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致富带头人事迹 (篇1)
郭仲文,男,汉族,生于1954年11月,华县赤水镇步背后村党支部书记,自上任以来,团结村两委一班人,顽强拼搏,使村上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群众收入不断增加,20xx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万元以上,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他个人被县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支部书记,市计划生育先进个人,市劳动力转移“示范户”等称号
一、积极开展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努力提高干部的文化素质和政治素养
步背后村党支部一直注重学习实践,尤其自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来,该村积极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紧紧围绕“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体要求,积极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扎实推进升级晋档工作,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增强了村级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切实解决了一些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通过开展“升级晋档、科学发展”和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步背后村党支部为村民办实事好事11件,群众反映良好,广大党员干部的文化素质和政治素养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二、以酥梨种植和境外务工为依托,突出增收重点,扎实推进升级晋档工作
步背后村经济发展主要以酥梨种植和境外务工为依托。全村共种植酥梨450亩,占全村耕地面积的75%。20xx年八月,在村支部的精心组织下,村上成立了“华县利群酥梨专业合作社”,并通过全体社员提名,由村支部副书记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兼专业合作社支部书记。20xx年,在全球金融危机的波及全球的艰难时刻,步背后村通过专业合作社,仅用一个月时间将全村酥梨全部售完,为村民增收140万元,避免了金融危机给酥梨销售带来的负面影响。20xx年,合作社发挥本社党员干部积极作用,由合作社两名党员联系客商,负责全村果品销售,消除了群众的后顾之忧,为村民增收160万。20xx年至今,他先后三次请专家为村民讲解酥梨种植、储存、销售等农民关心的热点问题,提高了群众的科学管理水平,为农民增收打下了基层。
步背后村从20xx年就已经迈出了跨国务工的步伐。村支部依托这一传统产业,于20xx年在村上成立了以女党员、妇女主任韩军娥为负责人的国外务工报名点,为全村年轻人跨国务工提供了平台,同时也辐射到周边的村镇。20xx年境外务工人数达到60人,占全村劳动力的30%,年收入达到300余万。目前步背后村已成为省内文明的“国际打工村”,陕西日报、华商报等多个新闻媒体曾多次报道。
三、齐心协力,整治村容村貌
针对村内居住环境不佳的实际情况,村支部号召全体党员从我做起,爱护环境卫生,并投资8万元对村六条水泥路进行绿化、美化、亮化;投资6千元修建了垃圾固定堆放池4个;投资4万元对村级活动场所进行了刷新和扩建。新扩建的村级活动场所集室内舞台、篮球场、图书室等设施于一体,极大的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支部及时对村上的卫生区段进行了划分,干部、党员落实责任,制定环境治理公约,并上牌公示。通过广大党员干部的共同努力,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四、狠抓组织建设,增强党组织的活力
在组织发展上,村支部始终坚持从培养积极分子入手,注重质量,重点考核是否具备能够带领群众、帮助群众致富奔小康的本领,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努力把那些思路开阔、事业心强、有一技之长的优秀青年吸收到党内来,把精兵强将推上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三年来,全村共培养入党积极分子18人,发展新党员4名。通过培养、吸收新鲜血液,增强了党支部的生机和活力。
在组织生活上,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坚决反对书记、支委“一言堂”。凡属党内重大问题均由党员大会集体讨论,支部再作出决定。
五、多措并举,切实转变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 一是开展“党员承诺制”活动,并把党员的公布在村以及村活动场所的主要位臵,让人民群众监督党员的一举一动。二是开展“一帮一扶贫帮困活动”,一名党员包联一户至两户贫困家庭,让党员干部及时掌握村弱势群体的思想动态和生活困难。三是坚持党员干部定期汇报制度。支部党员定期向村支部汇报本季度的工作情况,统一思想,交流心得。四是定期开展民主测评活动,让群众监督党员,促使党员干部扑下身子为群众干好事、干实事。
党员致富带头人事迹 (篇2)
张中美,男,41岁,中共党员,沅陵县借母溪乡借母溪村委会委员。从20xx年开始,他带头发展生态养蜂业,致富后不忘左邻右舍,带领周围群众致富,他政治思想进步,刻苦钻研学习科技文化知识和实用技术,在当地是一名远近闻名的‚采花大盗‛、‚美蜂王‛;先后多次受到了乡党委政府的表彰。在党的富民政策鼓舞下,他立足于生态环境保护,在创新增收致富的道路上越走越宽。
一、积极学习,练就养蜂真本领 张中美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成长在交通、信息闭塞的借母溪自然保护区杉木洞组,为人勤恳,做事有责任心,20xx年被保护区管理局聘为巡护员。巡山时,他注意到保护区花期长,蜜源丰富,基于自己的养蜂经验,敏锐捕觉到发展养蜂业是一条好路子,于是萌生了大力养蜂的想法。
几年前,借保局领导从保护区生态经济发展的长远利益出发,提出了在保护好资源的前提下,在保护区发展养蜂业的构想,力求为保护区经济树立良好典范。张中美积极响应管理局领导的倡议,从20xx年开始,由借保局出资在杉木洞地段进行中蜂试点养殖。由于传统的桶式养蜂法不利于提高产糖率,他于是改用采用箱式养蜂法。中蜂爱分蜂,不易维持强群,特别在流蜜期,容易发生分蜂热,给蜂蜜生产带来不利影响。起初由于没有经验,在蜂群过箱时,他有时被蜂蛰得鼻青脸肿,产糖效果也很不理想,这引来不少人的议论,一年下来,他甚至有点泄气了,在借保局及乡政府领导的鼓励下,不服输的他买来专业书籍自学养蜂技术,并通过借保局与江苏、福建等外地一些大型蜂场取得联系,虚心吸取别人的养蜂经验。经过近两年的细心摸索,他逐渐掌握了选用能维持强群的优良蜂种及时更换老蜂王的技术。在流蜜期前半个月,用新女王或新产卵王替换老王,同时,加强造脾;在繁殖期,抽强群的老脾补给弱群;在大流蜜期,从强群中抽出带蜂的封盖子脾,补给弱群,掌握这些技术以后,‚蜂王‛就能随心所欲地控制分蜂热了,产糖效率随之大大提高。
二、帮扶群众,发家致富奔小康
20xx年市委扶贫工作队及20xx年中国远洋集团扶贫工作组的进驻,给张中美的生态养蜂产业带来了很大的机遇。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他大胆创新,借鉴外面的先进经验,花费3万多元购买了3台蜂蜜浓缩机,加快了品牌包装力度。他的蜂越养越多,蜜越产越好,名声不胫而走,很多单位争着下订单,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目前,他养有中蜂150箱,年产蜂蜜20xx多斤,年收入近5万元。自己富裕了,他没有忘记带领乡亲们致富,乡亲们也纷纷向他学习箱式养蜂技术,他从不保守,每次都十分热情地到请教者的家里去传授经验,人们都戏称他为‚采花大盗‛,甚至流传起‚喝蜜要喝忠美牌,天然纯正家家买‛的游行语。目前,在张中美的示范带动下,借母溪村村民养蜂户达50户以上,发展中蜂养殖1000多箱,年产值在40万元以上,并成立了借母溪中蜂养殖协会。有了上级领导的支持和扶助,张中美对在保护区发展生态养蜂业的前景充满信心,他踌躇满志,说:‚有人叫我‘采花大盗’,也有人叫我‘蜂王’,我认了,我的名字叫‘中美’,命中注定要和中蜂结下‘美缘’,只要能酿出好蜜,带动保护区人致富,我愿一辈子当这个‘大盗’和‘蜂王’。‛
三、紧贴市场,瞄准未来绘蓝图
张中美用实践证明,在保护区内发展生态养蜂产业是极有前景的,一是保护区范围大,区内蜜源丰富,生产的蜂蜜营养价值极高,蜂蜜供不应求;二是养蜂成本不高,见效快,易发展;三是蜜蜂采花授粉,养蜂可以优化生态环境。
张中美带领下的中蜂养殖规模的扩大使得借母溪自然保护区及当地党委政府领导看到了保护区内民众致富的路子,基于保护区资源的天然优势和张中美的养蜂实践,借母溪管理局联合当地政府拟定了在保护区发展养蜂业的规划:一是以保护区的中蜂养殖协会为经营主体,发展中蜂养殖产业;二是培训专业的养蜂育种技术人员,为发展养蜂业提供技术保障;三是选择适当的场点,金竹溪、胭脂塔、塘盘、黄腊溪、杉木洞、陈家溪等地都是养蜂的天然场所;四是在末期把借母溪的中蜂生态养殖扩大到借母溪乡全境,形成生态养蜂规模产业。五是加大对产品的管理,形成一定规模以后,实行统一管理,统一包装,注册商标,创建借母溪天然蜂蜜品牌,为产品走向更大的市场奠定基础。
张中美他不仅是当地农民致富带头人,而且还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他在创先争优活动期间,时刻按照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积极参加组织的各项活动,及时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能够认真地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学习科技文化知识,不断地提高业务水平和自身素质,并以帮扶群众发展中蜂养殖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对党的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事业的无限忠诚。他用言传身教的示范带动乡亲们开创了借母溪生态经济发展的新天地。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张中美的带领下,借母溪的生态养蜂产业一定会迅速发展壮大,走出绚丽的未来。
党员致富带头人事迹 (篇3)
朱志明,1980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科右前旗俄体镇义新村党总支委员、村委会会计、团支部书记。 朱志明通过个人积极努力,到科右前旗卫校进修,1998年成为一名村医,开始为村民生命健康服务,在服务中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义新村有残疾人64名,康复需求的有40人,作为一名残疾人康复员,他积极配合镇残联、俄体卫生院开展残疾人康复训练工作,成为残疾人的知心朋友。 他积极响应当地政府的号召,1998年开始从事粉条加工,起步时仅有资金5万元,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和积累,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现今他每年能加工马铃薯600吨,年产粉条15万斤左右,产品远销广州、深圳、北京等城市,每年仅粉条加工一项纯收入达到5万元左右。目前,他的粉房占地面积1300㎡,固定资产达到20万元,每年他的粉坊能吸收12名村民就业,每人每年可增加收入8000元左右。为做大做强自家粉业,他申请成立了粉业生产专业合作社,在他的示范带动下,全村粉条加工企业已经发展到47家,义新村已成为名符其实的粉条专业村,47家粉条加工企业年可加工马铃薯近2.4万吨,年可生产粉产品3100吨,年产值达1800万元以上,年可创利润200多万元,年可安置600余个富余劳动力。
朱志明在政治思想上、行为举止上始终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工作中他爱岗敬业、团结群众,能以大局为重,率先垂范,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真正起到党员干部表率作用,在群众中赢得认可,20xx年被当地党委、政府评为党员示范户荣誉称号, 20xx年被旗委评为先进共产党员荣誉称号。