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网实用文档范文大全内容页

江西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导游词

2025-04-14 17:09:01范文大全访问手机版打开翻译

江西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导游词 (一)

名称来历

“井冈山”这个名称的由来在当地有这么一种说法:清朝初年,有位姓蓝名子希的人,为避战乱,迁徙到五指峰下一块小平地安家立寨。由于这里四面环山,地形好像一口井;村前有一条小溪流过,客籍人称溪为“江”,遂名此地为“井江”。因村庄依山向江建造,这村子也就叫作“井江山村”。后因客籍人口音“江”与“岗”谐音,又把这个村子称为“井岗山村”。尔后又有黄氏迁居此地,居住了一段时间后,觉得村子不是建造在山头上,而是建在山脚下,就把“井岗山村”的“岗”字去掉了“山”字,称作“井冈山村”。于是便有了“井冈山”这个地名,五指峰也就被称为“井冈山主峰”。

10月,毛泽东、朱德、陈毅、彭德怀、滕代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领中国工农红军来到井冈山,创建以宁冈县为中心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从此鲜为人知的井冈山被载入中国革命历史的光荣史册,被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井冈山的斗争,从10月到1930年2月为止,共计两年零四个月,时间虽不长,但为中国开辟了一条成功之路,尤其为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井冈山精神;坚定信念,敢闯新路。其精髓是:一是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二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三是党管武装的基本原则;四是血肉相连的干群关系;五是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迄今保存完好的井冈山斗争革命旧址遗迹达100多处,其中21处被列为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5处被列为市级文明保护单位。因此,井冈山作为中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也已成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理想课堂。、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分别到井冈山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

精神画传

在中国革命的史册上,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史上,井冈山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在开辟井冈山根据地的斗争中,通过艰苦实践,摸索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明确了“支部建在连上”、“执行三大任务”的重要制度;制定了人民军队必须遵奉的“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后“三大纪律六项注意”经过充实,完善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至今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每个成员的行动准则。但由于种种原因,井冈山斗争留下的文献不多,亲历者们撰写的回忆文章也不多。这就使得有关井冈山的记载,显得比较单薄,尤其缺少鲜活、生动、有血有肉的情节。

有鉴于此,井冈山斗争亲历者们的后代——陈毅之子陈昊苏、罗荣桓之子罗东进、彭德怀的侄女彭钢、粟裕之子粟戎生、黄克诚之子黄煦、谭政之子谭竞先等90余人,约定各自执笔为文,记述前辈在井冈山的经历,并附以家中珍藏多年的照片,合为一册图文并茂的《井冈情怀》画传,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

《井冈情怀》画传的作者中,除了开国元勋和将帅的后代以外,还包括牺牲在井冈山或是被错杀于井冈山的先烈的亲属。包括陈毅安的儿子、何挺颖的侄子,王佐、袁文才的重孙和孙子等。读他们的文章,能够使我们对井冈山斗争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产生进一步的领悟。主编王太和与编委会成员们的设想是:这本画传要为读者提供从别的书中读不到的鲜为人知的故事,以及在纪念馆、展览馆里也难得一见的历史图片。经过大家共同努力,画传书稿在短时间内写就、编成,共收文章104篇,录入图片900余幅。党史界和军史界将井冈山精神的主要内容归纳为6句话,即:“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井冈情怀》画传用一段段经历、一个个故事诠释了井冈山精神。

江西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导游词 (二)

陵园于1987年始建,同年10月建成并开放参观游览。1997年10月,由邓小平题字的“井冈山革命烈士纪念碑”落成剪彩。陵园整体建筑包括陵园门庭、纪念堂、碑林、雕像园、纪念碑五大部分。

北岩峰,山体犹如一座罗汉大佛像,坐北朝南,端坐 神坛。陵园按“佛”型山体因山就势兴建,占地面积400亩。

踏入陵园大门,是块横式牌坊园标“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九个烫金大字为参加过井冈山斗争的老红军宋任穷同志所题写。进门后,经过花坛园庭,顺山而上的宽阔平台台阶分为两组。第一组49级,象征1949年新中国成立。第二组60级,寓意陵园是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六十周年的1987年建成。

陵园后山东侧筑有小型公路,以备年老体弱者和残疾人登山观瞻之用。陵园的绿化配制主要是采用柏树、桂花、杜鹃、翠竹为主配以山体自生的松、杉、山樱花等。主大门前栽种的大树是日本冷杉,为国家一级保护树种。台阶两侧林廊和雕塑园配制的是香柏、黄杨。全园四季绿树常青,素花点缀,显得庄重而肃穆。[2]

江西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导游词 (三)

来到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参加过井冈山斗争的老红军宋任穷同志题写的“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九个烫金大字。经过花坛,是长长的台阶,这些台阶分为两组,第一组49级,象征1949年新中国成立。第二组60级,寓意陵园是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六十周年的1987年建成。陵园里到处都是柏树、桂花、杜鹃、方竹(看着是圆的,但用手摸却是方的)、松、杉等。到处是绿树常青,素花点缀,显得庄重而肃穆。我们首先来到纪念堂。

纪念堂大门上方烫金横幅“井冈山根据地革命先烈永垂不朽”是彭真委员长1987年视察井冈山时为陵园题写的。纪念堂设有瞻仰大厅、陈列室、吊唁大厅。

瞻仰大厅正面汉白玉墙面的“死难烈士万岁”六个大字是毛泽东1946年为革命烈士题写的。正面玻璃柜存放的是井冈山革命烈士的名册。大厅内放置的花圈、花篮,有党和国家领导人来井冈山时向烈士们敬献的,有社会团体及旅游观光团敬献而留下来作为纪念的。当有人向烈士们敬献花圈时,瞻仰大厅就会响起哀乐声。

瞻仰大厅左侧陈列室展览的人物是建国后去世的参加过井冈山斗争的领导人的照片。他们当中有开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主要领导人毛泽东、朱德、彭德环、陈毅、朱德、彭德怀、陈毅、罗荣桓等。

右侧陈列室陈列的是建国前牺牲的革命先烈,其中有的烈士的照片是本人的历史照片,有的是根据他们的亲属和战友的回忆画下来的,还有的烈士没有照片,就用党旗和青松代替。当我们看到那一张张年轻的脸庞,心里对他们不禁肃然起敬,他们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抛头颅、洒热血,这些牺牲的革命烈士大都是二十多岁就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瞻仰大厅后为吊唁大厅。吊唁大厅四周墙面嵌刻的是在井冈山斗争时期壮烈牺牲的烈士英名录。这是当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包括七个县市范围的烈士名录,共有15744位。在这些革命英雄的名字前,我们的心受到了强烈的震撼,面对那一排排的名字,我们放轻了自己的脚步,心里有说不出的难受,我们强忍住泪水,静静地一步一步地从这些写满英雄名字的墙前面走过。对在井冈山斗争中还有三万多人为革命而牺牲没有留下姓名的革命烈士,陈列时就在这里为他们立了一块无名碑,以示对无名先烈的深切怀念。

以前在书本上学到的、了解到的都是一些理性的知识,今天当我们真正亲眼看到这些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觉得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和他们的差距真是太大了。我觉得我们应该多参观这些革命景点,多受受教育。这次的党员活动,真是太有意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