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网实用文档心得体会内容页

学校教师减负增效心得体会

2024-02-04 14:45:16心得体会访问手机版打开翻译

学校教师减负增效心得体会 (篇1)

在“双减”的政策要求下,20__版地理新课标的颁布,要求初中地理教师要让初中地理教学回归“立德树人”的初心,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减轻学习负担,全面提升地理学科素养。如何让“减负提质”在地理教学中落实,我认为地理学科“减负提质”关键要落实在课堂的高效教学和作业的布置这两大环节,下面主要从这两个方面结合自己的平时教学说说自己的思考。

一、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双减”的前提是课堂增效,课堂增效的起点是教师对课标、教材研读,做课标执行者,教材创造性解读、使用者。关注从学科教学意识到课程意识转变,关注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关注学校整体课程体系建构与推进。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关注知识向关注能力转变;使得课堂教学回归教学本身,保证了课堂教学的高效与质量。

1、研读新课标,探究高效课堂。新课标突出实践育人,强化课程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的结合,强调知行合一,倡导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注重引导学生参与学科探究活动,开展跨学科实践,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建构知识、运用知识的过程,让认识基于实践、通过实践得到提升,克服认识与实践“两张皮”现象。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使学生没有完全用于学习,而是留有大量自由支配时间,才有可能使自己的学习得以顺利进行。”新课标的重要目标之一是提倡按教育规律行事,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有效地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在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紧紧围绕真实情境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置问题链,引导学生主动、积极、高效地进行学习,深度思考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教师应根据重点和难点内容,灵活运用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指导学生开展过程探研;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重点、难点内容的精讲点拨,以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在探研中教师应让学生习得地理知识、发展地理思维、掌握地理技能,同时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高效课堂,真正将课堂的主权还给学生,切实推进“双减”政策落地生根。

在上地理课时,教师根据课本具体内容,依据课标要求,将知识问题化,学生依据问题,进行自主学习,然后根据问题检查学生的阅读和自主学习情况,以及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发现疑问及时解决。对于浅显易懂的地理内容,运用这种阅读方法节省了课堂宝贵时间。新课改背景下,要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分组学习”模式,让学生在小组内有目标、有计划开展讨论、自主探究。

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会小组内的同学间的合作、探究,让学生小组学习中有利于合作探究,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能发展学生的个性,通过小组间的交流,竞争,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活动时间,让学生围绕问题进行探究、争辩;教师要走得学生中间,进行指导和点拨。通过合作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挖掘学生的潜能,提升学生自学与合作的能力。

2、地图教学贯穿始终。地图是地理学习的第二语言,也有人把它称为地理学习的命脉,在整个初中阶段通过地图学习地理的途径和方法地位非常重要,应该贯穿整个初中阶段。地图学习掌握好的的同学,往往地理学习轻松,兴趣高,理解快,学习效率高,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是地理学课减负提质的重要努力方向。教师在教学中地图阅读法就是让学生把阅读和读图有机结合在一起,图文结合,在阅读地理知识的同时,还要认真分析地图、记忆地图、充分发挥地图的作用,在地图上获取知识和信息,能够根据地图发现地理规律、地理特征,理解地图问题等,实现把图转换成文,把文转换成图,通过读图能用语言文字表达出地理成因和规律等,逐渐提升学生应用地图能力和读图分析能力。

3、创设多元地理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的挚友,是学习的一种原动力。凡是学习感兴趣的事物,必然力求去认识它,掌握它,而且学习效率会很高。学生有了兴趣才会有动力,才会积极的参与到这门功课的学习。在地理教学中也不例外,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无疑是一个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积极性、提高地理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课堂的导课环节,使用地理情境的导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兴趣。课堂中的引入身边生活化的地理情境设置,促进学生知识的理解,兴趣的持续,重难点突破,化繁为简。把古诗名句中优美的诗情画意,结合地理知识的内容在课堂上讲解,大有使人耳目一新、引人入胜之感,由此创设听课之最佳境界,讲气候垂直分布用“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讲地球公转自转时用“醉时不觉乾坤转,醒来才知星斗移”、“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天河”;讲地形地势用“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讲沧桑之变时用“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日月之行,若出其中”、“吴空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等,都能起到最佳的效果。适当引用民谣、谚语进行教学,通俗易懂,且易生趣,并且加深了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如引用“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歌谣讲解我国西北地区大陆性气候温差大的特点,形象逼真,富有感染力。在记忆亚欧分界线时,我编了一个顺口溜:屋(乌)屋(乌)里一块大黑土,这样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六个地理事物学生很快就能记住,并且在复习的时候,一提到亚欧分界线,学生就能准确而快速的说出来。运用歌诀、顺口溜等记忆地理事物不但巩固了地理知识,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为学生创设多种地理教学情境,营造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教师要做好课堂的督促者、指导者、组织者,这是合作探究顺利进行的保障。地理情境的创设要从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学目标出发,创设的地理情境要真正能够促进学生学习目标的有效落实。

另外,情境生活化是新课标对地理学科生活化教学要求的重要落实。所谓情境生活化教学,就是所设置的教学情境应该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应该接地气。少虚拟、多真实;少远方、多周围。创设问题情境越是贴近生活,越容易在学生中产生情感共鸣,有利于推动学生知识迁移应用。

目前有些学生学过地理后却无法从地图上查到故乡的方位,也不知道如何分辨东与西、南与北,更不知道故乡的农作物何时种植、何时收获,就连桃花何时开放、杨梅何时采摘也无从谈起……这都是缺乏生活经验的反映。向学生传授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识,为他们提供与生活、与周围世界息息相关的地理知识与技能,提高他们的生存能力是当前地理教学中迫切需要做的工作。

例如在学习气候章节时,教师可以将不同区域气温和降雨特点与区域植被结合起来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气候是影响植被生长的因素之一,理解气候与植被的相互影响关系,从而实现地理跨学科联系教学。在七年级地图章节教学中,可以将地图三要素结合生活实例进行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当地生活地理知识。

二、提高作业设计质量

地理作业设计需要做到精简化、生活化、个性化和开放化的创新与改变。合理调控作业结构,确保难度不超标,坚决克服机械、无效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加强日常作业、学期作业、单元作业的整体设计研究,倡导教师设计拓展式、体验式的作业,激发与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1、实施分层作业,促进差异发展。设计和布置作业,应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实施分层作业,针对性地调控作业难度,使作业既有统一要求,又能照顾不同类型学生的实际,从而让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取得成功,促进学生差异发展。

1由易到难,注意知识层次。作业的设计和布置要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单一到综合,从模仿到再造,再到创造性发展,做到环环相扣,拾级而上,逐步提高。既要设计一定数量的基本作业与练习,又要设计一些综合性比较强的思考性作业与练习,以利于学生加强实践,促进知识、技能的转化。

(2针对学生差异,设置分层作业。对于地理学科,每节课作业主要是基础训练作业,可以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分层完成基础训练内容,可在课堂上完成一部分,可以选择性的完成基础训练较难部分,对作业减负只有为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布置适合各自“最近发展区”的作业和练习,才能构成问题情境,有效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

2、丰富作业形式,突出多样性、实践性

(1)多样性。作业是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有标准答案的练习不是作业的唯一形态,要恰当地采用口头练习、动手操作等多种形式,发挥每种作业的独特作用。可以是个人作业,也可以是小组或全班的合作性作业;可以是单科作业,也可以是跨学科的综合性作业,可以是教师布置的作业,也可以是学生自己设计的作业;可以是知识巩固性作业,也可以是应用性或实践性作业。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有效有趣的手工作业(制作地球仪、制作地形图等、绘图作业涂色作业、绘图作业)、游戏作业(中国、世界地图拼图游戏)和创作作业(编制地理口诀、撰写地理小论文、设计地理主题手抄报)等。多样化的活动设计,激发起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

(2)实践性。根据作业的性质和学生完成作业的方式,可以把作业划分为理论知识性作业和实践操作性作业。这两类作业各有优势和不足,在实际教学中应结合运用。我们在设计作业时必须摒弃仅仅注重解决书本问题的弊端,让作业从书本回到生活,将问题置于有趣的问题情境之中,加强作业的实践性。这类作业主要与学校校本课程相结合,围绕地理社团、地理科技竞赛、研究性学习课程、社会活动等拓展学生视野,增强实践力,提高合作交流能力,提升综合素养。可以设计实验类问题、多学科融合问题、绘图类问题等,比如探究温室效应问题、水土流失问题、做地图、思维导图展、金堤河水文特征调查报告等。

新课改以来,如何改变自己的课堂,如何提高自己的课堂效率,如何减负提质,是我们一线教师的职责,是时代的呼唤,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只要我们不断探索和创新,就一定能打造属于自己的高效地理课堂,真正做到减负提质。

学校教师减负增效心得体会 (篇2)

语文博大精深,涵盖古今横越千年,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融会贯通,需要日积月累的坚持,对于学生而言,要想实现学业成绩大幅度提升,别无他法,唯有持之以恒。再加上老师的启迪引领,那就事半功倍、水到渠成了。

打铁还需自身硬,作为本色当行的语文老师,在阅读写作方面自然要做出表率。

从接手新班的第一节课起,我便毫不掩饰地表达对语文的热爱,讲述读书故事、回顾写作历程,把真切的亲身体验和盘托出,和风华正茂的追风少年们产生心灵的共鸣,在未来的日子里打成一片。每天早读一起伴着晨风吟诵经典,课堂一道高谈阔论文字传奇,晚修一同挥毫泼墨憬悟人生,我能敏锐的捕捉到他们眉眼中的闪亮星辰,也可以洞察到他们文笔中的碧水微澜;与此同时,他们也会在我的浅唱低吟里感受物语奇妙,在我的抑扬顿挫里领悟人间百态,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彼此成就、教学相长。每逢二十四节气,我都要推荐热门网文给同学们赏读,了解历史渊源、继承文化传统;凡是写作练习,我都要操刀试水,和同学们相互点评、指摘,在语文世界里每个人都是学习者、研究者,就像韩愈所讲“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这是从教以来对语文教与学的重新定义。我愿意一直尝试下去,更期待每一届学生在走向高等学府之后回忆初中时光会记得有一位忘年的“同学”共同读过某本书、写过些许激扬文字。

一个篱笆三个桩,老师不是单打独斗的孤勇者,努力在学生群体中打造合适的同盟军。

原来一直担任班主任,振臂一呼应者云集是常有的,如今褪去了威严的外衣,更亲切的方式走进班级,一点点熟悉学生特点,循序渐进培养左膀右臂,成为教书育人的好帮手。课代表自然当仁不让,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作业收集、课堂反馈等;组长们有具体的检查要求,做好组员的提醒、督导等。除此之外,我挖空心思建立了语文学习群,让一部分学有所长的同学术业专攻,逐渐成为语文学科学习的领军人物:字词积累大咖李宛彤同学,每天坚持带领大家识记两条成语;诗词鉴赏达人张雅慧,定期发布必考篇目的讲解视频及文字资料;阅读专项导师王梓睿同学,每周推出现代文考点解析及针对练习;作文素材推荐人吕佳明同学、文言文重难点主讲雷浛崧同学、名著欣赏训练大师李赛同学等等,每节课前都有不同的精彩,每一个人都有自己激情绽放的舞台。每一次,我都会和其他同学一样安安静静地凝神聆听、聚精会神地认真观赏,不足之处小心指明,可圈可点大加赞赏,我坚信,这种尚学钻研之风会在潜移默化中传帮带,砥砺彼此奋然前行。

群策群力的教研会,开拓创新的班级组,锐意进取的争胜心,锻造着我们无与伦比的自信和底气。

近些天疫情形势紧张,网课唱主打,各种花式催交作业文案刷屏,以幽默风趣的形式将谈之色变的作业裹上了漂亮的外衣,让学生在开心一笑之后欣然提笔,不失为妙招良策,这启迪我们关注细节,哪怕只是布置作业也要讲究策略,采用学生喜闻乐见地方式。但是更重要的是作业内容,语文作业的布置我一直沿袭了之前的做法,练字随笔每天打卡,不过有正常入学时的按时上交当即批改变成了发布微信公众号或者拍照上传企业微信作业收集表,班里有三分之一的同学勉力坚持,其余同学隔三岔五提交一次,更有甚者销声匿迹。在群里一遍一遍催交,或者直接联系家长或本人,不几日又故态复萌,于是又陷入尴尬境地。语文线上教研会,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我受益匪浅,努力尝试改变原有的策略,微信小程序点名、阅卷星答题、音乐歌曲、电影视频等等一一模拟演练,在实际操作中尽管颇有些踌躇,但出乎意料的效果奇佳。

早读形式在不断进化,语音、视频粉墨登场,连自修课也派上用场,每小组一名负责人,点名、记录、提醒,班主任、科任老师自由进入各学习群巡查释疑解惑等。每次打开企业微信抑或腾讯视频,看到遍布屏幕的小脑袋们,响亮的声音、认真的模样,内心总是涌动着温暖的情愫,不须扬鞭自奋蹄,仿佛重回而立之年,意气风发激情洋溢!

网课持续一个月了,师生身心备受煎熬,尤其是毕业班的孩子们每天至少八节课连轴转,紧张忙碌。俗话说得好: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诚如其言,群众的智慧无穷无尽,太多太多奇思妙想成为无往不胜的网课利器。这给了我许多启发,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只有多交流善学习,才能做到尽职尽责,无论是莘莘学子还是新老教师。

从教第十七个年头,我还在不停的探索中,得天下英才而教之是一大快事,而在与学生斗智斗勇的同时,直面挑战进化不止,助力学生成人成才,提升自我不断超越,这不是更值得欣喜和骄傲的事吗?

学校教师减负增效心得体会 (篇3)

新课程大力倡导轻负担、高质量的教学,以及国家出台的“双减”政策,都是为了让学生能全面发展,减负并不是要把学生应知应会的学业负担中的某些部分减去,减负不等于不要质量,相反,更要求教师讲究教学艺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打下扎实的基础,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所以,作为一名初中英语教师,如何做到“减负增效提质”呢?我认为:课堂是减负的的主阵地。教学是减负的重中之重;减负就是增效,就是提升;而有效就是提升,就是发展;归根结底,“减负”的根本目的其实是为了“增效”,而增效提质的关键在于有效教学。以下是我在“减负增效提质”方面的两点尝试,分享如下:

一、精心备课,注重教学设计。由于减轻学生负担的关键在于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出路在于提高课堂效率,所以,在教学中,我一直把备课放在很重要的位置。

1、从整体到局部,充分利用备课资源。为了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堂课,在学习每个单元之前,我总会结合教参和可以查阅到备课资料,把整个单元都细致的备一遍,把本单元的语法、重难点、每篇课文或对话里的重要知识点,以及每个部分体现出的或给学生传达的价值观或文化意识,都详细记录并做到了然于心。然后,我再针对每一个具体的课时,利用多方网络资源,例如,希沃、学科网、哔哩哔哩、抖音或百度文库等寻找大量与本课相关的资源,根据自己的教学思路,借鉴一些有用和有趣的图片、文字信息和视频资源,以便做成内容更加充实丰富的ppt,目的让学生在每一节英语课上不仅能学习更多的知识,也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2、问题设置侧重思维品质的培养。英语教学设计要体现“以学促悟”,在教学设计时要多考虑问学生Why……?,使学生多动脑筋,多思考,形成积极思维的优良品质。如问学生:Whycan'twesay?Ihavemanyworkstodo。预测在他们作出正确回答后,再如何提醒学生注意区分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的用法。如教形容词比较等级的变化规律时,可以设计利用视觉媒体给学生分别列出tall,taller,tallest;nice,nicer,nicest;big,bigger,biggest;easy,easier,easiest等词,如果告诉学生它们的变化规律已经在里面了,再让学生自己运用观察、分析方法自行发现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思考归纳总结的能力。另外,在学习每篇文章或每一个话题后,都要针对性的设置一些能让学生进行深层思维的问题进行讨论。

二、分层布置任务,兼顾差异。

1、早读任务分层布置。对于英语学习而言,早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由于学生的英语学习基础和背诵能力不同,统一布置任务并不适合每一位学生,所以,我会根据学生的英语学习程度,把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分别布置早读任务,A层同学程度较好,背诵能力强,很快就完成统一的早读任务,所以有必要额外给他们布置一些精心挑选的文章或段落让他们背,以达到培优拔高的目的;B层同学是程度中等的同学,必须完成当天统一布置的早读任务,自愿选读或背其他的内容;C层同学程度较差,很难当天完成布置的早读任务,需要给他们更多的时间、督促和鼓励才能完成。

2、作业精心设计,分层布置。每天上完英语课,为了巩固教学效果,必须布置相应的作业。而布置的作业不随便选择的,而是要根据每节课的重难点精心地设计选择,比如,把一个单元学过的重点短语或句型变成不同的句子或短文让学生翻译;根据单元重点话题进行不同的写作训练设计,针对班级学生的实际,每次都要重新设计,自己给学生编写或改编设计成更适合他们自己实际情况的写作任务。尤其是作业要有层次性,针对不同的学生的差异,设计梯级作业。比如,在学完九年级第六单元“TheShirtofaHappyMan”后,布置一个写作任务,程度好的同学需要发挥想象力续写这个故事;程度不太好的同学续写故事有难度,要求他们写一篇给出写作框架和提示语的题目为“Myviewonhappiness”的作文;而对于程度一般偏下一点的同学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续写或者写一篇不拘泥于框架,表达自己对于“happiness”观点的作文。

另外,在作业的布置上,对难度较大的题目作上标记,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完成,基础较差的同学可以不做。在作业批改上,做到全批全改,对问题较多或错误严重的,力求做到面批面改,以免问题成堆,积重难返。

总之,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要让所有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在实际教学中应该使受教育者都受益,让每个孩子都有收获、都有发展。减负增效提质,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一直行走在探索的路上!

学校教师减负增效心得体会 (篇4)

随着“双减”政策的不断实施,减负势在必行,这样必然要求教师在教学时,更加注重提高课堂效率。结合我自己的思考和课堂教学的一些实践,我认为可以从“研”和“清”这两点入手,打造高效的历史课堂。

一、“研”:减负要从源头抓起,备课就是整个教学流程的起点。为了提高历史课堂实效,教师需要认真研究教材和学生的学情,而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教材和教案。初中历史教学的目标在于学生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及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而历史教材的编排内容较多,往往围绕一个历史事件多方面展开讲述。所以如何让学生形成清晰的历史脉络,抓住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就需要老师用心研究,抓住历史的“骨架”,再丰富历史的“血肉”。我认为绘制年代尺就是历史的“骨”,所以在备课时,我会先抓住“骨”,在填充“血”和“肉”,同时思考如何更好引导学生学会这种方法,以达到减负增效的效果。例如在学习《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这一课时,教材分为罗马城邦和罗马共和国,罗马帝国的扩张,罗马帝国的衰亡,这样三个子目。如果简单的按教材的子目进行常规的教学活动,学生会感觉头绪很多,不利于把握罗马发展的基本规律,所以我在设计自主学习时按年代尺的形式设计导学提纲。

学生结合年代尺自主学习,可以清晰的把握古罗马从城邦兴起到共和国时期,再到建立帝国的发展历程。学生明确线索后再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重点探究罗马共和国的政治体制及特点、《十二铜表法》制定及其意义、罗马帝国的扩张及衰落等重点知识。这样的课堂设计既能使教材内容瘦身,又能使学习内容条理清晰,主次分明,重点突出。

二、“清”:从学校实行“堂堂清”以来,我经常思考清什么?怎么清?清了吗?教师要减负增效,努力提高课堂效率,真正的关键还是“堂堂清”。如果我们真正做到了“堂堂清”,课堂上所有的问题都能当堂解决,课下作业就可有可无了,自然达到减负增效。所以在教师进行了认真的备课、设计并进行恰当的课堂教学后,自然要设计针对本节教学任务与目标的当堂检测题,以更有针对性的检测学生的课堂效果和对知识的理解运用。如在学完《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后,设计这样一道综合性的当堂检测。

这个题目的设计即考查了本课所学的重点知识:罗马帝国的扩张。又联系对比了上节课学习的亚历山大东征,利用地图还可以提升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巩固学生对古希腊和古罗马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等基础知识的掌握。特别是第(3)小问,考查两个帝国囊括的古老文明分别有哪些?这个考查学生对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地理位置的掌握,通过这个题目使学生再次巩固古代亚非文明的地理位置,并直观地感受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的扩张从客观上促进了不同地区文明的交流与融合,完成第二单元学生认识古代战争客观上促进东西方文明的大交汇这个历史唯物史观的核心素养。

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方法,使教师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这是我努力追求的一种境界和方向。相信,只有教师积极思考,潜心钻研,不断实践、反思、总结,一定可以真正落实减负增效。

学校教师减负增效心得体会 (篇5)

随着“双减”的落实,对“增效提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既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又要保证学业质量,其矛盾的主要统一者是教师,主要阵地在“课堂”。

“双减”下,如何“增效提质”实现教育的“最优值”?作为数学老师,我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思考这个问题。其中,整合资源、自编讲义是我实现教育“最优值”的探索之一,下面我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简单的阐述一下。

一、理论

(一)老师先深入教材、钻进题海。首先,老师要深入各年级各册教材的内在天地,对于单元内部,要左顾右盼;对于单元之间,要瞻前顾后。总之,要纵观全局,从整体上了解教材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结构,理清知识的来龙去脉,把握知识的网络。其次,教师应跳进题海,跳进题海的目的是把各种题归纳分类总结,形成“解题模块”,通过一道或几道典型的题让学生做到会一类通一片,从而避免学生搞题海战术。

(二)老师后跳出教材、跃出题海。入乎其内,出乎其外,得乎其法,深入教材还需跳出教材,高屋建瓴、敢于取舍、善于重组,形成大教材观。

跃出题海,形成“解题模块”,“解题模块”符合心理学中的“图式”,利于“模式识别”,正如认知心理学家西蒙所说:“人们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大多数是通过模式识别来解决的。首先要识别眼前的问题属于哪一类,然后以此为引索在记忆存储中提取相应的知识,这就是模式识别。”张景中院士在他提出的“中巧说”中这样说“练武功的上乘境界是‘无招胜有招’,但武功仍要从一招一式入门。解题也是如此……这种‘无招胜有招’的境界,就是‘大巧’吧!但是小巧固不足取,大巧也确实太难。对于大多数学子,还要重视有章可循的招式……大巧法无定法,小巧法一题一法,中巧呢,则希望用一个方法解出一类题目。也就是把数学问题分门别类,一类一类地寻求方法……”。

二、实践

具体实施时,我们把课分为前后相关联的两类侧重点不同的课——广识课和深通课。

(一)第一类课叫广识课。本节课侧重于知识的生成、整合、系统化,同时配以相对应的简易题的练习。

本节课把教材中的知识相关联的多个课时放在一起学习,成片开发、整体推进。知识相关联的多个课时可能是相邻的、也可能是分散在不同单元甚至不同的教材中,教师要善于提取重组。

所选习题要简易,应是所学的对应知识的直接考查,此时少出中档题,不出高档题,更不能出偏题怪题。

本节课以广度优先,就是让学生站在整体系统的高度,快速高效的跨越式学习知识。

(二)第二类课叫深通课

本节侧重于知识的扩充、完备、网络化,同时配以相对应的中高档题的练习并且习题类化。

本节课可以把教材的多个相关联课时的习题放在一起练习,当然这些练习要经过适当的取舍、调整、改编、补充。

本节课要深度跟入,在前一节课的基础上,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螺旋提升,向大海那样,汇纳众流,成其渊博。

“减负增效提质”教师责任重大,“减负增效提质”要落实到课堂上。静水流深、返璞归真,让我们静下心来,探索如何实现教育的“最优值”。

学校教师减负增效心得体会 (篇6)

随着新课程改革深化,“减负增效”已经成了大多数教师的共识,课堂是我们实施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所以,在我看来“减负增效”绝不能仅仅是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更重要的是要关注课堂上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生态。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是我们实现“减负增效”的关键一环,下面就围绕着语文课堂教学说一说我的几点尝试。

一、减“无效学习”之负,增“一课一得”之效

现代教学心理学认为,知识的掌握不仅是保持知识,而是要经过认知结构的改组和重建,达到简约与减轻记忆负担的目的。为了防止知识的混淆和有用观念的遗忘,在教学中应采取的策略是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纵向上由上而下不断分化,在横向上综合贯通。即在语文教学中采用一课一得的方法进行有效教学。也就是说,在一节语文课里,讲一个知识点,把它讲深讲透,让每个学生(至少极大部分学生)都能了解、掌握,学生一节课一节课积累知识,日积月累,积少成多,就能学到很多知识。

比如,七年级上册《猫》的课后习题第三题提到了文章中三个关键句在文章结构中所起的作用,新授课时我们共同解读,并引导同学们通过这一题进行迁移将不同位置的关键句在文章结构中所起的作用进行了总结,紧接着指导学生在本周的作文练习中通过设置多处关键句来理清自己的写作思路,将阅读和写作联系在了一起,学习并巩固了这一知识点。

二、减“单调学习”之负,增“乐学趣学”之效

新课标强调:必须改变刻板划一的教学模式,创设生动、活泼、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让他们获得充分获得展示自己语文学习成果的机会。语文课堂最令人担忧的现象是沉闷单调,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陶行知先生也说:“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付精神去做事体。”所以,语文教学首先要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稳定的兴趣更是持久的学习动力,是学生有效学习的土壤。

比如,现行教材中每单元会设置教读课文和自读课文,通过教读课文,同学们对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点有了深入的了解,自读课文就可以放手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来准备并进行展示,同学们经过精心的准备,小组之间思维火花的碰撞,老师适时给予鼓励和肯定,既锻炼了他们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团结力,同时会给他们带来极大的成就感和自信以此培养他们的语文学习兴趣。

三、减“思想说教”之负,增“价值引领”之效

在日常的语文教学情景中,语文教师不仅要重视知识的学习还要对学生进行价值引领。但当我们有意识地要追求所谓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时,如果只是采取强加说教的方式生硬地在知识授受的过程中强化所谓的思想教育,结果就会大打折扣,甚至适得其反。其实,我们可以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也可以将价值观的传播渗透于学生的真实的生活情境之中,这样便能水到渠成。

比如,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是亲情单元。《秋天的怀念》一文的教学中可以设定这一教学情节“回顾课文,确定文中体现亲情的瞬间为课文配图,并配以文字解说;周末在家拍摄你与家人的亲情瞬间,并配以文字解说”。换一种方式,学生在自己的真实生活中去感受亲情给予的温暖和力量。

以上就是我关于“减负增效”在语文教学中的几点尝试,“减负增效”任重而道远,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会不断反思、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向身边的榜样学习,慢慢来优化我的课堂,实现减负增效,为创造科学育人减负增效的“智慧课堂”而努力!

学校教师减负增效心得体会 (篇7)

近些年来,中小学课业负担太重,是义务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切实提升学校育人水平,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加强学校主阵地的作用,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作为一名教师,在双减政策下,着力思考如何坚持以人为本,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同时保证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健康成长,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下面,我分享一下我在教学中减负增效率具体做法:

一、教师精心备课,做好课堂主导,为高效课堂做好准备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课堂就是教师教,学生学习的主战场,教师就像一个指挥官,和学生一起解决问题堡垒。所以,备课时,教师要充分分析教材,紧扣新课标,了解学生情,然后制定适合学生学情的可以达到学习目标,目标制定具体,让学生明确学什么,怎么学,达到什么预期。预设好一节课的重点和学习方法,找准一节课的难点和解决思路方法。同时设计一些有有趣的教学环节,让教学与生活密切联系,具有实践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喜欢生物,热爱生活。

二、课堂上精讲精练,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俗话说有状元学生没有状元老师,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做为老师,在课堂上应该是导演,是组织者,怎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怎么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动性,让所有的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这是一节课能否精彩的关键,学生才是课堂的出彩人。在讲青蛙的生殖时,我由南朝诗人赵师秀的诗句引入课堂,“黄梅时节家家雨,清草池塘处处蛙”,优美的诗句道出了青蛙发生的季节,环境,蛙鸣的意义,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讲出他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青蛙生殖的现象,弄清青蛙生殖的规律,知识掌握水到渠成,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在学习蒸腾作用时,学生对看不到,摸不着的蒸腾作用将信将疑,我就和学生一起动手实验,买一棵新鲜的芹菜,切掉叶柄下端的一部分,把它插到红墨水里,放在阳光下三四个小时,然后我们一起纵切横切开叶柄,和学生亲自验证叶柄里面的导管,让大家在实践中获得知识,从而当堂掌握。同时,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假如你在森林里迷路了,又没有饮用水,你会怎么收集水应急呢?让同学们利用所学蒸腾作用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因为生物是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再讲实验课时,我们的学生又变身为科学家,像科学家一样的思考,设计实验,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预设实验结果,比如“光对种子的萌发有影响吗”?这个实验在课本是一个重要问题,但是书上没有进行实验,课堂上引导同学们提出问题,做出假设,然后自己在家里进行实验,学生们认真设计,思维缜密,像科学家一样探索发现,实验过程中认真观察,在实践中获得真知,达到知行合一,使课堂有趣高效。还有,为了打造高效课堂,我注意让生物课堂生活化,使生物知识更贴近生活,我还倡导“生活化”教学时,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去发现“生活”中的生物学科内容,并尝试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于是,我和学生们便具有了对“生活”的敏感性,便开始不由自主地把“生活”中的信息和资源吸引生物课堂教学中,便开始努力让自己的教育教学更具有生活的味道和温度,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正如“吸引力法则”阐释:当思想集中在某一领域时,跟这个领域相关的人、事、物都会被吸引过来。简单地说:你会把你最关注的吸引到自己的生活中来。比如:生活中的现象都是我们的生物信息:种花用瓦盆好还是瓷盆好?蒜苗和蒜黄颜色的成因是什么?为什么运动员要到高原集训?为什么说秋后的蚂蚱蹦不了几天啦?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个说法科学吗?……等等。同学们课堂课下问题不断,学习生物的积极性只升不减,教学效果显著。

三、布置作业分层次,少而精,检查反馈信息快

教师要想检查学生知识掌握情况,作业的布置和检查是必要的。值此双减时期,我们的生物很少留课下作业,有时候我们会把基础作业问题渗透到课堂中,学生听好课,基础作业也就迎刃而解了。要想提高能力,学生还有中等和更高层次的作业,比如观察作业,实验作业,探究生活中的现象作业等等,课本上设及到的生物生活现象,都可能是我们的趣味作业。为了观察豆的结构,我引导同学们泡过绿豆芽,花生芽,为了验证玉米种子萌发需要胚乳提供营养,学生泡过玉米芽,为了观察鸡卵的卵壳膜,我们泡过醋泡鸡蛋,为了认识真菌的作用,我们还成功自制米酒,在班级里一起快乐品尝等等,分层次的作业使学生各有所获,都有成就感,学生喜欢上了生物,爱上了生物科学,励志做一个生物科学家。

四、灵活运用数字化教学手段减负增效

生物学科是一门自然科学,科技发展日新月异,要想学好生物,就要引导学生有强烈的爱国心,富有责任感。在课堂中,我充分利用数字化多媒体技术,展示教学课件,增加课堂容量,还把看不见前沿生物科技出示在学生面前,科学家们献身科研,默默付出,震撼学生的心灵,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献身科研。做好种子芯片,端牢中国人的饭碗,避免生化武器的危害,学好生物,祖国为医疗卫生国防服务。开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主动学习。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怎么让学生学的轻松,高效,一直是老师研究的课题。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班级,都有不同的教学技巧。我们一直在探索如何打造高效课堂,努力探寻着教学的小妙招,让老师倾心的教,学生快乐的学习成长!打造高效课堂,我们一直在探索的路上。

学校教师减负增效心得体会 (篇8)

为了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国家出台了相应的双减政策,自此讨论声不绝于耳。作为老师既要缓解学生的课业压力,又要让家长感到踏实,让作业量减下去的同时,学生能“吃得饱、跟得上”。就需要教师把握好有限的课堂时间,在备课、上课、作业布置、学生评价等方面响应“双减”政策,更好地提升教学效能,真正做到“减负增效”。

在教学内容方面:科学制定教学目标,认真备课,深入了解学情,科学设置学习目标。在知识内容上要精讲精练。抓住课堂教学中的基本知识,突出教学重点。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中只做目的明确,有必要的活动,可有可无的环节可以删除。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功能最大化的辅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比如借助短小精悍的微课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特别是在疫情反反复复的背景下,学生经常进行线上上课。没有面对面的课堂教学环境,这不但加大了教师教学的难度,对学生的自律也提出更高的要求。通过精选的小视频微课,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攻破重难点。课后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反复观看。

在教学过程中:抓住最近时间,合理分配课堂。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思维最为活跃的时间是上课的5-20分钟,所以提高教学效能还要把握好每节课的时间分配,力争把教学的重难点,关键问题放在学生思维最佳时间段内完成。

另外,增加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一个人的独角戏注定孤独的,效率低下的。只有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中,充分突发挥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激发学生探究热情,最终达到提高教学效能的目的。

课堂结束后:作业是提高教学效能的保证,怎么样才能保证减量不减质,这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作业要进行分层布置,基础训练上的作业根据难度分为1星题,2星题,3星题,基础比较薄弱的同学可以与教师,家长三方共同商讨决定后,只做低星题,高星题作为选做。作业完成后一定有及时反馈,而往往老师要面对一百多份作业时,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批改,很多时候反馈就会得到滞后,影响效果,这个时候我们初中数学组的每日一练应运而生。我们充分利用学生的细碎时间,精选题目,确保学生在15分钟内都能完成。题目大都是当天课程的基本题型,学生快速完成,老师快速反馈,并督促学生完成订错,从而达到高效作业的目的。

最后的课后反思也尤为重要。在数学教学中经常出现很多学生反复地在同一类题目中发生错误。教师可指导学生系列化地归纳整理错题。将同类型的错题整理在一起,黑笔抄题、红笔答题,并标出注意点或容易出现的误区,形成一套专题化的错题集。基础积累到一定程度,很多知识即融会贯通。有了课后反思方法的指引,学生能更轻松地举一反三,获得成就感的同时自主学习的能力也渐渐培养起来了。

学校教师减负增效心得体会 (篇9)

谈起减负增效,就想起一位前辈教师曾说过三种有趣的见解。他说:“教师负担重,学生负担重,是恶性循环的教学;教师负担轻,学生负担重,是误人子弟的教学;教师勤钻研,学生负担轻,才是减负增效的教学。”

在要求落实“减负增效”的大背景下,作为一名一线语文教师,我一直在思考什么是真正的减负增效?我认为减负增效中的“减负”并不等于减少教学内容,也不等于减少学习时间。“减负”不只是减少学生的作业数量,更重要的是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渐进而深刻的革新,是教育观念的变革。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减“负”不减“质”,在“减负”的同时又要“保质增效”。

一、规范学生的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对学生的语文学习以及其他学科的学习都有非常直接的影响,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让学生获益终生。教师需要在日常教学中有意识、有目的地规范学生的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让学生在学习新课前有预习的意识,知道预习什么。就语文学科而言,预习的基本要求是读课文、课下注释、课后练习题及读后读读写写。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上网来了解作者情况及写作背景。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初中生的学习能动性不足,在自主学习时非常容易陷入不爱动脑的误区。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思考,肯定学生的思考能力,相信“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鼓励学生能够提出自己的质疑,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则需要注重方向上的把控,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能力。

学生的自主记录最为重要,教师需要培养学生做读书笔记的行为习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自主记忆和反复巩固的过程中学生能够留下深刻的印象,进而意识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及魅力,个人的学习能动性将会有明显的提升。

二、积极地传授学习技巧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习技巧的传授至关重要。教师需要以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为基础,以学习技巧的传授为核心,关注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真实情况。

学习技巧的掌握以及传授对教师个人的基本功是一个较大的挑战及考验,教师需要留心注意日常教育教学中学生的真实需求。就语文课外阅读理解来说,学生需要掌握的技巧大体分为两类,第一类审题技巧,能读懂题干,知道题干要考什么知识点。审好题是做题的前提条件,在平时的教学中就要不断巩固学生标划题干重点的能力。第二类阅读答题技巧,这个技巧功在平时,所有课内文章的学习都是在为课外阅读打基础。课内学到的阅读答题技巧要能灵活运用到课外阅读里,所以认真听课、做好笔记至关重要。

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学习基础有所区别,在传授学习技巧时,教师还需要注重层次化的引导以及循序渐进的分析,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技巧。

三、优化作业设计与布置

想要优化作业,第一点就是要精选作业题。教师根据教学进度,从课本和习题册中精选作业题,有针对性地自行设计作业题,通过做这些作业题得到所期望的发展,做到少而精。

第二点要分层布置作业。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程度编排不同学习小组,按学习小组分层布置作业,分层次布置作业包括完成作业量的层次和作业难度的层次。这样做,使后进生感到完成作业不吃力,学优生感到吃得饱,全体学生都能体验到完成作业的快乐。

第三要丰富作业内容与形式。作业形式要多元化,有书面的、口头的、实践操作性作业和趣味表演性作业等。丰富学生的体验,让学生在精神愉快的氛围中接收信息,愉快学习。

总而言之,教学的根本是为了学生,减负与增效也是为了学生更好更健康地发展!

学校教师减负增效心得体会 (篇10)

“减负”不能降低教学质量,“双减”不能减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了达到“减负提质增效”的目的,我认为,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一、课堂实现日日清。当天作业当天清,当天的目标当天完成,课堂上,教师讲练结合,精讲精练,及时而有效地实现知识点由理解到识记、运用的转换,做到真正的高效课堂。

二、精心选择课后作业。

1、小题大做,提倡学生跳出“题海”,教师跳入“题海”。也就是说,教师在给学生提供习题前一定要大量地查阅资料,精心选择习题。

2、避免重复练,讲清要点后,题型要适当变化。做到举一而反三,闻一而知十。

3、有题先做,布置作业之前自己先做一遍,在教学中解决作业中的难点,避免先费时间练习,发现错误太多再花时间讲解。

4、有作业必查,有查必反馈,有反馈必纠错。批改作业时应放慢速度,发现学生比较集中的问题,思考原因,便于在下一次课堂教学时先进行纠错。

正确理解“双减”的含义,并且随机应变,采取正确的策略,真正做到“减负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