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网实用文档心得体会内容页

减负提效心得体会

2024-01-13 13:23:59心得体会访问手机版打开翻译

第1篇:减负提效心得体会

作业,是新课标颁布以后一个改革的重点,核心素养作为我们这一次义教课标颁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要求,核心素养立意的作业改革也是我们在新课标实施以后我们应该重点关注的,作业是保证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领域,作业是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载体,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的必要途径。什么是双减?双减,在我国教育领域中指要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我们要注意“有效”“过重”这两个词,20__年__月,全国人大表示:双减拟明确入法,避免加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负担。__月__日,市场监管总局等八部门发布《关于做好校外培训广告管控的通知》。坚决杜绝地铁、公交站台等所属广告牌、广告位刊发校外培训广告。我对这段文字的理解就是:我们并不是不布置作业,而是怎样布置作业做到有效有价值?作业有何价值?

一、核心素养立意的作业,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是我们教师和学生经常开展的一个学习的活动,作业是我们课程改革的一个非常关键的领域,会决定我们改革的成败,我们也会意识到作业对于提高整个学校的教育质量至关重要。

二、核心素养立意的作业,是我们促进学生学会学习的一个必要的途径,其实作业有它的独特性。写作业也是学生借助工具书、课本自主学习的过程,也就是说,作业对于促进我们学生学会学习,从作业的这个过程中可以感受到。

三、作业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至关重要,比如说我们学生要养成先复习再做作业,做作业的时候要仔细、要认真的审题等等,我们的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可以内化和运用相关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因为很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我们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可能对孩子有一些指导,那么学生在课后做作业的时候,就会把这样方法和策略依靠自己的能力来慢慢的内化。运用到相关的一些学习任务的解决上面去,所以这一块也是值得我们今后很多老师要去关注的。

四、作业有助于培养我们学生持之以恒,善于钻研的一种学习品质,我们知道在做作业的过程中,需要孩子有很强的意志力,然后要有坚持性,尤其我们老师可能布置一些长周期的作业,那么这个时候就都需要我们的学生有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来支撑。

五、就是我们可以利用课后的一个时空来开展一些必要的有价值的综合实践和社会调查等活动,因为课堂教学我们可能受束缚于这样的一种时空,不太容易去开展这样的活动,而作业可以给予学生这样的一种空间去进行一些综合实践和社会调查。我们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可以形成学科的一些核心素养和大概念等等。你可以看到有很多的价值是作业独有的。比如:我在讲《少年有梦》这一框题内容时,针对部分学生亲子关系不好的情况,家长只盯着孩子的学习成绩,只看结果,不看过程,根据这种学情班情。周末让学生与家长共同讨论“我的梦”“家庭梦”“班级梦”“一中梦”“濮阳梦”“中国梦”。意图是:一方面让学生与家长多交流,让家长参与共同编织孩子的梦想,让家长反思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是否健全,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另一方面让学生把自己的梦想与集体、与祖国的梦想联系起来,明白少年的梦想与时代脉搏紧密相连,与中国梦密不可分。生活在“中国梦”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至于怎么做不增加学生过重的负担?我们需要布置有效的有价值的作业,这一问题我正在探索中,没有什么灵丹妙药,笔者认为:布置作业要符合新课标的要求,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以正确的价值导向引领学生健康发展,各科还需要有一个协调机制,避免今天的作业过多或没有作业可做。总之:核心素养立意的作业是落实“双减”政策的重要抓手。

第2篇:减负提效心得体会

随着“双减”的落实,对“增效提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既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又要保证学业质量,其矛盾的主要统一者是教师,主要阵地在“课堂”。

“双减”下,如何“增效提质”实现教育的“最优值”?作为数学老师,我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思考这个问题。其中,整合资源、自编讲义是我实现教育“最优值”的探索之一,下面我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简单的阐述一下。

一、理论

(一)老师先深入教材、钻进题海。首先,老师要深入各年级各册教材的内在天地,对于单元内部,要左顾右盼;对于单元之间,要瞻前顾后。总之,要纵观全局,从整体上了解教材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结构,理清知识的来龙去脉,把握知识的网络。其次,教师应跳进题海,跳进题海的目的是把各种题归纳分类总结,形成“解题模块”,通过一道或几道典型的题让学生做到会一类通一片,从而避免学生搞题海战术。

(二)老师后跳出教材、跃出题海。入乎其内,出乎其外,得乎其法,深入教材还需跳出教材,高屋建瓴、敢于取舍、善于重组,形成大教材观。

跃出题海,形成“解题模块”,“解题模块”符合心理学中的“图式”,利于“模式识别”,正如认知心理学家西蒙所说:“人们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大多数是通过模式识别来解决的。首先要识别眼前的问题属于哪一类,然后以此为引索在记忆存储中提取相应的知识,这就是模式识别。”张景中院士在他提出的“中巧说”中这样说“练武功的上乘境界是‘无招胜有招’,但武功仍要从一招一式入门。解题也是如此……这种‘无招胜有招’的境界,就是‘大巧’吧!但是小巧固不足取,大巧也确实太难。对于大多数学子,还要重视有章可循的招式……大巧法无定法,小巧法一题一法,中巧呢,则希望用一个方法解出一类题目。也就是把数学问题分门别类,一类一类地寻求方法……”。

二、实践

具体实施时,我们把课分为前后相关联的两类侧重点不同的课——广识课和深通课。

(一)第一类课叫广识课。本节课侧重于知识的生成、整合、系统化,同时配以相对应的简易题的练习。

本节课把教材中的知识相关联的多个课时放在一起学习,成片开发、整体推进。知识相关联的多个课时可能是相邻的、也可能是分散在不同单元甚至不同的教材中,教师要善于提取重组。

所选习题要简易,应是所学的对应知识的直接考查,此时少出中档题,不出高档题,更不能出偏题怪题。

本节课以广度优先,就是让学生站在整体系统的高度,快速高效的跨越式学习知识。

(二)第二类课叫深通课

本节侧重于知识的扩充、完备、网络化,同时配以相对应的中高档题的练习并且习题类化。

本节课可以把教材的多个相关联课时的习题放在一起练习,当然这些练习要经过适当的取舍、调整、改编、补充。

本节课要深度跟入,在前一节课的基础上,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螺旋提升,向大海那样,汇纳众流,成其渊博。

“减负增效提质”教师责任重大,“减负增效提质”要落实到课堂上。静水流深、返璞归真,让我们静下心来,探索如何实现教育的“最优值”。

第3篇:减负提效心得体会

20__年__月__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减负即减轻负担,多指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和心理负担。我认为可以主要从打造高效课堂以及优化作业设计两个方面入手。这里面我们需要明确两点:

第一,减轻负担不等于没有负担,减少作业不等于没有作业。其实适当的压力和作业是有利于学生的成长的,但最难的是这个度的把握。新课标中也提到我们需要遵循“少而精”的原则,这也意味着我们老师将面对更大的挑战,需要我们能够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精准组织课堂内容,并能精心设计出突出重点的作业,力求让学生上课能提高学习效率,下课能有相对充裕的时间主动学习,让学生在深刻理解和应用重要生物学概念的基础上发展核心素养。

第二,减负不只是减书包之重,作业之负,更要减心理之负。教学生活中经常出现这样的两个场景:1、某某老师来上课时,下面同学们要么一片懒洋洋状态,要么一副受人强迫的不情愿状态。2、临近下课时,某某老师安排作业:“接下来说一下我们今天的作业是……”这个时候下面就会唏嘘声一片,而如果有一天我们说“今天没有作业……”,这时下面就会一片欢呼,不难发现“上课”“作业”这两个词在学生听来就是一种无形的压力,那有没有一种可能某一天出现这样一些场景:当学生见到老师时兴奋不已,争先恐后瞪着求知的双眼等着老师上课;当学生听到老师要留作业时出现欢呼声一片?说真的,很难,但是也不是没有可能。现在在双减政策及新课标的引导下,各类课改纷至沓来,通过对自己日常教学生活的总结反思,我认为我们需要在提高生物课堂效率以及作业创新设计方面进一步深入思考和研究,更多地去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实践经历,尝试解放学生的天性,为他们量身定制自己喜欢的课堂和作业,把课堂和作业活起来,让学生能够乐意、主动的去完成,这样的话在减负减压的同时还能发展学生的特长和兴趣,何乐而不为呢?下面就我平时的一些具体做法同大家进行分享: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进一步而言,最好的老师是能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老师,而我正努力地朝这个方向靠拢,平时我一般会利用视频、图片、生活实际结合等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比如:我会充分利用希沃的功能,将随堂练习题以游戏的形式展现,大大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学习植物的蒸腾作用时,我会在课堂上拿出自己制作染色的玫瑰花导入新课学习,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也会布置相应的动手操作作业;在学习鸡翅的结构时,我会安排学生去超市购置鸡翅,在家解剖观察完再动手做成一道美食与家人分享;在学习花的结构时,我会给每个小组分配我自制的各种各样花的标本以让同学们更好的观察和学习等等,通过这些实验、探究类学习活动或跨学科实践活动可以大大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生物学概念的理解,又提升了应用知识的能力。

2、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成功的基础

新课标要求教师从过去单纯研究如何教,转向研究学习的主体—学生如何学,学生能够转变思想,将自己视为学习的主体,将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提高上课及作业完成的效率。

①听课习惯。上课40分钟为黄金时间,而能否把握住这40分钟是一个学生能否学会本节内容的关键所在。每节课我都会设计相应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等几个环节,引导学生养成静心自学、善于思考、积极发言、学以致用的生物学习模式。尤其是自主学习过程,学生好好利用这个时间的话,既可以使他们对本节所学内容以及重难点有一定的把握,又可以针对性地去听课、思考,在跟上老师的授课节奏的同时当堂完成本节课学习任务。并且长期坚持还可以帮助他们养成有目的、有针对性阅读的学习习惯。②课堂笔记习惯。如何检测学生的学习状态呢?我认为课堂笔记应该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方法和手段,我也经常建议家长闲暇时翻看一下孩子的课本,孩子在校的状态便可一目了然。而一份好的课堂笔记绝不在于内容的多少、形式和颜色是否花哨,而在于是否精炼和准确。

3、博而不精往往不能事半功倍

“少而精”理念应该贯穿于整个课堂及作业的设计与安排。课堂内容应有针对性的精心设计,能够精准把握重难点问题,在这一点上,我会充分发挥我们学校集体备课的优势,做到积极认真备课,多请教、多质疑、多思考;而作业方面,我也会给学生精挑出一些经典题目进行练习,避免出现机械性的刷题现象。每位学生由于知识储备量不同,学习能力不同,在作业设计方面还应充分体现出分层思想,根据不同的学生水平安排相对应的作业。当然,在作业检查时我也会做到分层要求和批改。对于优等生,我会不满足于他们“做的全对”,而是指导他们进一步思考其他解题方法,从而寻找更优解法。对于中等生,我会不满足于他们“订正错题”,而是要督促学生找到错误原因并防止类似错误再次发生。对于潜能生,我的作业批语会尽量详细,有时把他们叫到办公室或在教室里进行“面批面改”,指出他们的具体错误,帮助他们思考自己的问题是概念性错误、知识性错误,还是解题方法性错误、逻辑性错误等。我还经常督促学生订正错误,再找一些难度适当的题目帮助学生强化巩固。

每一位老师都有其独特的教学思路,每一种教学都不可能完美无缺,所以我认为适合自己、适合本班学生的方法其实就是好的方法,所以以后我也会在备课组、教研组长及各位优秀教师的带领下,不断更新、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过程,争取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第4篇:减负提效心得体会

20__年__月__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道德与法治课堂是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在“双减”工作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打造道德与法治课高效课堂,则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一个重要途径,所以,作为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师则应该在教育教学的思想观念、方式方法上作出相应的改变和努力,力争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提高课堂效率,努力打造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

(一)利用学生的现实生活体验进行教学设计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该回归于实际生活,创设生活情境,这样学生在课堂当中才会有更多的话想要说,使得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得到充分激发,学生能够更深刻地感受到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魅力,促使课堂教学效率得以有效提升。

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对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九课《珍视生命》当中的“感受生命的意义”这一部分内容进行学习时,教师就对多媒体课件进行了利用,播放了“人们随意践踏草坪,导致小草无法茁壮地成长”以及“猎人随意猎杀野生动物”的视频,以此来引发学生的思考:这两种方式正确与否?在观看过后,学生的统一回答都是“这两种做法都是错误的”,以此来将本节课的课题引出来。教师将实际生活当中最为常见的事例引入到课堂当中,使得师生之间的距离得以拉近,同时,还能够将本节课的话题进行引出来,可谓是一举两得。因此,教师就应该对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事物进行挖掘,以此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注重小组合作提高课堂效率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当中,教师要想构建高效课堂,教师就应该对师生之间的交流合作更加重视,实现教学相长。

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对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四课《揭开情绪的面纱》当中的“青春的情绪”这一部分内容进行学习时,教师首先将全班学生分成四个小组,这四个小组分别代表的是四种不同的情绪,即喜、哀、怒、惧。此游戏以接龙的形式展开,即每组的学生需要将体现本小组所代表的情绪对应的词语写到黑板上,写得最多且最准确的小组视为胜利。教师也应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此环节当中,并引导学生对本小组获胜或者失利时的情绪体验展开探讨,促使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热情充分得到激发。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学生便会积极主动参与到具体的学习过程当中,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这使得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得到改善,学生能够在学习当中体验到更多的快乐,在快乐当中掌握到更多的知识。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还能够使得学生自身的主体作用充分得到发挥,以便于高效课堂能够更为顺利地构建。

教师在课堂当中的讲课方式严重影响着学生的注意力,若教师采用灌输式的方法对学生展开教学,长此以往,学生便会感到枯燥乏味,此时,教师就应该采用趣味性手段吸引学生注意力,以便于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的互动环节当中。诸如在课堂当中,有的学生昏昏欲睡,此时教师就可以将哈佛大学的校训引入到课堂当中,即“此刻打盹,你将做梦,而此刻学习,你将圆梦。”教师也可以将一些有趣的故事、笑话引入到课堂当中,以此来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三)转换讲课主体,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育

新教育政策强调学生的课堂学习主体地位,但课文知识点的解释仍旧由教师负责,学生只需理解知识含义即可,这种教学方式与新政策的要求截然不符。初中生已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教师应在课堂上为学生留出展示个人观点和想法的机会,指导学生参与知识探索过程,掌握需要学习的知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在“双减”背景下,想要构建高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师应大胆创新教学思路,转换讲课主体,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育,让学生负责解释需要学习的知识点,教师再根据学生的解释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引其探究重点知识,锻炼学生的各项技能,使学生花费较少时间学习更多基础知识,提升教学效率。

例如,教授《公民的义务》时,教师可将公民享受权利时必须履行的义务、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基本义务、道德义务和法律义务等内容,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展示在黑板上,让学生根据内容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共同探索讲课内容。由于初中生参与的讲课活动较少,部分学生在交流中容易出现头脑混乱、语无伦次的情况。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为其提供思路,指明这节课的讲课重点,提高学生的互动效率。随后,教师让每个小组推选一位代表负责讲课。如果出现知识点解释不正确的情况,教师应根据思维导图的内容重新解释,阐明其正确含义,避免学生出现理解失误的情况。

(四)精心创设教学情境,升华学生情感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进一步对教材展开深入的研读,并创设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贴切的教学情境,以此来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促使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逐步得到提高,这样所开展的课堂教学更加高效。

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对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七课《中华一家亲》这一部分内容进行学习时,教师就可以将建国70周年阅兵式的几个场景,在多媒体上为学生进行展示,特别是国旗仪仗队的升旗仪式,当国歌响起的时候,每个学生的内心便会为之激动,同时,学生的情感也会随之而升华,学生在观看的过程当中,内心当中便会有强烈的爱国情感油然而生。紧接着,教师再将与本单元有关的其他图片在多媒体上为学生进行呈现,促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的学习当中。因此,教师对合理的情境展开设置,能够使得道德与法治课堂成为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主阵地,促使学生在众多的信息当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感受到学习知识的乐趣,使得自身情感得以升华。同时,教师对课堂情境进行创设,还能够使得知识的现实意义有效得以凸显。

初中教育教学活动当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便是道德与法治教育,通过道德与法治教育,能够使得学生的思想素质水平逐步得到提高,为学生今后的健康成长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双减”政策对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就需要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关注课堂教学的重点,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采取一切行之有效的方法打造高效课堂。

第5篇:减负提效心得体会

随着新课程改革深化,“减负增效”已经成了大多数教师的共识,课堂是我们实施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所以,在我看来“减负增效”绝不能仅仅是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更重要的是要关注课堂上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生态。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是我们实现“减负增效”的关键一环,下面就围绕着语文课堂教学说一说我的几点尝试。

一、减“无效学习”之负,增“一课一得”之效

现代教学心理学认为,知识的掌握不仅是保持知识,而是要经过认知结构的改组和重建,达到简约与减轻记忆负担的目的。为了防止知识的混淆和有用观念的遗忘,在教学中应采取的策略是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纵向上由上而下不断分化,在横向上综合贯通。即在语文教学中采用一课一得的方法进行有效教学。也就是说,在一节语文课里,讲一个知识点,把它讲深讲透,让每个学生(至少极大部分学生)都能了解、掌握,学生一节课一节课积累知识,日积月累,积少成多,就能学到很多知识。

比如,七年级上册《猫》的课后习题第三题提到了文章中三个关键句在文章结构中所起的作用,新授课时我们共同解读,并引导同学们通过这一题进行迁移将不同位置的关键句在文章结构中所起的作用进行了总结,紧接着指导学生在本周的作文练习中通过设置多处关键句来理清自己的写作思路,将阅读和写作联系在了一起,学习并巩固了这一知识点。

二、减“单调学习”之负,增“乐学趣学”之效

新课标强调:必须改变刻板划一的教学模式,创设生动、活泼、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让他们获得充分获得展示自己语文学习成果的机会。语文课堂最令人担忧的现象是沉闷单调,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陶行知先生也说:“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付精神去做事体。”所以,语文教学首先要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稳定的兴趣更是持久的学习动力,是学生有效学习的土壤。

比如,现行教材中每单元会设置教读课文和自读课文,通过教读课文,同学们对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点有了深入的了解,自读课文就可以放手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来准备并进行展示,同学们经过精心的准备,小组之间思维火花的碰撞,老师适时给予鼓励和肯定,既锻炼了他们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团结力,同时会给他们带来极大的成就感和自信以此培养他们的语文学习兴趣。

三、减“思想说教”之负,增“价值引领”之效

在日常的语文教学情景中,语文教师不仅要重视知识的学习还要对学生进行价值引领。但当我们有意识地要追求所谓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时,如果只是采取强加说教的方式生硬地在知识授受的过程中强化所谓的思想教育,结果就会大打折扣,甚至适得其反。其实,我们可以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也可以将价值观的传播渗透于学生的真实的生活情境之中,这样便能水到渠成。

比如,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是亲情单元。《秋天的怀念》一文的教学中可以设定这一教学情节“回顾课文,确定文中体现亲情的瞬间为课文配图,并配以文字解说;周末在家拍摄你与家人的亲情瞬间,并配以文字解说”。换一种方式,学生在自己的真实生活中去感受亲情给予的温暖和力量。

以上就是我关于“减负增效”在语文教学中的几点尝试,“减负增效”任重而道远,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会不断反思、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向身边的榜样学习,慢慢来优化我的课堂,实现减负增效,为创造科学育人减负增效的“智慧课堂”而努力!

第6篇:减负提效心得体会

初中阶段科目繁多,在学生的学习中,教师要予以积极地指导,使学生能更好地学习。教师要主动为学生减轻课业负担,积极引导学生学习,同时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这就需要教师采取一些措施,帮助学生减轻学习负担,提高学习效率。

(一)精心备课、找起点、抓本质

教师要精心备课,以在教学中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以达到增效的目的。教师也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不同的案例引入,同时还要结合教材展开教学内容设计,教师可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更喜欢思考问题,更喜欢解决问题。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用正确的数学方法学习,这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应帮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建立逻辑思维,建立知识框架,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思考和学习,如可以将不同教学内容进行归类,将其分为不同的知识模块,如:方程学习、平面几何学习、数的分类等几大模块,这种具体的分类模式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和吸收。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将一些相关的知识点串联起来,以达到巩固和复习的目的,如:在学习方程时,教师可带领学生回顾相关的知识点,如: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及方程组、一元一次不等式及不等式组、一元二次方程等相关内容,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将相关知识串联起来,进而提高课堂效率。

(二)优化课堂、找重点、抓落实

要实现减负增效,离不开教师的努力,教师应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调整教学策略。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深入研究教学内容,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同时要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一些有意思的题目或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以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这一章时知识点比较碎且多,因此我们举办了一次《数学知识竞答大会》,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率。数学课堂中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也需要学生的反馈,对于重要的题目类型,要求学生当堂书写,面对面批改,比如:对于中考必考的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利用自习时间让学生做中考真题并且保留演草纸,我一对一检查批改,找到问题真正所在。狄更斯说“重复是学习之母”,学习《对函数再认识》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学生出错率很高,因此,用一个星期时间课前快速提问10个小题目,前三天题目不变,之后变换题目,从周清结果大多数学生都已掌握。对课堂重点题目以每日一练的形式落实,题目精选,大课间15分钟内完成,全收全改及时反馈。

(三)精心设计作业、重选题、快反馈

在数学学习中,通过大量的题目联系能够巩固所学知识,因此,在作业练习中,教师应精心设计题目。在作业练习中,如果有大量重复的题目,学生在反复练习时,会增大其作业量,也会感到枯燥,因此,教师可对题目内容进行重新设计,以帮助学生精简作业量,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做题兴趣。教师可结合本班学生的学习情况,精心策划作业内容,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每日一练一道题,当天作业教师先试做,精选题目,不搞题海战术、重复练习。

(四)注重过程性评价、有问题、早发现

教师在教学中要与学生多交流探讨,同时可以制定过程性考核,以考察和检验学生的知识巩固程度,这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每周固定不变的周清,能够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要积极解答学生在周清检测中的困惑,可以与学生展开周总结、月总结学习交流会,与学生交流数学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积极解答学生的问题,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在数学学习中帮助学生减负增效,有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快乐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采取多样化的方法,提高课堂效率,以实现增效的目的;同时,教师还要适当调整作业量,对作业内容展开设计,合理布置作业,以达到减负的目的。教师在数学课中,也要与学生多交流,可以开展一些学习活动,积极地和学生讨论学习方法、学习策略等,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问题。

第7篇:减负提效心得体会

当前,“减负,不减质”这一个严峻的课题摆在了每一个一线教师的面前,既要减轻学生们的学习负担,又要提高提高教学质量,这是所有老师们非常期盼的理想境界。有人认为减负增效是一对矛盾,是一对平行线,认为减负就是减效,其实减负增效不是一句空话,不是虚无之物,它符合发展的规律,一定会逐渐成长,最终得益者定会是学生。既然不矛盾,那么在当今教学的时间和学生学习的时间都在缩短,怎样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学生得到更多的知识呢?那就是实现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即课堂的有效教学。

在化学教学中,我们做到的就是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自己乐意学。减负是手段,增效是目的。激发兴趣,让学生自己乐意学,减负增效将事半功倍。“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部分,它使人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全神贯注地学习,不以学习为负担。

一。新颖地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如何开头是一节课的关键。在学习化学基本实验操作时,我们会做一些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实验,有的是颜色改变,有的是有沉淀产生,有的是发光放热,有的是有气体产生,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习金属、材料等问题时,老师们从贴近学生生活的事物引入,让学生了解身边熟悉的日用品也是化学省的各种神奇的材料制成的,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好奇心,使之通过学习明白各种材料的特性,学会在日常生活中简单的鉴别各种材料。

二。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老师在讲课过程中能够激情满满,表情生动传神,这样能使学生兴趣盎然,全神贯注的听课。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们还能深入到学生中去,跟学生们打成一片,做他们的知心朋友,亦师亦友就是这样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减负增效的催化剂。

三。巧设实验,引发兴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激烈奇幻、生动鲜明的化学反应现象,更加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如“燃烧实验”“喷泉实验”“魔棒点灯”“水火交融”“粉尘爆炸”,这些只听名字就非常有吸引力,学生上课的注意力肯定相当的集中。

四。精心设疑,激发兴趣。初中学生有好奇心,这是他们的天性,在教学中巧设疑问,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学习“酸碱中和反应”时,老师们设疑:“同学们,你们被蚊虫叮咬多吗,尤其是蚂蚁和蜜蜂?”学生马上会想,学习化学与被蚊虫叮咬有关系吗?当学生迷惑不解时,老师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告诉学生:“酸和碱可以相互反应生成中性的物质,而这些蚊虫分泌出来的大多是酸性物质,所以我们可以用生活中常见的碱性物质肥皂去中和它,减轻痛苦”,这样一来,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花式作业,激发兴趣。疫情期间,学生们每天面临着7节课,晚上就有7科作业等着同学们,对于做题慢成绩中等的学生来说,困难的不是听课,而是课下的7科作业,抄抄吧对不起自己,不抄吧经不起老师、家长的“轰炸”,这个时候花式作业打开了学生做题的新思路,设置作业宜创设适切情境,便于作业求“真”;宜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让作业有“趣”;宜搭建支架,给学生以“法”;宜创新形式,让作业有“料”;宜长短结合,让作业有“期”;宜合作完成,让作业有“伴”;宜搭建展示的平台,让作业被“见”;宜评价主体多元,使作业被“赞”;宜运用信息技术,让作业可“观”;宜多学科联手,让作业跨“科”。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要阵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战场,也是增效减负的主要阵地。抓好课堂,是减负增效的根本。

第8篇:减负提效心得体会

我理解的“减负增效”指的应该是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做到减负增效,需要老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因为,毕竟在教学关系中,老师是外因,学生是内因。作为老师,我认为能做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效备课。语文教学的本质就是带领学生在大量的读写现象中把握读写规律,然后再运用这些规律指导孩子们的读写。所以,我一直比较注重在阅读和写作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孩子们发现读写规律。比如:在进行“写人记叙文读写指导”时,我就是运用《温柔的加拿大交警》、《鲁迅是个调皮鬼》、《我的农民父亲》三篇写人记叙文引导“一人一事一特点”、“一人多事一特点”、“一人多事多特点”的构思规律的。然后,指导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写作目的确定用哪种构思规律。接下来,为了加深认识,我又带领孩子们阅读了《俗世奇人》、《人生》、《小英雄雨来》以及《红楼梦》刘姥姥进大观园片段,让孩子们了解到几乎所有小说都是写人记叙文,《俗世奇人》是小说集,运用了“一人一事一特点”的构思规律,《人生》、《小英雄雨来》则是用了“一人多事多特点”,《红楼梦》则是“多人多事多特点”的构思规律。又如:带领孩子们重温《小蝌蚪找妈妈》、《小壁虎借尾巴》、《卖火柴的小女孩》,引导他们了解“一事多写步步推进”的写作规律。后来看电视剧《开端》,再次引导孩子们发现这种规律不仅能用在文学作品里,还可以出现在影视作品中。综上,由读到写再到用,步步为营、由浅入深逐步教孩子们学会读写。

二、精心布置作业。语文不像理科,有目的地狂刷一段时间题就可以快速提高成绩。语文不像英语,尽管都是语言,但光靠背诵也不能大面积的提高成绩。语文倒跟体育很像,她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见效,她需要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坚持才能练出好身材、好气质、好体魄。这几年,尽管都说“得语文者得天下”,但就是因为短期努力效果不好而被边缘化。怎么办?精心布置作业!比如:我想渗透中国传统文化。就凭我对传统文化一知半解的状态肯定是做不好的。我就选择了借助资料和孩子们一起学习。转发了一个介绍中华筷子文化的小视频,要求孩子们反复观看,写一篇《小筷子,大文化》的随笔。小视频既提供了资料,又普及了文化,既训练了读写又培养了作为华夏子孙的自豪感。类似这样的作业可以作为拓展作业序列来做,时长日久熏陶渐染达到较好的疗效。

三、正确引导。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内因是决定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我们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外因。所以,正确引导孩子们科学、正确的面对学习。有一天和同事聊到关于作业的问题,甚至得出了真正理想的作业状态是没有作业。这里的没有作业的意思,是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在放学后合理安排自己各科的学习,而不是一味地被老师的作业牵着鼻子走。毕竟,老师的作业是针对大多数学生的,会出现优等生吃不饱,后进生跟不上的情况。怎么办呢?各科协调、分层布置、科学合理的布置作业。分层布置作业是我们现在正在尝试的作业。大体来说,基础性作业(字词背默常识类)每人都得保质保量完成。阅读提升类作业(阅读专项作业)必须规范完成,拓展类作业(活动实践作业)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做。而各科协调、科学合理就目前来看还是个难题,期望看到同仁的高见。

第9篇:减负提效心得体会

20__年__月,“双减”政策的推行,让学校教育主阵地的地位更加凸显,教师肩上的责任更重了。我们的课堂如何在双减政策的指导下,真正做到减负提质、以减促增,考验着每一位教师。对于历史课堂而言,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以课标为依托,优化教学设计。课程标准是根据学生年龄和各学科发展的规律制定的,不断发展变化的课程标准就是在减轻学生的负担。但课程标准不单是给学生减负,更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改变教学方式,选择适合学生的课堂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生兴趣,进而能减少学生的厌学情绪。

二、遵循历史逻辑,系统梳理知识。历史学科所面临的一个最大问题是教学内容繁杂,如何在有效的时间内既教授学生历史知识,又极大地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各方面能力的提高。是我们历史课堂一直在探索的问题。九年级的历史是复习课,在历史课复习的过程中我尝试引导学生按照历史发展规律梳理重大历史事件。如以八年级上册中国近代史为例,首先引导学生回忆中国近代史的一个社会形态、两大历史任务和四条基本线索。其次,按照年代尺帮助学生了解重大历史事件,最后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入第一单元的复习。

三、控制练习总量,选练典型题目。在历史复习的过程中,除了引导学生借助历史规律梳理重大历史事件之外,还应该给学生提供一些习题作为巩固提升。历史的学习离不开习题的演练,但又要走出题海怪圈,为学生减负也为教师减负。所以,习题的设计应适度,如果一下子过难,学生会望而生畏,就会挫伤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另外习题的难易情况还要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在选择习题时自己要明确,我想通过这个题目告诉学生什么,达到什么效果。是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还是掌握一类题的解题方法。基于此,在复习中结合新课标和中考要求给学生精选一些典型试题,为学生提供练习提升的机会。

在规范教学行为,有效地贯彻“双减”的大背景下,“减负增效”关键是教师。作为教师应该聚焦课堂,提高教学效率,更好的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在减负增效的道路上,我将会继续努力!

第10篇:减负提效心得体会

当今教育的主题毫无疑问是素质教育,而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又是减负。那么,语文课怎样才能减负增效呢?这是新时期的每个语文老师都必须解决的问题。“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认为:优化语文课堂,提高课堂效率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源头活水。怎样提高语文课堂效率?在一线教学中,我总结出如下几点:

一、以情趣的导语吸引学生投入

充满情趣的导语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节语文课堂教学的气氛和节奏。学生有了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便会产生一种废寝忘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语文老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精心设计导语,一上课就能紧紧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精神振奋,兴趣盎然地学习新课。例如,教学“苏州园林”可以这样设计导语: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且不说那“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杭州西湖,单说那玲珑剔透、风光旖旎的苏州园林就足以令人向往。“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这富有诗情画意的苏州园林,同学们想不想去看一看呢?(学生回答:想。)这时教师可让学生打开课本,快速阅读课文。如此导入就能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用多媒体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才能乐于接受,此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语文教学过程中,运用配乐朗诵,投影片,乃至于用多媒体提供的有关背景资料、影片、录像等,能创设与教材密切相关的情和景,通过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运用多媒体还可以实施审美教育。语文学科包含着其它学科无法相比的美育因素,这种性质决定语文教学必须成为审美教育的主阵地,多媒体计算机教学,声像文结合,让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内容变成形、声结合的画面图式,让静态的审美对象活跃起来成为动态,并打破教室四十分钟的时空限制,纵贯古今,横跨中外,能加快美的信息速度,加大美的信息含量,创造一个崭新的审美时空。

运用多媒体可以启发学生的想象力,达到理解知识的目的。例如:我在教学《桃花源记》时,从网上搜集了大量能表现桃花美景的古画、摄影等图片,用powerpoint制作精美的课件运用于课堂教学中。通过把世外桃源这一优美的景象展现在学生面前,通过视觉和听觉综合形象,声像兼备,使学生从活泼、生动、直观的画面去感受小石潭的清、幽、雅的景致,体味作者向往和追求世外桃源的美好愿望,为学生创设出了一个极为生动的情境,提供了丰富的外部刺激,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增强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又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新课改最重要的特征就是以人为本,弘扬人的主体性,主张通过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主动参与,培养其自主意识、自主能力和自主习惯,使其成为一个具有主体性人格的人。而合作学习可使每个学生平等地参与学习,并有充分的发言和表现自己的机会。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主动探究,学生的进取意识、创造意识和竞争意识能较好地得到强化。合作学习可真正使每个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受到尊重。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林格伦认为:“学习是学生与教师以及学生与学生的共同活动,学习活动的目的不仅是掌握知识与技能,而且也是形成合作的交往关系”。合作学习以学习团体为基本组织形式,以团体成绩为基本评价依据,因而,合作与交往能成为学生学习的主导推动因素。

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能给人生带来快乐,还助人走向成功。培养良好的合作学习能力,如同插上翱翔的翅膀。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合作学习也不例外,教师提前做好安排,讲清合作规则,使学生掌握必要合作技能:倾听别人意见、如何合作讨论、如何表达自己的见解、如何纠正别人错误、如何汲取别人的长处、如何归纳众人的意见。而这些技能的养成正是合作学习能力的养成。

四、师生互动,探究质疑

本环节要选择具有探究价值的质疑问题,组织学生进行互动探究。教师应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注意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因材施教、分层指导,尊重学生人格,鼓励大胆质疑,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探究氛围。互动探究问题的选择,一是选择有助于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达成的问题进行探究,可以由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和教学经验进行预设;二是选择学生自学中发现的困惑和疑点进行探究,注意这些困惑和疑点应是本节学习的核心内容或对核心内容的理解不可缺少的。对多个问题进行探究时可分配给不同的学习小组,使每个小组都有明确的探究任务,通过小组各个成员的合作,把自己负责的主要问题探究透彻,在下一步交流互动中让全班共享探究过程和探究结论。在班级交流时要注意适时点评(有时需要精讲),不能放任,应中肯、恰当地评价,使评价既有利于调动积极性,又有利于形成正确的观点和解题思路等。

课堂上的互动不是学生之间互相讨论交流,不是语文成绩优秀的学生主动帮助学困生解决疑难,更不是简单的教学程序,而是通过有意义的互动达到信息的交流、感情的沟通、能力的培养和人格的塑造。它是一种重要的语言交际活动,涉及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信心、兴趣和情感等方面。师生互动能解决学生之间不能解决或者是已经初步解决但存在疑问的一些问题,是课堂学习逐渐深入的过程,也是指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的过程。

五、恰当地进行课后辅导

有针对性的恰当的课后辅导能够实现培优补差的目的。可是,大多数学生对课后辅导都比较反感,我们该怎么做呢?首先,课后辅导面积不宜过大,而应该选择那些真正需要辅导的学生,并且要把辅导的重点放在帮助其树立远大理想的角度,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内动力,这样远比辅导其做几篇阅读要有效得多。第二,在进行辅导时,主要是要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第三,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之间进行互帮互助,让优等生来辅导学困生,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他们接受起来就更容易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