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网实用文档范文大全内容页

2024年幼儿园秋冬季传染病预防知识温馨提示

2024-01-19 22:20:24范文大全访问手机版打开翻译

2024年幼儿园秋冬季传染病预防知识温馨提示 (篇1)

随着秋冬季节的到来,天气日渐寒冷,幼儿机体适应能力下降,造成呼吸道传染病的蔓延扩散,为了加强传染病的防范意识,提高预防知识水平,现将几种常见的秋冬季节传染病的预防知识提供给大家,让我们大家健康每一天。

1,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流行高峰期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

2、大人小孩都经常洗手,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

3、咳嗽、打喷嚏时应使用纸巾等,避免飞沫传播。

4、流行期间如出现流感样症状及时就医,并减少接触他人,尽量居家休息。

5、冬天气候多变,注意加减衣服。加强户外体育锻炼,提高身体抗病能力。

常见的传染性疾病括: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麻疹、水痘、腮腺炎、风疹、猩红热等。这些传染病大多都是呼吸道传染病,可通过空气、短距离飞沫或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秋冬季常见的传染病及其预防措施有所了解。

预防措施:

1、勤洗手、讲卫生。

2、勤通风,流行期间避免去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3、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预防:及时隔离患者至消肿为止。服用中药抗病毒冲剂预防,流行季节注射“麻腮风”疫苗提高免疫力。

正确洗手七步伐:

第一步(内):洗手掌流水湿润双手,涂抹洗手液(或肥皂),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第二步(外):洗背侧指缝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第三步(夹):洗掌侧指缝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揉搓;

第四步(弓):洗指背弯曲各手指关节,半握拳把指背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第五步(大):洗拇指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第六步(立):洗指尖弯曲各手指关节,把指尖合拢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第七步(腕):洗手腕、手臂揉搓手腕、手臂,双手交换进行。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

要传染源为患者和病毒携带者,在发病前的最初三天,传染性最强!

普通性感冒:主要表现:咽喉痛、鼻塞和流鼻涕、流眼泪、打喷嚏、轻度发热、头痛和咽痛,很少出现发高热和全身酸痛的症状,发病周期短。

要注意幼儿个人卫生,要勤洗手。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多发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多种肠道病毒都能引起,EV71病毒是其中的一种。一般全年均有发生,5━7月为高发期。

虽然手足口病目前还没有什么疫苗,但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预防:

1、要勤洗手,搞好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把好病从口入关。

2、手足口病常在婴幼儿聚集场所发生,因此,托幼机构、学校等单位要做好晨检,及时发现疑似病人,及时隔离治疗。

3、被污染的食物、日常用品、食具、玩具、床上用品以及便器等物品应及时消毒处理,衣物置阳光下暴晒,保持室内通风换气。

4、预防手足口病的主要措施是做好病人粪便等排泄物的处理,切断传播途径。

5、该病流行期间家长要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

6、流行期可每天晨起检查孩子皮肤主要是手心、脚心和口腔有没有异常,注意孩子体温的变化。

水是人类每天必须所摄取的,喝水就成为了我们再正常不过的行为。但是还是有不少人忽视水给我们带来的益处,水也是可以预防很多传染细菌的哦!所以请不要忘记要多喝水哦!

2024年幼儿园秋冬季传染病预防知识温馨提示 (篇2)

秋冬季来临,气温变化无常,天气变得干燥凉爽,温差较大,幼儿体质较弱,免疫力不强,各种传染病也悄悄的来到我们身边。秋冬季是各种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容易引发各种疾病,儿童为传染病的高发人群。下面普及一些秋冬季卫生保健知识。

一、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

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主要表现为皮肤粘膜出现斑疹、丘疹、水痘,可伴有发热、头痛、咽病等上呼吸道症状。水痘具有极强的传染性。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或直接接触传染。如果幼儿园里有幼儿患有水痘,也要及时的让家长送往医院确诊,并在完全康复之后来幼儿园。

预防和护理:

1、水痘的传染性很强,发现患病的孩子应立即隔离,直至疱疹全部结痂脱落。

2、水痘流行期间,未患过水痘的孩子应少去公共场所。接触患水痘的孩子后,应在家隔离观察3周。

3、患了水痘的孩子,在家里应该完全避免与带有化脓菌的人接触。经常剪指甲,把手洗净,每日换洗衣物。

4、被患儿呼吸道分泌物或皮疹内容物污染的被服及用具,应利用曝晒、煮沸、紫外线照射等方法消毒。

5、室内空气要流通,注意避风寒,防止复感外邪。

6、不要搔破皮肤,以防继发感染。

二、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可通过直接接触、飞沫、空气或饮食传播,易感人群最常见的还是3岁左右的孩子,一般说从6个月以上一直到5岁是高发年龄段。

潜伏期差不多是2-6天左右,患儿的手脚上会出现水泡多见于手指、手背和脚背的皮肤表面,但不痒不痛。进一步的表现就是:嘴巴里面出现了咽喉的疼痛或者口腔的干燥,接着就逐渐在口腔粘膜表面出现1-3毫米大小的水泡,再过几个小时或者到24小时,这些水泡就会变成溃疡。

如果孩子有发烧的表现,加上有咽喉疼痛,嘴巴里面有任何的疱疹或者是溃疡出现的时候,要尽早去看医生,不要等到手上出现了典型的水泡时再去看医生,那时候已经疾病已经到了中期的表现。

预防与护理

预防首先还是要少带孩子到人多的地方,减少孩子到公共场合,尤其是尽可能减少孩子在外面饮食的机会。在任何的时间,如果孩子外出回到家里面都强调洗手。饭前要洗手,上厕所以后要洗手,洗手是很重要的措施;“发现早”是治疗控制手足口病的最主要环节。

护理总的来说,还是要提高孩子本身的抵抗力。提供给孩子容易消化的饮食,保持一定量的饮水。如果孩子体温高过38℃的话,用适当的退热药物,将体温控制在比较适合的温度范围。孩子身上的皮疹主要是保持干净、清洁,不要让皮肤受到二度感染,这是最主要的。

三、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传染源为患者和病毒携带者。在发病前的最初三天,传染性最强。病毒随打喷嚏、咳嗽或说话喷出的飞沫传播。主要表现:起病急、高热、畏寒、头痛、肌肉关节酸痛、全身乏力、鼻塞、咽痛和干咳,少数患者可有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防治要点

1、要注意随温度变化选择衣物,注意保暖;

2、增加户外活动,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

3、让幼儿多饮水、多吃水果,补充维生素C;

4、注意通风,居家和教室每天开窗通风半小时到一个小时;

5、尽量避免幼儿出入公共场所;

6、要注意幼儿个人卫生,要勤洗手。

四、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是一种传染性极强、能引起急性胃肠炎的病毒。临床表现为突然起病,发热,呕吐和或腹泻。人口密度高、环境卫生差的地区容易传播。病毒可通过病人的呕吐物、粪便污染水源、食物引起传播,还可以通过日常接触传播。病人的排泄物干燥后通过尘埃仍可导致病毒广泛传播。该病为自限性疾病,一般3天可自愈,可反复感染。

1、喝开水,不吃生食。

2、生吃瓜果要洗净。

3、勤洗手,尤其是饭前便后。

4、尽量不到外面无牌、无证摊铺进食。

5、如有腹泻和或呕吐等不适症状要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6、确诊患儿必须隔离治疗,患病期间应暂停入园,开具复课证明后方可入园。

2024年幼儿园秋冬季传染病预防知识温馨提示 (篇3)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

你们好!

随着秋天的到来,各种病毒、细菌也簇拥而至,气候的变化会让不少小朋友不适应,感冒、腹泻也成为这个时节的多发疾病。

秋季我们不光要做好新型冠状病毒的预防,同时还要做好常见传染病的预防,做好多病联防的工作,现将几种常见的秋季传染病的预防知识与各位家长分享,希望家长们能积极关注,做好预防措施,共同保护孩子的健康。

幼儿园

2022-10-3

01

新冠肺炎

主要症状

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症状。

传播途径

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

预防措施

1、勤消毒,多通风;若出门,戴口罩。

2、减少接触公共场所的公共物品,饭前便后用洗手液或香皂流水洗手。

3、避免用手接触口鼻眼,打喷嚏或咳嗽时用手肘衣服遮住口鼻。

4、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可疑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咽痛、胸闷、呼吸困难、乏力,恶心呕吐等,出现上述症状时应根据病情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疫苗接种要积极

目前各医院、各街道、各乡镇卫生院均已开始对3-11岁儿童进行新冠疫苗接种,请家长们持身份证和幼儿户口本、疫苗本去接种新冠疫苗哟!

02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常见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播力强。

主要症状

主要临床表现为突发高热,头痛,全身酸痛,乏力及呼吸道炎症,咳嗽,咽痛等。

预防措施

1、要注意随温度变化选择衣物,注意保暖。

2、增加户外活动,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

3、多饮水、多吃水果,适当补充维生素C。

4、注意通风,居家每天开窗通风不少于三次,每次半小时以上。

5、尽量避免幼儿出入公共场所。

6、注意幼儿个人卫生,要勤洗手。

03

诺如病毒性肠胃炎

诺如病毒性肠胃炎是由诺如病毒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传染性强。

主要症状

腹泻、呕吐、反胃、恶心和胃痛,其他包括发热、头痛和全身酸痛等。多数患者发病后1-3天即可康复。诺如病毒传染性强,所有人群均易感染。

传播途径

1、食用或饮用受病毒感染的食物或水。

2、接触患者的呕吐物或粪便。

3、经带病毒的呕吐喷沫传播。

4、污染的手、物体和用具。

预防措施

1、注意孩子的卫生,监督孩子勤洗手。

2、不给孩子吃生冷食品和未煮熟煮透的食物,特别是无牌无证的街边小店。

3、父母要减少外出参与大型活动,杜绝传染渠道,不把病毒带给孩子。

4、孩子一旦不舒服,立刻就诊,减少病毒给孩子带来的伤害。

04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

主要症状

先出现发烧症状,手心、脚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

传播途径

1、密切接触传播。

2、呼吸道飞沫传播。

3、进食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也会感染。

预防措施

1、外出回到家,第一件事一定是先洗手,尤其是成人,虽然不易感染手足口病毒,但可能是病毒携带者,回到家一定要洗完手才能接触孩子。切记,千万不要跟小朋友嘴对嘴亲亲哦,这样非常容易传染病毒。

2、勤通风,流行期间避免去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3、对小朋友经常接触的毛巾、水杯、玩具等也要经常清洗、晾晒、消毒。

05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是世界范围内的流行性传染性眼病,为我国法定丙类传染病。

主要症状

俗称“红眼病”,传染性极强,人群普遍易感,常造成大范围爆发流行。

传播途径

多发于夏秋季,传染途径多为污染的毛巾、洗脸盆、手指或其他用具等。

预防措施

1、注意手部清洁。

2、不用手、尤其是脏手揉眼睛。

3、各人的毛巾与脸盆应单用,避免共用、混用毛巾和脸盆。

4、有条件可以对毛巾煮沸消毒,但不能使用酒精消毒剂,应使用含氯消毒剂,如“84”消毒液、健之素、漂白粉、次氯酸钠等。

06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一种通过飞沫传播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春秋季节容易发生,多发生于儿童。

主要症状

大多数起病较急,有发热、畏寒、头痛、咽痛等全身不适症状。患者一侧或双侧耳下腮腺肿大、疼痛,咀嚼时更痛。并发症有脑膜炎、心肌炎、卵巢炎或睾丸炎等。整个病程约7-12天。一次感染后可获终生免疫。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飞沫传染,少数通过用具间接传染,传染性强。

预防措施

1、接种腮腺炎疫苗。

2、及时隔离患者至消肿为止。

07

结核病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结核分枝杆菌可能侵入人体全身各种器官,但主要侵犯肺脏,称为肺结核病。肺结核是结核病传染的主要类型。

主要症状

肺结核常见症状是咳嗽咳痰,痰中带血,其他常见症状还有低烧、夜间盗汗、午后发热、胸痛、疲乏无力、体重减轻、呼吸困难等。咳嗽咳痰两周或痰中带血可能得了肺结核,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传播途径

1、肺结核病人咳嗽、打喷嚏或大声说话时形成的飞沫,肺结核病人的痰干燥后附在尘埃上,随风传播。

2、肺结核病人食用过的食物或用过的餐具,如未经消毒,则可能成为传染源。

3、患结核病的孕妇通过血液向胎儿供应营养物质的同时,潜入血液的结核病菌也一起进入胎儿体内。

预防措施

1、管理传染源。

2、切断传播途径。

3、保护易感人群。

4、加强体育锻炼。

我们这样做

1、配合幼儿园及时带幼儿到正规医院就诊治疗,若医院确诊幼儿为疑似传染病时,要立即和班级教师联系。

2、按照医生要求对孩子进行隔离治疗,痊愈后须持初诊病例、复查病例、痊愈证明给保健医生检查,无任何症状后入学,保护易感人群(其他孩子)。

3、在观察和治疗期间,希望家长多和班主任保持联系,便于班级教师了解幼儿情况,共同给孩子以身心关爱。

秋季疾病多发,让我们一起积极做好预防措施,帮助孩子从自身做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强健的体魄来抵御疾病的侵扰。

“一场秋雨一场寒”,入秋后的温度总是难以预料,昼夜的温差更是变化莫测。幼儿园在此温馨提示大朋友、小朋友们:天气转凉,注意保暖哦!

2024年幼儿园秋冬季传染病预防知识温馨提示 (篇4)

秋冬季是传染病的高发期,特别是在新冠肺炎严峻防控下,又到了流感、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诺如病毒、水痘等传染病的高发期。为了加强传染病的防范意识,提高预防知识水平,现将几种常见秋冬季传染病的预防知识介绍给家长朋友。

传播途径

由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

主要症状

有发热、全身酸痛、咽痛、咳嗽等症状。

预防措施

根据天气温度增加衣物,注意保暖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

增加户外活动、增强幼儿体质、提高抵抗力

少去人多密集的场所

手足口病

02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儿童常见病。顾名思义,就是手足、口咽部出现斑丘疹、疱疹,常伴有口痛、咳嗽、流涕、厌食、低热等症状,多数症状较轻患儿一般在一周左右自愈。

传播途径

有气体传播、液体传播、固体传播三种途径。

主要症状

先出现发热症状,手心、脚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肺炎、心肌炎等。

预防措施

预防手足口15字口诀: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勤通风、晒衣被

疱疹性咽峡炎

03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急性传染性咽颊炎。夏秋季为高发期,主要侵犯1-7岁小儿。

传播途径

传播方式有以下几种:柯萨奇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儿童吸入含有病毒空气飞沫后引起疱疱疹性咽峡炎。其次,通过消化道传播,患者接触到含有柯萨奇病毒的玩具等物品后,不及时洗手,造成消化道传播。

主要症状

潜伏期3-5天,体内病毒大量复制;

突然高热,可出现惊厥。体温一般在38-40℃;

上颚出现水疱;

低烧,因溃疡导致幼儿流口水、拒食等症状。

预防措施

勤洗手、少去人多密集的场所、注意卫生、做好消毒。

诺如病毒

04

诺如病毒症状为腹泻、呕吐、反胃、恶心和胃痛等急性胃肠炎,可出现发热、头痛和全身酸痛。因呕吐或腹泻次数较多,可导致脱水。

札如病毒

札如病毒与诺如病毒类似,扎如病毒感染后常出现腹泻、发烧、呕吐、反胃、腹部不适、头痛等症状,与诺如病毒感染相比,症状较轻。

传播途径

1、食用或饮用受病毒污染食物和水;

2、接触患者的呕吐物和粪便;

3、经呕吐时产生的带病毒喷沫传播;

4、污染的手、物体和用具。

主要症状

幼儿以腹泻为主要症状,成人以呕吐为主要症状;同时可伴有发热,头痛、恶心、腹痛畏寒等表现,严重者可能出现脱水,危及生命。

预防措施

1、牢记“病从口入”,饭前便后要洗手;

2、生食水果蔬菜要洗净;

3、喝开水,不吃生食及半生食;

4、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学会用七步洗手法洗手。

水痘

05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是以全身性丘疹、水疱、结痂为特征,多见于儿童,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易造成暴发流行,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全年均可发生,以冬春季多见。

传播途径

水痘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尘土、衣服、用具等传播。

主要症状

水痘皮疹首先出现于躯干和头部,后延及面部和四肢,以发际、胸背躯干较多,四肢面部较少,手掌足底偶见。

初为红斑疹,数小时后变为深红色丘疹,再数小时后变为疱疹。水痘发疹经历斑疹、丘疹、疱疹和结痂等,各个阶段损害可在同一时间内并存于同一患者,尤其是在发疹第2天-3天,同一部位可见到各阶段的皮疹,此为水痘皮疹的另一重要特征。

预防措施

1、接种水痘疫苗是最有效、最经济的预防措施;

2、水痘流行期间幼儿不去人多密集的场所;

3、经常开窗通风。

家园配合

传染病不可怕,真诚期待您的理解与配合,与我们一起携手共同为孩子们撑起一片健康、安全的天地。希望家长配合如下几点:

1、所有幼儿入园前须在家测量体温并拍照上传班级群,如有发热、肌肉酸痛、腹泻、皮疹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并告知班主任;

2、晨检时,保健医如发现幼儿有疑似传染病症状,请家长配合将幼儿带回,及时就医或居家观察。班主任做好追访工作;

3、幼儿在园期间如有发热、呕吐、皮疹,班主任会通知家长,请家长及时将幼儿接回,到医院就诊或居家观察;

4、如确诊为传染病,隔离期满后,凭核酸检测阴性报告、医院复课证明(或门诊病历注明可以返校)方可入园。返园时带好病例、核酸证明、复课证明,必须先由保健医复验,合格后才能到班上课;

5、发热幼儿必须退烧48小时后,携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才能返园。

6、适时接种疫苗。

为了孩子的健康,让我们共同努力做好秋冬季常见传染病的防控工作!孩子的健康是我们共同的责任!谢谢配合!

2024年幼儿园秋冬季传染病预防知识温馨提示 (篇5)

秋冬季气温变化大,传染病都有可能发生,是多种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初秋时,气温较高,一些肠道传染病高发;到了晚秋,气温逐渐下降,风大干燥,这时是一些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时节。因此,秋冬季加强传染病的防治,对维护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流行性感冒

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传染源为患者和病毒携带者,在发病前的最初三天,传染性最强。病毒随打喷嚏、咳嗽或说话喷出的飞沫传播。主要表现:起病急、高热、畏寒、头痛、肌肉关节酸痛,全身乏力、鼻塞、咽痛和干咳,少数患者可有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普通性感冒

主要表现:咽喉痛、鼻塞和流鼻涕、流眼泪、打喷嚏、轻度发热、头痛和咽痛,很少出现发高热和全身酸痛的症状,发病周期短。

流感和普通感冒的防治:

(1)要注意随温度变化选择衣物,注意保暖;

(2)增加户外活动,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

(3)让幼儿多饮水、多吃水果,适当补充维生素C;

(4)注意通风,居家和教室每天开窗通风半小时到一个小时;

(5)尽量避免幼儿出入公共场所;

(6)要注意幼儿个人卫生,要勤洗手。

手足口病

患儿有轻微的发烧,口腔内部出现水泡,有时会伴有疼痛感,形成口腔的浅表溃疡。病后1—2天,患者的手脚上会出现水泡多见于患者手指、手心和脚心的皮肤表面,但不痒不痛。

预防

做好环境、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预防病从口入。尽量少让幼儿到拥挤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注意幼儿的营养、休息,防止过度疲劳,降低机体抵抗力。

诺如病毒

是急性肠胃炎最常见的病原体,每隔数年就会出现新变异,病后无持久免疫力,极易出现反复感染或人一生中多次感染。诺如病毒全年均有流行,感染对象主要是成人和学龄儿童。

肺结核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可侵及许多脏器,以肺部结核感染最为常见。排菌者为其重要的传染源。人体感染结核菌后不一定发病,当抵抗力降低或细胞介导的变态反应增高时,才可能引起临床发病。若能及时诊断,并予合理治疗,大多可获临床痊愈。

常见病因:肺部感染了结核菌导致肺结核,具有传染性。

传播途径:飞沫传播。

症状

有较密切的结核病接触史,起病可急可缓,多为低热、盗汗、乏力、纳差、消瘦、女性月经失调等;呼吸道症状有咳嗽、咳痰、咯血、胸痛、不同程度胸闷或呼吸困难。

肺部体征依病情轻重、病变范围不同而有差异,早期、小范围的结核不易查到阳性体征,病变范围较广者叩诊呈浊音,语颤增强,肺泡呼吸音低和湿啰音。晚期结核形成纤维化,局部收缩使胸膜塌陷和纵隔移位。在结核性胸膜炎者早期有胸膜摩擦音,形成大量胸腔积液时,胸壁饱满,叩诊浊实,语颤和呼吸音减低或消失。

预防

牢记“病从口入”,饭前便后要洗手,生食水果蔬菜要洗净。喝开水,不吃生食及半生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用消毒洗手液洗手,反复搓手至少30秒后冲洗干净。

红眼病:

红眼病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称为感染性结膜炎,在春秋两季最为多见,传染性很强,用不干净的手揉眼、或是和患者共用毛巾等都会导致传染。发病症状为眼睛发红、眼睛痒、流泪多、眼屎多、有异物感及害怕亮光等,两只眼睛可以同时或是先后发病。

预防

红眼病是由细菌或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所以预防红眼病应避免直接接触患者及其使用过的物品,如毛巾、纸巾等,也不要同红眼病患者一同游泳。平时不要用手揉眼、注意保持卫生。

血吸虫病

急性血吸虫病多发生于夏秋季,潜伏期一般为40天左右,病程一般不超过6月。

主要的临床表现包括:

·发热;

·腹痛、腹泻;

·全身性皮疹、水肿、淋巴结肿大;

·咳嗽、胸痛;

·肝、脾肿大,肝区压痛;

·重型患者可有反应迟钝、心肌损害、重度贫血。

慢性血吸虫病有哪些症状和并发症?

此类患者大多无症状。部分患者呈轻至中度的非特异性表现:

·乏力、食欲不振、慢性腹泻;

·重者可有腹痛,伴有排便不尽感,大便中可带有脓血或黏液。

·疾病进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慢性结肠炎。

血吸虫病预防

预防血吸虫病的关键是保持环境清洁,消灭钉螺,高危人群在疾病高发季可预防性用药。

·对于高危人群,在血吸虫病高发季节可预防性用药,如蒿甲醚和青蒿琥酯。

·杜绝家畜散养,野粪遍地的情况,降低虫卵遇水感染钉螺的几率。

·钉螺是日本血吸虫的惟一中间寄主,彻底消灭钉螺就能阻断血吸虫的传播。

·在血吸虫高发区,下地劳动时要注意做好防护,夏秋季不要游野泳。

·在不得不接触疫水的时候,要穿带防护用具或涂抹防护霜防止尾蚴侵入人体。

针对秋冬季传染病高发,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做好日常卫生消毒工作,以防止幼儿传染病的流行。

1、勤洗手。

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后要用肥皂、流动水洗手。洗手后,用清洁的毛巾和纸巾擦干或晾干,不共用毛巾。洗手前不要用手触摸脸、眼、口,改掉抠鼻子、揉眼睛的习惯,避免手上病菌侵入体内。在外不能及时洗手,可以用消毒湿纸巾进行双手消毒。

2、常通风。

居室的通风换气十分重要。在室内一两小时后最好能外出呼吸新鲜空气。长时间待在室内要勤开窗子,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上下班出门在外,注意交通工具、公共场所的空气质量,尽量站在空气通畅的地方。疾病流行季节避免前往空气疏通不畅、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

3、多喝水。

秋冬季让鼻粘膜保持湿润,多喝水“抗菌”效果好,能有效抵御病毒的入侵。多喝开水,还能增强机体的代谢功能。减少刺激,尽量不食辛辣食物,通过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达到保护自然免疫功能,增强消灭外界病菌入侵呼吸道的能力。

另外如果发现孩子有发热、头晕、口中身上有疱疹、高烧不退等症状,应立即戴上口罩到正规的医院就医,并及时告知班级老师。待孩子完全康复后再入园。

秋冬季传染病的预防要从我做起,如果我们都养成人人讲卫生、个个爱清洁的良好卫生习惯,就一定会远离疾病,保持健康。

2024年幼儿园秋冬季传染病预防知识温馨提示 (篇6)

秋季是传染病的高发季,常见的秋季传染病如:秋季腹泻、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等,很容易在抵抗力低的幼儿间传播蔓延,现将几种常见的秋季传染病预防知识与各位家长一起分享,希望家长与幼儿园一同关注并做好预防措施,保护幼儿健康成长。

—秋季腹泻—

秋季腹泻多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潜伏期2-3天,初期常伴有感冒症状,多数患儿还会有发热现象,体温在37。9-39。5℃,继之出现吐泻症状,大便呈白色、黄色或绿色,带少许黏液,无腥臭味,每天10次左右。秋季腹泻一般持续3-9天,前3天症状最严重。

预防措施:

由于温差较大,幼儿早晚应比白天多加一件衣服。对于好动、易出汗的幼儿,在玩耍时可在其背后垫一块毛巾或玩后及时给他更换衣服。同时,幼儿的鞋子应以轻便的运动鞋为主,少穿不透气的鞋子。

多让幼儿吃一些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尤其是含维生素A、C较多的食物,对预防上呼吸道感染有帮助。在秋季,大蒜、萝卜、生姜、韭菜都是可以增强幼儿抵抗力的食物,可能幼儿不喜欢吃,但家长可以通过改变食用方法让幼儿食用,比如在做菜时添加蒜末,平时给幼儿煮点萝卜水、生姜水等。在家时还是要保证一定时间地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幼儿的被褥要经常晒太阳。

—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急性传染性咽峡炎。潜伏期3-10天,以发热、咽痛、咽峡部粘膜小疱疹和浅表溃疡为主要表现,伴有头痛、咽部不适、肌痛等。传染性很强,传播快,夏秋季为高发季节,主要感染1-7岁儿童,同一患儿可重复多次发生。经1-5天溃疡愈合,一般3天内退热,症状消失。

预防措施:

经常开窗通风;早晨、饭后及睡觉前漱口、刷牙。注意劳逸结合。防止受冷,如身体不适应卧床休息,进行饮食调养。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宜,再辅助一些清爽去火、柔嫩多汁的食品摄入。及时就医。一旦发现应尽快就医,千万不要“拖”。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夏秋换季期,空气中的细菌病毒大量繁殖,孩子很容易受到肠道病毒感染,引发手足口病,常表现为口腔内颊部、舌、软腭、硬腭、口唇内侧、手足心、肘、膝、臀部和前阴等部位出现小米粒或绿豆大小、周围发红的灰白色小疱疹或红色丘疹。

预防措施:

预防手足口病,孩子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勤晒衣被,多通风。减少孩子处于公共场所的时间。游乐园、室内商场、公共交通这些公共场所,由于人群密集,病毒密度相对较大,孩子很容易被传染。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水痘—

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水痘患者多为1-14岁的孩子。水痘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尘土、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传染。水痘病毒感染人体后,经过大约2周的潜伏期,患者可出现头痛、全身不适、发热、食欲下降等前期症状,继而出现有特征性的红色斑疹,后变为丘疹、再发展为水疱、常伴有瘙痒,1-2天后开始干枯结痂,持续一周左右痂皮脱落。皮疹躯干部最多,头面部次之,四肢较少,手掌、足底更少。

预防措施:

接种水痘疫苗是最有效、最经济的预防措施。流行期间小孩子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经常开窗通风等也很重要。

家园配合

1、请家长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在家督促幼儿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果孩子有发烧或呕吐等不适现象请及时带幼儿到正规医院进行就诊,为了杜绝传染病在园内传播和蔓延就诊时让医生开诊断证明。

2、请及时将诊断结果告知幼儿所在班级老师,幼儿康复后进行检查确定痊愈后方可返园进班,如果诊断为传染病情请在第一时间如实将诊断结果告知老师,不要瞒报、谎报,以免使传染病毒蔓延,影响其他幼儿的身体健康。

秋季传染病虽然种类繁多,只要我们重视预防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地阻断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

2024年幼儿园秋冬季传染病预防知识温馨提示 (篇7)

亲爱的家长朋友:

近期气温降低,秋冬的高发疾病也开始活跃了,尤其是传染病,如流感、手足口病、诺如病毒等,幼儿抵抗力较弱,需要格外防范。

在换季的时候,该怎么做才能让孩子少生病呢?幼儿园特此送上秋冬幼儿保健小贴士,宝爸宝妈们快快关注、行动起来吧!

一、秋季腹泻

秋季腹泻多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潜伏期2-3天,初期常伴有感冒症状,多数患儿还会有发热现象,体温在37。9-39。5℃,继之出现吐泻症状,大便呈白色、黄色或绿色蛋花汤样,带少许黏液,无腥臭味,每天10次左右。秋季腹泻一般持续3-9天,前3天症状最严重。

1、预防措施:

注意饮食卫生,把好入口关,防止病从口入。餐前便后洗手,孩子的餐具、玩具定期消毒,家长也要注意自身的卫生。

2、注意事项:

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目前没有特效药,更不能滥用抗生素。

发现孩子感染了轮状病毒,建议及时隔离进行观察和治疗,特别是二孩家庭,更要注意交叉感染。

二、流感

每年10月以后,我国各地陆续进入流感流行季节,流感起病急,虽然大多为自限性,但部分患者会因出现肺炎等并发症或基础疾病加重发展成重症病例,甚至死亡。

1、感染流感病毒,会怎么样?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的《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19年版)》,流感的症状主要以发热、头痛、肌痛和全身不适起病,体温可达39~40℃,可能有畏寒、寒战,多伴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感染乙型流感的儿童常以呕吐、腹痛、腹泻为主要表现。

2、怎么预防流感?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有效的方式。生活中做好防御措施,也能减少流感侵袭。

(1)用加湿器,调节室内温度与湿度

秋冬季节较为干燥,由于空气中水分减少,咳嗽和打喷嚏等喷出的飞沫可以飞到很远,以致流感病毒乘势扩散。而高温多湿的环境可抑制流感病毒的传播。

高温环境可通过空调或其他取暖设备获得。室内干燥可以使用加湿器,但要注意避免过度加湿,加湿器每隔1天清理1次。

(2)勤洗手,打喷嚏要遮住口鼻

勤洗手,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上臂或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洗手,尽量避免触摸眼睛、鼻或口。

(3)少去人群密集场所

在流感流行季节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出现流感样症状应注意休息及自我隔离,前往公共场所或就医过程中需戴口罩。

三、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染该病,尤其是5岁以下的儿童,成人也会患。一般4~6月是高发季节,但部分地区在10~11月还会出现小高峰。

手足口病一般不会导致很严重的后果,但是可能引起少数患儿发生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并发症,个别病情严重、发展较快的,还可能出现神经源性肺水肿,从而导致死亡。

1、感染手足口病病毒,会怎么样?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8年版》,手足口病典型症状是发热、咽痛、流涕、咳嗽、食欲不振等,一般发热1-2天后在患儿的口腔、手、足、臀部会出现米粒或黄豆样的斑丘疹或疱疹,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

2、怎么预防手足口病?

预防手足口病,首先是要接种相关疫苗。此外,保持卫生是关键:

(1)勤洗手,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2)儿童玩具和常接触到的物品应当定期进行清洁消毒。

(3)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

(4)避免儿童与患手足口病儿童密切接触,流行期间不去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场所。

四、诺如病毒

每年10月到次年3月是诺如病毒爆发高峰期,可通过手、口、粪便甚至飞沫传播,能够引起急性胃肠炎。所有年龄段的人群对诺如病毒普遍易感,儿童、老年人及免疫缺陷者属高危人群。

1、感染诺如病毒,会怎么样?

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2017年01月06日发布的《关于“诺如病毒”的风险解析》,感染诺如病毒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胃痛、腹痛、腹泻等,症状持续时间平均为2-3天,常被称为“冬季呕吐病”。

2、怎么预防诺如病毒?

(1)食物

按照“食品安全五大要点”的要求加工和准备食物,即保持食物和手的清洁、生熟分开、加工食物要彻底煮熟烧透、熟食和食材要保存在安全温度5℃以下,或60℃以上、确保水和食物原材料安全。

(2)洗手

养成饭前便后用肥皂认真洗手的好习惯,同时加强体育锻炼,均衡饮食,提高身体抵抗力。

(3)远离传染源

班级内如有同学呕吐时,一定在老师的指导下离开现场,减少感染诺如病毒的可能。如果孩子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一定要居家隔离,不要带病上学。

五、肺炎

肺炎球菌性肺炎也是秋冬季高发的传染病,是导致全球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重要病因,肺炎球菌广泛存在于健康成人和儿童的鼻咽腔中,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一个咳嗽或喷嚏就可以将带菌的飞沫散播在空气中,一旦宝宝抵抗力下降,肺炎球菌便伺机入侵身体各个部位。

1、感染病毒,会怎么样?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的《儿童腺病毒肺炎诊疗规范(2019年版)》,腺病毒肺炎起病急,常在起病之初就出现39℃以上的高热,可能伴有咳嗽、喘息,轻症一般在7-11天恢复正常,重症患儿高热可持续2-4周,一些患儿最高体温超过40℃。呼吸困难多始于病后3-5天,伴全身中毒症状,精神萎靡或者烦躁,甚至抽搐。部分患儿有腹泻、呕吐,甚至出现严重腹胀。

肺炎球菌肺炎还会引起中耳炎、鼻窦炎、脑膜炎、菌血症等;其中,肺炎球菌性脑膜炎还可能留下耳聋、瘫痪、智力低下等严重的后遗症,严重威胁儿童的健康和生命。

2、怎么预防肺炎?

接种疫苗,是预防肺炎的有效手段,比如肺炎球菌疫苗。

另外,生活中还要做好防控:

(1)多去户外活动,增强免疫力

只要天气不错,就应该带孩子多去户外活动,半岁左右开始多晒太阳,时间的长短需要循序渐进,活动的内容要根据孩子的年龄来制定,增强孩子自身免疫力。

(2)减少接触

平时预防要注意室内空气流通,尽量不要跟感染的孩子亲密接触,有些成人是病原隐性携带者,接触或亲吻孩子前也要注意卫生。室内的空气也需要早晚开窗通风,保持新鲜。

(3)回家先洗手

外出回来,要按照正确的洗手法洗手,千万别忽视清洗外露的部分,如漱口、清洗鼻腔、眼睛等,降低感染的几率。

(4)不要让孩子穿太厚

有些父母心疼孩子,往往给孩子穿很多衣服,其实孩子是“怕热不怕冷”的。孩子衣物不应该比父母穿得多,穿衣过多导致孩子出汗,反而是导火索。

六、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俗称“猪头疯”,是由腮腺炎病毒侵犯腮腺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经呼吸道传播,主要发生于5—15岁的儿童和青少年,也可见于成年人。我国的流行性腮腺炎发病呈季节性双峰分布,第一个发病高峰在4-7月,第二个发病高峰在10月-次年1月。

1、感染病毒,会怎么样?

据河南省疾控中心2019年7月18日发布的《流行性腮腺炎高发季科学防控是关键》,这种病以腮腺肿胀为特征,典型症状是以耳垂为中心向前方、后方及下方发展,最终发展为肿大的腮腺,多伴有表面发热以及明显疼痛或压痛。

腮腺炎病毒可侵犯多个靶器官,特别是处于青春期的男孩子更要高度警惕,否则可能导致成年后的不育症。除了腮腺部位肿痛外,大部分患者还有发热症状,体温在38℃左右,间断性。

流行性腮腺炎本身并不可怕,但是随之一起出现的并发症可不能大意。腮腺炎可以并发睾丸炎、病毒性脑炎、胰腺炎、心肌炎、肺炎等。

2、怎么预防流行性腮腺炎?

接种疫苗是预防流行性腮腺炎的有效手段。除此之外,还需要好习惯的保驾护航。

(1)少去公共场所

流行高峰期应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如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减少接触他人,尽量居家休息。一旦发现流行性腮腺炎,必须立即隔离,避免传染。对患者用过的食具、毛巾等煮沸消毒。

(2)开窗通风

每天开窗通风数次,上午9-11时或下午2-4时,开窗10~20分钟,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居室。

(3)做好个人卫生

饭前便后及接触脏东西后要洗手,勤换、勤洗、勤晒衣服和被褥,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擤鼻涕)应立即洗手,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

(4)睡饱吃好,增强自身免疫力

早睡早起,保持睡眠充足,避免过度疲劳;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天冷也要适当锻炼,增强自身免疫力。

七、过敏性皮炎

秋冬季时空气中的动物皮屑、各种花粉、灰尘颗粒大大增加,孩子很容易患上过敏性皮炎。如果孩子皮肤脱皮症状非常明显,瘙痒难以有效抑制,家长应尽早带孩子去医院进行治疗。

预防措施:

(1)保证室内环境的卫生清洁,清理卫生死角,尤其是高温潮湿的地方,防止尘螨和霉菌入侵。

(2)饲养有毛动物的家庭,应及时清理动物的毛发和排泄物,减少孩子患过敏性皮炎的几率。

(3)注意孩子的饮食,尽量少食用容易诱发过敏症状的食物。均衡营养,多吃一些水果、蔬菜等维生素丰富的食物。

亲爱的家长,虽然秋冬季节是传染病的高发季节,请不要恐慌,也不要害怕,让我们一起携手,共同为孩子的健康平安努力,为孩子的健康成长筑起一道坚固的屏障!

2024年幼儿园秋冬季传染病预防知识温馨提示 (篇8)

随着秋冬季节的到来,天气日渐寒冷,幼儿机体适应能力下降,造成呼吸道传染病的蔓延扩散,为了加强传染病的防范意识,提高预防知识水平,现将几种常见的秋冬季节传染病的预防知识提供给大家。

流行性感冒&普通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传染源为患者和病毒携带者,在发病前的最初三天,传染性最强。病毒随打喷嚏、咳嗽或说话喷出的飞沫传播,主要表现:起病急骤、高热、畏寒、头痛、肌肉关节酸痛,全身乏力、鼻塞、咽痛和干咳,少数患者可有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普通性感冒:主要表现:咽喉痛、鼻塞和流鼻涕、流眼泪、打喷嚏、轻度发热、头痛和咽痛,很少出现发高热和全身酸痛的症状,发病周期短。

预防措施

要注意随温度变化选择衣物,注意保暖;

增加户外活动,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

多饮水、多吃水果,适当补充维生素C;

注意通风,居家每天开窗通风半小时到一个小时;

尽量避免幼儿出入公共场所;

要注意幼儿个人卫生,要勤洗手。

水痘

水痘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发热和成批出现周身性红色斑丘疹、疱疹痂疹为特征,传染性强,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或直接接触传染。

预防措施

除注意空气流通外,重点在于管理传染源,隔离患者后全部疹退为止,对有接触者可在3日内注射水痘带。

手足口病

患儿有轻微的发烧,口腔内部出现水泡,有时会伴有疼痛感,形成口腔的浅表溃疡。病后1—2天,患者的手脚上会出现水泡多见于患者手指、手背和脚背的皮肤表面,但不痒不痛。

预防措施

做好环境、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预防病从口入。尽量少让幼儿到拥挤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注意幼儿的营养、休息,防止过度疲劳,降低机体抵抗力。

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发热、咳嗽、流涕、眼膜充血、口腔粘膜疹及全身斑丘疹为主要特征,麻疹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病人是唯一传染病,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预防措施

控制传染源,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隔离患者治疗后5天。

增强免疫力,可肌注丙种球蛋白或麻疹疫苗。

流行性腮腺炎

腮腺炎是被患者和健康带毒者唾液污染的食具或玩具,病毒侵入上呼吸道粘膜并在局部生长繁殖,患者可有倦怠、畏寒、食欲不振、低热、头痛等症状,其后则出现一侧腺肿大或者两侧腮腺同时肿大而变形,局部疼痛,开口和咀嚼时疼痛明显,食酸性食物胀痛加剧,常可波及邻近的颌下腺,台下腺和颈部淋巴结。腮腺肿大可持续5日左右,以后可逐日减退。全部病程约7-12日,可并发睾丸炎、卵巢炎、脑膜炎等。

预防措施

及时隔离患者至消肿为止。服用中药抗病毒冲剂预防,流行季节注射“麻腮风”疫苗提高免疫力。

秋冬季预防传染病的总体原则应为以下几点:

1、加强身体锻炼,增强体质,提高身体免疫力。

2、加强卫生宣传教育,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手足口核酸病毒检测

3、居家注意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4、适当的采取预防性服药措施。

5、尽量不到卫生条件差,没有消毒设施的小餐馆用餐。

6、针对性的开展预防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