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网实用文档范文大全内容页

我家门口那条路主题征文2024年

2024-01-10 14:25:10范文大全访问手机版打开翻译

我家门口那条路主题征文2024年 (一)

我家在寅寺镇东石楼村,家门前的这条路官称S333,亦称蒙馆线。在物质条件极为匮乏的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对于村里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父老乡亲来说,这条路不止是我们走出家门、与外界加强联系的纽带,还成为我们村里小伙子找对象的一大优势,对于出生在偏远村庄“晴天出门一身土,雨天出门一身泥”的姑娘们来说,能嫁到我们这个有条大马路的村子实在是她们的福气。本村的姑娘找对象更是把交通是否便利当成相亲的前提条件,如果男方村里没有一条像样的路,她们连见一面的机会都不会给的。由此可见,路在人们的心中是多么的重要。

事实本就如此,路不仅可以影响一个地区的发展速度;路也可以影响一方人民的生活质量。生于七十年代的我记得小时候,每到家里陷入缺食少衣的窘境,无所不能的母亲和邻居们总能找到办法化解当时的燃眉之急,那就是趁天未全亮,把家里养的鸡啊鸭啊或者是在荒地里挖到的土特产拿到县城集市上去卖。虽然我们村离县城足足十几里路,但因为路顺又好走,对生活充满希望的母亲和邻居们并不觉的远,他们总能借助进城方便的优势,寻得一点商机。也是因为如此,我印象中小时候家里的日子虽然清贫,勤劳的父母没有

让我有饿肚子的经历。

改革开放之后,农村实行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那时候家乡的农业基础条件还很差,一亩地打不了多少粮,但父老乡亲还是起早贪黑把满满的希望播撒在自己的责任田里。头脑灵活的邻居们会把种粮的地匀出来、改种或套种时令的蔬菜拉到城里的集市上去卖。当时我们村和不挨着马路的村庄相比,经济条件明显的好转。当然每年麦收季节,也是交通管理部门在我们村下设公路站的工作人员工作最繁忙的时候。为了抢收抢种,交通安全意识淡薄的邻居们会趁夜间把自家刚割的麦子偷偷放到门前公路上碾压。那段时间公路站的工作人员从大局出发,每天开着一辆挂着大喇叭的拖拉机在村头村尾频频宣传消防安全常识,偶尔还会在拖拉机里装上几把大扫帚,送给比较配合的村民。随着脱粒机、收割机的不断更新和发展,这样的情况早就不复存在。也是在每年盛夏,纯朴的老乡们都会把自家收成最饱满的粮食晾晒好装进粮袋拉到乡粮所当做公粮缴纳。交通便利的我们村就是乡粮所的所在地。时隔多年,乡亲们交公粮的场景我还回忆满满,历历在目。因为缴纳公粮是有时间限制的,时效一过,就会受到相应处罚,而交公粮又是比较费时费力的差事。那时候交通工具不发达,来我们村交公粮的人基本上都是统一“装备”:脖子上搭着一块用来擦汗的毛巾,还要挂着几个所谓的军用式水壶来喝水,再在口袋里装两个馒头,在排队

等待的时候以此来对付午饭甚至晚饭。因为缴纳公粮的人过于集中,赶上高峰排队等候两天的情况会时有发生。炎炎夏日,经常出现带来的水粮短缺的情况,粮所的工作人员也是忙的热火朝天,没有多余人手为纳粮的乡亲供水喝,我清楚的记得每年交公粮的时候,在城里上班的正直善良的父亲为了让在我家门口等候交公粮的人能喝上口热水,他会早早起来备好柴火,用压水井给水缸压满水再去上班。勤劳的母亲更是烧开两大桶水放到大门外才下地干活。夜幕降临时如果看到等候一天没能把公粮交上还要继续等待的满脸着急的老乡,母亲都会让我以乘凉的名义把家里的凉席拉到家门口附近的路边上,然后再找个借口喊我回家,好让疲惫不堪的乡亲好好躺上一躺,歇上一歇,以化解他们一天的焦虑与疲惫。而我更是乐此不疲的配合着母亲不留痕迹的善举。因为每年父母都重复自以为高明的“骗局”,善良的乡亲早就看穿了,只是他们看破不说破,赶到有在附近叫卖西瓜或甜瓜的,他们会在自家粮袋里捧出几捧粮食来换西瓜或甜瓜,借口到我家洗甜瓜或借把刀切西瓜,然后把大部分西瓜或甜瓜留给我们家。都是善良有爱的人,这一幕成了我和陌生人打交道的标杆。上善若水,厚德载物乃是为人之本。随着国家的好政策不断往农村倾斜,2006年交公粮已成了一去不复返的历史。可父辈们的处世之道会一直延续……

沧海桑田,道不尽峥嵘岁月;时逢盛世,诉不完幸福

新篇。四十年一晃而过,不知不觉我也从青葱少年步入了中年。期间见证了父老乡亲的日子学过越甜;见证了四通八达的兗梁公路越拓越宽;见证了国家的进步和历史变迁。

“要想富,先修路”形成干部群众的共识,并付诸实践。近年来,村村通油路、户户通油路、农村四好公路工程持续实施,村与村之间,水泥路或柏油路星罗棋布,乡村公路建设有了彻底改观。可以说乡村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一条条水泥路、柏油路,光滑平坦,刮风下雨,春夏秋冬,出行根本没有了阻拦。路路通,村村连,载有农副产品的货车、三轮车、小四轮以及以及各种规格的电动车来来往往,川流不息。条条公路增加了乡亲们致富奔小康的劲头,运输专业户应运而生,家畜家禽养殖户更是数不胜数。一车车的农副产品在畅通无阻的柏油马路上源源不断地运到了外地……乡亲们的生活越过越红火。

时间如白驹过隙,我们全家随父亲搬到县城已有三十多年。但对家的思念却是与日俱增,得空回家看看的心愿从不间断。每每走在回家的路上,都有欣喜、激动让我感慨万千。我知道,家门前公路越拓越宽与它所处的时代紧密相连。多少次,我驻足在村里宽阔的中心街道看着两旁宽敞明亮的楼房,似乎看到了内在精神和时代脉搏的共振,其实那就是一种成长轨迹和文化气韵、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的变迁。城乡已经无法分辨。

是的,“村村通”的变化既是农村变化的一个缩影,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展现。随着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便捷的物流覆盖了每个村镇网点,让更多的人实现了资源共享,家乡的特色产业更是利用网络销售的渠道,出现在大江南北的每一个角落。现如今,我家门前那一条路升级了,名称为G342,属国道了。与之相连的村东头的济徐高速公路,又把我们村的致富路拓展的更远更宽。

我家门口那条路主题征文2024年 (二)

在我父辈人的眼中,盐城市区通榆河向东,为“东海”;龙冈以西,则为“西乡”。西乡人到东海走亲戚,东海人到西乡出人情,没有一天步行、帮船、马自达等奔波劳顿,难以到达。

上世纪80年代初,小姨娘嫁到南洋东南处一个村庄,除了出嫁时娘家人送亲去过一次,很少人往来走动,只因交通不变。尽管儿时,我们时常嚷嚷着怂恿母亲去东海姨娘家走走亲戚,可母亲总是叹口气自言自语,小孩子不懂事呀!这么远走亲戚,麻烦妹子不算,妹子春夏秋要忙二三十亩的庄稼地,冬闲还到海里割柴草……

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明白人情世故,母亲和姨娘姊妹俩何尝不想多走动,可迫于家庭生计,唯有把对亲人的想念埋藏在心底……

千禧年后,随着城镇化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推进,一年一变样,三年大变样,五年新模样,十年小天堂。感触最深的莫过于东海到西乡的交通。

2014年春节我从新闻中了解到,全市周边区域实现村村通公交。起初听到这个消息,难以置信。直至母亲从东海姨娘家打来电话,老姊妹俩她一言你一语争抢着告诉我,三子,姨娘一早从东海乘公交把***从西乡接到我家啦!……三子呀,现在要到你姨娘家走亲戚,真方便呀!中途在市区只要换一辆公交车,两家就直达了!而且公交车票比以前的中巴车、马自达、帮船费还便宜……

春节后不久,恰逢姨父60岁生日,原本我想请朋友开车回乡接母亲进城后再一同去东海姨娘家出人情,不料母亲不想麻烦朋友,说是乘公交到市区我家很方便,还说她要带我乘去姨娘家的公交熟悉熟悉路线,了却我儿时做梦从西乡老家坐汽车到东海姨娘家门口的夙愿……

我和母亲坐上翠绿崭新的通往姨娘家的公交车。开公交的驾驶员是个很帅气的年轻人。在等发车的当儿,我和他攀谈起来,年轻人姓郝。郝师傅受到我不住地感叹村村通上公交的激动情绪的影响,片刻他的脸上也漾起一种职业的神圣感。在我和郝师傅的交谈中得知,他所开的通往东海的乡村公交,途径站口虽说多一点,进城或回乡的时间稍长一点,但给了乡人进城很多便利;20分钟一班车,人们去镇上,或走个亲戚,一元钱的车费,既便宜又划算。时间一到,郝师傅所开乡村公交出发了。几乎每到一个有乘客站口,都能感觉到郝师傅慢慢靠站停车,同时他和售票员喊上温软的话语,某某站到了,请需要下车的乘客等车停稳了再下车!遇有叼着香烟的乡人上车,他们又是礼貌地说出“大爷,公交车上禁止吸烟,请你照顾到车上的其他乘客,请你把烟熄掉再上车!”的话语,诚然淳朴的乡人听到他们礼貌的提醒,总是先熄掉烟再上车;途中一些乡人,不在站口摇手拦车,郝师傅减速,让售票员开窗对摇手拦车的乡人说,大爷大妈,你们乘公交,请到站口,为了你和他人的安全,我们真不能把你们带上车,对不起!郝师傅摇摇头笑笑,公交又匀速上路了。这时,年轻漂亮的女售票员像似对车上的乘客解释,又如宣传她和郝师傅不开车门拒绝带半路拦车的人,我们这样做,一是考虑行车安全,二是让半路拦车的人养成站口乘公交的习惯!这样的话语一出,乘客们纷纷点头表示理解。

东海西乡公交通,这种实实在在的惠民工程,不但但把东海西乡纳入大市区的范畴,便利东海西乡人出行的同时,更是新农村建设向前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践行着实现中国梦的美丽传奇……诚然,乡下人乘车的城市文明养成习惯,还需一个过程,但我相信,用不了多久,城市文明和西乡淳朴将融为一体,因为有像郝师傅和售票员在一群人不停布施着城市文明的福音……

如今,城市大发展,亭湖盐都两区像翱翔的鹰展开的双翅,一东一西全力拓展都市圈,一期接一期的高架腾空而起,儿时眼中姨娘家的东海早已划入园区,市区高架20分钟的车程,一下,便仅直驶入姨娘家所住的政府规划新农村别墅群……

东海西乡公交通,出行之变大繁荣。村村相连通车路,城镇建设快发展!家家门前有大路,条条大路通都市。城乡差距正缩短,最是感激交通人。

我家门口那条路主题征文2024年 (三)

记得临考学的最后一个学期,我转学到一个离家7、8公里的寄宿学校就读,一般情况下,每周六下午回一趟家补充给养,周日下午返校,就是回家带“干粮”(馒头)和咸菜辣疙瘩腌制),以至于邻居们看见后经常调侃一句“干粮贩子回来了”。有一次,周六碰巧下大雨,一夜未停,第二天虽然不下了,但阴得很,由于回家的路全是土路,怎么走呢?一直睡到中午大约11点,迷迷糊糊听着有拖拉机“突突突”的声音,好像停在了宿舍旁,随后就听到有人喊我小名,机灵一下子就起来了,打开门一着是老爸开着我家的拖拉机车头给我送来了“干粮”和咸菜,我惊喜之余,嗔怪老爸来晚了。老爸说:雨下的太大了,路上都泡透了,即使开着拖拉机车头,还差点陷到水坑里,走的慢,一会回去还得绕着走。这件事,导致我在考中专填报志愿时,第一志愿就毫不犹豫的填报了山东省交通学校道路与桥梁专业,我要学会这个本领,把回家的这条路修好。

1993年9月,天遂人愿踏进了这所学校,开始三年的道路与桥梁专业学习。说实话,该校在培养道桥专业人才方面是比较出类拔萃的,特别注重理论贯穿实践,实践穿插理论,将测量仪器、绘图图板、试验器具等做为教材搬进教室,把测量操场、绘制校园地形图做为作业,每个学期还会安排去正在建设的公路、桥梁施工现场进行实习,全部按照实战化培养,动手能力强。

三年后,毕业回到家乡就投入到轰轰烈烈的农村公路建设之中,从一名工地现场技术员做起,起早贪黑,摸爬滚打,很长一段时间,头戴草帽,手提工具包,肩扛测量仪器三角架,口袋里装着计算器和钢卷尺,成了我的一种标配,直到现在,虽然不经常用了,在我手提袋里仍常备着钢卷尺,这也许就是“职业病”吧。一晃二十几年的时间,见证了农村公路从无到有,从有到通,从通到畅,从畅到好的发展过程。通往回家的那条路是2000年我村争取市县财政资金支持,由我单位负责建设的4米宽柏油路,遗憾的是,修路的时候我在另一个项目上,未能亲身参加建设,是同事们负责的。期间不断回家,有时请同事们在老家吃饭,关心大坑加宽段是否挖台阶分层压实,村北头一段粉砂土是否掺加白灰、水泥进行双灰稳定等,同事们说放心吧,保你回家走好路。修通后的第一个春节,单位安排我大年初一值班(要求早8点到第二天早8点),三十晚上守岁,初一赶早给长辈“磕头拜年”,折腾到黎明,骑上自行车就往单位赶。刚骑出庄北头,就有点犯困,正好遇到一个邻村的驮着一捆“甘蔗”进城做买卖,索性就紧跟他后面边骑车边打盹,竟然一路快到县城了才清醒过来,还好,由于那个时间没有其他车辆和行人,还算安全。

2003年至2005年,全省实施了“村村通油路”工程,我县的农村公路里程迅猛增加,达到村与村之间连接互通,干支相连。借此机遇,穿过我村的另一条乡道又修好了,5米宽的沥青路,回家的路不止一条。乡村公路设计标准一般为三、四级公路,设计使用年限为8-10年,也就是一个周期,根据使用情况,就需要大中修、改建、扩建。2013年我县抢抓机遇,争取成为第二批全省“村级公路网化建设示范县”,通往回家的那条路又重新修了一遍,由原来的“柏油路”改建成为“水泥路”,即所谓的“黑”改“白”。到2015年,结合全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实施“五化”工程,对主街道、次街道、小街巷、胡同全部硬化,解决了村级“断头路”“瓶颈路”的问题,实现主要街道与邻近公路的连接通达,形成纵横相连,通达各户的路网。这一次,不止回家的路,就连家门口的小胡同都修成了3米宽的水泥路,真正实现了“雨天不踩泥,晴天不沾土”。2018年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的重要要求,组织开展“四好农村路”三年集中攻坚专项行动,实施路网提档升级、自然村庄通达、路面状况改善、运输服务提升“四大工程”。到2020年年底,全县区域中心村、社区以及50%以上行政村拥有一条路面6米以上公路通达,具备条件的行政村通公交比例达到100%。借此机遇,穿过我村的那条乡道又加宽到了7米,彻底解决错车难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农村公路建设的方面取得成果,建设的里程,甚至超过了以往历朝历代建设总和,壮哉中国交通,美哉农村公路,作为一名基层的交通筑路人,我要乘着梦想的翅膀,把农村公路打造成田间的“高速路”。

我家门口那条路主题征文2024年 (四)

1982年,年少的我抱着父亲的骨灰盒坐着老式客车上,从家门口这条路出发走了五个多小时回到老家,因为路崎岖坎坷不平,一路颠簸,趴在引擎盖上睡着的我门牙被磕掉了两颗,我恨这条路!

2004年,青年的我抱着母亲的骨灰盒坐着客车,从门口这条路出发走了三个多小时回到老家,因为路坎坷不平,下车吐了十几分钟,我恨这条路!

记忆里这条路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土路。最怕冬天雨雪恶劣天气,走个路要打起十二分精神,稍不注意就会摔跤,我曾经无数次被摔倒过,每次回到家,母亲怕我凉了,赶紧给我换洗。那连晴的夏天,这条路,风过满天灰,车过满眼灰,人走一身灰,回到家,母亲笑我是花猫,笑着笑着就哭了,提起这条路心酸。

前几年,这条路铺了水泥,在通车时,许多人放鞭炮庆祝。路变了,交通便利了,生活随之也变了,跑运输的多了,做生意的多了,再也没听说因为路滑有人被摔倒,路边的房子从平房变成了楼房,路变平坦了,生活变幸福了!

记忆里这条路,从儿童时代的无忧无虑到少年时代维特的烦恼,再到青年时代奔跑的身影,再到今天为生活奔波的辛苦都一一刻在这条路上。路变了,生活也变了,路变得更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生活也变得更加多彩斑斓。

走在淅沥沥的雨中,路面却少有积水,多想那少年时放学归来踏水欢歌,多想那路边依旧父母在呼唤儿早早归来。

昨天母亲的祭日,我带着孩子们从门口这条路出发走了一个小时,在车上还没等我从回忆里走出来,已经到了家。想想那年磕掉的门牙和呕吐不止的自己,对这条路是多么的怨恨,而如今,这条路像一位老朋友,却能时时勾起我对父母点点滴滴的记忆。

这条路,已无数次在梦中出现,而每天却又数次走在上面,对她我有着更深的感情,从恨到爱,由爱到融入一体。

这就是我家门口那条路。

我家门口那条路主题征文2024年 (五)

风轻起,携着一穗阳光蹁跹着走过,隐隐的,是一抹花香,还有那条老巷的印记。

伴着一缕微风,不知前不久的道路施工结果如何,我心想着,再次踏上那条路。仍是那熟悉的地方,环顾四周高耸的居民楼,老巷仍保留着一间间简单的平房,或许,在漫漫时光中沉淀的,是属于那一路的朴实无华。

小巷尽头,右转,是一家花店,打小时起便坐落在那儿,店主是个年愈七旬的老婆婆,给人一种亲切的美好。我站在树荫下,转头,透过玻璃门,望见老婆婆正坐在一把木椅上,戴着一副上了年数的老花眼镜,悠闲地拨弄着手中翠绿粉红的多肉。她时不时地抬起头,看门外的车来车往。大片细碎的阳光洒在她的身上,在墙上投射出一个和蔼的剪影。

轻轻地,我推开店门,不由撞见她的双眸,深沉中带着明亮。老婆婆缓缓地从木椅上站起,来到我跟前,绽开满满笑意。“丫头,好久没来了。”老婆婆的声音略带喑哑,“路终于修好喽!”老婆婆半眯着眼,掩不住的激动。

我随着她的视线向巷子里看去,明显地发现,在狭窄的路旁,又增建了一个车道,中间植上了一条短小却很清新的绿化带,一株株镶着金边的绿植,在阳光下显得格外耀眼,似是一道靓丽的波纹,也在干燥的风中留下丝丝舒适。我有些惊讶,更是惊喜。

记得从前,也是在这家花店里,那时的小巷子里,眼多的是拥挤不堪的汽车,一辆辆电瓶车在车与车的空隙中,不停穿梭着,耳旁听见的是持久的鸣笛声。

而此时此刻,展现在我面前的,是一列车队,缓缓通行着,带给我的是一种和谐的氛围。环顾路旁,坑坑洼洼的道路业已不复存在,一家家店面也显得更加宽敞。回头,老婆婆注视着这焕然一新的路,眼中,是满满的欢喜。

走出店门,漫步在这条小巷,迎着微热的风,带着缕缕花香,我看着过往路人,那满意的神情,像是洋溢着花般的自豪。此刻,我心中是越发轻盈,飘起辛福的馨香。

风未息,眼前已是一路繁花似锦,与时光并肩,在老巷里,悠悠前行……

我家门口那条路主题征文2024年 (六)

我家门口那条小路,不知道走过多少人,才形成的路。它弯弯曲曲,沿着小河。这是我从家门口走向村外的路,也是村里唯一走向世界的路。

这条路坑坑洼洼,雨天到处积水,走快了,溅起的泥水飞到裤脚上,像天女散花。冬天,乡村路边,小草和庄稼上面下了一层厚厚的霜。地里的土被冻得坚硬。中午被暖暖的太阳照射融化了,泥土又粘又烂。小路不太好走,脚下踩一脚,鞋底都会粘上厚厚的一层粘土,一跐一滑,深一脚浅一脚,高一脚低一脚,走一步要甩一脚,蹒跚而难行。要是骑自行车,那就遭罪了。别说骑自行车,就是推都推不动,很多烂泥全吸咐在自行车的挡泥板上,这时哭笑不得地唯有把自行车扛在肩上走,这叫车骑人。

小时候,我从这条路,进进出出,来来回回,不知走过多少趟。上学放学,我的背影随着我坚定的脚步在这条小路上不停地移动,这条路是我通向知识殿堂的路。农忙时节,割好的麦子,掰好的玉米,都是从这条路运回来。路窄窄的,但很结实,虽然不平,但它是我的生命之路。这条路与我们的命运连在了一起,起起伏伏,悲欢离合,演绎着多少动人的故事。

路很原始,承载着全村人的希冀。几代人从这里走过,积淀着村里厚重的历史。靠河的一边,长了很多芦柴和野草,路边还冷不冷丁地长着我叫不出的野花,微风吹过,在向来来往往的行人礼貌地点头微笑。路因有了野花,就有了生机,就有了生命,更有了希望。学过画画的我总想用巨椽大笔把家乡的路描绘得五彩斑斓,光彩夺目。

家乡的路是我唯一的梦想,我要踩上这条路,走向世界。也许这是我幼小的心灵上最美的中国梦。

长大后,我到杭州工作后,时常想起家乡的路。我从这条路走出去了。有一次,我去西溪湿地公园,走在河边的小路上,勾勒起我对家乡河边小路的魂牵梦萦。我小的时候,生活的环境竟然和西溪湿地公园一样。原来我从小生活在公园里的啊!我终于奢侈地发现,我小时候的生活是多么的美好,是现代城市人穷毕生精力的追求。

离开家乡后,改革开放,家乡的变化巨大。要致富,先造路。首先,原先的路废去,重新规划了一条宽敞的乡村公路。老百姓自觉地投资了许多碎砖,把泥泞的土路做成碎砖路,雨天不再积水。拖拉机在上面跑得欢,老百姓打心底里高兴。

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越来越快,家乡的路发展也巨大,碎砖路如今又改成了水泥路。最近政府正加大力度投资,造福社会,让百姓得到实惠。水泥路越造越宽。党的富民政策照耀着祖国大地,国富民强,国泰民安。你看,家家户户都买了小骄车,原先的那条弯弯曲曲的小路显然不能承载家乡的巨变。只有脚下宽敞的水泥路才能贴着时代脉搏,引领乡村村民走向人间富贵和时代潮流。

前几年,我家随着政府统一部署,折迁搬进了镇区。而生我养我那个村庄的路,早已经成了村民们致富奔小康的康庄大道。

如今家乡的路一头连着家乡,一头连着北京,纵横交错,如网络一样,与世界接轨。随着交通的便利,道路的宽畅,地球村越来越小,你看,火车站、飞机场、高铁站就像在村头。家乡有两个高速出口,连接沿海高速,进入国家高速网。交通的优越,引来了世界500强正威集团等多个大型企业落户家乡,给家乡建设和繁荣带来了福音。道路两边,工厂林立,让家乡的路掩映在两侧绿树丛中,绿色交通,环保交通,引领世界潮流。远远望去,延伸到天边,拉开了繁荣家乡经济的潘多拉魔盒。交通搭台,文化唱戏,最终实现经济飞跃。你瞧,万卷楼、贾公庙、戴飨堂等名胜古迹使家乡的路更富有含金量,引来八方商贾。

作为如皋东大门,以其独特的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交通便捷,让很多金凤凰在这块美丽富饶的黄金区块筑巢,一大批优秀企业率先拔地而起,江苏顺阳集团投资的地标建筑19层高楼慧家文化俱乐部、旭日包装、新核力机电、凯晖科技、江苏唯路易实业、新空间幕墙等等成为致富家乡,建设家乡,繁荣家乡的领头羊,而人工湖农业基地,南通田泽农业、金禾农业等为百姓的菜篮子工程铺上了金光大道。河里鱼儿肥,稻谷笑弯了腰。村头新建的“农家乐”如雨后春笋,让农民的生活乐翻天。而“无花果”基地、“芋艿”基地、“徐湾梨”基地、有机米种植基地、“黑塌菜”种植基地等飞上寻常百姓餐桌,让百姓吃出健康,吃出长寿。家乡的道路给家乡的人民带来了巨大的实惠。你望,那些长寿老人皱纹的脸上笑出了红花朵朵一样,从中也可以看出家乡人民的幸福指数非常高。因为路,家乡的百姓腰包鼓了又鼓,走在家乡的路上,脸上洋溢着甜蜜的笑容和自信。

回到家乡的我,每当夜深人静,回想到儿时那条乡村的路,那里曾留下我童年的许多梦,甜甜的,美美的,捎上我,在新浇注的康庄大道上飞翔,飞向新的希望。

我家门口那条路主题征文2024年 (七)

自母亲过世后,有段时间没回娘家了。大哥打来电话说他去武汉了,不知道后门是否关紧,让我去家里帮他看看。走在那条回家的路上,被重型卡车压坏的路面已经都铲掉了,大约是来重修的吧,刚整了路基,路面变宽了。因为正在修建,这条道上几乎没什么人。想想这条走了几十年的路,这次不知道是第几次修了,路越修越宽,越修越平整。看着这土路变成石子路,水泥路,单行道变两车道,而今又要变成四车道了,我的思绪不禁飞远了……

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路面灰扑扑的,一个穿着红白横条纹汗衫的小女孩打着赤脚在路上跑着,黄色的灰尘一下子就淹没了脚背,脚底板烫烫的。这个不怕烫的小女孩便是我。

下雨了,路面便像和的水泥浆子,到处稀个隆咚的,脚踩上去再要拔出来就不容易了,往往是脚拔出来了,可鞋子却留在了那里。

我家临河而居,家门口便是四湖总干渠,小时候不知道这名字,只听大人们叫它“大河”。我们无论喝水、淘米洗菜,还是洗衣服都在这条大河里。夏天,这里是孩子们的乐园。青年们在河里游泳,小孩子们则在河岸边学着狗刨式,或者用充气的车内胎套住身子在那里凫水。冬天河面结冰了,小孩子们便用一个大木盆坐着溜冰。而春夏秋三季,每天早晨八九点钟时就会听到“呜……”的汽笛声,这是拉货的轮船要靠岸了。所以,早年这里设有搬运队,搬运队的工人专门负责上货卸货。外面的煤炭、木材等通过这条水路运送进来,再由门前的这条土路运到需要的地方。而我们这的鱼啊,莲子啊则通过这货轮运往祖国各地。

这大河便是我们的水路。如今,随着公路的发达,这条航运线只用来运沙了。

小时候,因为这条公路和这条大河是连通外部的主干道,供销社(那个时候最牛的单位)就建在这条水陆交通运输线上。所以,我家门前总有许多来往的挑担子的人,也有人拉板车、牛拖车等。偶尔有辆绿卡车经过,我们总是像看稀奇似的跟着车子跑老远。不过,那时候的路只能容一辆解放牌汽车通过。

听老辈人说,解放前,他们如果要去沙市,得先走水路乘船到岑河,然后再步行去沙市。往返一次至少得一天,还得起早摸黑的。建场后,政府修总干渠,修门前这条路,还通了班车,虽然一天就两趟车。公交车是那种老式铰接车,速度慢,进一趟城得花2个多小时。

记得我第一次出远门、坐公交还是读五年级时去参加沙市堂姐的婚宴。公交车上人多,座位少,我们几姊妹只好站在那前后车厢连接地带,一路摇摇晃晃的,遇到转弯处,人们也就跟着东倒西歪。虽然有点小担心,不过心情还是很兴奋的。

土路不禁折腾,很快就被运货的绿车给轧坏了。于是人们拉来了石头填埋那些坑洼。那时候的石头块不像现在先用碎石机粉碎粉碎再铺路,而是直接拉来啥样就啥样子卸载在路边,再由修路工人把这些石块填在低洼处。

再后来,上世纪80年代末,我出去读书了。老街随着天星街的兴起也慢慢没落了。每次寒暑假回家,我都会感到惊奇:以前上学必经的梨树林哪去了?学校旁边的那条大沟咋也不见了?路两边什么时候修起了这么多楼房?第一次看到时,我还以为走错路了!家门前的石块路也变成了水泥路。虽然只是单行道,可再也不会像以前那样泥泞、颠簸了。在路上跑来跑去的也不再是解放牌汽车了,各种自行车、摩托车、三轮车、大卡车,小轿车每天在路上穿梭。现在,我们农场早已村村通公路,以前说的要把水泥路修到田间地头也已经成了现实。

如今,因为潜石高速修在了家门口,为了与潜石高速接轨,更好的建成一条高速运输通道,老街靠大河边的房子也都拆了,家门前的这条道路将拓宽,并且往北与岑河机场相通,往东则与潜石高速相接。这真是水陆空立体化运输啊!以后,南来北往的货物运输就更方便了。这不禁让我想起了《乔家大院》中乔致庸的那个“汇通天下,货通天下”的梦想;想到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想。我们现在不也是在做“汇通天下,货通天下”的大事么?这个“天下”比乔致庸的“天下”更广,更大!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习近平总书记所规划的这个蓝图,我们伟大祖国的复兴梦定然会实现。耳边不禁又响起了《中国梦》的主题曲:

这条路,布满了荆棘。

这条路,充满了艰辛。

这条路,镌刻着苦难辉煌。

这条路,闪耀着光荣梦想。

这条路,热烈的鲜血浇灌了复兴的萌芽;

这条路,滚烫的汗水浸透了希望的原野!

我们从容,我们自信,

一条心齐努力,我们走在大路上!

是的!我们从容,我们自信,一条心齐努力,我们走在建设祖国的大路上!伟大的中国复兴梦必将会成为现实!

我家门口那条路主题征文2024年 (八)

我是地地道道的西乡人,一间半苇夹墙的正屋,一间土坯垒起的厦房,门前一棵银杏树,这就是我的老家。家门口有一条横亘村落东西的村路,大约有五尺宽,这也是我们通往外部世界的主干道,它忠实地纪录着家乡人的岁月辛酸,也放飞着家乡人迎接美好生活的无限喜悦。

四十年前,我们还是孩童时,夏秋时节常赤脚走在这条土路上,遇上雨天,常常是泥泞挂在脖子上,雨水偿徉在脸庞上。路上没有大车,只有独轮车的“吱咯”声,也有男人、女人们的号子声。每天,男女老少从这条路上走向田野,洒下一路欢笑声;农闲的时候,庄户人家喜欢端着饭碗,蹲在路边,一边瞅着在路边菜地里觅食的老母鸡,一边拉着家常。当然,路边也有我们曾经爬上爬下的老槐树,只不过如今的她蔓妙的身段似乎有些佝偻了,但我们在树上树下嬉闹欢笑的回忆,却越来越深了。

上学了,我们沿着这条村道,走到座落在村东头的学校去。那时候,书包也是奢侈品,腋窝夹着几本书,也没有家人的护送就去上学了。放学了,又夹着几本书回来了。放学的路上,几个同学就在这条路上玩“碰碰拐”,亦或是玩纸叠的“纸炮”,即使夕阳西下,炊烟袅袅,我们依然是玩兴不减。现在想起这些,耳边仿佛还萦绕着母亲在家门口大声的呼唤。

初中毕业后,我们又沿着这条路到外边的学校去求学了。一起毕业的同学有的去了县中,有的去了其他镇中,而我则来到了有“小抗大”之美称的江安中学,诚然,更多的同学则是初中毕业后就缀学了,学手艺的、干农活的,生活之路就这样分出了枝杈。

高中求学的日子,我每二周要回来一次。虽然家徒四壁,一贫如洗,但我还得回来取粮取生活费。在家中用布袋子装好玉米、大米,拿上父母不知想了什么办法才有的卷得有些毛刺刺的生活费,把粮袋子分成前后两截,搭在肩上,从这条路上蹒跚地走向学校。即使现在,每当看到“火中取栗”这个成语,我的脑海里就情不自禁地想到这一幕。高中四年多,我在这条坑洼的村道上走了四年多,没有了童年天真的玩兴,有的却是沉甸甸的心灵负重感。

当兵离开家的那天,走在这条坑洼的村道上,我的心里也有如阴沉的天空一般,混沌沌的。一路不停地跟熟悉的长辈们打着招呼,长辈们也是一脸凝重地叮嘱着我,到部队后要怎么怎么的,有的甚至拉着我的手,流下了眼泪,我的心里更是酸酸的,五味杂陈……四、五百米长的村路,我走了足足有一个小时还没走出去,直到送兵的大队干部不停地催促,才带着一丝依依恋恋的不舍,走出村路的尽头,沿着另一条蜿延的乡间小道向乡政府走去。

冬去春来,蝴蝶乱飞。在部队的几年间,紧张的训练之余,常常思念家乡这条村路和生活在路旁的亲人们。在单调紧张的时空里,我时常梦到家乡的这条路。梦到春来了,路两旁的树叶绿了,路边的小草开花了;梦到路旁粗大的榆树长出了榆钱了,梦到弯着腰的老槐树开出了白得耀眼的花蕊;也梦到了妈妈用粗大的瓷碗盛着苦涩的榆叶、槐树花,大口大口地艰难的吞咽着……

当兵走后的第三年夏天,我带着某军事院校的录取通知书,回到了家乡。惊喜的发现,这条坑洼泥泞的村道,已经变成了煤渣碎石路,路面平整了许多,也宽了很多。偶尔也路遇骑着摩托疾驰而过的年轻人,留下一路欢声笑语。跟熟悉的乡邻们大声招呼着,心情也格外地舒畅。

到部队任职后,回家的次数少了,但家乡这条村路,依然徜徉着我与故乡之间的乡愁余音。在那个孤僻的沂蒙军营里,横亘在故乡村中央的这条路,仿佛就是我心灵深处的诗和远方。每每想起它,想着这条路旁的人和事,家乡就在我心里活色生香起来,我在心里时常祝福着家乡的亲人们。

倦鸟还巢。没想到的是,当我结束二十年军旅生涯,在新世纪之初回到家乡工作的时候,村子里的这条道已经彻底大变样,变成了一条近十米宽的水泥路,而且更让人惊讶的是,村里不仅仅是这条主干道大变样,家家户户门前的进出路都变成了硬质化的水泥路。家乡的路,变得让人错愕,错愕得令人陶醉,惊讶得让你不知道从哪下笔去赞美。一转身,不小心就会与缓缓而来的小汽车擦肩而过。村子也仿佛一夜之间换上了新装,路旁的人家几乎都是崭新的楼房。犹记得上小学时,老师曾给我们描述的“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这样的小康社会场景,就在我眼前变成了现实。看看乡邻们有说有笑的走在村路上,看着路旁树上掉下的落叶在空中翩翩起舞,直觉得这眼前的一切犹梦似幻,站在这条宽阔的村路上,再坚硬的心都会被这巨变所柔软。

斗转星移,现在小城工作的我,只要有了时间,总想多回村子去看看,在村子里的路上走一走。仿佛只有在故乡的村子里,自己的灵魂才有了安息之处;只有走在家乡的路上,自己的生命才有了通灵的活力。故乡村路的变化,家乡人的生活巨变,仿佛都与自己的生命连接在一起。

你从哪里来?你往哪里去?走在故乡的路上,常常是唇角留笑眼里噙泪。人啊就是这样,让你快乐的地方,你不见得会泪流满面,让你蒙受苦难的地方,你却会刻骨铭心。

时光不老,我们不散。走在故乡的路上,我们慢慢走,慢慢看,慢慢品。

我家门口那条路主题征文2024年 (九)

“故乡的路,带我回家”。每当听到约翰。丹佛这首活泼轻快的美国乡村歌曲,我的思绪便跳荡在故乡门前的那条小路上。

记忆中的我家门口的小路是一条弯弯曲曲的泥土路,它像一条蚯蚓贴着我家门前的小河由东向西蠕动。它宽不过四五米,长也不过三百多米,贯穿整个村庄。路的北侧连接着我的家园,路南,紧挨着一条清亮的小河,河坎上长着繁密的杂树:杨树、榆树、刺槐、苦楝、银杏。我家门前河坎上的银杏树是我出生那年栽的,那年,我的叔叔刚刚考上大学,他一高兴,说是栽了留个纪念,于是就栽了。从此,只见它初夏时披一身翠绿,夏日里洒遍地金黄。年复一年,伴我成长。村的西头还有一棵年岁久远的银杏树,那可是一棵比我爷还要年岁久远的银杏树。

我的故乡郭家园地处如皋的南乡,它处于如皋到南通的南北连接线的中间位置,向北距如皋县城大约30公里,向南往南通城差不多也是30公里。因为这个缘故,在那个非常的年代里,很多“下放”的人都愿意分到我们那儿,那里不单物价相对便宜,距离南通、苏南乃至上海都近,以至于我们那个乡村小镇上云集了许多衣着整洁、南腔北调的异乡客,那时他们被称作“牛鬼蛇神”、“臭老九”,一到周末,他们都会聚集到我的老宅西面的马路上那个小小的汽车停靠站,往南,往北,急急地赶去和家人团聚呢。正是因为他们,让我们封闭的村庄多少知道了一些外面的信息,也正是因为他们,才让我们公社那所“戴帽子”的中学在恢复高考后考上大学的人数要比周边的乡镇明显多出很多。

芦芽初上的早春,我们每天都会到河边看小树抽芽,看小草开花。转眼,南飞的燕子归来,忙着从乡路泥水塘里衔泥筑巢。“三天无雨土飞扬,三天下雨水汪汪”,老家属于高沙土地区,连续阴雨天后,门前的路上经常可以看到车子骑人的景观—那时候,治安基本靠狗,通讯基本靠吼,交通基本靠走。那时别说汽车,庄户人家有个自行车就很不错了。乡下赶集路过这儿的,“文官下轿,武官下马。”乡路泥泞,走一步,滑一步,常会有不小心的从路涯上滑下了河。骑自行车的先是把车推着走,不一会,便推不动了,原来叶子板里积满了烂泥,骑车人只得卷起裤脚,把个自行车扛在肩上往前艰难地挪着。这时,我会适时地唱起儿歌:“稀奇稀奇真稀奇,车子将人当马骑。”扛车子的本来就憋了一肚子的火,又被一个小孩嘲笑,心里那个憋屈就别提了。

最遭罪的是冬天雪后初霁消融解冻的时候。夏天在那路上滚了一身泥巴你可以到河里洗洗刷刷,冬天,河里结冰了,你想洗刷,先要撬开河面上的冰冻,河水像长了牙齿一样会咬人。不洗吧,你从这儿走要穿高靴子套鞋,高一脚,低一脚,好不容易从泥泞中拔出这只脚,那只脚又陷了进去。拔上来的这只脚上的烂泥,拿去称称足有三斤半,你不一定迈得开步。窘迫之下,过路的人会骂“作孽”、缺德。

我父亲那时做个队长。每天早上,他拿起喇叭筒站在路上一喊:“些人上工啊!男的挑粪,女的打塘儿锄草……”不一会儿,从沟南沟北三三两两走出挑粪桶、扛钉耙的男男女女。他们在田里劳作一天,晚上收工回到家。太阳西下,炊烟袅袅,晚饭时,有端着个粥晚沿路十八家,你家碗里夹块咸菜,他家碗里夹块黄瓜,从庄东吃到庄西。张长李短,都在这条路上飞快地传播着。没有路由器,路如互联网。夏夜乘凉,农人在路上用麦芒燃起蚊香,孩子们追逐搞笑,不一会儿便听着大人摇着蒲扇谈狐说鬼。故事真真假假,真假莫辨,听得孩子一惊一乍似懂非懂迷迷糊糊的。迷糊了便走回去睡,睡醒了又是新的一天的开始。

路上的风景不全是是田园风光,乡居的生活远不是歌曲里的诗行。农村素有“借天不借地”之说,于是,临界植树便成一景。我们这儿水丰土沃,阳光充足,没几年,手指粗的树长成了胳膊粗,胳膊粗的树长成了合抱粗,村子里比邻而居的两家不是兄弟就是房族,却为临界长的一棵树打得头破血流。张家占路起厨房,李家占路盖茅房,一个不服一个,各不相让。那时,我的家里成了父亲调解室。一次,打架的两兄弟刚走,父亲突然恨恨地对着在煤油灯下看书、写作业的兄妹四人说:你们长大后一定要离开这个村庄,不然,你们就跟他们一样”。

乡路的尽头就是村口,出了村口就上了公路。那时的公路是一条砂石路,它是老的江平线,也是我们这个村庄连接外面世界的唯一纽带。七七年恢复高考,我的西邻程家老二考取南京农学院,毕业后漂洋过海去了美国康奈尔大学留学,后来成为美国大学的终身教授。他是改革开放后从我家门前的那条路上走出的第一个大学生。他能,我为什么就不能?带着一种强烈的信念,我从西边的公路上走出去求学。也是在这样霜重如雪的季节,有一天不知学校需要什么材料,我从十五里外的学校步行回家。当我走到村口望着家里那盏熟悉的煤油灯时,我的心里涌动起无尽的暖意,一回到家,父、母、弟、妹全都围了上来,嘘寒问暖,端来热水,我填饱肚子后又赶往学校,门前的乡路上留下一串清晰的足迹……

第二年,我考上了苏州大学,西边的江平线也改道到了南边。我从家里坐二轮车先到镇南的乡村公路公共汽车招呼站乘车到薛窑,从薛窑乘车到南通港,从南通港再从十一圩摆渡上岸到了苏南,再换乘长途汽车开上两个小时才到苏州。早上从家里出发,到苏州能赶上学校里的晚饭。我那时还觉得蛮快呢。

后来,在我的带动下,我的两个弟弟一个妹妹也先后考上大学。那时,出门的机会少,母亲性子里要强,每次有子女考上,她总是这样:先是欢天喜地,接着忙东忙西地收拾行装,然后又总是坚持由她一路送我们到苏州、南京、长沙……等到回到家门前的那条小路,她又嚎啕大哭:”养了四个小鸟,大了翅膀硬了全飞走了……”。

转眼之间,几十年过去了。终于轮到我们的下一代漂洋过海,四处打拼了。他们或在南京或在上海,无论他们在哪里都没有了往日出行的艰难。飞机、高铁、高速公路……应有尽有。而自从我学会驾驶迷上自驾后,短短的四、五年间,我差不多开了10万公里,走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长城内外。

如果把人生当作一次旅行,那么,只要活着,我们就总在旅途上。人在旅途,怎能没有乡愁?向外路千条万条,回家的路只有一条。在我看来,人生的一大乐趣就在于:年轻时搏杀疆场,年老时回到故乡。

“故乡的路,带我回家”,手机的铃声突然响起,是母亲打来的电话,她告诉我,我家门前的那条小路正在改造,她让我回去看看,不要以后一下子不认得了。我爽快地答应了她。起身,拿钥匙,下楼,直奔融进我生命的那条路……

我家门口那条路主题征文2024年 (十)

我家门前有条路,本似脏乱泥泞旧,如今开阔广遍四方。姥姥曾告诉我,以前出行不便,四处泥泞,须臾间,流年暗换,乡村之路已蓬勃发展。“四好农村路”开启的不仅仅是畅通美丽,更是品质的提高,社会的进步。交通的巨变,进步的是小村庄,是小县城,也是中国。

汶上以礼仪之邦闻名遐迩,那是华夏旧居、孔孟之乡,更是一片紧跟党奔小康的地方。

汶上之路,畅通小康。顺着弯曲的小路走去,寻着记忆,那路本泥泞脏乱,车马不通,崎岖的羊肠小道严重束缚着人行畅通,影响着经济发展。交通人将“幸福都是干出来”的响亮口号,喊在口中,喊在心中。艰苦奋斗多年,道路在畅通,人民在迈进小康。如今这条路,川原迷旧国,道路入边城。一切都在变化,人们行路畅通、安全少虑,但不变的是那古通天堑变通途、人民幸福奔小康的心。

汶上之路,舒美至心。河堤小路,绕城而行,来往车辆穿梭,两旁绿柳成荫,建筑林起,掩映绿荫,柏油路油亮赴远方。这条路美得真切,望的舒心。那些日子里总有奋进努力的身影,总有汗水浸透的衣衫。任凭泥土溅脸遍四方,疲惫布满全身。可脸上是灿烂的笑容,人民有信仰,时代在进步。那忙碌的身影,将门前那条路铺向遥远的四处八方,心血化作甘甜的水,浇灌人人心中的小康梦。

我家门前这条路,带动人民幸福,带动经济繁荣,带动人民所念。而我们中华少年,正值初期,雏凤清声,其道大光,以奋斗之桨,划时代之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