个健康的、拥有美好和谐人际关系的人。

篇三:关于人际关系的论文

摘要: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首先必须引导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人际关系观念。积极投入、用心交往是大学生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有效途径,有效交往离不开真诚心、善良心、关爱心、平等尊重心、忍让心等积极的心态。提高个性修养,则是大学生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关键。

关键词:大学生;人际关系;心态;途径

一、提高人际关系的认识是大学生良好人际关系建立的基础

(一)概论

人际关系(humanrelations)是人与人之间在活动过程中直接的心理上的关系或心理上的距离。人际关系反映着人们寻求满足需要的心理状态。据统计,大学生每天除了睡眠外,其余时间中有70%左右用于人际交往,可见人际交往对大学生起着重要作用。大学生正处在人生的黄金时期,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离不开人际交往,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也离不开人际交往。因此,大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是大学生生活的需要,是将来走向社会的需要,也是其今后事业发展与人生幸福的基石。

(二)人际关系的意义

友情,大学生生活的一盏明灯。大学生渴望友谊,希望丰富多彩的人际交往,从而丰富自己人生知识、了解生活、交流情感、学会处世、确立自我、获得自信。大学生人际交往是大学生生活的必需。所以,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着重大的意义。第一,促进个体发展。人际关系对个体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马克思早就指出:“人的发展取决于直接和间接进行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以人为镜”,就能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缺点,又可以通过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第二,获得各种信息。人际关系建立的过程首先是交往双方信息沟通的过程,信息交流与沟通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一个人直接从书本上学得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即便是皓首穷经、学富五车,在现代社会潮水般涌来的新信息中也只是沧海一粟。而通过人际交往,就能以更迅速的方式直接沟通信息、丰富知识、交换思想,提高人们对知识的理解。第三,增进身心健康。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个人身心健康十分重要。孔子曾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需要与人交往和获得精神的支持,从朋友那里得到理解与宽慰,从而获得安全感、满足感,提高自信心。相反,人际关系失调,常引起心理失衡,容易导致身心疾病。第四,适应社会需要,构建和谐社会。大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为其将来走向社会打好基础。大学生都来自全国各地,他们有不同的风俗习惯;大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他们有着不同的气质、性格、兴趣、爱好和需要,学会与各种各样的人和睦相处,将来走向社会才能适应更加复杂的人际关系,与大众和睦相处,构建和谐社会。家和万事兴,民族与民族和睦相处,则国家兴旺,国家与国家和平共处,则天下太平。第五,促进学业进步,事业成功。“独学而无友,孤陋而寡闻”。大学生彼此间的互通有无,将会使他们在思想碰撞中产生新的火花,促进学业进步,增加他们对事业、人生、成功的积极看法,朋友之间相互帮助,则有助于事业成功。古往今来,许多名人志士的成功与他们良好的人际关系分不开。唐朝李世民明白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因此能关心爱护自己的臣民,而受到臣民的拥护。赞扬友情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李白的成功有着汪伦的功劳。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成功,也与他们的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分不开。

二、用心交往是大学生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有效途径

心理研究表明,积极健康的人际氛围是影响人际关系的重要条件,其中,积极投入、用心交往是一种积极有效的途径。带着真诚心、善良心、关爱心、平等尊重心、忍让心等积极的心态去交往,将有助于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增进相互间的交流。

(一)真诚心

孟子认为:“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俗话说:“浇花浇根,交人交心”这正是人缘好的关键,只有交心才能使人感到真诚。真诚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只有以心换心,以诚相待,才能使双方相互理解,建立信任感,进而结成深厚的友谊。真诚心,就是为人处世要有真心、诚心,要讲真话,办实事,态度诚恳,为人实在,不虚伪,不说谎。以诚相待,心诚则灵。真诚能够感动对方,使不太好的关系转好,如历史上著名的“将相和”,真诚心还能消除误会,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美好。

(二)平等心

平等,主要指交往双方态度的平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做人的尊严和法律上的权利与义务,人格上人人都是平等的。在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生理年龄不是问题,社会地位不是差距,家庭背景不应该成为障碍,贫富差距不应该是天平的砝码,尊长辈分更不应该是话下。心存平等,一视同仁,友谊才会长久。

(三)尊重心

“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尊重别人,重视别人,也会获得别人的尊重。人人都有自尊心,都希望受到别人的尊重,而且对尊重自己的人有一种天然的亲和力和认同感,给予别人热情,其实就是给予别人支持和鼓励,能大大增强对方的自我肯定。将心比心,别人在感到尊重的同时,也会以尊重心相对。尊重心,是建立在心理平等的基础上,尊重能带来良性反馈,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温暖别人的火,也会温暖你自己。”

(四)宽容心

宽容大度,性格开朗,气量恢宏,胸怀宽广,是为人处世较高的境界。“有容乃大,无欲则刚”、“大度集群朋”、“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这些都是说明宽容大度的好处,其表现很多:对人对友求同存异,不以自己特殊的个性或嗜好待人;能容忍朋友的过失,不记前嫌;能虚心接受批评,主动检查,而不文过饰非,推诿责任;在小事上不斤斤计较,耿耿于怀;能听得进各种意见,使自己更加明智。遭受“胯下之辱”的韩信,以德报怨,化敌为友;齐桓公不计私仇,任用射了他一箭的管仲为相,成就了一代霸业;光武帝刘秀“不斥异己,不念旧恶,泛爱容众,结恩心于臣民”,使汉室中兴;等等,这些帝王将相的宽容大度,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 (五)忍让心

这是搞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态度。人与人相处,得成于忍。“君子忍人所不能忍,容人所不能容,处人所不能处”、“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当别人尖酸刻薄的言语、不良的行为态度伤害到自己时,要忍。忍,要明明白白,经典有说:“先人不善,不识道德,无有语者,殊无怪也。”这是因为别人没有受过这方面的教育,不懂,所以不足为怪;忍,还要顾全大局,为了集体团结,为了家庭和睦,要忍下来,能放手时则放手,得饶人处且饶人,不妨提倡“吃亏是福”的精神。

三、提高自身的个性修养,是大学生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关键

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往往反映出一个人的道德品质、思想情感、性格气质、学识教养、处世态度乃至交往情意,也就是个人的自身修养在社交中会体现,这就要求大学生应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从仪表到谈吐,从形象到学识,多方位提高自己。有利于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个性品质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正直诚实

正直就是为人正派,不搞歪心眼。它给人带来友谊、信任、钦佩和尊重。正直的人发表意见,不计恩怨,坦诚相见;处理问题,坚持原则,秉公办事;为人处世,正大光明,伸张正义;待人接物,风度端正,人格高尚。诚实是正直的姐妹,唯有诚实,方能使人放心,得到他人信任。周恩来曾说:“自以为聪明的人往往没有好下场的。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是最老实的人,因为只有老实人,才经得起事实和历史的考验。”

(二)心存善意

与人为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助人即助己,吃亏就是占便宜,人类的社会性和共存性生成了人类的互引力和亲和力需要爱怜和友谊。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要心存善意,心理常想别人好、集体好、社会好。因为你好,我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因为心存善意,就有好的态度,才有好的行为。

(三)口说好话

与人交往,要多说别人的好话,使用顺耳、亲切、文雅、得体的语言,多赞扬别人,多赏识别人。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指出:“赞扬能使羸弱的身体变得强壮,能给恐怖的内心以平静与依赖,能让受伤的神经得到休息和力量,能给身处逆境的人以务求成功的决心。”曾有报道,广西一位农妇学会了用多国语言讲“谢谢你”、“你真好”、“你真是太棒了”等赞扬别人的语言和一些日常用语,结果找她作导游的外国旅客很多。要善于落实大方地说谢谢。真诚发自内心的感谢闪烁着人性的光辉。

(四)身行好事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多行善事,多帮助别人。心理学家们发现,以帮助与相互帮助开端的人际关系,不仅良好的第一印象容易确定,而且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可以迅速缩短,使良好的人际关系迅速建立起来。患难见真情,所谓“雪中送炭”的心理效应,“锦上添花”也很需要。

(五)优化人格

在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偏执、强迫、自负、多疑、自卑等人格会障碍人际交往。因此,改造不良人格,培养和优化良好性格是建立和发展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方面。我国心理学家黄希庭研究了大学生中人际关系好的个性特征:尊重他人,工作负责,忠厚老实,热情开朗,乐于助人,独立谦逊,兴趣广泛,乐观幽默,端庄文雅,良好的性格特征具有相当大的人格魅力,易于使人产生可爱可亲之感,因而极大地促进了人际关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何金彩,唐闻捷.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xx:93.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xx:515.

[3]张宏如,曹雨平.当代大学生心理学[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xx:259.

[4]包卫.心理素质与现代人生[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xx:150.

[5]包卫.心理素质与现代人生[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xx:151.

篇四:关于人际关系的论文

摘要:长期以来,学校管理一直青睐制度化管理,对非制度化管理缺少理性思考,班级管理也是如此。随着"人本管理"思想在学校管理科学中地位的不断凸现,人际关系也越来越被认同为学校管理科学中的新视点。本文通过班级人际关系的解读、体认与建构,试图寻求一条班级管理最优化的新路,从而为教育教学改革服务。

关键词:人际关系;管理效益;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如何提高班级管理效益,使班级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有机地统一起来,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老师值得深思的重大课题,也是我们新时期班级管理工作应该追求的理想目标。

怎样才能实现我们所企求的理想化的班级管理模式呢?笔者认为,其切入点在于改善班级人际关系,树立"以生为本"的思想,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师生工作和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广大师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互惠共生,最终实现班级管理最优化。

1.学生之间的和谐关系

学生是班级的主人,班级的和谐首先是学生之间的和谐,同学之间既是学习中的合作者、竞争者,又是生活上的朋友与伙伴。同学关系处理好坏对于和谐班级、和谐校园的建设具有重要影响,不仅影响到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心理健康水平,还会影响到班集体的凝聚力、向心力。今天的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自私狭隘、骄纵任性、自以为是、以我为中心等毛病普遍存在,因此班级内部矛盾出现在所难免。如不妥善处理必将影响班风,影响班级和谐。我把"珍惜缘分、重视友情、与人为善、淡化矛盾、为人宽容"的观念灌输给每一个学生。对同学之间相互帮助相、互关心的好人好事多加宣传,正面引导。创设民主、平等的教育氛围。通过谈心班会讨论学生、批评与自我批评等形式引导学生。让学生学会尊重、学会理解、学会团结、学会宽容与友爱、学会换位思考,并以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作为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来规范自己的行为,营造学生之间的和谐关系。

2.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

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活动中最基本同时也是最重要的关系,是创建和谐班级的核心内容。师生关系是否和谐对整个教育教学过程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要做到师生和谐,就要树立正确的师生关系。中国过去有句古语"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大概概括了传统和谐的师生关系。而新型的师生关系则是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这种关系中,师生之间人格平等、互相尊重、互相学习、教学相长。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是学生的朋友。如何建立"亦师亦友"的新型师生关系?如何实现师生和谐呢?我认为班主任应始终坚持这样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营造一个民主平等的空间;赏识学生、鼓励学生,营造一个个性发展、天天向上的空间;关心学生、爱护学生,营造一个互爱互助的空间。并应随时注意调节师生的心理距离,放下管理者的架子,走进学生中间,关心学生,倾听学生的心声,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切实解决学生学习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力求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3.教师之间的和谐关系

和谐的班级,离不开任课教师的和谐。营造和谐的班级离不开任课教师的团结协作,仅靠班主任的单打独拼远远不够。班主任应营造自身与任课教师、任课教师与任课教师之间相互尊重、互谅友爱、团结协作的和谐关系。加强与任课教师之间的沟通理解和尊重。听取任课教师的建议,帮助其树立威信,协助改善师生关系,化解任课教师之间的矛盾,做好协调,绝不能厚此薄彼。只有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发挥最大效应。

4.体认"以生为本"的班级人际关系管理新思维

人本主义管理思想给予班级管理的启示是: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只有牢固地树立"以生为本"的思想,才能够充分发挥每一类儿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达成班级管理最优化的目标。

对待人缘型儿童,我们既要实事求是地肯定他们的长处和优点,让他们充满信心,不断进取,争取更优异的成绩;同时又要一分为二地分析他们的所作所为,让他们在成绩面前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从而使他们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有效地克服骄傲自满情绪。另外,还必须教给他们人际交往的一般技能和技巧,引导他们主动地接触其他同学,不游离于班集体,与其他同学互惠共生、共同发展。对中间型儿童,我们的方法是:首先,利用中间儿童的优势,合理地安排他们的工作,让他们在工作中体现自身的价值,从而促使他们向好的方向转化;其次,吸收中间型儿童参与班级管理,使他们在实践过程中增强信心、体认人际协调的作用,从而自觉自愿地与别人搞好关系;再次,开展形式多样的课余活动,鼓励他们积极参加,让他们在活动中感受到集体的力量、团结的魅力。对待嫌弃型儿童,我们要讲究方法,因为这部分儿童与班集体心理距离大,对老师和其他同学怀有拒绝和抵触情绪,且常常处于"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场之中,自尊心十分脆弱。因此,要帮助这类儿童建构好人际关系,我们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必须尊重他们,保护他们脆弱的自尊心;第二,要时时用"放大镜"去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设法使嫌弃型儿童能看到自己的"光明和希望";第三,要求其他同学首先是班主任老师要率先垂范,带头接纳嫌弃儿童,消除他们的疑惧心理。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使嫌弃型儿童与其他同学和老师的心理距离逐渐缩小,进一步达到心理上的"磨合"。

5.建构班级人际关系最优化的具体方法

建构良好的班级人际关系的方法很多,这里主要介绍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5.1 情境熏陶法。所谓情境熏陶法,就是创设一种班级文化氛围,让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感受到集体的魅力,从而在内心中自觉自愿地对班级产生一种向心力。这种方法对班级人际关系的改善具有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运用这种方法,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努力营造成一种和谐的文化氛围。具体措施有制定班级公约、张帖反映班级主流文化的标语、定期更换班刊、设立好人好事记录簿并定期总结评比。(2)加强班风建设。班风是一个班级精神面貌的反映。实践证明:班风正,则人际关系和谐,群体的凝聚力强,集体在这种状态中能发挥自身的最大潜能。可见,加强班风建设对改善班级人际关系对改善班级人际关系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3)在班级中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舆论是一种群众性意见,它对班集体中的每一个成员的言行都有一定的规范作用。在一定意义上,舆论对协调班级人际关系、鼓舞正气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5.2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人的身心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节奏明显加快,各种竞争非常激烈,精神压力日益加大,一些人难免会受到心理和精神上的冲击,并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纠葛和冲突,由此所产生的心理障碍、心理疾病也逐渐增多,不少人默默忍受着心理疾病的煎熬。

据有关部门统计,有各种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者约占人口总数的20%。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构建和谐社会,一定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要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培养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社会心态。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体育活动,寓心理健康教育于活动之中,有效调节人们的情感和心理,消除忧郁感、孤独感、失落感等不良情绪[3]151,使其心理健康,心情愉快。

5.3 弘扬传统美德,培养高尚情操。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道德中的精华,是中华民族礼仪的总和,它是中华民族优良思想文化传统的核心。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一定要弘扬传统美德,培养高尚情操。在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诚实守信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诚信作为一个基本的道德要求,在中华文化中已经传承了几千年,以诚信立人,以诚信立国,以诚信求发展。和谐的人际关系应该是诚信友爱的关系,诚信是人与人相处的基本要求,是友爱的前提。没有诚信,人与人之间就不会有信任和理解;没有友好关爱,更无从谈社会和谐。

5.4 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目的,是为了坚持真理,纠正错误,增强团结。恩格斯指出"团结并不排斥相互间的批评。没有这种批评就不可能达到团结。没有批评就不能互相了解,因而也就谈不到团结"[4]423。在人民内部,要从团结、和谐的愿望出发,通过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分清是非,消除隔阂,纠正错误,解决矛盾,从而达到新的团结,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5.5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在党的xx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2]全国党代会的报告里第一次出现"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字眼,这一亮点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人为本的宗旨和与时俱进的创新。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理解人、尊重人、关心人的原则贯穿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全过程,既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又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避免不良心态积累恶变,引导社会心态良性变化,帮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达到心理和谐。要关注人们多方面的感受和需求,引导人们加强自身修养,提高精神境界,完善自我人格。要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3]153,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减少群众的后顾之忧,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以增强本单位、本部门的凝聚力,努力提高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 邵瑞珍:《教育心理学》 上海教育出版社

[2] 王建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中央文献出版社

篇五:关于人际关系的论文

[摘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对大学生的成才和 发展 已不言自明。然而,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正悄然发生着变化,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及问题。本文从的概念阐释入手,分析了大学生人际关系存在的问题、影响因素、对大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并且提出了相应的政策。

[关键词]人际关系 策略

一、

是指大学生在学习、 工作和生活的过程中形成的,利益与需要协调发展,尊重彼此、交流情感的这样一种状态和关系。

二、大学生人际交往关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以自我为中心。这是大学生人际关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大学期间,他们仍沉浸在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下,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长大,正在进行着独立走入 社会生活前的最后准备,因此很难真正适应大学的 环境和集体生活,更加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

2.人际交往缺乏主动性,并且趋向功利化。现在许多大学生缺乏交往的主动性,有的人甚至将享受孤独作为了一种时尚,这就导致了一系列的人际交往问题。由于缺少交流的 实践和 经验,不少大学生出现交往困难的困境,面对人际交往常常感到紧张害怕,回避同学,躲避交谈。同时,面对当今社会激烈的竞争和就业压力,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注重人际交往的物质性,有用即真理的实用主义价值观受到推崇,许多大学生倾向于选择对自己有益处的人际交往,特别是有直接的物质帮助的交往对象。

3. 网络 的出现,使人际关系变得冷淡。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在网上与人交往,忽视了现实的群体关系。比如,有许多大学生感到寂寞、空虚,就到网上冲浪,一天的大部分时间都在网上度过,同外部世界的沟通 联系很少,他们用虚拟交往替代了现实的面对面的交往,这就不可避免地破坏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模式,使人的心灵上产生隔阂,最终导致人际关系的冷漠。

4.理想中与现实中交往理念的差异。随着大学生的民主平等意识德提高,他们更加关注人际关系中的地位平等。然而现实中的人际关系存在很多不平等的因素,尤其是物质生活贫富的差别上。例如,家庭 经济 条件的差异,导致贫困家庭的大学生和那些生活优越的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形成了两个不同的群体。富有家庭的学生依仗父母有钱有权往往,往往为居高临下,盛气凌人的姿态,而经济上拮据的学生在人际交往中会产生自卑、内向等 心理。

三、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因素

1.客观因素

家庭因素。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出现心理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家庭 教育 的误区。现在绝大多数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长辈的呵护下成长,缺乏交往的愿望,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大学生们缺乏独立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使他们容易走向极端。

社会因素。由于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也不同程度上造成了人际关系的疏远,人情的冷漠以及拜金主义的倾向,从而影响了大学生的交往观。在物质欲望的驱使下,有一些大学生对人生的理解仅仅停留在物欲的满足上。另外,日新月异的网络也引发了许多新的问题。虚拟的网络环境容易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误导。例如,有些学生对现实的人际关系不知所措,有些学生沉迷于网络,这也容易导致大学生的道德弱化和人际关系淡化。 2.主观因素

个性的差异。由于每个学生的成长 环境和性格特点都不同,就导致了大学生性格千差万别,从而导致了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除此之外,就是交往认知有误。大学时期是一个生理、 心理、思维等各方面从成长到成熟的时期。在这个阶段,大学生们对自己和周围的一切还难以做出全面、合理的评价,也难对人际关系做出正确的理解,于是就会产生认识上的偏差。比如,过高或过低地估计自己和他人,这就难免产生嫉恨、冲动、暴怒等心理感受,从而影响人际关系。

四、构建大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意义

1.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促进大学生的 社会化进程

大学生要成为一个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社会人,离不开良好人际关系的构建。人们由于不断的进行交往,交流思想感情,吸收有关信息,才使得个体心理由低级向高级逐渐 发展 ,实现了 自然 人到社会人的转变。大学是个体社会化的关键时期,大学生们通过各种途径学习和掌握了社会道德和行为规范,并使之得以巩固和内化。

2.有助于正确认识自我,提高其身心素质

发挥良好人际关系,就要能正确地认识自我,认识他人。人只有通过各种交往活动才能 体会自我的交往方式,并根据自我的行为与态度对他人的影响以及他人对自我的评价来逐步认识自我。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能令大学生看到自己的优点,而且也能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只有一个身心健康的大学生,才能能对周围的人持信任友好的态度,做到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才能正确处理自己和他人的关系。尤其是当产生矛盾时,和谐的人际关系能够让大学生及时地将负面情绪加以化解,建立起乐观开朗、积极进取的心态。

3.促进大学生个性化的实现

人的个性有着先天遗传因素的影响,但更为重要的是后天生活、学习 实践和成长环境的熏陶。交往的深度直接影响个性的品质,交往的广度直接影响个性的形式,大学生在交往中认识自我和社会、感受人生,在互助中领悟爱心与亲情,在启发中发展智力与思维,在鼓励中战胜困难和挫折,从而形成自己鲜明的个性特征。

4.和谐人际关系有利于大学生更新观念

首先,和谐人际关系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注重自我形象的观念。注重自我形象要注意培养得体的姿态动作,要有良好的自我表现意识,要善于让别人了解自己,良好的自我形象是为个人成才的必备条件。其次,积极开展人际交往有利于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能够使大学生充实自身生活,扩大知识面,提高认识自我和社会的能力。最后,这也有助于大学生树立合作的观念。 现代 社会是分工与合作并同的社会,作为当代大学生就必须学会与人进行最大限度的合作,通过合作来丰富和充实自己。

参考 文献 :

[1]金盛华,张杰.当代社会心 理学 导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2]徐涛.论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障碍与对策[J].黑龙江高研究,20xx.

[3]张文斌.人际关系学[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xx.

[4]段建国,孟根龙等.构建大学和谐校园理论与实践[M].北京:社会 科学 文献出版社, 20xx.22.

[5]叶瑜辉.新时期坚持“以人为本”的青少年价值观 教育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 论文 ,20xx.8.

篇六:关于人际关系的论文

摘 要:人际关系对于个体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人际关系的处理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学问。而作为行政管理工作人员,由于职业和身份的特殊性,拥有和谐、健康的人际关系对仕途的发展和人生价值的实现都是至关重要的。在每天的工作中,行政管理工作者都要与很多人接触,不仅有同一单位的领导同事,还有其他各行各业,各种各样的人。拥有良好人际关系,与什么人都处得来,无形中就得到了更多的助力。在西方,最早对人际关系理论进行研究的学者梅奥通过长达八年之外的霍桑实验发一并提出了人际关系理论,并批出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环境可以提高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工作效率。而在中国,对人际关系的研究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的孔子。孔子在继承和发展三代文化核心的基础上,构建了以“天下”和谐、内“仁”外“礼”、“诚信”、“忠恕”的人际关系理论体系。千百年来孔子的人际关系理论成为中国漫长封建社会人际关系的主要指导原则和规范,即使是今天,它仍旧可以为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借鉴。那么如何在工作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呢?

关键词:人际关系;建立方法

一、提升与他人的沟通能力

有人说:“一个人的生活和生命质量,取决于他的沟通能力以及他的影响力。”这是不无道理的。和其他任何能力一样,沟通能力可以在后天的学习、塑造中获得、提升。

(一)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立场去说话,说对方感兴趣的,而非自己感兴趣的。

(二)学会倾听。做到倾听,是一种礼貌,也是一种尊敬他人的表现,倾听让对方喜欢自己,信赖自己。

(三)学会自我调节,健康身心。心理健康的人会乐于和别人交往,其肯定的态度总能影响所在团队的发展,能够把自己摆到团队中去,以人为镜、见贤思齐,开心的悦纳自我。也不妄自菲薄,能学会在团队中保有一个适当的位置,并会尽力做出自己的贡献,从而赢得他人的认同、循环促进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

(四)尊重他人,积极与他人交流。人际关系是彼此之间的一种互动关系,自己对别人的态度将对相互之间处世的常理,对别人的尊重,同样也将得到别人对自己的充分尊重,和谐的人际关系要求人必须尊重理解处世等方面真诚坦白地与他人交换意见,加强彼此沟通,弥补自己学习生活中的不足。

(五)树立正确价值观,努力培养团队合作意识。一个人的团队合作意识至关重要,因此在平时的工作中应积极主动参与团队活动,尽自己最大努力培养团队中的人际关系。

(六)避免不必要的争论。

二、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

行政人员应该在平日里多读书,读好书,多向阅历丰富的人学习,陶冶情操,修身养性,把自己培养成一个品质高尚,受人尊敬、喜爱的人。

(一)真诚。“坦诚为真、至诚乃善”。真诚能使交往双方内心特实、有安全感,能促进彼此的信任,任何真正友谊的基础都应该是彼此付出真心。

(二)谦虚。要善于发现他人的优点和长处,学会欣赏他人,多向他人学习。这样人与人之间就容易形成彼此认同、互相促进的良好关系。

(三)热情。阳光般的热情能给人以温暖,摒除心头的顾虑和担心。增强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使人际关系变得和谐融洽。

(四)不亢不卑。很多人见到比自己高贵或自己有求于他人就会紧张,态度也就谦卑起来,适度的谦卑是应当的,但过度的谦卑则会显得做人没有个性,没有原则。在生活中,我们有时要求人,有时需要迎合人,但聪明的人做这一切时,不会因此而让别人瞧不起,让他们感觉到自己拥有

(五)讲究信用。守信用,是你人生最大的资产,守信用,是你人格的保证,有了信用,就能成就一切的事情,没有信用,任何的机会都与你无缘。无论做任何事情,都要尽自己最大的力量,把它做到最好,每一次都在全力以赴,因为时光永远不会倒流。

三、工作中的建议

(一)个人方面: 首先应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 独特的人格魅力。

现今社会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获得信息的途径很多,这也促使人们不断努力,面对一群满脑新事物,新思维,满嘴新概念、新名词的年轻人,作为政工人员必须具有扎实的理论根底,一名优秀的政工人员,应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和工作风格。

①树立互动观念:发挥主体作用,建立平等交往、双向交流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新的上下级模式。必须克服“我讲你听”,“我主你从”的老旧做法,应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特别是让人的思想动起来、嘴巴动起来,发挥主体作用,在互动中进行体验和交流。

②互相关心爱护,互为良师益友。关心爱护是塑造人关系的基础,各人的家庭背景不同,性格迥异,要求上级要深入群体当中,了解掌握第一手材料,做到关心别人,时刻为别人着想,同情送温暖,爱护、保护和发挥人的合法权益;关心人的身心健康等。在关心和爱护中感受到人性的真善美,有助于相互信任和尊重。

(二)工作方面:首先要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确保人际关系的和谐稳定。

社会心理学告诉人们人际冲突主要源于利益冲突、角色冲突和价值冲突。由于制度不规范,必然导致社会利益分配不合理、角色定位不明确,权利和义务关系矛盾重重,互相猜忌、仇视,很不友好。因此,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必须从制度着手,消除不稳定的根基。

重视文化环境建设,营造宽容、开放、多元、和谐的氛围。现代社会是一个多元、开放的社会,随着社会满意度要求越来越高,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成熟,客观上为人的个性发展 创造了更多的条件和机会。大力弘扬素质教育,不断提升人格、气质修养等内在品质,培养人的创新精神,教育引导人们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树立起追求公平正义、民主法制、安定有序、宽容和谐的良好氛围。

在这个色彩斑斓的世界,每个生命的主宰都是其自己,想要有所改变,就要有强烈的愿望。通过对人际关系的认知和理解,可以领悟到人际交往的深层含义,找到合适的方法培养我们的人际交往能力,促进我们自身的人际关系。无论在以后的工作、学习或生活中以积极的态度和行为对待人际交往,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提高自身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增强团队成员的正义感、责任感、集体荣誉感,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创造性,实现整个目标的高效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孟昭兰.情绪心理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20xx:P4-7.

[2]马建青.大学生心理卫生. 浙江大学出版社,20xx:P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